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教師如何教學的分析(通用11篇)

來源:文萃谷 1.26W

數學的課堂要有數學的特色,數學是思維性和方法性很強的學科,對於國小生來説,學生的思維和方法的提升離不開訓練,這種訓練更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師如何教學的分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數學教師如何教學的分析(通用11篇)

國小數學教師如何教學的分析 1

隨着新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學生在課堂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他們逐漸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在課堂上指引他們學習,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效率。教師是學生的導師,學生在課堂上會有許多的疑問,教師主要負責的就是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指引學生自主學習。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教師需要導入一些案例來幫助學生理解,但是許多教師並不知道什麼時候應當導入案例,應該導入怎樣的案例,他們對案例導入教學的無知降低了他們的教學效率,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由此可見,教師不能盲目地運用案例導入,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制定導入方法,這樣才能夠取得更高的教學效率。

一、教師結合學生的興趣進行課堂導入

案例導入是一門學問,教師在課堂上案例導入得好,學生學習的興趣很快就能夠被激發出來,他們在課堂上學習數學也會變得更加積極。教師在課堂上案例導入得不好,學生就喪失了學習數學的激情,教師的教學效率也就不能夠得到提升。國小生的思想十分活躍,對童話和故事都很感興趣,教師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結合他們的興趣進行課堂導入。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列舉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故事來進行課堂教學,這樣便可以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以我的教學為例,在教授學生《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時候,為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我給他們講了一個聖誕老人分禮物的故事。我告訴學生聖誕老人每個聖誕節都需要給小孩子分配聖誕禮物,如果現在聖誕老人需要給兩個小朋友發放禮物,聖誕老人的禮物就是四個蘋果,現在平均分配給兩個小朋友,每一個小朋友可以得到幾個蘋果呢?我的故事導入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對分禮物的故事非常感興趣,所以他們很認真地思考我的問題。等到學生得出答案之後,我又問學生,聖誕老人在路上丟失了三個蘋果,現在他只剩下一個蘋果了,但是聖誕老人還是想平均分配給每一個小朋友,那麼每一個小朋友可以獲得多少呢?當我再次詢問學生的時候,他們產生了疑惑,因為之前並沒有學習分數,所以他們並不知道怎樣回答。我覺得學生的注意力已經完全集中,所以接下來就開始為學生講解分數的概念,實踐證明,這樣學生充分掌握了分數的概念,學習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二、教師將生活中的實物引入數學課堂

國小數學教材中的是最基礎的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國小數學課本中的知識,比如人民幣、時間等,我覺得在許多時候,我們教師就可以直接將這些生活中的實物導入數學課堂,讓學生結合這些生活中的實物去學習數學知識,理解數學書本中的數學概念。教師將生活中的實物引入課堂有兩個好處,第一個就是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教師雖然也強調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但是他們並沒有舉例子給學生,所以學生這個概念還是模糊的,但是教師將實物帶入課堂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第二個好處就是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數學知識,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讓學生更容易理解。以《年、月、日》這一章的教學為例,我直接將生活中常見的日曆帶入數學課堂,根據日曆教授學生這一章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很輕易地就能夠回答我提出的問題,因為日曆給他們提供了現成的答案,學生可以很直觀地得到問題的答案。

三、課堂設問案例導入教學,讓學生帶着問題思考

學生學習數學就是鍛鍊他們的思維能力,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只有具備優秀的思維能力才能夠學好數學,理解並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為了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運用課堂設問導入教學法,由教師先向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然後讓他們帶着問題去學習數學知識。比如説我在講解《運算定律與簡單運算》的時候,就問學生:“你們已經學習了四則運算的知識,但是你們知道當這四種運算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應該運用什麼方法才能解決這些複雜的問題嗎?我知道你們不知道,所以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些方法,一起來探索如何快速地解決問題?”我課前的設問讓學生對這一章的內容產生了好奇,他們想知道四則運算還有什麼不同的內容是他們沒有掌握的,難道還有一些其他的.解題技巧嗎?實踐證明,我的設問案例教學非常成功,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十分集中,一直都在思索着如何掌握簡單運算的定律。

