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來源:文萃谷 6.78K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對分數已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並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做出解釋,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而分數的意義對於國小生來説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樣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從具體的實例中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兩個重點問題。因此,課中我能緊緊抓住本課的重點,從以下幾方面着手,引導學生領悟單位“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一、重視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對單位“1”的認識和擴展,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課一開始,就從古人測量物體長度遇到的疑惑,接着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入手,引導學生歸納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再讓學生舉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分數,並説説其含義,以嘗試解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用分數表示部分和整體的關係這一新的數學問題,引起學生對所分物體個數的關注。通過思考、觀察、比較,使學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從而完成

了對單位“1”的認識與擴展,也為揭示分數的意義做了較充分的準備。

二、注重讓學生在應用中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本節課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較豐富的學習材料,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而且還注意讓學生經歷分數在生活中應用的過程,如把全班人數平均分成6組,每組人數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兩組佔幾分之幾;聯繫生活中常見的分東西的情景,分別讓學生説説各用什麼分數表示分得的結果,並對分數的意義作出解釋。這樣教學,讓學生在應用中不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認識,而且把對分數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時也為今後學習分數應用題打下了基礎。

三、本節課我主要想探索三個問題:

1、作為數學本身應該關注什麼?概念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難題,比如:圓的認識、面積與面積單位、體積與體積單位、小數的認識等我以前都嘗試過,很多時候,過於關注了數學的定義,而淡化了概念本身所代表的實際意義,就本節課而言,在以前的教學中我花了很大力氣去幫助學生理解“單位1”、“若干份”、“一份或幾份”等抽象名次,可是這些真的就僅僅是孩子們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嗎?讓學生建立起分數的數感、引導他們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是不是也重要呢?所以本節課淡化定義、強化心像是我努力探索的一個問題。

2、課堂的教學結構能否適應並引導學生學習?本節課我沒有設計什麼複習題,也沒有對知識的本身創造多少情境,就直接引導學生思考“關於分數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我還想知道什麼------書上又能告訴我們什麼?-------我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這樣促進學生主動回憶、交流、閲讀、思考,同時也感悟一點學習方法。試想,我們承認的學習是否在很多時候不自覺的也運用過此方法呢?至少我認為它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學習方法,所以我把他推薦給孩子們。

3、學生的學習能更具有創造性嗎?怎樣的學習才是更有效的?根據自己的思考與探索,我深信:只有讓孩子在體驗中學習、再創造中學習,學生才會真正的理解知識,同時創造力也在不斷的得到培養。設計這節課時,我基本是把所謂的新知與鞏固融為一體的,想辦法讓學生在各種想象、交流、畫圖、猜測、操作中去體驗並創造分數的意義,新知在不斷的實踐中慢慢的、不知不覺的內化到孩子們的認知結構中,同時孩子們的學習具有了鮮明的個性與創造性。

四、本節課的遺憾

上完這節課,我覺得還有許多不足值得改進,比如:對於數學概念的教學把握不夠準確,教師不敢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不多;在時間的安排上有所不合理,前緊後鬆;課堂上教師激勵性的語言比較缺乏,課堂氣氛未能真正調動起來;板書不夠規範等等,這些都需要今後在教學中不斷地磨練。希望各位老師誠懇的提出您對本節課的建議與意見,以促進我能更快的成長,也同時讓我們一起打開數學“概念教學”的新“天窗”。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2

分數,學生在三年級就曾認識過,這一課是在學生已有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分數。使學生通過學習初步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使學生在説明分數所表示的意義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分析、綜合與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

五年級學生,不能像一年級學生那樣每節課以遊戲為主,他們需要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和用清晰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我淡化形式,注重實質,沒有過多的形式,只採用了折一折、説一説、畫一畫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並加以應用。

