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12篇

來源:文萃谷 9.12K

閲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12篇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1

活出生命的意義!什麼是生命的意義?作者在文中提到:沒有一個醫生可以用概括性的語言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義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每個人生命的任務是特定的,完成這些任務的機會也是特定的。人不應該問他的生命之意義是什麼,而是必須承認是生命向他提出了問題,他必須通過對自己生命的理解來回答生命的提問。對待生命,他只能擔當起自己的責任。

積極地應對生活問題的人好比一個每撕掉一張掛歷就把它整整齊齊地摞在一起,還要在背面記幾行日記的人。他可以自豪而快樂地回憶日記中所記下的所有充實的日子,那些他曾經有過的全部生活。

人不是眾多事物中的一種。事物相互決定對方,但人最終是自我決定的。成為什麼,在天賦與環境的限度內,是他自己決定的結果。最終表現出哪一種,是決定的結果,而不是環境的產物。

存在之虛無的主要表現是厭倦。“星期日神經官能症”----人們在忙碌了一週後,突然覺得生活沒有了內容,其內心的空虛感凸顯出來。同時虛無還戴着各種各樣的面具和偽裝出現。有時,遭遇挫折的人對意義的追求會通過追求權力(包括追求權力之最原始的形態即金錢)得到替補性代償。

你所經歷的,世人奪不去。不光我們的經歷,還有我們的行動和所有的想法、所有的苦難都不會消失。儘管它們已經成為過去,但我們可以使它們存留在世上。“曾經是”也是一種“是”,甚至更為確定。

人在登山遇險的關鍵時刻,只會有一種感覺,即好奇。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2

今天要推薦的是《活出生命的意義》,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職業:維也納普利克里尼克醫院神經官能症科主任,《活出生命的意義》名列“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列。

作者作為一個猶太人,通過自己在二戰集中營親身經歷的苦難來講述意義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意義能讓人堅強的生存下來,也能讓苦痛得到解釋從而舒解。

如果你在生命中正遇到悲傷,或者你沉浸在過往的悲傷中不能自拔,我推薦你看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如果你能為悲傷找到一個意義,那將能極大的緩解你的悲傷,讓你從悲傷中自拔出來,復返樂觀。

如果你處於迷惘,也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定義一個意義,前去追求,事業愛情公益都可以。如果你恐懼某件事而無法面對,請你加倍的虛擬恐懼去面對。如果你過於期盼某件事而無法達到,那請你遺忘目的去關注於事情的過程。如果你曾經經歷過痛苦,那痛苦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經歷的財富,讓你更加無畏的去追求自己的目標。

如果你處在內疚當中,那請去擔當,承擔應負的責任,然後勇敢前行。

如果你面對死亡,請坦然面對。比如老人老去並慢慢死去,請正確的看待老人老去,正確的看待老人的死亡,這是不可逆轉的,不要因為老人的失能而去歧視,因為他們也曾經和你一樣成功過,因為你的未來也是如此。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的挫折、傷痛、分別、離去,可以挽回可以避免的,應該竭盡全力。而那些已經過去或無法避免的,只能正確面對,賦予它以意義,以撫慰自己的內心善待身邊人。對未來應該抱有希望,才能更勇敢的面對每一天的開始,願你與我都能擁有面對生活的勇氣。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3

書的作者弗蘭克是猶太人,納粹時期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卻奇蹟般地活了下來,所以才寫成了這本書,書的第一部分就是介紹他在集中營的經歷,前面寫到他是如何裝在擁擠的火車車廂裏被運送到集中營,以及當時左右兩道選擇就是生死選擇等等這些,讓我想起了《美麗人生》中的這些畫面。

這一部分看得特別慢,每段描述腦海中都會浮現那些畫面,也看得比較壓抑,透過這些文字能感受到作者強大的內心和清醒的意識,也許正如他所説,他對未來有期待,對當下賦予了意義,他需要活下來把他的研究弄完,並且,他的心中還有愛,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他的妻子。

第二部分作者介紹了他的意義療法,他提到:“根據意義療法,努力發現生命的意義是人最主要的動力。這就是為什麼我用“追求意義”一詞,而不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學説強調的快樂原則”(我們也可以叫它“追求快樂”),也不用阿德勒心理學派的“追求權力”或者“追求優越”之説。“

意義療法認為,負責任就是人類存在之本質。

作者提到了發現生命意義的三種不同方式:

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者從事某項工作;

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者面對某個人;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某種態度。第一種就是成就或成功,其意義顯而易見。第二種和第三種需要進一步解釋。

