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學設計(通用5篇)

來源:文萃谷 2.24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可能性》教學設計(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可能性》教學設計(通用5篇)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1

一、教材分析

《新課程標準》在國小第一學段安排的“概率”學習內容主要有:初步體會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對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實驗。本節課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的第一課時。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在二年級上冊已經對某些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有所認識,本節課進一步學習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並能對這些可能性的大小用語言進行描述,是為下一學段學習概率知識打下基礎。

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是由事件的各種因素決定的。同樣摸球,如果某種顏色的球數量多一些,那麼摸出這一顏色的球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對於這些道理,既不能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也不能在活動中刻意去追求,一定要引導學生在自己的活動過程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本目標實施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活動,逐步讓學生悟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實踐—驗證”的摸球遊戲,讓學生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教法學法

三年級的學生,正處在抽象邏輯思維初步形成的階段,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進行,直觀演示或遊戲切入較容易被他們所接受。基於以上理解,我在選擇教學方法時,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索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設疑激趣,實際操作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中。

五、教學設計

本堂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猜想——驗證——推理——運用”。首先,我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親自參與“猜想——驗證——推理”這一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感知可能性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再通過運用這一環節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繫,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1、創設情境,激趣猜測

一開課,通過“師猜生摸”的摸球遊戲,很容易就達到師生互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玩中教會學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來表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這一活動喚起了學生對舊知的記憶,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2、組織活動,驗證猜測

學生進行了猜測,但猜測的對不對呢、實驗是的老師,這個謎底還是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來揭曉。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在親歷、體驗的過程中感悟、體會到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合作學習的形式既能發揮集體的智慧,又能展示個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環節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使他們體會與他人交流的快樂,同時促進學生個人的完善與發展。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這種共同研討的學習模式,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科學研究態度。

3、實驗分析,大膽推理

善於觀察、分析是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一項重要目標,學生對自己的實驗最有發言權,所以我首先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到實物展示台前向全班同學説説,在實驗中自己發現了什麼,得出了什麼結論。而我則從旁協助他們引導他們,幫助學生理解: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4、綜合運用,服務生活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要聯繫生活實際,學有用的數學。可能性問題在兒童的生活中接觸還是比較多的。從轉盤遊戲到搖獎設計,讓學生初步具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使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體驗可能性。這樣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自己做主,學生有了更寬廣的思維空間,個性化思維將得到充分展現。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44頁主題圖、例1、第45頁“做一做”及相關練習,第49頁“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能列出簡單的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能結合具體問題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2.藉助猜測、實驗、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學生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體驗,體會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使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結合具體問題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準備:

課件、節目卡片、抽獎盒。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激活經驗

(一)遊戲1:猜猜硬幣在哪隻手裏。

1.教師將枚硬幣握在手中,並在背後交換位置,讓學生猜一猜硬幣在哪隻手裏。説一説你能確定嗎?

2.教師打開沒有硬幣的手,再讓學生猜一猜硬幣在哪隻手裏。説一説你能確定嗎?為什麼?

(二)遊戲2:猜猜拋出的硬幣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

1.教師將這枚硬幣拋出,讓學生説出可能是哪個面朝上,要求説出所有可能。

2.讓學生猜一猜是哪個面朝上。

3.教師揭示結果。

(三)揭示課題。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設計意圖】通過遊戲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初步感知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為學生進一步探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活動體驗,探究新知

(一)創設情境,感知生活中的隨機現象。

1.課件出示主題圖:聯歡會抽籤表演節目。

2.指名回答(問題預設)。

(1)同學們用抽籤的方式表演節目,能事先確定自己表演什麼節目嗎?

(2)有哪些可能?(此時由於不知道抽籤的內容,因此有多種可能。)

(二)活動探究,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例1情境)教師拿出三張卡片,上面分別寫着“唱歌”“跳舞”“朗誦”(告知學生),放在桌上,選三名學生依次上來抽籤,並分三步分析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逐步完成研究報告。

剩下卡片張數

確定

不確定

3

2

1

1.桌上有三張卡片時的抽籤情況。

(1)讓學生分析:第一名同學能確定抽到什麼節目嗎?他可能會抽到什麼節目?請説出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此時有三種可能發生的結果)

(2)讓第一名學生抽籤,展示抽到的結果,填寫報告單。(假設抽到跳舞)

2.桌上剩下兩張卡片時的抽籤情況。

(1)讓學生分析:第二名同學能確定抽到什麼節目嗎?他可能會抽到什麼節目?請説出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此時有兩種可能發生的結果)

