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樹真好》教案與反思(精選6篇)

來源:文萃谷 2.48W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麼什麼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樹真好》教案與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語言《樹真好》教案與反思(精選6篇)

大班語言《樹真好》教案與反思 篇1

教學意圖:

秋冬季節的樹有了許多的變化,樹葉掉了,變黃了,枯萎了,可是有的樹葉依然是綠的,並沒有掉落。為此設計了此次活動《樹真好》。旨在通過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來感受樹木的成長特徵,並且感受到樹與人類的關係。

教學目標:

1、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的顯著特徵,瞭解樹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2、學習散文詩中優美的語言描述,能跟據生活經驗想象畫面,運用優美的語言進行創編活動。

3、進一步瞭解樹與人類的密切關係,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

4、理解樹與人們的關係,感受散文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5、理解和欣賞散文詩《樹真好》,嘗試按散文詩的韻律複述。

教學關鍵點:

理解欣賞散文詩,按散文詩韻律複述。

教學準備:

各種常見的圖片,常綠樹,落葉樹葉。

教學過程:

一、講講説説,周圍的樹

1、 交流我們的周圍哪裏有樹?

2、 觀察常見樹種的圖片:分辨這些樹的不同,説一説它們的名稱。

小結:在我們的周圍,路邊,房前屋後都有樹,這些樹有的樹葉是黃的,有的是綠的。

二、共分常綠樹和落葉樹

1、冬天到了,哪些樹的葉子都變黃,變枯了?(柳樹,梧桐。這些在秋冬落葉的樹叫落葉樹)

2、哪些樹一年四季都是綠葉?(顏色深,表面光澤的叫常綠樹)

3、比較常綠樹和落葉樹的不同。

小結:樹分為落葉樹和常綠樹兩種。秋冬季節葉子落的樹叫落葉樹,葉子不落的叫常綠樹。

三、學散文詩《樹真好》

1、邊聽教師朗讀散文詩,邊看圖書。

2、兩兩結伴觀看圖畫書,講講説的好處。

3、交流:我在散文詩中瞭解了什麼?散文詩中是怎樣説的?有哪些優美的詞句,找到畫面學一學這一段散文詩句。

活動延伸:

1、把孩子們的作品陳列在活動室的周圍,讓孩子們參觀講述。

2、在自主活動中創編《樹真好》。

3、知識延伸,好書推薦。教師向幼兒推薦圖畫書《兩棵樹》。

大班語言《樹真好》教案與反思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2、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複性特點。

説課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在主題開展中的作用本教材是二期課改教參之中的內容,也是我班最近開展的主題《有用的植物》中"街心花園"線索下的一個活動內容。在整個主題實施的過程中,為了讓幼兒體驗感受植物的用處,我們帶孩子在幼兒園內尋找各種樹木,引導幼兒在家長的配合下收集樹木的圖片等活動。同時我們還分析出在這個主題中也藴含着豐富的語言活動的內容。例如《找一找幼兒園裏的樹》,幼兒學會用語言表述樹的種類、樹的形狀,甚至用比喻的方法形容有明顯特徵的樹(最高的和最矮的),又如《樹的用處大》,通過故事讓幼兒瞭解故事中小動物喜歡有樹的房子的原因,從而體會樹對我們人類的作用,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關係,離開了植物,人類將無法生存的道理。散文詩《樹真好》是這一系列活動的延伸,又是一次經驗提升的總結性的集體活動,通過理解、仿編詩歌使幼兒進一步體驗樹與人們的關係,感受樹木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並且懂得要愛護樹。