分數的意義對於學生來説又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如何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從而歸納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所解決的重點問題。我從動手操作入手,讓學生通過折圓片,把圓平均分成2份、4份,折長方形找到長方形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等,讓學生鞏固平均分的概念,體會到分數與平均分的密切聯繫,並由此引入例題。再通過讓學生觀察各種物體的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各圖的塗色部分,引導學生運用對分數的初步認識進行分析。分析時緊緊抓住單位“1”的概念展開教學,使學生逐步理解單位“1”不僅可以表示一個東西,一個計量單位,也可以表示一個整體的含義。在做練習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經常性地思考,如:題目中的單位“1”指的是什麼,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多少,分數單位是多少,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等,強化了學生對分數、單位“1”的認識。

我認為這次的教學設計有幾個比較好的地方:一是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分數,有的學生説,媽媽買來6個水果,平均分給家裏的3個人,每人的水果佔總數的三分之一。學生説得很形象,很生動,也對這樣的活動非常感興趣,只是時間有限,來不及給更多的學生以發揮的時間。二是在學生做桃子題時,我設計了一個提問:“同樣是三分之二,為什麼塗色桃子的個數不同?”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同樣的分數,單位“1”不同,每份的數量也是不一樣的。美中不足的是,上課時考慮到時間關係,我只和學生交流到是單位“1”不同,所以塗的數量不同,沒有進一步交流單位“1”的多少和每份數多少之間的關係。

本節課最大的遺憾是,本課的難點“引導學生自主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沒有突破。可能由於前後銜接不好,給學生的問題太突然,以至於學生無法從前面單個表示分數的意義中總結出。後來想想,其實當學生出現無法回答的時候,可以採取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髮揮共同智慧,找到答案。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3

分數的意義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重點。在這部分內容中引入了兩個概念,即單位“1”與分數單位。認識分數是學生數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展,為後面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

成功之處:

1.緊緊抓住核心概念進行分數意義的教學。在新課的教學中,首先結合具體的實際例子讓學生説一説四分之一表示的意義,從而使學生髮現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和許多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實際上就是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四分之一;其次,教學分數的意義就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在這裏尤其要重點強調的是平均分的份數作分母,其中的一份或幾份作分子,以此來強化分數的具體意義;接着,通過分數的意義的教學鋪墊指出,一個整體也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同時指出分數的意義也可以説成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説一個整體的另一種説法就是單位“1”。最後,通過做一做的練習來引入分數單位的概念,指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只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並通過具體的分數進行舉例説明。

2.深入挖掘分數的意義,體會分率。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清楚知道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意義,還要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例子體會分數表示的是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也就是我們在後面所要學習的分數應用題中的分率。

不足之處:

雖然也對分數的意義進行了重點的教學,但是仍然有部分同學受已有知識的影響,根本不看圖示表示的具體意義,還是把總數量作為分母,把平均分的份數作分子,導致練習中出現錯誤。

改進措施:

在教學分數的意義後,着重通過具體的例子辨別,可以採用同步練習中容易出錯的例子來進行教學。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4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對分數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並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做出解釋,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的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與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數與生活的聯繫。上了《分數的意義》這節課以後,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關注前後知識之間的聯繫與孕伏

在單位1的引入部分,由1到“1”,對於學生來説,那是最熟悉不過了。一支筆,一個人,一把椅子,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除了一個物體的數量可以用1來表示, 還有什麼也可以用1來表示呢?需要超越和突破,但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説,不難。很多支粉筆裝成的一盒粉筆,很多個學生組成的一個班級也可以用1來表示。既然 由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可以用1來表示,那麼,3個蘋果能看做1嗎?6個、9個呢?都能看做1。但是一旦把3個看做單位1,通常這時的6個蘋果就不再看 做1了,該用哪個數字來表示呢?6個裏面有2個這樣的單位,9個蘋果裏有3個這樣的單位。引出單位1,有幾個“1”就用幾來表示。這時的“1”就成了一個計量單位。為什麼叫單位“1”呢?對於學生來説,建構就水到渠成。因為有了前面單位“1”的建構,第三環節,整數、分數、單位1的溝通,就顯得輕鬆流暢,容易理解了。