四、結合其他學科的知識進行案例導入教學

數學學科與學生學習的其他學科都有着一定的聯繫,為了提高導入教學的效率,我們教師可以將其他學科的知識導入數學課堂上,然後進行數學教學。教師引用其他學科的知識進行數學教學可以讓學生覺得眼前一亮,消除學生上課的疲憊,調動他們上課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國小語文課本中有《烏鴉喝水》這篇文章,學生對這篇文章都很瞭解,我在教學的時候就運用烏鴉喝水的故事給學生上數學課,我詢問學生:“為什麼烏鴉將石子投入到瓶中水就上升了呢?”學生在聽完問題之後,就開始思考烏鴉喝水與今天的數學課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教師會在數學課上詢問關於語文學科的知識?我的課堂導入讓學生陷入了深思,每一個人都十分認真。

五、結語

綜上所述,案例導入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數學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上運用案例導入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我認為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進行課堂導入,可以結合生活實物進行課堂教學,可以在課堂設問引發學生思考,也可以運用其他學生的知識進行數學教學,只要時機適宜,教師必將取得很高的教學效率。

國小數學教師如何教學的分析 2

從教國小20多年,國小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繫,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這20多年的時間裏我得到了一些教訓,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並且對國小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

一、數學與生活聯繫、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羣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説話打鬧。這時如果採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並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覆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

國小數學教師如何教學的分析 3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是數學教材第二冊中第六單元的重點內容。學好本節知識對於學生今後的學習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那麼如何在教學的全過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結構,有意識地創設情境,展示知識的全過程,使呈現給學生的算理“活動”起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在學習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根據教育新理念,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中有了幾點感悟。

一、全方位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在學習“10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學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數學問題後,課堂上絕大部分學生都知道29+4=33,但當我問他們“你是怎麼想的'”時,他們就説不出來了。這時我並不急於教給學生算法,而是將這一學習任務完全交給學生,我給他們提供了一個主動學習的工具——小棒,讓他們利用小棒自由、獨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題的方法,允許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算法,此時此刻我讓學生充分地感受數學、體驗數學的過程。當學生彙報方法時我並沒有在黑板上板書抽象的算理,而是接着給出56+7=?繼續追問學生的想法。當學生再次彙報時,這時我才水到渠成板書算理。通過兩次擺小棒,對於已經知道得數的學生,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對於不知道得數的學生,他們也學會了如何計算進位加法。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通過我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把數學知識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並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全方位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發現、認識、理解、掌握所學知識,發展自己的認識結構。也就是在教學的全過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結構,有意識地創設情境,展示知識的全過程,使呈現給學生的算理“活動”起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體味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調動學生主動學習。

數學是對客觀世界數量關係和空間關係的一種抽象。在教學中教師要儘可能讓抽象的數學問題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快結束的時候,我在課件中出現學生喜愛的“肯德基”餐廳,讓學生在模擬購買食品的情境中體會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價值。因為學生有這方面的生活經驗,隨着畫面的出現,學生的思維興奮起來,又因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所以它們的積極性特別高。單調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轉變成了生活中的購物算錢,讓學生在生活經驗數字化、數學知識實踐化的過程中學數學。充分體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大眾數學思想,體現了數學的本質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的觀念。

隨着學習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和課堂中的具體實踐,我認為要想把學生培養成創新型人才,教師自身應該努力成為創造者。大膽探索,積極嘗試,面對各種挑戰,抓住機遇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與我們的學生共同探索,共同創新。

國小數學教師如何教學的分析 4

對於中低年級兒童數學教學,主要任務是努力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創造思維較強的學科。對與剛從幼兒園畢業的一年級學生學好這門課程並打好基礎是非常重要的。我這幾年來一直是擔任低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通過這幾年的實踐與嘗試,也總結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首先,我覺得要培養中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非常重要。在課堂上,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我在每節課上都儘可能的去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他們學習的內部動機從好奇逐步昇華為興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地經歷探索事物的數量關係,變化規律的過程。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開展積極評價。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指出,學生顯著的個體差異、教師指導質量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必將導致學生創造能力、創造性人格的顯著差異。因此,教師調控教學內容時必須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分層次教學,儘可能地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策略;在教學評價上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

一、故事導學,誘發興趣

由於中低年級的學生具有喜新、好奇,學習目的性、自覺性和注意力穩定性差,具體形象思維佔優勢等特點,因此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需要結合課題引入一定的故事情節,誘發學習興趣。如,在教“認識時間”這一課時,我在課的引入部分就加入了一個謎語:“我有一個好朋友,嘀噠嘀噠不停走,叫我學習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幫手。這是什麼?”由於是謎語,所以滿足了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爭先恐後地要回答,課堂上的氣氛很活躍。

