談如何培養課堂學生學習數學興趣

來源:文萃谷 2.55W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素質這一概念人們有許多不同的認識,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人們將素質簡單的看作是藝術方面的特長,家長將自己的孩子送出去學習舞蹈、鋼琴、繪畫,學校則加強對藝術學科的重視,都以為已對學生進行着素質教育。但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素質不僅僅指藝術方面的才能,它還涉及到其他一些學科,那麼,如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當今數學教師和數學研究人員的一個不可忽視的課題。而素質教育是一個總的概括,它包含的內容之廣之深,我的體會總起來還是一句話:全面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使學生能做到真正的全面發展,成為一個有深厚知識底藴又具創新精神,既有健全人格又有健康體魄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那麼在數學教學中就不僅僅是對知識經驗的簡單傳授,而是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的探索、嘗試獲得新知,也就是要變以往的教師要學生學為學生自己要學,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新知,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方法並解決問題,或以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再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直至最終解決問題等等不同的模式。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還可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下面我就就自己在教學中如何挖掘教材中的諸多能激起學生興趣的因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注重其他能力的培養的一些做法,簡單談一談自己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談如何培養課堂學生學習數學興趣

現在的老師們已越來越多的把目光投向了課堂40分鐘,深知課堂才是自己的舞台,課堂才是培養學生的主戰場,抓好課堂教學才是我們應該弘揚的主旋律。一節成功的數學課,決不是老師個人的演講會,光老師一人在台上口若懸河地講解是不行的,而在於怎樣激發和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自覺的學習,主動的學習。學習興趣不是先天具有的,他往往取決於好奇心,而好奇心常常在得到滿足以後消失,而興趣一旦得到滿足不僅不會消失,反而會更加濃厚,如果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產生了,就會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感情,學起來更有動力,樂此不疲。但由於數學是一門具有高度抽象性、嚴密邏輯性和廣泛應用性的學科,學生理解、掌握與應用數學概念、定律、性質、法則等數學知識時,總會感到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所以,作為一名數學教師的首要任務並不是急於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教給學生解題的方法,而是要了解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徵,用一顆對事業對學生的愛心來喚醒那顆顆喜愛數學的童心,充分挖掘和發揮教材中的興趣因素,巧妙地運用新穎恰當的教學方法手段,最大限度地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使學生能夠輕鬆而又高效的完成學習任務,最大程度的向40分鐘要效率,把課外的時間留給學生。

在這一點上我的做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手腦並用促進興趣。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多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將知識強加給學生,不是學生自己要學,而是老師要學生學,所以,學生學起來吃力,老師教起來費勁。其實國小生的年齡特點之一就是好動,讓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認知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性認識,還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一同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使學生不在是旁觀者,而是親自實踐者,俗話説:“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因此我時常讓學生動手操作學具,在擺一擺、比一比、想一想中學習新知識。如我在教學7的組成時,先讓學生在課桌上擺小棒,提問:“如果把7根小棒分成兩堆,該怎麼擺呢?”學生有的一邊擺1根小棒另一邊擺6根小棒,有的學生一邊擺2根小棒另一邊擺5根小棒當老師將學生的不同擺法

一一板書在黑板上時,同學們既能看到自己的擺法而高興,又能看到別人的擺法,從而知道7的組成不止一種,而對數的組成有了新的興趣。又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一時,讓學生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折出它的四分之一,有幾種折法?當學生將自己的折法與其他同學比較時,發現無論怎樣折,只要是將這張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再如在教學面積與面積單位時,首先讓學生用手去觸摸熟悉的物體的表面,讓學生説出觸摸時的感覺,同學們在這一摸一感覺中,便從感性上對物體面積有了初步印象,當學生們能用科學術語來解釋平時熟知的東西時,他們對學習此項知識便有了興趣,再接着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也就不是一見困難的事了。還如,我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時,讓學生指着自己手上的三角形,讀出每個三角形中三個角的名稱,諸如鋭角、鋭角、直角;鋭角、鈍角、鋭角;鋭角、鋭角、鋭角;並讓學生將自己認為是一類的三角形放在一起,再要求學生給每類三角形起個名,這樣就使原本比較枯燥的教學內容,變的饒有趣味,教師還可組織“猜猜我是誰”的遊戲,教師從一個盒子中取出一個三角形,只露出一隻角,讓學生判斷它是屬於哪一類的三角形,這樣不僅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具和學具在國小,尤其實在國小底年段的數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是國小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所決定的。在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感知需要的實物、模型、掛圖以及小棒卡片等教學用具,它即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習興趣,減少學習困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非常有利於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學具操作可以讓每個學生即動腦動眼、有動口動手,同時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認識活動,這一方法是變學生被動的聽講為主動學習的有效辦法,也是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位置的重要途徑。但學具操作也不是越多越好,適量適時適度的學具操作才能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才能有利於學生有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

《談如何培養課堂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