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端午節習俗(11篇)

來源:文萃谷 2.74W
家鄉端午節習俗1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我的家鄉韶關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着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在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原因不是因為屈原,不是因為什麼。就因為我是在端午節那天出生的。

家鄉端午節習俗(11篇)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説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眾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裏裝着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裏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説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為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後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後,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着長髮,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道為什麼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醜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後自投於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棕子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後,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棕子清香,於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為什麼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為什麼不會考慮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併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裏,還有那個笨大王,怎麼也不知道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我以後要學習屈原,一定要做一個能為祖國做貢獻的人。

家鄉端午節習俗2

我的家鄉在安徽,在我們老家,過節都是有講究的。端午節這天,家家在院子裏擺上一個桌子,桌子上放着包成各式各樣的粽子和好吃的鹹鴨蛋,這時候,最開心的當然就是小孩子了。

我最喜歡吃母親包的粽子了。每個端午節,母親便早早起牀去把已成熟的粽葉泡在水盆裏,約莫一個小時後就來擦洗一遍,擦洗時不能用粗粗的硬物,只用頭軟的布條,以免把粽葉們損傷了或擦破了,把粽葉擦洗好後一一擺放整齊。

端午節用的米是糯米,母親泡糯米只選大粒飽滿的,把它們洗得白白淨淨,然後放在水裏浸泡,過了一個小時後,它們變得肥胖了一些,健壯了一些。做完這些後,母親就開始要加調料了。很小的時候,家鄉里都很窮,所以調料只有單調的鹼,加了鹼之後,米酒變黃了,再用粽葉包起來。現在可不是這麼單調了,現在的材料一年比一年豐富了。開始,家鄉人只在粽子里加入豌豆和紅豆。後來,生活富了起來,家鄉人開始在粽子裏放進一大塊鮮肉,從此,粽子的味道就變得與眾不同起來了。

每當我看到院中人家的粽子在鍋中燜得不住歡叫時,我的口水就會留下來,我迫不及待想嚐嚐粽子的新味道,當然,每户人家的粽子燜好後第一個就是給小孩子吃的——不管是自己家小孩子還是別人家的孩子。

從小時候的端午節開始,母親就開始給我講為什麼要吃粽子,原來,有一個典故: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名叫屈原的大臣,他是一個詩人,他很愛國,楚國有危難的時候,楚王被俘獲了,他想要和楚國同生死,他來到江邊,面對着滔滔大江作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詩後,毫不猶豫地跳進了江河。後來,許多人知道了屈原感人的事蹟,都被感動了,許多漁夫自告奮勇地要去撈屈原的屍體,但一無所獲。從此,人們為了防止屈原的身體被海里的魚蝦吃掉,就用竹葉包着大米丟在江河裏,從此,它就被稱為“粽子”。聽了屈原的故事讓我也深受感動,下次我一定好好珍惜粽子,不再亂扔了!

端午節家鄉的習俗各種各樣,我都喜歡!

家鄉端午節習俗3

説起端午節,想起了小時候在家過的端午節來!

在家鄉的端午節中,有很多習俗,在離開家鄉的這些年裏,不經意的深深回憶起來,總覺得有種塵封的感覺!掐指一算,有近10年沒有過個正宗的家鄉的端午節了!