二、體現概念的建構與生成過程

在教學中,通過設計情境,引導觀察比較,發現交流,動手操作等環節建構分數的意義,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從一個個具體感性的單位1中,理解四分之三、三分之一、五分之二的具體意義,讓學生感悟到不同的單位1,只要平均分成的份數相同,取出的份數也相同,就可以用相同的分數表示,即不管把什麼看做單 位1,都能找到指定的的分數,進而逐步概括、內化為抽象的分數的意義的概念。在下面的設計中,又創設了相同的單位1,相同的陰影部分,卻是用了不同的分數來表示情境,讓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一個分數的表示,不僅要關注單位1是什麼,還要關注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分,表示其中的幾分。分數單位是多少,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等,強化學生對分數、單位“1”的認識。

又如在學生做桃子題時,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提問:“同樣是三分之二,為什麼塗色桃子的個數不同?”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同樣的分數,單位“1”不同,每份的數量也是不一樣的。

三、概念的概括,要讓學生有所憑藉

為突出這節課的重難點——讓學生充分感知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我設計了各種情境,提供的感性材料也是大量的。概念的概括呼之欲出,但在引導學生概括概念的環節,總覺得缺少了什麼。後來與組內老師交流後,才明白上面環節幾個分數意義的概括引導得很好,但是黑板上什麼也沒留下,課件像放電影一樣都過去了,最後學生概括起來,沒有憑藉,所以老師只好自己概括。這樣,學生的主體性顯得不夠,教師講得就多了。如果前面概括四分之三、三分之一、五分之二的意義時,板書留下下面這些意義:

四分之三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3份。

三分之一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取出其中的1份。

五分之二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5份,取出其中的2份。

觀察這些分數的意義,它們共同的意義是什麼?這樣一來,學生的概括就有了依據,有了憑藉,就有話可説了。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5

1、動手操作,感知意義

(1)談話:老師為每個學習小組都準備了一些學具,請你選擇一種學具,每人創造一個分數,並説出你創造的分數的含義。

(2)學生合作學習,教師巡視。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1)集體交流,小組彙報。提問:你創造了怎樣的分數?你是怎樣操作的?每個分數表示什麼意義?

(2)點撥、引導:剛才我們把一塊餅乾、一張紙、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同樣我們也把一些小棒放在一起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我們把它們統稱為單位“1”。

(3)設疑啟思:剛才通過操作,我們得到了許多分數,這些分數含義雖然不相同,但本質是否相同呢?為什麼?

(4)歸納小結:這些分數都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

3、深化理解,概括意義。

(1)議一議:通過剛才的學習,誰能來概括一下分數的意義?

(2)想一想:這裏的單位“1”是指什麼?

追問:我們還可以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

小結:這裏的單位“1”表示的整體可大可小,可多可少。

教學反思:

1、源於生活,迴歸生活。

現在的學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接觸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他們能夠用不同的生活來感悟課本,國小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同時數學又迴歸於生活,數學在生活中才能賦予活力與靈性。本課設計注意到數學的教與學的緊密聯繫生活,對課本內容進行重組,實現開放性教學,讓學生自主根據提供的材料創造一個分數,直觀感知分數的意義。這樣的設計有利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自主探究,誘發思維。

在小組學習、動手操作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自主創造的分數的意義,滿足了學生自我探索和自我表現的學習願望,培養了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思維主要是靠啟迪而不是靠傳授,越是傳授得一清二楚,學生就越不需要思維。要使教學過程成為思維活動的過程,就要充分展開知識的發展過程,讓數學思維在這種展開了的過程放飛。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6

這節課是分數除法教學的起紿課。分數除法的意義及計算方法是本單元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理解的困難之處。我是想作為分數除法的第一個知識點,利用折一折,算一算等活動,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藉助圖形語言,利用已學過的分數乘法的意義,解決有關分數除法的問題,從而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並從中總結出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分數除以整數是學生學習了分數乘法和認識了倒數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之前已掌握了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為本節課的新知學習起到了良好的鋪墊作用。

