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教學策略分析

來源:文萃谷 8.97K

一、傳設情境,培養興趣。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分析

托爾斯泰曾説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人們探索某種活動的心裏傾向,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力,所以有人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情境實質上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主動地活動於其中的環境。低年級學生好奇心特強,容易受外界條件的刺激而激動、興奮。因此,合理傳設學習環境,可以引起兒童對學習的興趣。

1、故事導課,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

成功地導課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進入渴望學習的訓練狀態,為整節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學習課堂興趣,關鍵是教師課要上得有趣,因此我們要把愉快的有效的東西跟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因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創造,根據教材的內容,教師可設計引入一些於內容密切相關故事,笑話等等導入新課。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分一分)時,我是這樣導課的:師:今天我們班可真熱鬧!你們看,老師還把誰帶來了。課件出示藍貓。藍貓: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藍貓,今天我想帶你們一起去冒險島尋寶,想去嗎?一看到熟悉的藍貓要帶自己去尋寶,學生的興趣馬上就被激發起來了。接着我又安排他們在與藍貓出發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鳥大哥分餅引起大家的不滿的情節,創設了這一問題:要怎麼分才能兩人一樣多,才公平。你有什麼辦法?有學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師: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一半嗎?學生被問住的同時,他的學習興趣也因此被激發了,求知慾望也增強了。

2、創設操作性情節,調動學習興趣。

根據國小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

我在教學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分一分)時,我安排了兩個的操作情境。一是塗出教具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樹葉、衣服、六邊形紙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圓、長方形、正方形紙片,通過折一折、塗一塗創造出其他的分數來。

兒童往往是在操作中進行思考的,學生提高操作親身經歷了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認識和掌握了探索知識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能,增強實踐探究的慾望,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有助於促進學生主動探索,變學會為會學。

3、營造競爭情境,激趣樂學。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以及國小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我經常在課堂中創設一個競爭的情境,引入競爭機制,面向大多數學生,恰當地開展一些遊戲競賽的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競爭和成功的機會。把新知識寓於遊戲競賽活動中,通過遊戲競賽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慾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狀態,在遊戲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教學中做到多鼓勵,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用競爭來消除課堂中常有的枯燥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了北師大版第四冊的混合運算後,我安排了這樣的遊戲環節:四人一組,每人出一張撲克牌,看誰先湊出 24,誰算出來牌就歸誰,最後誰的牌最多誰就獲勝。這不僅讓學生複習了表內乘除法和運算順序,而且極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勝心,讓他們領略了成功的喜悦,更加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 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學以致用。

數學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以外,還有應用廣泛的特點,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以往我們的數學教學忽略了這一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就應該儘量使問題更實際,更貼近生活,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找出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讓數學在孩子的眼裏,變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學科,從而使學生從枯燥的公式中,從抽象的符號中解脱出來。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這一課時,學校忽然停電了,鬧鈴不響了,大家不知道下課了沒有,於是我就説道:我們使9時25分上課的,一節課40分,現在使10時7分,你們算算看下課了沒有?不僅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而且又在應用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係,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優點,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這一方法。

例如在教學《旅遊中的數學》這一課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開展活動,學生馬上進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學生當導遊,告訴大家離目的地還要多長時間,有的學生負責租房子,有的學生負責景點的門票,有的學生負責中午的午餐搭配

採用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時優生的才能得到了發揮,中等生得到了鍛鍊,學困生得到了幫助的提高,學生不僅學到了新知識,而且口頭表達能力、自學、思維、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互相交流、公平競爭,促進了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台,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於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

四、師生關係融洽,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主要靠語言,教師語言情感的流露,對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影響特別大,學生們會隨着你富有激情的語言進入到興趣中去,隨着你鼓勵的語言投入到認知中去,隨着你讚揚的語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除了要準確、清晰、精煉,更重要的是要親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勵性。低年級學生心靈比較脆弱,教師過多地指責和過高的要求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們的創造興趣。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個學生。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好機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着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所以我在教學中儘量採用你真棒!再想想誰有更好的辦法?你能當一名合格的郵遞員嗎?等等富有激情的語言。

五、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説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有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例如在教學《分一分》一課時,我不是侷限於讓學生只會折1/2,而是給他圓、正方形等圖片,讓他們自己探究,自己創造,使他們對分數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數的知識。

六、注重教與學的反思,保證數學教學更有成效。

記得有人説過,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其實,面對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課,當你課後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這就要求教師每上完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的吻合狀況、學生學生狀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帶有規律的東西。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不斷反思中學習。當數學活動結束後,要引導學生反思整個探索過程和所獲得結論的合理性,以獲得成功的體驗。

總之,教師在數學學習中,只有做到心中有學生,保證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愛學;善於創造條件,讓教學準備的預設更加全深多元、富有彈性,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益,使學生能習;改進數學教學方法,不斷加強教與學的反思,使學生會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