二、聯繫生活,增添興趣

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因此,必須把數學和兒童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讓教學貼近生活。“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我在教學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候設計了這樣一個數學遊戲:小貓釣魚,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鞏固整理加法表,發現運算規律。準備的教具有:魚(寫滿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算式)魚簍(算式得數)小貓頭飾、池塘(情境)表格(整理算式)先讓孩子們從池塘裏把自己算出來的算式(魚)送到魚簍裏,再讓他們分組驗證各個魚簍的魚是否符合要求。最後把所有的算式根據規律排入表格自己整理出20以內進位加法表,説一説自己發現的規律,整節課,孩子們是學習的主角,他們興高采烈得參與遊戲,參與學習,在遊戲中積極地進行計算,不自覺地進行整理,非常有興趣地交流計算規律,輕鬆愉快地完成了本來枯燥的計算整理複習。

國小數學教師如何教學的分析 5

一.教學不能只憑經驗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侷限性也是很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複活動;將教學作為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為經驗型的,認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傳遞的信息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是不準確的,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社會生活閲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錯誤的。例如:多年來我們在上覆習課的時候總有一個將知識做為小結的環節,而且都是由教師給出答案,例如用語言或圖表羅列出所學知識。潛意識裏認為學生是無法給出令人滿意的知識網的,事實並非如此,在教學實驗中學生能給出的總結形式包括:

表格式——條理性很強。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強,有較強的周詳思維能力,內容包括章節的內容説明,主要運算法則,各種問題的解題方法、注意事項及例題。趣味式——具體、形象而且生動、有趣表現出製作者有着成人思索不及的豐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

彙報式——內容豐富、過程詳盡。表現出製作者情感豐富、能夠客觀的剖析自我。包括章節的主要內容,自我收穫學習過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對教師的感激之情。

體會式——感受真切、信息豐富。表現出製作者能夠坦誠道出對學習對象的真實感受。如數學很有趣它與生活是緊密聯繫的,既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又能使人變得聰明。

可見,單純憑多年積累起來的.教學經驗也不能夠準確的把握我們正面臨的家學對象。學生髮生了很大的變化,知識背景、學習數學的意義、不同的文化氛圍都帶來了影響。

二、理智型的教學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是職業化。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職業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理智型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於學生來説,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於教師來説,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係的等方面去展開。

2.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並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着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裏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閲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

要想多製造一些供課後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3.對教數學的反思

教得好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願呢?

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後發現,自己的講解並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並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三、教師對教學反思要注意的四個視角

1.自我經歷: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把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作為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參照,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學過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所品嚐過的喜怒哀樂,緊張、痛苦和歡樂的經歷對我們今天的學生仍有一定的啟迪。

當然,我們已有的數學學習經歷還不夠給自己提供更多、更有價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麼我們可以重新做一次學生以學習者的身份從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動,並有意識的對活動過程的有關行為做出反思。

2.學生角度:教學行為的本質在於使學生受益,教得好是為了促進學得好。

在新課程實驗中,學習分段函數時,讓學生去了解出租汽車的出租費用、或家長工資中的扣税標準,並寫出調查報告。

在講習題時,當我們向學生介紹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時,特別是一些奇思妙解時,學生表面上聽懂了,但當他自己解題時卻茫然失措。

我們教師在備課時把要講的問題設計的十分精巧,連板書都設計好了,表面上看天衣無縫,其實,任何人都會遭遇失敗,教師把自己思維過程中失敗的部分隱瞞了,最有意義,最有啟發的東西抽掉了,學生除了讚歎我們教師的高超的解題能力以外,又有什麼收穫呢?所以貝爾納説構成我們學習上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大數學家希爾伯特的老師富士在講課時就常把自己置於困境中,並再現自己從中走出來的過程,讓學生看到老師的真實思維過程是怎樣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鍛鍊。經常去問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感受,藉助學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學行為,是促進教學的必要手段。