找到生命之意義的第二種方法就是通過體驗某種事情——如真善美——通過體驗自然和文化或體驗另一個人的獨特性——就是説去愛某個人。

讀這本書時,尤其是對於集中營生活描述的部分,腦中不時冒出這些想法:我現在真是太幸運啦,我的生活真是太美好了啊,原來賦予意義能如此強大啊,原來內在力量是可以改變命運的呢。

這本書很薄,值得在迷茫的時候讀一讀,也值得在情緒低落的時候讀,最後引用下文中多次提到的尼采那句:“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4

他一生 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仍開始學習駕駛飛機,並在幾個月後領到飛機駕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阿爾卑斯山 。

作為奧斯維辛集中營裏倖免於難的他,很欣賞尼采那句“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並在文中多次分享。

在集中營,只有囚頭獄霸才能享有吸煙的特權,他們每週能獲得定額獎券,而那些對生活失去信心的,打算“享受”最後幾天監獄生活的犯人則是吸煙者當中的特例。每當看到獄友吸煙時,就知道他已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勇氣一旦失去,幾乎不可能再挽回。

弗蘭克爾關注的並非多數人喪生的原因,而是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倖免於難。亦逐漸強化了他的核心理念:生命並非弗洛伊德所宣揚的那樣,只是簡單地祈求快樂,也並非阿德勒所教導的那樣,只為爭權奪利。

人們或者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這也是人們一生中被賦予的最艱鉅的使命。他發現可能找尋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你很多東西,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人的內在力量是可以改變其外在命運的。

在這本著作給作者帶來極大的成功的時候,他告誡學生的是:永遠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不可求。當一個人無意識地投身於某一偉大的事業時產生的衍生品,或者是為他人奉獻時的副產品。當你的一切行為服從良心,並用知識去實現它,在很長一段時間後,成功將降臨於你。

記住: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不可求!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5

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這本書一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納粹時期被關在集中營的故事,集中營的殘酷剝削吞噬着裏面的人們,通過一個個故事去探討活下去的意義,印象比較深的是那個做夢夢見31日會得到自由的男人,在31日越來越臨近的時候覺得一切都是泡影,意志消沉,最後在31日當天死去的故事。

集中營裏每天都在上演着死亡的戲碼,但是死亡率最高的時刻卻是聖誕節期間,他們不是累死、餓死、病死,而是因為心裏的預期被大大降低,失去勇氣變得沮喪,最終減弱了他們身體的抵抗力,導致的死亡。致辭作者用尼采的話引出全書宗旨“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第二部分是作者通過哲學、心理學結合自己的經歷總結出的“意義療法”的深入探討。人主要關注的不是獲得快樂或避免痛苦,無論你處在什麼樣的痛苦逆境之中,只要找到了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甚至有人會準備去受苦,在這個意義上,他的痛苦有了意義。作者列出的找到生命的意義有三個主要途徑,第一個是創造或從事某種工作。第二是經歷某件事或是面對某個人。第三個是即使是處於絕境中,也要勇敢面對無法改變的厄運,只要敢於面對就仍能超越自我從而改變自己。

覺得這本書中不僅僅教會了我們在挫折中如何自救,也能讓我們在作出人生重大選擇時保持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這複雜的百態人生。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6

本書作者是以心理學家的視角來描述他在集中營的倖存歷程, 換一個角度來看,是在極端情況下的人類適應的實驗歷程,極具研究價值——生理的,以及心理的!

比如:

1、集中營的人羣,普遍的價值滿足感和慾望需求,降低到了“馬斯洛需要層次”的最底層:麪包以及香煙,就能給他們帶來如同“天堂”般的短暫快感——因為生理飢渴的驅使,大腦需要全力聚焦在生存機能上,如同電腦內存不足時的降頻,人類降階返回到動物層級。

2、看到人類的心理適應性的極致:集中營後來的時段,作者看到營友屍體時的感覺是“完全沒有感覺”,沒有悲痛,沒有恐懼,沒有想法,即使這是昨天同組聊天的朋友。集中營的任何殘暴行徑,已經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發生——温水煮青蛙,青蛙也是這般適應的麼?

本書後半部分,講述“意義療法”。

作者是集中營的少數倖存者,並且是更極少數的始終保持“高貴人性“的集中營生存者。通過回溯自己的親身經歷,作者認識到“賦予生命意義”——對妻子的愛和渴望,以及必須完成的心理手稿——讓他的能量小宇宙始終在線,最終藉助”命運之手”,渡過浩劫。

書中有些具體的案例,講訴“意義療法”是如何運作於普通患者的,可以看看。

初步感覺:

1、和《祕密》中的願景模式的構造有相似之處?

