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1.62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教學設計

【教學背景】:

本課是針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中3。4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行程問題應用題歸類解析——追及問題)設計的內容。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

2、熟練掌握追及問題中的等量關係。

(二)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勤于思考、樂於探究、敢於發表自己觀點的學習習慣,從實際問題中體驗數學的價值。體會觀察、分析、歸納對數學知識中獲取數學信息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能在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中獲益。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找等量關係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追及問題。

2、難點: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並找出等量關係。

【教學方法】:

探究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1、行程問題中有哪些基本量?它們間有什麼關係?

2、行程問題有哪些基本類型?

二、知識應用,拓展創新:

行程問題應用題是中國小數學應用題中很重要的一類,學生難以理解,不容易掌握。行程問題的題型千變萬化,導致許多學生感到束手無策,難以適從。其實認真分析,就會發現行程問題應用題主要有三種基本類型:追及問題、相遇問題和航行問題,而且三個基本量之間的基本關係“路程=速度×時間”保持不變。

三、例題講解

例1(同時不同地)甲乙兩人相距100米,甲在前每秒跑3米,乙在後每秒跑5米。兩人同時出發,同向而行,幾秒後乙能追上甲?

分析:在這個直線型追及問題中,兩人速度不同,跑的路程也不同,後面的人要追上前面的人,就要比前面的人多跑100米,而兩人跑步所用的時間是相同的。所以有等量關係:乙走的路程—甲走的路程=100

解:設x秒後乙能追上甲

根據題意得5x—3x=100

解得x=50

答:50秒後乙能追上甲。

小結:針對本題進行小結、歸納,它屬於行程問題應用題(追及問題)中的'同時不同地問題,以後遇到此類題,該如何解決。

例2(同地不同時)兩匹馬賽跑,黃色馬的速度是5m/s,棕色馬的速度是6m/s。如果讓黃色馬先跑1s,棕色馬再開始跑,幾秒後可以追上黃色馬?

分析:這個問題中,由於黃色馬先跑1s(此時棕色馬未出發),經過1s後棕色馬再開始出發和黃色馬同向而行,後來棕色馬追上黃色馬了。因此兩馬所跑路程是相同的,但由於黃色馬先跑了1秒,所以就產生了路程差,那麼這個問題就和前面例1一樣了。也可以這樣想:棕色馬的路程=黃色馬的路程+相隔距離。

解:設x秒後,棕色馬追上黃色馬,根據題意,得6x=5x+5解得x=5答:5秒後,棕色馬可以追上黃色馬。

小結:針對本題進行小結、歸納,它屬於行程問題應用題(追及問題)中的同地不同時問題。

歸納小結: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審—通過審題明確已知量、未知量,找出等量關係;

設—設出合理的未知數(直接或間接);

列—依據找到的等量關係,列出方程;

解—求出方程的解;

驗—檢驗求出的值是否為方程的解,並檢驗是否符合實際問題;

答—注意單位名稱。

練一練:(環形跑道問題)甲乙兩人在一條長400米的環形跑道上跑步,甲的速度是每分鐘跑360米,乙的速度是每分鐘跑240米。兩人同時同地同向跑,幾秒後兩人第一次相遇?

分析:本題屬於環形跑道上的追及問題,兩人同時同地同向而行,第一次相遇時,速度快者比速度慢者恰好多跑一圈,即等量關係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400

解答由學生完成。

本節知識歸納:

1、追及問題的特點是同向而行,在直線運動中兩者路程之差等於兩者間的距離;

2、而在圓周運動中,若同時同地同向出發,則二者路程之差等於跑道的周長。

3 、用示意圖輔助分析數量間的關係便於我們列方程。

四、作業佈置:(見補充題)

【課後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並能熟練尋找追及問題中的等量關係,列出方程,解決追及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