3.與同事交流

同事之間長期相處,彼此之間形成了可以討論教學問題的共同語言、溝通方式和寬鬆氛圍,便於展開有意義的討論。

國小數學教師如何教學的分析 6

批改作業時國小教師的一項常規工作,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提高。對數學作業的批改,我們習慣於用‘√’‘×’來評判正誤,採取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判斷解題正誤,比較學習差異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勵性,評價結果帶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評價一個學生的基本素質、學習潛力。此外,單純的用‘√’和‘×’來評價學習思維、學習成績影響師生之間的思想、情感交流,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如何更好的通過作業的批改,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發揮主體能動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我覺得可以這樣做會更好,適當加以評語:

評語,是一種作業批閲的方式,便於學生更清楚地瞭解自己作業中的優缺點,還可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促進學生各方面和諧統一的進步。將評語引入數學作業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績,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評語如;“方法太好了,可要細心呀!”、“解得巧,真聰明”、“你肯定有高招,因為你是我的驕傲”。不責罵質量特別差的作業本,相反,應儘量地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鼓勵的語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你準行!”“你的進步很大,因為你付出勞動。”“看到你在進步,我萬分高興,希望你更上一城樓。”這種帶感情色彩的評語使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愛,充滿了希望從而會使逐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對有的題可用多種解法而學生只採用了一種,可以寫上:“還有更好的解法嗎?”“愛動腦筋的你肯定有高招!”

國小數學教師如何教學的分析 7

教育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提了多少年,很多老師的教育已經不再是説在嘴上、寫在紙上,而是把它做到教育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但,只有教師把教育做紮實還不行,還需要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就在最近一段時間,我就遇到了教育的麻煩事。

國小一年級第四單元重點是2~10的分成。因為是一年級的學生,光指望課堂上是進行不了多少的,特別是小組學習,需要一個慢慢適應的階段,所以有些作業是放在課下家長協助進行的。從剛開始學習,我就要求學生準備一些學具或者水果,每學一個數,都讓孩子們在家裏用學具或者水果分一分,並且在羣裏指導家長分完後説算式,並通過多次分成背下來。一個一個分的時候通過提問、搶答、找朋友等活動,發現學生掌握的不是很好,但還基本過關。等本單元結束後,再回過頭來把所有的分成放在一起,完了完了,學生迷成了一鍋粥,全班沒有幾個能背下來的。

本着“遇到問題,多從學生角度來思量:學生會怎麼想呢?碰上難題,多去問問學生:孩子,這個問題你怎麼看?”的原則,我走訪了好多學生。

有些孩子説,學習新課時候,家長沒有準備水果或者鉛筆什麼的,家裏沒有那麼多,就沒有分,上課分的時候也沒有多記;有的.學生説,家長天天忙,回來都九點多十點多,沒有時間看孩子作業;有的説,家長説在學校老師會教的,在家不用分了

教育,不只是學校的教育,而是家校一起努力,孩子才能變得更優秀。

我們的學校,情況比較特殊,今年接受的新生基本上都是外來務工子女,有些孩子外出打工,都是爺爺奶奶或者姥爺姥姥帶,他們根本就不識字,怎麼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呢?

以生為本,不是隻有老師來完成,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力量共同完成!

國小數學教師如何教學的分析 8

讀了《國小數學教學論》一書,這本書內容豐富,這本書介紹的是國小數學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國小數學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等,本書結合了現在的新課程標準以及新教材進行分析,做到理論與當今教材相結合,我看後獲益匪淺。一方面可以複習一遍理論課,更重要的是使我對新課標、新教材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教學方法就是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在教學原則指導下,通過一整套方式組成的並運用教學手段進行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啟發式談話法、講解法、練習法和演示法四種。我想前面三種我們的老師也會在課堂上經常用到的,本書隨後還介紹了教學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幾種新的教學方法,例如發現法、嘗試教學法、自學輔導法、探究——研討法等,在這裏我非常欣賞的是嘗試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的基本模式是:準備練習,出示嘗試問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第二次嘗試練習。

我認為嘗試教學法最大的特點是做到“先練後講,先學後教”。教師先講例題,學生聽懂了以後再做練習,這是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位置。現在突破這個傳統模式,把課倒過來上,先讓學生嘗試練習,然後教師針對學生嘗試練習的情況進行講解,先讓學生嘗試,就是把學生推到主動位置,做到“先練後講,先學後教”。

總之,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理論知識,我會利用課餘時間把本書的其他章節認真閲讀,讓自己的理論知識不斷豐富起來,最後運用到課堂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和課堂教學質量。