2、和日本“森田療法”結合起來應用會更好?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7

意義。許三多説,人活着就要做有意義的事,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説,人一生所追求的是體驗。為了體驗而活,為了意義而活。經常也有人説,人生一輩子,到頭來還是一場空,不論是名、利、情、義,還是其他的追求一生不可得的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由此陷入深深的虛無主義中,對身邊的一切都沒有興趣。

維克多,在書中把集中營的一切稱之為一些小事,他一生的意義是為了幫助他人尋找人生的意義。他相信人活着需要某種意義,有了意義的支撐,才能活下去,因為他在集中營裏看到了太多獄友,因為失去了希望,失去了人生的意義,而放棄掙扎,放棄了爭鬥,放棄了與命運進行抗爭。這是一種極端的情況,一百個人裏會有九十五個以上的人,都會放棄。但是在如此困境中,依舊能夠追尋人生的意義的人,可以稱之為偉人,他們不認為困境是陷阱,是危險,而是他們人生中特殊的經歷,是獨一無二的,正是因為這份獨一無二的經歷,才讓他們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作者對幸福和快樂有着獨到的見解,一般人都是在努力尋找幸福和快樂,但是作者告訴我們,幸福和快樂不需要尋找,你越是尋找,越不可得。他説,只要你專注的做一件事,在一段時間之後,就可以獲得幸福和快樂,這來源於你全心全意的奉獻和追求,幸福和快樂不是目的,它們只是追尋生命意義過程中的副產品。

不論,生命追尋的是意義還是體驗,它們都是美好的存在。尋找生命的意義,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才能更好的活着。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8

所謂活出生命的意義,就是不要去想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而是活好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與行動。

永遠記住:“只要我們擁有自主選擇如何應對處境的自由,我們就不會一無所有。”或“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自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本書的前半部分主要講述作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面對侮辱、被剝奪,時刻可能會到來的'死亡等感受時,弗蘭克爾不斷地從人類特有的能力,如天生的樂觀主義、幽默、心理審視、短暫的獨處、內心的自由和決不放棄也決不自殺的意志力中獲得力量。

後半部分主要講意義療法:

對於面對不利的局面:

如果它是能夠避免的,那麼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義的事,因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與其説是英雄行為,不如説是自虐。另一方面,如果你不能改變造成你痛苦的處境,那你仍然可以選擇採取何種態度。

我們無法選擇遇不遇到厄運,但我們可以選擇不讓厄運摧垮我們!

如果恐懼死亡,那麼生命的短暫就是儘量過好此生最好的提示,那就盡情享受你現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樣,錯誤地行事與生活。

積極的態度既可使人備感歡樂與滿足,也能使人經受苦難和挫折。消極的態度則會加劇痛苦,削弱快樂、幸福和滿足感,甚至導致抑鬱或疾病。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9

適合所有人的書,強烈推薦。

再現人類史上極端的一種經歷和體驗,讓我們不但感受到納粹的惡,也會體會到人類在任何時候都有選擇的自由,有保持尊嚴的自由,哪怕活着只剩下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不死,不會餓死或者累死病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我們需要回答生活提出的問題,滿懷責任心去回答生命的問題,去實踐和行動。瞬間的意義就在於可以通過行動而固化下來。

我們應該聽從書裏的建議,對待每一天應該像第二次去選擇,我們普通下棋的人,每落一個子,想到後面的N種情況,然後反過來決定該怎麼落子。同樣,我們應該不停的用80歲的自己,五十歲的自己,三年後的自己,三個月後的自己來觀察當下,自己聯想個上帝之眼出來,於是便可以從容應對,不虛無,不焦慮,不狹隘,不悔恨,不嫉妒,不貪婪,不沉淪,不雞毛蒜皮,不得意忘形,不聲色犀利,不萎靡不振。

我們會擁抱時間,從事業或者家庭責任中挑戰自己的高度,從興趣愛好中尋找大自然或者技能極限的美妙,從幫助他人中過去幸福快樂,從不可避免的疾病和苦難中檢驗自己意志力的堅強和內心的自由。

不喜歡弗洛伊德的“深度心理學”,感覺更像消極,為了解釋而解釋。喜歡“高度心理學”或者因為我們閲讀和嬰兒期幸福的體驗,讓我成為“悲觀的樂觀主義者”。

生命有太多種可能性,哪有時間虛無呢?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10

疫情期間,晚上睡前陸陸續續看完這本書,幾點收穫:

1、弗蘭克爾發現可能找尋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2、愛是人類終身追求的最高目標。我理解了詩歌、思想和信仰所傳達的偉大祕密的真正含義:拯救人類要通過愛與被愛。我知道世界上一無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時間思念愛人,那麼他就可以領悟幸福的真諦。

3、培養幽默感並以一種幽默的態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藝術時學到的技巧。

4、生活就好比看牙醫。你總是覺得最難受的時候還沒到,而實際上它已經過去了。

5、生活永不重複,不同問題需要不同的應對。有時你會發現所處的情況需要你採取行動來確定自己的命運,有時你會覺得深思熟慮更為可取,有時你會發現順其自然是正道。每種情況都有其特殊性,正確的應對也只能有一個。

6、“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同樣,有目標的人更容易走的更圓。

7、生命中真正短暫的是潛力,一旦潛力得到了實現,那麼在實現的那一刻它就成為了現實。

8、弗蘭克爾的觀點:滋養內心的自由,擁抱自然、藝術、詩歌和文學之美,感受對家庭和朋友的愛,是十分重要的。

9、弗蘭克爾所説,“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10、生活中總有兩種人,悲觀主義者好比一個恐懼而悲傷地看着牆上的掛曆每天都被撕掉一張,掛曆越變越薄的人;而積極地應對生活問題的人好比一個每撕掉一張就把它整整齊齊地摞在一起,還要在背面記幾行日記的人。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11

首先,讀完整本書,對作者心生崇高的敬佩。作者的經歷,作者對生命的意義的探索與思考,真的讓人頗受啟發。作者的生命是充滿意義的。作者也是偉大的。

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存在之虛無,找不到人生的意義,迷茫而空洞地活着,有時候真的是一種莫大的痛苦。但是個人感覺當代的精神特徵之一就是存在之虛無,迷茫與空虛。

這段時間算是對我個人來説頗為關鍵的轉折期吧,我在這段時期內也會感到些許的迷茫。懷着這樣的心情,這幾天斷斷續續地看完了本書。

我感覺自己也算有點幸運,在這段特殊的時間正好與這樣的一本書相遇。雖然讀的不是很連貫,但是也算有了一些收穫,對自己的當下甚至未來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生命的意義,説起來很虛,但是我認為它對於一個個體來説真的很重要。找到並去踐行自己生命的意義,可以説是每個個體人生的終極使命。生命的意義,讓我們得生命變得充實,而不易陷入空虛和迷茫。

作者也在本書中也提到了三種找尋生命的意義的途徑:工作;愛;痛苦。生活肯定會有許多困難,在尋找並實現生命意義的過程中也必定會遇到許多挫折。但是無論外界條件多麼惡劣,我們仍然擁有自由,選擇以什麼樣的方式和心態去面對的自由。很多時候,很多困難,都會涉及到心態的問題。而我希望自己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做一名悲劇性的樂觀主義者,能夠實現自我的超越。

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讓自己的生命充實,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實現。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12

作為臨牀心理學家,作者從納粹集中營恐怖的經歷中汲取了力量。在那段經歷中,犯人活的就像牲口一樣,每天關心的是能不能吃飽,會不會被捱打或者拖到毒氣室。人和人的精神狀態也大有不同,有寄希望於被解放卻因為一年年聖誕節還被困在集中營而心理崩潰的,有忍耐不了這種痛苦去撞擊電網自殺的,在這種牲口般的生存環境中,人生存的意義是什麼?

維克多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義:去幫助別人找到他們的意義,好好地活着。於是便有一部部的著作產生了。

對於我們來説,他給到的幫助是什麼呢?如何發現自己的生命意義呢?按照意義療法,我們可以用三種方式來發現生命的意義。1.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者從事某項事業;2.通過體驗某件事情或者面對某個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某種態度。

文章的最後,想起來最近看的黑澤明的一部電影《生之慾》。當男主人公患癌走到生命的盡頭,看着不理解自己的兒子,無所事事的工作,沒有任何朝氣的自己,自己應該要如何獲得快樂?花很多錢沉浸於酒色玩樂中都無法找到自己,後面通過不顧一切地在自己的崗位上幫助羣眾修建好公園,安詳地死去。專心做一些有意義開心的事情,少花些精力在自己的得失和別人的眼光裏,會讓自己純粹的多,開心的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