(二)在課題研究中的價值語言教育活動是實現語言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是組織和傳遞語言教育內容的實施環節,也是落實語言教育任務的具體手段。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過程中,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是完成教育目標的必要條件。新的幼兒園語言教學觀,不再注重語音、詞彙、句子的訓練,而在於鼓勵幼兒與幼兒之間、幼兒與成人之間的大量積極的言語交往。《綱要》也明確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是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我園所確定的《幼兒語言創新教育的研究與實踐》的課題具有着重要的研究價值。然而我們也清楚地明白並不是每一個主題的內容都能與我們開展的語言創新活動的課題研究相結合,因此在選擇的過程中,我感到本次活動內容中有着不少可以挖掘的有價值的內容。

其一、活動是以語言表達來貫串,幼兒將前期獲得的對樹木經驗運用到活動中,暢談樹木的作用,對人類的重要性。談論中幼兒不僅要組織自己的語言,還會因同班的講述而及時開動思維,敏感主動地吸收、加工和輸出語言信息。

其二、散文詩給幼兒一種語言上的藝術美。在《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在當今我們更多關注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卻忽視了對幼兒文學審美的體驗和教育,我們的孩子能説會道,卻沒有更多接受經典文學作品的薰陶,沒有對文學作品審美體驗的經驗,忽視了幼兒審美感知,獲得審美體驗的過程。散文詩《樹真好》雖不是經典的文學作品,但有利於豐富幼兒語言環境和經驗,使孩子們充分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

其三、幼兒仿編的過程就是語言創新的實踐過程。陶行知先生也曾説過:"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任何時候都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更何況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組織語言進行表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都能編構出不同的內容,這正體現了"創新能力是一種思維的智力活動,新穎獨特是它的本質特徵"的判斷。

(三)活動目標的定位根據孩子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和《綱要》及教材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知能力目標:瞭解樹木對我們人類的作用與用途,並在此基礎上樂於表達,敢於嘗試仿編散文詩。

2、情感態度目標: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關係,從而懂得要愛護樹木。

第二部分:教法為了有效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討論交流、環境創設的教學方法。

活動的第一部分,需要幼兒在講述的基礎上,透徹地理解樹對人類的作用,經過大家的認同來完成,所以我採用"討論交流"的方法。講述的過程是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需要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老師、同伴間的積極交流,充分解放幼兒,讓幼兒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積極地應答、評價,師生間、幼兒間的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交流是完成這個創造過程的關鍵。活動的第二部分運用了"環境創設法",主要是使用ppt演示的方法,設計生動、活潑的畫面,將畫面與散文詩結合起來,圖文並茂、具體形象,使幼兒在欣賞的同時,活躍思維,愉快情緒,以提高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探索精神的激發,促進語言思維的發展。

第三部分:學法《大綱》裏説:"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所以幼兒語言的發展在於使每一個幼兒都有"説"的機會,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吸引幼兒在體驗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體系,所以採用了"興趣導學法"、"互動感受法",讓幼兒在仿編的之前充分地感受樹的作用,並且以ppt激發編講的興趣;在編講過程中先是小朋友之間互相講述,有一個啟發、激勵、緩衝的過程,然後再請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運用"全體活動——全面活動——全程活動——主動活動"的方式來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

活動反思:

在第一個環節聊樹時,我的PPT中沒有預設到所有孩子可能説到的樹,影響了孩子們的關注點,打亂了孩子們的思路,其實這裏完全可以不使用PPT,而選擇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積累的經驗憑空説。

在感受、欣賞散文詩的環節中我還可以多讓孩子欣賞幾遍,把這一環節放大,並提供一些講述性的提問,如我家屋子裏為什麼會清清爽爽?天熱了我和我的小貓咪為什麼喜歡躺在樹下睡午覺?等等,幫助幼兒理解、豐富記憶散文內容。

作為一個語言活動,我竟可能豐富了孩子們關於樹的形容詞,及時幫幼兒提煉語句,使幼兒的表達更有序、連貫、生動。在散文詩的處理上我們也打破了常規的學念散文詩內容,而是更尊重幼兒,提供一些圖片、簡筆畫,提示幼兒完整、清晰地表述散文內容,並不要求幼兒的回答與散文詩內容一模一樣。另外在創編環節我在想假如我不給孩子們提供固定的句式,是不是效果會更好,孩子們會更有話可説。當然這對老師的要求也比較高,需要老師及時幫助幼兒提煉語句、豐富詞彙,讓幼兒的創編更有價值。