在家鄉,端午節的前個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裏面泡上艾葉,然後放在外面,在端午節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裏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節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沒的水洗臉。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裏,或者湖邊去洗澡,據説這樣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為什麼各家要用這樣的水洗臉?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據説,在端午節的前晚,月宮裏的嫦娥,會讓搗了一年藥的玉兔,把藥撒向人間,讓人們洗去疾病和苦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這裏面還要插上一個小插曲就是,在月宮上面,我們總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樹,樹下有個貌似人形的玉兔總是跪着作搗藥的動作,所以在小時候,晚上鬧人了,老人們總會哄小孩子説,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搗藥去,小孩子們總是記得,月宮裏的玉兔搗了一年的藥,終於在5、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間,所以,小孩子們在5、5的早上,總是爭着去外面洗澡,覺得用玉兔撒了藥的水來洗澡是件神聖的事情,而沒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來洗一下臉了!當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體好才行,以免感冒,因為在記憶裏,5、5那天的早上,還是很冷的,也聽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來説,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葉泡過的水洗臉,那樣的水,泡了一夜艾葉後,顏色會變的綠綠的,還伴着一股艾葉特有的香味!用這樣的水洗完了臉,心裏總是有種安全感,在想:在這一年裏,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雞蛋和剛刨下來的新鮮的蒜!雞蛋和蒜在鍋裏煮時,水裏面也要放上艾葉!經過放了艾葉的水一煮,雞蛋和蒜都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葉特有的味道!艾葉同時也是一味中藥,具體治什麼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飯時,這些雞蛋、蒜和粽子,都要擺上飯桌了,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樣,那就是酒壺,而酒壺裏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點不同了。有什麼不同呢?那就是在酒裏面,加了一味雄黃!酒也被泡成了雄黃的顏色,喝了這樣的雄黃酒,也是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還要把喝盛的雄黃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過飯出去玩耍時,可以看到到處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黃的小孩子,這不能不説也是一種特色吧!如果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會戴了一個香囊,手、腳、脖子、手指頭都會纏了五色線的,這樣的香囊裏面裝的香料同樣也是艾葉。五色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顏色的繡花線拈成的,這樣的説法是為了避免蛇蟲來咬,因為蛇的顏色就象五色線。戴幾天後,把它取下來扔掉,就會變成了蛇,如果戴了幾天還不扔掉,會變成了蛇來咬人的!

在端午節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有點象清明節時插柳枝一樣,這樣的説法也是為了驅病避邪。走在村子裏,裊繞的炊煙中,伴着縷縷的艾葉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氣息,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

許多年過去了,每當這天,總是能隔着時空聞到記憶裏遠遠的家鄉,在這天早晨漂來的濃濃的艾香!也總是在這天的早上,想起那盆綠綠的艾葉水小心翼翼的神聖的輕拂在臉上的絲絲涼意,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那胸前佩戴着的秀美的各種各樣的香囊!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耳朵上引以驕傲的紅紅的雄黃酒香,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吃着飄有艾香的雞蛋直到把肚皮撐的鼓鼓的還要在兜裏揣一個去上學!也總是在這一天,想起媽媽編的美麗的五色線與小朋友們比誰的漂亮時彼此羨慕的眼光!也總是在這一天,深深的,想起我的家門,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在家的幸福時光!

今天正值端午節,祝所有的好朋友們節日快樂!祝家鄉的父母家人節日快樂!祝同我一樣遠在他鄉的哥嫂節日快樂!

家鄉端午節習俗4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風俗,也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俗活動。端午節起源於浙江地區,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5月初五以周進度的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民俗。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

在武漢東湖,九點鐘開始了賽龍舟的活動,參賽選手們個個蓄勢待發,躍躍欲試。

“呼”槍聲響了,現場鑼鼓齊鳴,彩旗招展,喊聲震天,熱鬧非凡,每條船上有二十個人,每條船上的人衣服統一,紅色衣服是紅隊,黃色衣服是黃隊,藍包衣服是藍隊,綠色……

我最用的是藍隊,藍色不僅是我最喜歡的顏色,龍頭也別有風趣,只見威風凜凜的龍頭上,眼睛的黑眼圈成了紅眼圈,眼珠直勾勾地看着前方,眼睫毛像一個王冠在眼上,由黃色,藍色,白色組成。鼻樑是青色和藍色,鼻子是亮閃言的銀色,龍鬚是光滑的兩個彈簧,兩個彈簧上都有一個藍色的球,四顆虎牙在嘴上,每一顆看起來尖鋭無比,還有兩顆獠牙在嘴角,嘴巴里含着一顆圓的像夜明珠的銀色珠子,龍角像天空一樣藍,像月亮一樣彎。

回到比賽,藍隊的隊長奮力擊鼓,彷彿每一棒都要把鼓擊破一般,"咚~咚~咚~"伴隨着每一聲鼓點,船上的船員們動作整齊一,濺起一來的水花晶瑩剔透,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船員們滿不在乎,只顧着理頭划船藍船的速度越來越快,慢慢逼近前面的綠隊快了,快了,越來越快了,離綠隊還有六米,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終於和綠隊並排在一起了,兩隊的鼓聲更快了,四周的吶喊聲此起彼伏,兩隊船們奮力划槳,終於藍隊反超市綠隊,排第四名,觀眾們都為自己看好的隊吶喊助威,“加油,加油”霎時間鼓聲和觀眾加油聲響成一片熱熱鬧鬧,現場比菜場吵一百倍。

