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興趣

來源:文萃谷 5.48K

如何培養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興趣

我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求知的慾望和學習興趣是一種內在的學習動機。學生如果能在學習中產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思考和學習,學習的效率就會事半而功倍。進入國中後數學兩極分化嚴重,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意志薄弱,一部分學生對數學產生畏懼心理,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嚴重影響了數學學科的成績。本人就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培養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作一探討。

一、巧妙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數學教學中,很多老師都是照本宣科地直接導入新課內容,讓學生覺得數學學習枯燥乏味,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其實新課導入法是靈活多樣的,可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問題懸疑法或趣味導入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習的興趣。講授有理數乘方應用時,假如給我一張足夠大的報紙,通過摺疊就可以比珠穆朗瑪峯還要高。一開始就設下懸念,問能否做到呢?這樣通過設疑引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使知識的接受由被動轉化為主動,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又如講到這節課時,還可以用拉麪師傅通過反覆拉麪,可以拉出從地球到月球的長度的麪條。先問學生通過什麼方法可以驗證呢?這樣自然而然地就引出了新課內容。

二、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在變化中體現教學藝術

數學課的教學沒有一成不變的公式,為調動學生學習思考的積極性,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注重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對於深奧難懂的數學內容,教師要力求用淺出的方式告訴學生,並儘可能與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聯繫起來,讓他們感到“原來這些東西我也能理解,我也能學會”,甚至有的新內容老師剛講一點,許多學生就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學起來就比較得心應手。例如在學習同類項概念時,我進行了“找同類項朋友”的遊戲的教學方法。事先準備好配組的同類項卡片,上課後,每人發一張,讓一個學生去找與自己卡片上單項式或同類項的朋友,找對的同類項朋友坐在同桌,另一個被“擠”出的學生站起來再找。學生在愉快專心的氣氛中迅速掌握了確定同類項的法則,然後由由老師總結“三個相同”。合併同類項的法則也在同座討論中得到順利解決。全班學生個個調動起來,也體現了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互幫互學的精神風貌,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激發。

教師授課時為避免平鋪直敍地講解令學生昏昏欲睡,提不起興趣,教學中可適當地出一些趣味數學題。如講二元一次方程(組)時,引入農村古代流傳的一道題:“板凳坳子三十三,一百條腿往前翻。”象這樣把枯燥的數學題改編成有趣的文字題,往往能引發同學們做題的興趣,既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讓學生靈活用腦。還可以結合教材內容插入有趣的數學故事,如古今中外數學家的生平趣事,一些巳經解決或尚未解決的數學猜想等,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另外,我們學校可以恰當的選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等來創造良好的教學情景,幫助教師處理一些在黑板上畫不好,用模型也看不清的圖形,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創造出一個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如在講到七年級下冊的《平移》部分時,學生覺得畫圖比較難學,而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三、重視數學在生活實際中的運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現代素質教育理念認為: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的發展為主線,以學生探索性的學為主體,以教師創造性的.教育為主導。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生產與科研的實際,生活中藴含着豐富的教學資源,因此在中學數學教學中,要把握教學內容“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注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到學而有用,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在應用時發現一些不能解決的問題,又反過來促進學生學習更多的東西。這樣既能體現學習數學的社會意義,又能最大限度地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時,有這樣一題:“一個長為10米的梯子斜靠在牆上,梯子的頂端距地面的垂直距離為8米,若梯子的頂端下滑1米,那麼梯子的底端滑動多少米?”這是一題與實際生活聯繫緊密的題目,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一元一次方程應用的價值。我當時沒有直接講解分析,而是採用小組合作,鼓勵他們猜測與探索、動手、動腦、動口,發表見解。各小組代表發言完畢後,發現有幾種不一樣的結論,各組同學各執己見,學習興趣空前高漲。此時老師再適時對題目進行點撥分析,學習效果也可想而知,後來在考試測試時遇到此類題目,全班同學無一出錯。事實證明,當一個學生真正認識到這門課成為他實際需要的時候才會對它產生興趣,只有把所學的東西和實際運用結合起來才是真正掌握。

《如何培養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