在教學中注重以下幾點。

1、 強調知識的遷移和類推。

在教學中,先複習整數除法意義再進行分數除法意義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和類推很容易得出分數除法的意義。

2、 以自主探索為主。

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允許並鼓勵他們有不同算法,尊重他們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錯誤的,讓他們在相互交流、碰撞、討論中,進一步明確算理。

一節有效的課堂應該建立在有效的小組合作上,整節課下來我發現在小組合作方面我還應多鑽研,如何調動小組的積極性?如何讓小組的每一位成員都樂於參與其中?將是我接下來主要的研究方向,真正做到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7

根據校教研工作安排,這個星期該我上公開課。可是一直到本週二還在趕教學進度,因為前一個星期我們五年級全體師生去實踐基地進行了為期一週的實踐學習,落下的課只有抓緊時間補回來。

週一才決定上分數的意義,週二下午才開始備課和準備上課的材料,所以教學設計上可能不夠精細,預設不是特別充分,雖然教學思路是清晰的。

教學在一個小故事中拉開,不但由此突出“平均分”,還在學生的不同的平均分的情況中評價學生的公平、感恩的情感價值。這似乎與數學教學無關,但教育與教學是不該分的,而我認為教學遠沒有教育對學生的意義更大。

在教學單位“1”的概念時,我從學生熟悉的數字1引入,讓學生説説1可以表示什麼,從而歸納不但可以表示1個物體,1個圖形、1個計量單位,還可以表示許多物體組成的1個整體,在此基礎上得出1如此多的實際意義是數字1的外延,並在1上加引號,由此定義單位“1”。然後讓學生説説手邊什麼可以看作單位“1”。

在學生理解了單位“1”的基礎上,我通過對摺圓形的紙片引導學生依次得到分數21,41,81這些是學生以前學習過的,然後我通過問:把單位“1”平均分成8份,這樣的1份是81,那麼這樣的3份呢?學生很容易得出83這個分數,然後問5份呢?7份呢?引導學生分別得出分數,於是我質疑:81,83,85,87這些分數,你發現了什麼問題?學生髮現分母都是8,引導學生髮現這是因為都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8份得到的,只是因為要表示的部分的份數不同。我並沒有急着肯定學生的發現,而是讓學生用課前準備的12根小棒分一分,用來表示一個分數,讓學生在操作中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並引導學生用比較規範的語言敍述自己是如何得到這個分數的,使學生在開放的學習內容中得到不同的學習情況,並通過充分的交流讓學生髮現傾聽別人的發言也是重要的學習途徑。此時學生很容易總結出分數的分子、分母分別表示的什麼意思。

關於分數單位,我選擇讓學生在閲讀課本的分數意義概念後提出。然後趕緊練習説一説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和各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練一練的習題效果不錯,於是我對練習中的相似習題省略,但數軸上的單位“1”和如何正確得出各分數相對應的點是比較難的,於是僅剩的時間我留着處理了這個習題。

教學必須從形象到抽象,返歸數學的本真。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8

顧老師將本單元學習的主要知識歸納為四個方面的內容。即分數的概念、分數的分類、分數的基本性質及其運用、分數與小數的互化,通過顧老師的整理和複習教學,幫助學生鞏固對分數基本概念、基本性質的理解,提高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掌握水平,增強知識的運用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顧老師力求突破傳統複習課的教學方式,嘗試運用“課堂自主整理——集體交流點評——複習綜合提高”的步驟,通過學生之間、組與組之間、師生之間的集體討論,相互交流、補充、完善,相互質疑、辯論、評價,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取長補短,張揚個性。

