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4篇)

來源:文萃谷 2.47W

閲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4篇)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1

談生命的意義有點太大,宇宙萬物的存在才造就了世間粉彩斑斕。是小草灑脱還是大樹威壯更有意義?從小到青春到中年都很多次問自己,存在有何意義?不得解。所以就摘抄本書的話語以此做結。

可能找到生命意義的途徑有三個: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惟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尼采知道為什麼而活,便能生存。

承受不必要的苦難與其説是英雄行為,毋寧説是自虐。

滋養內心的'自由,擁抱自然、藝術、詩歌和文學之美,感受對家庭和朋友的愛,是十分重要的。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2

這是一本通熟易懂、教人堅韌的心理學著作。作者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蹟。納粹時期,他的全家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懷孕的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他親歷四個集中營,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認為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即便是在最為惡劣的情形下。

弗蘭克爾一生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開始學習駕駛飛機,並在幾個月後領到飛機駕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他本人最好的詮釋了網紅話語“那些不能殺死我的,終將使我更強大”

本書分成兩個部分:集中營的經歷和意義療法。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3

曾經年少的我,不太能理解為什麼總有人在不斷探索生命的意義,總覺得生命中有很多事情,並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推動着前進,人生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所有那些無法改變的都被稱之為“命”,所有好的不好的都被歸於“運”,既然如此,它的意義究竟在哪裏?

後來,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經歷了很多的事情之後,我對於人生和生命有了更多的領悟,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也見證了不少的奇蹟,在歲月的流逝中,我越來越感受到生命的意義是可以被定義的。

你如何定義你的生命,決定了你這一生將如何度過。若你放棄了定義的權利,那就必然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聽之任之。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4

作者簡介:

維克多·E.弗蘭克爾(1905—1997),醫學博士,維也納醫科大學神經與精神病學教授,擔任維也納神經綜合醫學院的首席專家長達25年。他創立了“意義療法”及存在主義分析”,被稱之為繼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之後的維也納第三心理治療學派。他擁有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達拉斯大學和匹茲堡大學教授職位,並在加利福尼亞州聖迭哥國際大學教授意義療法。弗蘭克爾共出版了39部作品,並被翻譯成34種語言。他的作品《活出生命的意義》的銷售超過千萬冊,獲選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一。

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迷茫痛苦甚至苦難,能讀到這本書的人都是幸運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