最終黃隊第一,紅隊第二,藍隊第三,我看好的藍隊是季軍,我覺得,賽龍舟要有團結、拼搏、向上的精神,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這就是家鄉風俗——賽龍舟。

家鄉端午節習俗5

我的家鄉在廣東省汕頭市,那兒是一個繁華美麗的城市。有古樸自然的古鐘園,有整潔美觀的住宅區,有熱鬧非凡的自由市場,有……但是,值得一談的還是我老家的文化習俗。

每到重要的日子,我們的習俗還真不少。端午節我們有稱五月節,最主要的是賽龍舟。這既是民間的一種傳統習俗,也是一項體育活動。

還記得在老家最後一次過端午節的情景,那天很早,我很弟弟就到岸邊等待看龍舟,出乎意料的是,岸邊不是稀稀落落的幾十個人,而是那些和我們一樣,懷着期待的心情在等待。

迷霧緊縮得大江上,隱約傳來嘿咻嘿咻的號子。一排排人划着漿,隨着節奏,整齊而有力。身形狹長的小船,巧妙的集中了人力,昂首破浪,逆流而上。

這時才發現,岸邊已是人山人海了。歡呼聲,喝彩聲,震撼運動員的心。顯得更有氣勢了。

近了,近了……我看到龍舟上的人了,他們個個精神抖擻,響亮的口號聲,伴隨着龍舟在激流中穿梭,來去自如。不禁讓我陷入思考,這一刻,我才明白,團結就是力量,集體才是我們發展才能的地方。一滴水,不融入大海,總有乾涸的時候。就像我們一樣,不也需要集體的力量嗎?

賽龍舟正進行激烈的比賽中,我的心情隨之激動起來,我想看到,團結後的成功;我想告訴自己,團結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渴望自己,也擁有一個團結的集體,一起向成功的頂峯出發。

那一次,最後一次看賽龍舟了,我不再是以前那個懵懂的女孩,只在一比賽的結果;對於現在的我來説,賽龍舟已是一個象徵了。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流傳千古的歌謠,作為文化,他已遺失了很多,但它的`含義卻被人們流傳下來了。也許,當我無意間唱着這首歌謠,心中找已渴望,自己能親身去體驗賽龍舟,也只有龍舟矯健的身影,才能充分顯示出我心中的那一份渴望。

家鄉端午節習俗6

我們家鄉有許多的風俗習慣,節日自然也很多。有春節燈節、青明端午、中秋重陽……從小到大,我們都是伴隨着這些年年依舊的節日和親人一起度過一年又一年的。這些節日包含一着豐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濃濃的血脈親情。然而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對它有一定的認識與瞭解,同時也熱情地急切地歡迎着它的到來。

每一次過端午節都是非常開心快樂的,我們用一顆熱愛的心去感受端午節給我們帶來的無限愉快與樂趣,我們的收穫可大了。

端午節最受歡迎的食物便是粽子了,那天是要吃粽子的。每逢端午節,基本家家户户都有幾大串。勤勞的媽媽靈活地用雙手做出了一個個美麗惹人的粽子,我們看在眼裏,如此簡單的做法準不會呢?説不定我比你們做得更好呢,可別小看我,於是我決定在母親面前“大顯身手”,讓媽媽看看我有多麼的聰明。可不知怎的,我做的粽子始終沒有母親做的那樣好,有時還有些小漏洞會漏米呢。母親在一邊看着笑個不停,然後熟練地教我做。做完了後,母親用繩子把一個個粽子捆住,再成一串,大約有七、八個,之後放進鍋裏煮熟。