(2)進一步分析:他不可能抽到什麼?能確定嗎?(由於舞蹈已被第一名同學抽走,因此能確定第二名同學不可能抽到跳舞。)

(3)讓第二名學生抽籤,展示抽到的結果,填寫報告單。(假設抽到朗誦)

3.桌上剩下一張卡片時的抽籤情況。

(1)讓學生分析:第三名同學能確定抽到什麼節目嗎?為什麼?(由於舞蹈和朗誦都被抽走,可以推斷出剩下的卡片是唱歌,因此能確定第三名同學不可能抽到舞蹈或朗誦,一定抽到唱歌。)

(2)讓第三名學生抽籤,展示抽到的結果,填寫報告單。(抽到唱歌)

剩下卡片張數

確定

不確定

3

可能抽到唱歌、跳舞、朗誦

2

不可能抽到跳舞

可能抽到唱歌、朗誦

1

不可能抽到跳舞或朗誦;一定抽到唱歌

4.對照研究報告分析、總結。

(1)小組討論:通過剛才的抽籤活動,你們發現了什麼?

(2)引導學生得出事件發生有時是確定的,有時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如果是確定的,可以用“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發生如果不確定,可以用“可能”描述;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與剩下的卡片有關等。

(三)遊戲鞏固,豐富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體驗

教師拿出抽獎盒(事先準備好教材第45頁“做一做”中的抽獎盒),規定:抽到綠色棋子為中獎。

1.抽獎比賽,大膽猜測。

(1)教師選兩組學生依次在左邊和右邊抽獎盒抽獎,中獎人數多的為獲勝。

(2)猜一猜:左邊盒子裏放的什麼棋子?右邊盒子裏放的什麼棋子?

(通過學生在左邊盒子裏摸出的均為紅色,可以猜到左邊盒子裏都是紅棋子;學生在右邊盒子裏摸出的有紅、黃、藍、綠各色棋子,可以猜到右邊盒子裏有紅、黃、藍、綠棋子。)

2.教師展示抽獎盒中的棋子,驗證猜想。

3.分析提升。

(1)小組討論:為什麼左邊盒子沒人中獎而右邊盒子有人中獎?

通過對比,可以分析出左邊盒子裏面均為紅棋子,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因此不可能中獎;右邊盒子裏有綠棋子,因此可能摸出綠棋子,就有可能中獎。

(2)課件出示“做一做”,學生回答問題並分析下述問題。

①哪個盒子裏肯定能摸出紅棋子?為什麼?

分析:在左邊的盒子裏裝的都是紅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在左邊的盒子裏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而右邊的盒子裏有紅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紅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在右邊的盒子裏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②哪個盒子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哪個盒子可能摸出綠旗子?為什麼?

分析:左邊的盒子裏沒有綠棋子,所以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在左邊的盒子裏不能摸出綠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在右邊的盒子裏有綠棋子,可能摸出綠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綠棋子,“在右邊的盒子裏摸出綠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③如果在右邊盒子任意摸一個棋子,可能是什麼顏色?為什麼?

分析:右邊的盒子裏有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棋子,所以摸出的棋子顏色有紅、黃、藍、綠這四種可能的結果。

(四)聯繫生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1.課件出示教材第49中“生活中的數學”,瞭解身邊的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

2.學生舉出其他生活中的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

【設計意圖】本環節首先創設“聯歡會上抽籤”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熟悉的生活經驗感知有些事件發生是不確定的,接着讓學生親自參與“抽節目”的活動,逐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並通過對研究報告的分析,學會用“不可能”“一定”和“可能”來對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進行描述,並能列舉所有可能的結果。然後藉助摸棋子游戲,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體驗,最後通過“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理解,學會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升

(一)基礎練習

1.判斷下列事件是否可能。(一定的打√,不可能的打×,可能的打○)

(1)三天後下雨。()

(2)爸爸的年齡比兒子的年齡大。()

(3)小明跑完100米只用了2秒。()

(4)地球繞着太陽轉。()

2.以學生説一説的形式完成教材第47頁第1、2題。

(二)綜合練習

1.以學生獨立完成的形式完成教材第47頁第3題,學生交流答案,並説説為什麼。

2.以學生獨立完成的形式完成教材下題,學生展示不同答案。

【設計意圖】練習分了兩個層次。其中基礎練習主要是鞏固學生對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認識,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判斷,並能列舉簡單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綜合練習則是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穫