顧老師還特別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注重引導學生歸納複習與整理的方法。整理過程中,老師鼓勵學生用合理、簡潔、清晰、有特色的形式進行整理,藉此培養學生獨特的個性品質和創新意識;在相互評價整理情況時,引導學生比較歸納總結出根據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繫進行整理的方法,並鼓勵學生今後用這種方法去整理其他知識。這樣從整理和複習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獲取知識的方法、步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這節精彩的複習課裏,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性質等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初步學會根據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整理有關分數知識,發展邏輯思維能力,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這都源於顧老師別具心裁的教學設計和名師的教學能力,真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9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整理與複習”這是一節複習課,複習課一方面學生比較厭煩,積極性難以調動;另一方面是複習課需要將一單元的零散知識系統起來。針對這兩點,本節課顧老師運用“課堂自主整理——集體交流點評——複習綜合提高”的步驟,通過學生之間、組與組之間、師生之間的集體討論,相互交流、補充、完善,相互質疑、辯論、評價,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取長補短,張揚個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整理過程,經歷系統整理和複習所學數學知識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內在聯繫和相似內容之間的差異。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方法,集體總結方法,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將知識點重新建構,形成知識網絡。讓他們合作設計,也較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與合作性。這點做得很好。其次,顧老師很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學會了整理知識的方法,為以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建議:

最好在整理知識的同時,插進一些練習,讓學生在邊整理邊練習的.過程中更好地體會知識之間的聯繫。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0

一、自我評價:

1、反思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

本節課通過讓學生全面參與舉例,動手操作,自我創造等主動探究活動,學生理解了單位“1”的含義和分數的意義,並知道了分數單位的含義,整節課教學重點突出,難點也突破的很好,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基本達到教學目標。在整節課的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的抽象、概括及實踐能力獲得了很好的發展,實際教學效果基本達到備課時的設想。實際教學基本按照原計劃進行,只有在向學生介紹分數的產生這個環節,由於相關視頻因設備原因無法正常播放時,我臨時調整讓學生通過閲讀教材62頁的小資料來了解分數的產生。知識傳授效果良好。

2、反思教法情況

教法的成功之處是,我綜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情境教學法、活動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舉例、分一分、自我創造分數等,來體驗得到分數過程,感悟分數的意義。從而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內化和建構。

存在的問題是,在教學中我對留給學生動手、動腦、交流的空間和時間把握的不夠合理。

3、反思學法指導工作情況

在本節課中,我在學生思維訓練方法指導的比較到位,學生數學遷移能力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指導的還不夠,學生小組內合作探究的意識和效率還有待於提高。

二、反思問題

1、反思教學中的不足

本節課的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1)、在時間的安排上過於平均、鬆散,以至於出現前鬆後緊和拖堂現象;

(2)、個別知識點學生已經掌握並能用語言表達出來,教師還是心有餘悸地展開討論,佔用較多時間;

(3)、教師放手的還不夠,在學生進行彙報時,語言表達不是很恰當時,教師有些操之過急,補充的較多;

(4)、對學生小組內合作學習指導的不夠到位;

(5)、課堂上教師激勵性的語言比較缺乏,課堂氣氛未能真正調動起來;(6)、課件沒有完全調試好,介紹分數的產生時沒能發揮多媒體資源的

優勢進行教學。

2、反思課堂上突發事件及處理情況

在教學分數單位含義後,我發現學生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有所下降,我及時採取了搶答分數的分數單位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注意力又回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三、課堂重建

1、我的收穫和感悟

在本次教學實踐中我不僅收穫了很多,也悟出了一些道理。在認識單位“1”時,學生能先將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把一個整體用自然數1表示,這樣為認識單位“1”,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數學概念還是抽象的。他們形成數學概念,一般都要求有相應的感性經驗為基礎,從許多有一定聯繫的材料中,通過自己操作、思維活動逐步建立起事物一般的表象,從而分出事物的主要的本質特徵。

2、對不足之處的改進策略

對於本節課不足之處的改進策略及設想,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去改進、去思考:

(1)、教師要相信學生,該放手時要放手,對於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不要再花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強調,把寶貴的教學時間放在教學的重點;

(2)、數學課堂上要儘可能精講多練;

(3)、教師要豐富自己激勵性語言,對於學生好的表現要通過多樣的形式去肯定學生,鼓勵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