開飯了,粽子被送上了桌。把包裝葉剝去,黃澄澄的肉食展現在我眼前,迫不及待地沾了點白沙糖就投進了嘴裏,味道美極了,我津津有味地吃了幾個,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你知道粽子有幾個角嗎?”大哥突然問。“五個”我脱口而出。“年年吃粽子,它有多少個都不知道。來,仔細瞧瞧。”母親遞給我一個粽子笑着説。 “你可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了”母親望着我問。“它是傳統下來的,哪有什麼由來。”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這時大哥有點得意地説:“是為了紀念舊戰國時代楚國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的形象體現和概括了中華民族的性*格,他為捍衞真理與正義剛直不阿,奮不顧身的意志言行等都值得我們學習。”我瞅了大哥一眼,嘟起小嘴説:“我也要向屈原學習,愛真理、愛正義、努力學習,好好保衞我們的祖國。”爸爸媽媽大笑起來,笑得是那樣的開心,粽子吃得更有味、更香了。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的風俗習慣外,有時還要划龍舟比賽。主要是在一些大河上進行的,在我們的家鄉就是清水江了,清水江也有點著名哦,有時間你也來看看。江岸兩邊埃埃擠擠地站滿了人,肩並着肩,腳跟並着腳跟。看,比賽船隻正處在同一戰線上,每位隊員正沉着地等待着發號令。“啪”號聲已響,各位船員緊張而又熟練地操縱着船漿,不停地有規律地在水中划動着。此時此刻,各隊的“啦啦隊”也正在興奮地舞動着,吶喊着,為自己所支持的船隊助威。進入了高|潮階段,真是精彩極了,熱鬧極了,鼓聲、吶喊聲混成一片,震耳欲聾,翻過幾座山坡都能聽見。船員那雄健的姿勢,必勝的信念,令我讚歎不已。其實,勝敗與否,在他們心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發揮出了真正的最高的技術水平,精神可喜。

端午節,十次有六次還吃楊梅呢。那墨紅的果實,甜甜的果汁,真是美味可口,又酸又甜。令人越吃越想吃,不過,吃多了,牙齒有些痠痛。因此小孩子還唱道:“楊梅,楊梅真好吃,吃完過後真難過,請找個地方坐一坐。”

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又何止這些呢。可我的笨筆寫不出多少,就讓它在我心中珍藏着吧,讓我從內心去體驗那些風俗習慣,去感受它獨特的“美”。

端午,端午,你是我追求的見證,我一定堅持正義,更會嚮往你的“美”。

家鄉端午節習俗7

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風而來了。 端午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説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僅詩詞寫得好,還有相當的謀略;既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於楚國的貴族,起初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進讒言使懷王疏遠了屈原。

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農曆五月除五投汨羅江自盡。屈原寫了很多不朽詩篇,比如有:《離騷》、《天問》等等…… 端午節還有許多別名,有:浴蘭節、女兒節、五五節、端陽節等等……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為這其中寓含着很豐富的意義。

家鄉端午節習俗8

端午節在老家叫做五月端午,日子也是在農曆的五月初五,但老家的人似乎不知道這個節日為何而來,我在上國中以前,是不會把端午節和屈原聯繫在一起的。

許是因為老家地處平原,沒有吃米的習慣,因此粽子並不是端午節的必備吃食,即便是備受寵愛的餃子,也不是主角兒。小時候,農村條件都不太好的時候,端午節的特殊只是體現在早飯上,即糖包子和鹹鴨蛋。糖包子,用發好的白麪包成三角形,裏面放上白砂糖或者紅砂糖,蒸熟即可。即便是這樣,糖包子在平時也是很少吃到的。

糖包子是甜食,又是三角形,很明顯這是粽子的替代品了,至於為什麼吃鹹鴨蛋,就不得而知了。我推測,或許是因為家鄉的人以麪食為主,不愛吃甜食,而醃的很鹹的鴨蛋剛好可以中和糖包子的甜。

甜食對於小孩子的誘惑是很大的,尤其是小時候甜食並不多,因此最喜歡吃糖包子的是小孩,砂糖包在面裏,等出鍋的時候,糖早已融化成糖水了,而嘴饞的孩子往往拿起剛出鍋的糖包子就吃,結果可想而知,被糖水燙的直叫。

鹹鴨蛋平時吃的也少,因為鴨蛋貴,一般家裏養有鴨子的人家才會經常吃到鹹鴨蛋,若是會過日子的婦人,還會把積攢下來的鹹鴨蛋賣掉。沒有鹹鴨蛋的人家也是有的,那就只能煮雞蛋來代替了。

小時候,早飯吃好就是過端午了,因為午飯又和平時一樣了,能吃的起餃子的人家很少。現在不一樣了,早上的糖包子和鹹鴨蛋越來越少人吃了,中午吃餃子到慢慢變成了主要的過節吃食,一到做午飯的時間,家家廚房裏都傳出“篤篤篤”剁餃子餡兒的聲音。