(一)學生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二)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並學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希望大家今後能更多地關注生活中的可能性,我們還將進行深入探究。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説出本節課的收穫,使學生自主回顧本課的主要內容,歸納本課獲得的經驗和方法,教師的總結則是進一步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梳理,從而對全課進行總結。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⑴通過具體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⑵會用幾分之一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使學生學會用概率的眼光去觀察世界;

⑵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及邏輯推理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

⑴通過探究遊戲的公平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

⑵初步通過做遊戲、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態度。

教學重點: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會用幾分之一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能按要求設計公平的遊戲方案。

教學具準備:課件、硬幣、實驗記錄表、骰子、長方體、正方體、小旗等。

教學過程:

一、遊戲設疑,引出新課

1、師生談話,引出活動:同學們喜歡玩遊戲嗎?今天我班同學讓我帶來了他們最喜歡的遊戲,想必你們也喜歡。

2、佈置遊戲規則:全班學生按性別分成兩個組玩摸球遊戲,每組各摸10次,摸到黃球多得那組贏。

3、每組各派一名學生摸球,其他學生統計組員摸到黃球的次數。

4、師生討論,揭示課題:可能性

教師揭祕,師生討論:這樣的遊戲公平嗎?為什麼?

二、提出猜想,活動驗證

1、觀察例1足球比賽開場情景圖,發現其中的數學問題。

師生談話,引出足球比賽,學生觀察,並發現足球比賽中的數學問題。

2、師生討論,提出猜想。

師:你認為用拋硬幣的方法確定誰先看公平嗎?為什麼?

師生討論,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引出拋硬幣的實驗。

3、活動:拋硬幣

⑴活動一:教師示範拋硬幣,學生觀看教師拋硬幣的方式,記錄硬幣落地時正反兩面朝上的情況並展開討論。

⑵活動二:學生拋硬幣。

要求:每4人一大組,2人一小組,每小組拋10次,並做好記錄,完成4人大組的彙總表,注意拋硬幣時要保持大約20釐米的高度,用力要均勻,一人拋硬幣,小組成員要注意分工合作,看哪個小組合作的最好,完成得最快(限時3分鐘)。

4、收集並分析數據,初步體驗。

⑴分析整理大組數據,並製成統計圖表。

⑵分析觀察數據,並針對數據特點展開討論。

5、展示幾位數學家的實驗情況

⑴學生觀看統計圖表,發現硬幣正、反面朝上的次數比較接近,可以用分數1/2來表示正、反兩面出現的可能性。

⑵討論:如果數學家羅曼諾夫斯基再拋一次,會是什麼結果,怎麼表示。

6、小結:用拋硬幣的方法確定誰先看是比較公平的。

7、列舉生活中用拋硬幣決定先後順序的例子:乒乓球、網球等比賽的開球。

三、遊戲激趣,拓展運用

1、動手設計,探究公平

⑴巧改轉盤,玩轉盤,

出示轉盤,完成教材第99頁做一做和教材第100第2題。

⑵巧改骰子,體驗公平

出示長方體骰子,完成教材第100頁第1、3兩題。

⑶回顧運用

2、重温摸球活動,設計公平的摸球活動。

四、總結全課,揭示課題。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三冊98-99頁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能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作出判斷,並能簡單地説明理由。

3、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讓學生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難點是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裏的事情。

教學準備:

教具:紅、黃、綠三色轉盤、紅色轉盤、裝6個紅球的1號口袋和裝3個綠球3個黃球的2號口袋

學具:紅色、黃色紙牌各一張

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導入新知

教師出示一張由紅、黃、綠三色組成的轉盤,提問:“指針轉動後,會停在那裏?”引導學生用“可能”來回答。接着出示一張紅色轉盤並提問:“指針轉動後,會停在那裏?”引導學生用“一定”來回答。其實,生活中的好多事情,就像玩轉盤一樣,有時能確定,有時不能確定,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揭題:可能性

二、活動體驗,自主探究

活動一:老師這兒有兩個神祕的口袋,1號和2號,每個口袋裏有6個球。老師請12個小朋友分兩組來摸,看誰能摸到代表幸運的紅球。在摸的過程中引導“怎麼第一組的小朋友個個那麼幸運,每人都能摸到紅球呢?這兩個口袋裏究竟有什麼祕密呢?哪個小朋友敢猜一猜?打開口袋驗證。並小結:1號口袋裏全是紅球,所以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紅球,2號口袋裏沒有紅球所以任意摸一個不可能是紅球,國小二年級語文教案《《可能性》教學設計》。(板書:一定、不可能)

繼續觀察2號口袋裏面的球,想一想,任意摸一個,會摸到什麼顏色的球?(板書:可能)

活動二:小朋友,通過剛才的摸球遊戲,我們學會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交流結果。下面我們繼續來玩遊戲。打開課件競猜一欄,玩舉牌遊戲。1、一定能摸出黃色的球。2、可能摸出黃色的球,可能摸出紅色的球。3、不可能摸出黃色的球。

活動三:選取生活中的事例來做一下判斷。

1、下週五會下雨嗎?

