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2017

來源:文萃谷 1.14W

《因數和倍數》是一節數學概念課,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時與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過除法算式來引出整除的概念,每個除法算式對應着一對有整除關係的數,如b÷a=n表示b能被a整除,b÷n=a表示b能被n整除。在此基礎上再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而現在的人教版教材中沒有用數學語言給“整除”下定義,而是利用一個簡單的實物圖引出一個乘法算式,通過這個乘法算式直接給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這部分內容學生初次接觸,對於學生來説是比較難掌握的內容。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2017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1】  一、教材與知識點的對比與區別。

1、對比新版教材知識設置與傳統教材的區別。

有關數論的這部分知識是傳統教學內容,但教材在傳承以往優秀做法的同時也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動。無論是從宏觀方面——內容的劃分,還是從微觀方面——具體內容的設計上都獨具匠心。“因數與倍數”的認識與原教材有以下兩方面的區別:

(1)新課標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從除法算式的觀察中引入本單元的學習,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過乘法算式來導入新知。

(2)“約數”一詞被“因數”所取代。

這樣的變化原因何在?教師必須要認真研讀教材,深入瞭解編者意圖,才能夠正確、靈活駕馭教材。因此,我通過學習教參瞭解到以下信息:

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是在已經能夠區分整除與餘數除法,對整除的含義有比較清楚的認識,不出現整除的定義並不會對學生理解其他概念產生任何影響。因此,本教材中刪去了“整除”的數學化定義。

2、相似概念的對比。

(1)彼“因數”非此“因數”。

在同一個乘法算式中,兩者都是指乘號兩邊的整數,但前者是相對於“積”而言的,與“乘數”同義,可以是小數。而後者是相對於“倍數”而言的,與以前所説的“約數”同義,説“X是X的因數”時,兩者都只能是整數。

(2)“倍數”與“倍”的區別。

“倍”的概念比“倍數”要廣。我們可以説“1.5是0.3的5倍”,但不能説”1.5是0.3的倍數”。我們在求一個數的倍數時,運用的方法與“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是相同的,只是這裏的“幾倍”都是指整數倍。

  二、教法的運用實踐

1、“因數與倍數”概念的數的應用範圍的規定直接運用講述法。對與本知識點的概念是人為規定的一個範圍,因此,對於學生和第一接觸的印象是沒有什麼可以探究和探索的要求,而且給學生一個直觀的感受。“因數與倍數”的運用範圍就是在非0自然數的範疇之內,與小數無關,與分數無關,與負數無關(雖沒學,但有小部分學生了解)。同時強調——非0——因為0乘任何數得0,0除以任何數得0。研究它的因數與倍數是沒有意義。我得到的經驗就是對於數學當中規定性的概念用直接講述法,讓學生清晰明確。因此,用直接導入法,先複習自然數的概念,再寫出乘法算式3*4=12,説明在這個算式中,3和4是12的因數,12是3和4的倍數。

2、在進行延續性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探究怎麼樣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在板書要講究一個格式與對稱性,這樣在對學生髮現倍數與因數個數的有限與無限的對比,再就是發現一個數的因數的最小因數是1,最大因數是它本身。一個數的倍數的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而沒有最大的倍數。這些都是上課時應該要注意的細節,這對於學生良好的學習慣的培養也是很重要的。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2】

今天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新的一節課《因數》,對於《因數》來説是孩子們第一冊接觸的知識,但是對於因數這個詞來説,孩子們也並不陌生,因為在乘法算式中已經有了因數的一個初步的瞭解。所以對於本節課來説自己有如下的感受:

  一、初步感知,數形結合讓學生形成表象。

在教學的時候,我首先通過課本上飛機圖的情景圖讓學生看圖列算式,並且用現在自己五年級的思維來用不同的乘法算式來表示,這一環節對於學生列式來説是比較簡單的,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很好的列出算是,然後根據學生列出的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意義。在此環節的設計上由於方法的多樣性,為不同思維的展現提供了空間,激發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而又藉助 “形”與“數”的關係,為接下來研究“因數與倍數”概念打下了良好基礎,有效地實現了已有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聯繫。更好的分化了難點,讓學生很輕鬆的接受了知識的形成。

  二、自主探究以鄰為師。

在學生知道了因數和倍數的意義上,接下來出示了讓學生自己動手找18的所有的因數。為了能夠更好的、全面的找到18的所有因數,讓同桌兩人互相合作來完成。通過教學發現學生的合作能力很強,能夠用數學語言來準確的表述,而且大多數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也能很好的找到、找全18的所有的因數。

  三、在練習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在 最後的環節中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先讓學生説説有關因數和倍數的意義的一些練習題,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主要是讓學生明白因數和倍數不是單獨存在的, 是相互已存的,必須要説清楚是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通過教學來看學生掌握的還算可以。接着出示了讓學生找不同數的因數,在這個環節的設計用了不同 的形式,比如:找朋友,你來説我來做,比一比説最快等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在此過程中學生很感興趣,激情很好課堂氣氛熱烈,也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體 驗到學習的快樂。

不足之處:

1、在本節課的教學上還是存在很多哦不足之處,雖然自己也知道新課標提出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是引導着和合作者,可是在教學過程中許多地方還是不由自主的説得過多,給學生的自主探索空間太少。如在教學找18的因數這一環節時,由於擔心孩子們是第一次接觸因數,對於因數的概念不夠了解,而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所以引導的過多講解的過細,因此給他們自主探究的空間太小了,沒能很好的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更多數學教學反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