家鄉端午節習俗9

説起端午節,想起了小時候在家過的端午節來! 在家鄉的端午節中,有很多習俗,在離開家鄉的這些年裏,不經意的深深回憶起來,總覺得有種塵封的感覺!掐指一算,有近10年沒有過個正宗的家鄉的端午節了! 在家鄉,端午節的前個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裏面泡上艾葉,然後放在外面,在端午節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裏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節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沒的水洗臉。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裏,或者湖邊去洗澡,據説這樣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為什麼各家要用這樣的水洗臉?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據説,在端午節的前晚,月宮裏的嫦娥,會讓搗了一年藥的玉兔,把藥撒向人間,讓人們洗去疾病和苦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這裏面還要插上一個小插曲就是,在月宮上面,我們總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樹,樹下有個貌似人形的玉兔總是跪着作搗藥的動作,所以在小時候,晚上鬧人了,老人們總會哄小孩子説,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搗藥去,小孩子們總是記得,月宮裏的玉兔搗了一年的藥,終於在5、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間,所以,小孩子們在5、5的早上,總是爭着去外面洗澡,覺得用玉兔撒了藥的水來洗澡是件神聖的事情,而沒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來洗一下臉了!當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體好才行,以免感冒,因為在記憶裏,5、5那天的早上,還是很冷的,也聽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來説,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葉泡過的水洗臉,那樣的水,泡了一夜艾葉後,顏色會變的綠綠的,還伴着一股艾葉特有的香味!用這樣的水洗完了臉,心裏總是有種安全感,在想:在這一年裏,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雞蛋和剛刨下來的新鮮的蒜!雞蛋和蒜在鍋裏煮時,水裏面也要放上艾葉!經過放了艾葉的水一煮,雞蛋和蒜都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葉特有的味道!艾葉同時也是一味中藥,具體治什麼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飯時,這些雞蛋、蒜和粽子,都要擺上飯桌了,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樣,那就是酒壺,而酒壺裏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點不同了。有什麼不同呢?那就是在酒裏面,加了一味雄黃!酒也被泡成了雄黃的顏色,喝了這樣的雄黃酒,也是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還要把喝盛的雄黃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過飯出去玩耍時,可以看到到處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黃的小孩子,這不能不説也是一種特色吧!如果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會戴了一個香囊,手、腳、脖子、手指頭都會纏了五色線的,這樣的香囊裏面裝的香料同樣也是艾葉。五色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顏色的繡花線拈成的,這樣的説法是為了避免蛇蟲來咬,因為蛇的顏色就象五色線。戴幾天後,把它取下來扔掉,就會變成了蛇,如果戴了幾天還不扔掉,會變成了蛇來咬人的! 在端午節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有點象清明節時插柳枝一樣,這樣的説法也是為了驅病避邪。

家鄉端午節習俗10

關於端午節作文:家鄉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一個節日,而在這一天,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會吃上一個大大的裹蒸粽,而在我的家鄉,最興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個清晨,霧還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朧的。而符裏的人們已經開始忙活了,每一户人家都抬出一個差不多一個大人身高的大鐵鍋,而我們這些小孩子,望着這麼個大鐵鍋,都張大着嘴,發出“哇”的一聲,而過了幾年這樣的端午節,我們也就不驚奇了。

大人們在屋裏忙裏忙外的,廚房的灶放着幾個大圓盆,都是一些紅豆和糯米之類的。開始包裹蒸粽了,大人們把些冬也先洗得乾乾淨淨,然後把紅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間再放一塊甘香可口的豬肉,表面再鋪多一層糯米就已經完成了一半,而最後呢,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包紮這些可愛的金字塔壯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麼在煮的時候,裹蒸粽就會散掉,走失了裏面的精華,那就不好吃了,大人們拿出一條草繩,緊緊地捆綁着裹蒸粽,在最後,也要再緊緊地打上一個死結。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接下來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的水,往剛剛的大鐵鍋倒,而我們這些小孩,也都來幫忙,提着小一點的桶,很快,大鐵鍋就已經裝了一半水了,開始往裏面剛裹蒸粽,每個人都從屋裏拿出一張小木凳,在大鐵鍋面前,這一刻,是最為温馨的,這一蒸,即使十多小時,而且不時要往鍋裏倒水,以免幹水,大家在鐵鍋前有説有笑的,火光中滿是大家歡樂的笑聲,等待着這些裹蒸粽的我們,或許享受的即使這一刻,這一個過程,而不時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開大鐵鍋的蓋,那種香味真是無法言語,從村頭飄到村尾,整條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勞動成果,這種美味是外面買來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經好幾年沒回家過端午節了,真懷念啊!真想再過一次。