國小數學教師如何教學的分析 9

期末複習正在緊張進行中,複習時發現典型習題都練習好幾遍了,檢測時依然有孩子不會,這麼多年來我積累的自信全送給這一屆學生了,我都沒有一點自信了。同一張測試的試卷,試卷偏深,考試成績不理想,我很失望!我和同年級的他校的孫老師聯繫,發現我們兩個班的學生成績差不是太多,這下心裏稍稍安慰了一下。要知道孫老師班級的學生是全鎮第二,而我們班的成績是全鎮倒數的。

今天我進入教室講解試卷沒有動怒,我深知,批評發怒根本沒有用,有批評的時間還不如給孩子們鼓鼓勁,激發他們學習積極性。現在複習期間全部上語數外了,再給老師打擊打擊,孩子們就更不願意學習了。

今天上午練習效果還可以,我找了一些典型習題給他們練,又進行了變式訓練,因為數學是一門非常靈活的課程,也是很嚴謹的,多(或少)一個字這題的解題方法都將不一樣的。所以在變式練習的過程中我強調孩子們一定要認真審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習慣。

説真的,有時候面對練習多少遍依然不會的孩子,真的有種奔潰的感覺,她們有的'數學原始成績就是20分以內的,還有數學考2分,這樣一羣孩子真的是無法提高的,對於她們來説數學和英語就像是天書一樣的不懂。你就是着急上火也無濟於事,所以我對她們説,上課認真聽,多學一點是一點,課後可以問我或同學,不要放棄自己,要相信自己的潛力。

中醫有“久怒傷肝,久悲傷肺,久驚傷膽,常恐傷腎,常憂傷心”的説法,對照一下我的心情起伏,我的情緒裏確實有這幾種情況,現在我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儘量做到心平氣和,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來教學。

國小數學教師如何教學的分析 10

在《國小數學新課程教學法》緒論中有這樣一段話:國小數學學科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最終目的是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實現三個目標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是一名數學教師,深知數學是國小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對於這段話,我反反覆覆思考了很久。怎樣才能實現三個目標呢?

一、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比如:在學習100以內加、減法時,應舉一個生活中的事例商場購物,媽媽帶了100元買了18元的糖,37元一箱的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錢?還剩多少錢?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事例,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沒有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是不行的。

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功。

一個人的十個手指還不一樣長呢,更何況來自不同家庭的幾十個學生,他們之間必定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因此,我們教師應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喜悦,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比如課堂提出的問題要有不同層次,好、中、差學生都要考慮到,好學生回答難度較大的.問題,中下等生回答較容易的問題,每次回答都會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表揚,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會保持,學習才會不斷取得進步。

三、教師必須有新的學生觀。

過去,衡量學生好壞之依據成績的高低。現在我們的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只要是學生認真、努力的學習了,並且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進步了(可能成績還不夠優秀),我們都要認定該學生是個好學生。

國小數學教師如何教學的分析 11

繼續讀《國小數學課程與教學》(楊慶餘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第十章第三節“規則學習與發展數學素養”。本次閲讀我對培養學生“數感”的方法很感興趣。

在上週的培訓中,受邀專家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詞——數學核心素養,而數感是數學核心素養之首。聽到數感,我的理解是對人對數的感覺,通過閲讀我對數感有了更科學的認識。所謂數感,指: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大小關係,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答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

發展兒童良好的數感最主要的途徑是結合生活實際,兒童認識數是在生活中通過對具體物體對象的活動來逐漸認識的,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把學習活動置於兒童生活的實際情境之中,讓他們去體驗和感悟,從而形成對數的意義的理解,讓兒童在實際情境中認識數,運用數。良好數感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具有一定的數的位置感、數之間的關係的敏鋭反應和對數與數運算的實際意義的理解。如:55,學生看到這個數能較快地反映出55是100的'一半多一點;它最接近的整十數是50和60;55是5個10和1個5組成的。

發展數感還可以將運算技能運用於實際情境。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創設多種情境,通過兒童對各種數據的探究來逐步發展他們的數感,因為不同的數據顯示着不同的位值特徵和數的關係特徵;可以鼓勵學生採用不同方式去處理各種數據,以此來發展兒童的運算策略;可以通過對不同現象和結果的描述來發展兒童對數的意義的理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