2、今天是4月2日,明天是4月3日。

3、從小不好好學習,長大了成為科學家。

4、因為破環了環境,地球上的人類都消失了。

活動四:討論

1、什麼事情一定會發生?

2、什麼事情可能發生?

3、什麼事情不可能發生?

三、學以致用,內化提高

1、箱子裏要放4個球,摸到黃球有獎,該怎麼放?

2、學校要在4月1日---4月17日之間安排兩天開運動會,根據天氣情況,你覺得安排哪兩天最好?為什麼?

四、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學生交流)

作業:練習冊自練自測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瞭解影響可能性大小的因素,會比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2、學會記錄事件發生的結果;形成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歸納、判斷能力。

3、經歷觀察、猜想、實驗和分析實驗結果的過程,體驗事件發生的

可能性大小。

4、進一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

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並會根據影響因素判斷可

能性大小。

教法與學法:

教法:引導演示法。

學法:合作交流,實驗驗證法。

教學準備:課件、撲克牌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遷移導入

課件出示圖片:

師:同學們,這裏有三個裝有小球的盒子(課件出示),如果老師想要一次就能摸出一個白球,你們建議我從哪個盒子裏摸呢?

生:從A盒摸。

師:為什麼不建議我從B盒或者C盒摸呢?

生:B盒與C盒可能摸出白球,但都不一定一次就能摸出白球。

師:既然B盒和C盒都可能摸出白球,那這兩個盒子中哪個摸到的白球可能性較大?為什麼?

(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生可能回答B盒白球更多一些)

師:真的如此嗎?可能性真的有大小嗎?可能性大小又與什麼有關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索新知

1、體驗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課件出示教材第45頁情境圖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盒子,盒子裏有四個紅棋子和一個黑棋子。

問:從中摸出一個棋子,可能是什麼顏色?

生:可能是紅色,也可能是藍色。

師:摸出一個棋子,那摸出哪種顏色的可能性大呢?

學生思考,猜測

師:剛剛只是同學們的猜測,而猜測並不能作為依據,我們需要通過實驗來證明。我們來試一試吧!

(2)安排實驗過程

請一名學生摸棋子,底下的同學們將棋子的顏色大聲説出來,一名學生記錄。所有學生邊觀察邊思考。

要求:摸出一個棋子,記錄它的顏色,然後放回去搖勻再摸,重複20次。

講解記錄方法:製作像這樣的一個表格(出示表格),在記錄這一豎列用“正”字筆畫去記次數,在次數一列用數字寫出記錄的總結果。

(3)交流記錄結果

師:通過實驗結果,你們現在有什麼想法?

學生交流、討論

(4)小結:取出紅棋子的次數要多些,也就是取出紅棋子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5)討論:再取一次取出哪種顏色的可能性最大?

2、進一步證實、總結規律。

(1)提出猜想

在每一小組,老師都放了十張撲克牌,其中八張黑的,兩張紅的,從中摸出一張,摸出的是紅色可能性大還是黑色可能性大?為什麼?(學生猜想)

(2)實驗證明

這僅僅只是同學們的猜想,還需要大家用實驗來證明它。

實驗要求:組內同學做好分工,其中一個人負責洗牌,一人負責記錄,一個人負責彙報,其他組員輪流抽牌,共抽20次。

(3)彙報實驗結果

(4)引導小結:從這些實驗結果中,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教師小結:因為黑桃在總數中佔得多一些,所以取出黑桃的可能性要大些。

3、知識總結師設疑:可能性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生思考回答)

師總結:以摸棋子為例,可能性的大小與在總數中所佔數量的多少有關,在總數中佔得數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佔得數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越小。

三、鞏固練習(課件出示)

四、課堂小結學完這節課後,你們能否準確判斷可能性的大小?

板書設計:

可能性(2)

可能性的大小與在總數中所佔數量有關

多大

數量可能性

少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