作文二:

有關這傳統的節日,有很多種説法。在此我只想説我家鄉的端午節。

自從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後面跑開始到離家工作幾乎每個端午節都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過的。

有很多年,我爺爺都黎明前就挑過來無根水,又上山採回艾蒿草放在窗台上,夾在門把後,還夾在我們姐弟幾個的耳朵上。這過節的氣氛就是在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瀰漫開來。無需任何華麗的語言,滿是對兒孫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時我爺一給我夾上我就能醒過來,而有時卻是聞到那艾蒿的陣陣清香後慢慢才從睡夢裏醒來。不管咋醒這天早晨沒喝無根水以前是不能説話的。平時嘰嘰喳喳鬧個不停的我們幾個這天都很乖的,喝完無根水,象徵性的用無根水洗洗臉,下一個程序該分雞蛋了。雞蛋是我媽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時雞蛋不是天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孩,爺爺奶奶總分給他s十個,而我們姐妹幾個能分到六道八個。每每這時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給我一兩個,還不忘在我後腦勺上輕輕拍一下。

我們揣好分得的雞蛋,叫上左鄰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發。必須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頂端,然後回頭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鄉已綠成一片,每家每户的孩子,還有鄰村的都從四面八方往這趕。

男孩們領着小狗,吹着口哨從我們身邊呼嘯而過,看誰能第一個爬到最高呢。往上爬時不穿鞋的,網上褲腿就上,有時還倒滾回去。每爬上一個小山丘拿出雞蛋相互磕一下誰的現碎現吃她的雞蛋,所以分雞蛋時都挑紅皮兒的小一些的。

登上最高處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揮手,喊叫,就這樣邊吃雞蛋邊上。四五個人扯着手唱着歌上,春風伴着歡笑飛舞,春日迎着我們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歡快地在震動。

等瘋累了,玩夠後,滿身是沙子的我們回到家時,香噴噴的韭菜卧雞蛋,還有我媽烙的蕎麪餅已經擺好了。

家鄉端午節習俗11

要説起習俗,就要説起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

其實在我們江浙地帶並不是紀念屈原,而是紀念為國而死卻被投入江中的伍子胥,當時百姓在端午節,也就是説他的祭日。於“江溯濤迎濤神”的賽龍舟。

端午節,大家必吃不可的也就是粽子了。

粽子又稱“角黍”,是為了魚兒不肯食楚國大夫屈原,所發明的美食。

端午節那天清早,早早的就聽見水在滴滴答答的響,原來是大人們開始淘糯米了,“刷刷刷”屋裏頓時時飄滿了清香,咦,為什麼還有一股樹葉的香氣呢?喔!原來是蘆葦葉,只見媽媽先將葉子、糯米、粽繩洗乾淨,再用剪刀,剪去中葉小須,將粽葉光滑的面朝裏圈成漏斗,將再放入糯米,最後合起來用繩子給他五花大綁就完成了。然後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個放入蒸籠中。給他來個桑拿浴。

終於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裹上白糖,咬了一口,軟軟糯糯的入口即化,真好吃!

説起端午節,還有人會想到賽龍舟,這是一種競賽,考驗的是團隊的協作能力,力爭第一,只聽見鑼鼓喧天。“一二一二”叫着口號,有一支隊伍奪冠後笑容滿面,每個人都喜笑顏開,因為這是他們共同努力的結果。比賽,並不完全為的是輸贏,而是為了一種樂趣,一種參與,更重要的是將這種勇往直前頑強拼搏的傳統精神延續下去。

民諺雲“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菖蒲做為重要習俗之一。端午節期間,家家户户都會將家中打掃乾淨,將艾葉,菖蒲插在家門前,為了辟邪祈求吉祥,而現如今,無論你身在何處,都可以看見門口擺放着艾草菖蒲,為端午營造出濃烈的節日氣氛。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的我們應該認清歷史,研究歷史,將中華民族的歷史延續下去,並創造出新未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