3、對某些教學環節的改進設想

在經歷了動手操作、自我創造等活動後,讓學生歸納概括分數的意義這個環節還可以這樣去設計:只給一個分數,如 ,讓學生舉例交流它的含義,之後給學生這樣兩個分數 和 讓學生再去交流它們的含義,從而讓學生概括出分數的意義,並理解“分成若干份”和“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這些關鍵詞語。

在認識分數單位這個環節還可以這樣設計,讓學生先閲讀課本自學,隨後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通過適當的練習及時鞏固學生自學效果,從而逐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信心。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1

百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特別是分數的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掌握百分數的讀寫法,明確分數和百分數的區別,體會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也為學生能夠正確運用百分數來解決實際問題打好基礎。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到了百分數,但是對於百分數的意義並不理解。因此我認為教學時應該從百分數起源入手較合理。

為此我設計以下教學:

一、創設熟悉的生活情境 在教學的開始,我從學生每天吃早餐使用一次性筷子給森林帶來了哪些危害導入,引出我國森林覆蓋率及其它一些國家的森林覆蓋率,引導學生思考,從而引出本課的教學重點——百分數的意義。這樣的引入,使學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有然。由於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的意義,理解了分數表示的是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因此,學生學習百分數有了一定的知識理解的基礎,理解森林覆蓋率: 森林面積佔我國土地面積的。

二、通過學生交流收集到的含有百分數的資料,使學生感悟百分數的意義,同時體驗到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學習始終與生活聯繫在一起,其學習的價值不言而喻,學生蒐集到的百分數也很有代表性:如:牛奶的蛋白質含量是4%;電腦下載的進度是16%;我們班期會考試的合格率是92%等等。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比較踴躍。接着通過“換一換”讓學生理解分數與百分數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通過學生的認真思考,最終獲得知識的真諦——百分數與分數的相同點是兩者都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比關係,不同在於分數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量,而百分數不能;分數可以帶單位,百分數不能;分數的分母是任意不為0的整數,百分數的分母是100,等。

三、自學百分數的讀寫法。先學後教是我校推行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真正學會自學,在自學掌握的基礎上做一些相關的練習,從練習中暴露出存在的問題,從而真正掌握百分數的讀寫法。

四、鞏固練習有層次,習題比較有趣味性。第一題是“真假難辨”,目的在於讓學生真正掌握百分數的意義;第二題是看成語聯想百分數,這一道題學生很感興趣,又啟發了學生的思維;第三題選擇合適的數填在括號中,這道題旨在於讓學生真正掌握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 總之,一堂課下來,有收穫也有不足,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發言比較踴躍,學生積極參與了學習探究的過程,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讀寫法大部分學生都已經掌握。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2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單元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內容包括: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真分數與假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最大公因數與約分,最小公倍數與通分以及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本單元教學的特點就是概念教學,教學的重點是概念的形成,教學的難點是概念的形成和運用。

通過本單元的教學,將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比較完整地從分數的產生,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等方面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進而學習並理解與分數有關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約分、通分以及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技能。這些知識在後面系統學習分數四則運算及其應用都要用到。因此,學好本單元的內容是順利掌握分數四則運算並學會應用分數知識解決問題一系列實際問題的必要基礎。

一、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用好直觀手段。

本單元的概念較多,且比較抽象。而國小高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直觀形象思維的支撐。因此,在引入新的數學概念時,適當加大思維的形象性,化抽象為具體、為直觀。教學時加大思維的形象性(比如:圖、線段圖、集合圖)

二、及時抽象,在適當的抽象水平上建構數學概念的意義。

在充分展開直觀教學的基礎上,抓住時機引導學生由實例、圖示加以概括,建構概念的意義。

三、揭示知識與方法的內在聯繫,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方法。

比如:約分和通分,這兩概念學生很容易混淆,因此教學時要提醒學生,不管是約分還是通分都是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使分數的大小保持不變,約分就是把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小,而通分則是把幾個異分母分數變成同分母分數。

①商不變的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的聯繫

②分數的基本性質與約分、通分的聯繫

③用字母表示數: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分數的基本性質 (0除外)

④因數——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約分

倍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通分

⑤單位換算——除法——分數——約分。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對最簡分數、約分的意識淡薄。

學生對約分,結果保留最簡分數的意識淡薄,教學時要加強。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3

本節課我的教學設計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生活熟知的事物入手。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感悟百分數的生活價值。在教學設計上力求體現新的課程理念,以獨到的教學風格,感染學生。同時,在教學中,我注重課堂適時的評價,小組合作探究,激活了學生求知的慾望,點燃思維的火花,把一個時空有限的課堂,變成了一個人人蔘與、個個思考的廣闊空間。

1、本課從實際生活情景引入,讓學生產生疑問,從而引出百分數。

2、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架起數學與生活的橋樑

在學生在初步學習了百分數意義後,舉行了一個生活信息發佈會,讓學生展示課前所收集的有關百分數的資料,並且讓學生自己説説資料中的百分數的意義。這樣,如果説課前學生對百分數的認識只停留在書寫形式上,那麼通過這次新聞發佈會,就使得學生對於這些來自於生活的百分數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通過讓學生同桌合作塗方格的遊戲,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通過“你猜我猜大家猜”的遊戲使學生動起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多創設一些環節使學生能夠把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數學來自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4

《分數的意義》是蘇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節課,它屬於“數與代數”學習領域,是一節概念教學課。

新課的教授我採用的是在複習舊概念的基礎上引入新概念。因為三年級時就接觸分數,新舊概念聯繫緊密,就不用從概念的本義講起,只需從學生已有的,與其相關聯的的概念入手,加以引申。所以安排了第一環節回顧舊知,引入新課和第二環節交流預習,明確任務。培養學生的閲讀和自學能力,學生獲取了初步的認識,也就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重點。學生帶着問題學習,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節課通過讓學生全面參與舉例,動手操作,自我創造等主動探究活動,學生理解了單位“1”的含義和分數的意義,並知道了分數單位的含義,整節課教學重點突出,難點也突破的很好,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基本達到教學目標。在整節課的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的抽象、概括及實踐能力獲得了很好的發展,實際教學效果基本達到備課時的設想。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分數概念外延的認識,我有設計了遊戲練習。其實,這道題主要體現概念的發展。概念的發展就是不失時機地擴展延伸概念的含義,每一道練習都是對概念的一次拓展,體現概念的發展過程。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我力求做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課堂教學紮實有效。但由於預設和生成之間的差異,及本人駕馭課堂能力的不足,一定出現了很多可以避免或值得斟酌的問題,敬請大家多多指導!本節課的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1)、在時間的安排上過於平均、鬆散,以至於出現前鬆後緊和拖堂現象;

(2)、個別知識點學生已經掌握並能用語言表達出來,教師還是心有餘悸地展開討論,佔用較多時間;

(3)、教師放手的還不夠,在學生進行彙報時,語言表達不是很恰當時,教師有些操之過急,補充的較多;

(4)、對學生小組內合作學習指導的不夠到位;

(5)、課堂上教師激勵性的語言比較缺乏,課堂氣氛未能真正調動起來;

(6)、課件沒有完全調試好,介紹分數的產生時沒能發揮多媒體資源的優勢進行教學。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5

這節課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及難點,是在學習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分數乘整數的意義不完全相同,需要加以擴展。

計算方法上一個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推導過程比較複雜,學生較難理解。它也是今後學習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所以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材編排重視學生全面參與教學過程,扶放結合。

理解意義和方法時,都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圍繞教學重點,以探究為主線組織課堂學習過程。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探究一個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學生原有的基礎是已經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了計算方法。同時需要對分數的意義有較熟練的口述基礎。

學生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對分數乘法有了一定認識,所以,本課教學中繼續讓學生討論、交流、試做,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探究一個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但相對有了一定難度,因此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尤為重要,這一點也是班上學生比較弱勢的,尤其是對於學困生,如果對意義都不理解,算式都列不正確更不要説計算了,因此鞏固練習中,從基本練習到稍有難度的練習,並加以指導。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對於自己的不足進一步改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