大班語言《樹真好》教案與反思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欣賞散文,瞭解和樹有密切關係的事物,進一步感受樹的用途。

2.萌發親近樹木、愛護樹木的情感。

3.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欣賞優美的語言,體驗散文中所洋溢的樂觀精神。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欣賞散文,瞭解和樹有密切關係的事物,進一步感受樹的用途。

難點:萌發親近樹木、愛護樹木的情感。

活動準備

散文圖片,散文磁帶,自備一段輕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圖一,小朋友你們在這張圖片上看見了哪些東西?(引導幼兒用有……,有……,還有……説)

(2)我們看到了一棵大樹,那你覺得誰會喜歡這棵樹呢?為什麼?(引導幼兒用我覺得某某會喜歡這棵樹,因為……的句式説)

二、欣賞並理解散文

(1)其實,這是一棵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的樹,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給大家帶來了哪些快樂。

(2)教師逐幅出示圖片,請幼兒説一説從圖片上看出樹給誰帶來了什麼快樂。

(3)下面,老師就把你們剛才看到的這些事情編成一首好聽的散文《樹真好》。我們一起來聽聽看為什麼説樹真好呢。

(4)教師合着音樂有表情地朗誦散文。

你聽到,散文中都有誰説了“樹真好”?

小鳥為什麼説樹真好?小鳥唧唧喳喳在叫什麼呢?(由幼兒自由想象,答案開放)。

為什麼在樹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如大樹幫我們擋住了太陽,大樹上還有樹葉和花的香味)樹蔭下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呢?

小貓為什麼説“樹真好”?我們還可以和樹做什麼遊戲呢?

(5)下面我們再來聽一聽這首散文詩《樹真好》,教師配樂朗誦。

你能用散文中的話來説一説為什麼“樹真好”嗎?

下面小朋友跟着老師一起,看着圖片,一起來念一念這首散文。教師帶領幼兒配樂朗誦。

三、發現樹的美好

樹真是一個不錯的朋友,有它真好。那在你們平時的生活裏,樹是你的好朋友嗎?

它都給你們帶來了哪些快樂?

樹真好,我們以後一定要好好保護我們的樹朋友,這樣它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快樂!

活動反思

春天生機盎然,樹是幼兒熟悉的事物,且幼兒對樹很感興趣。《樹真好》是一篇較為簡短的散文,散文中的小鳥、小貓等都是幼兒生活中熟悉並感興趣的對象,選材貼近幼兒生活,富有生活情趣。

本活動主要是讓幼兒欣賞散文、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樹的用途,並能遷移新的講述經驗,嘗試進行仿編,萌發親近樹木、愛護樹木的情感。根據目標,活動分為欣賞、朗誦、仿編幾個環節,緊緊圍繞目標展開,抓住了語言活動的重點,節奏較為緊湊。

大班語言《樹真好》教案與反思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生活中有樹的美好,培養幼兒保護樹木、愛護環境的環保意識。

2、嘗試朗誦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優美意境。

3、能分析散文詩,培養想象力。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有關樹的圖片PPT、詩朗誦背景音樂、有關散文詩的圖片、課件。

活動過程:

1、結合春天植樹活動與幼兒談話導入,感知我們生活周圍到處都有樹。

2、播放PPT,欣賞有關樹的圖片,感受生活中樹的美好。

啟發幼兒説出自己看到這些樹時的感受。“(漂亮、高大、舒服、清新)並引導幼兒説説生活中有樹的好處。

3、教師隨背景音樂朗誦散文詩,請幼兒欣賞並感受散文詩的優美語境。

(1)請幼兒説出散文詩中重複最多的一句,知道散文詩的名字《樹真好》。

(2)請幼兒説説散文詩中説到了樹有哪些好處,引導幼兒瞭解詩中內容。

(3)隨背景音樂引導幼兒朗誦散文詩。

4、播放課件,啟發幼兒思考並討論:如果我們周圍沒有樹會怎樣?引導幼兒瞭解愛護樹木的重要,培養幼兒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5、引導幼兒發出我們的倡議——保護環境,從我做起。讓幼兒拿起手中的畫筆行動起來,一起構建我們的綠色家園。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喜歡欣賞文學作品,理解作品內容,感受文學作品的美。"具體地説,就是要培養幼兒愛聽、愛看、愛講、愛表演兒童文學作品,能理解並複述簡短的兒童文學作品。

兒童散文詩是幼兒園開展文學欣賞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閲讀材料。在散文詩教學的組織與指導中,教師能否採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高效優質地將散文詩所藴涵的內在信息傳遞給幼兒,將直接影響着幼兒對散文詩的理解、體驗和感受,以及散文詩教學的教育價值的充分發揮。因此,如何組織和指導好散文詩的教學,是幼兒園老師一直探討的問題。

大班的孩子語言表達、創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因此學習的過程我們一改完整欣賞,而是創設情景,用"誰會喜歡樹,為什麼?"這個問題,讓孩子們根據畫面內容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動作創編詩句,且不要求與原文同。活動中先用詩歌中第一句"樹真好,小鳥可以在樹上築巢,每天天一亮,小鳥就會唧唧喳喳地叫。"的圖片讓他們説説小鳥為什麼喜歡樹,它在樹上幹什麼,然後有老師扮演樹媽媽,小朋友扮演小鳥充分用動作表現對散文的理解,接着把孩子引入觀察各幅小圖,用"樹真好,……"的句式表達自己對畫面的理解,老師在孩子創編的基礎上加以歸納整理。最後把所有的圖畫裝訂起來編成一本大書,請孩子們為大書取名,對孩子們進行相宜的環保教育。

大班語言《樹真好》教案與反思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欣賞散文詩中對樹的讚美,瞭解重疊詞。

2.初步嘗試朗誦散文詩,並試着創編散文詩。

3.體驗感受生活中有大樹的美好,懂得愛護樹木和保護。

活動重點:理解詩歌內容,欣賞散文詩中對樹的讚美,瞭解重疊詞。

活動難點:

嘗試朗誦散文詩,並試着創編散文詩。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散文詩課件、輕音樂鋼琴曲《清晨》、各種樹的圖片ppt、大樹道具

經驗準備:

觀察生活中哪裏有樹,瞭解各種各樣樹木的好處

活動過程:

1、談話交流,回憶樹的好處與作用,產生參與活動興趣

導語:孩子們,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新朋友,你瞧是誰?喜歡他嗎?説説喜歡它的理由。

通過談一談喜歡樹的理由,瞭解樹的好處與作用,從而引出主題。

2、觀看圖片,初次欣賞詩歌,感知理解大樹的美好。

教師出示課件圖片,引導幼兒依次觀看六幅圖片,嘗試感知圖片中大樹的好處。

提問:圖片裏這些樹都有什麼好處?小鳥在樹上幹什麼?風會怕樹嗎?小女孩趴在窗上看什麼?這是誰在樹下,它們在幹什麼?樹除了帶來綠蔭還可以幹什麼?夜晚的樹是怎麼樣的?

引導幼兒依次看圖片,並嘗試用完整的話説出樹的好處,教師用散文詩中的語言及時幫幼兒梳理歸納。

3、結合課件,完整欣賞詩朗誦,感受散文詩的結構,萌發對大樹的喜愛之情。

1.完整欣賞配樂詩朗誦,加深幼兒對散文詩的整體印象。

聽後提問:剛才,你聽到了什麼?這首詩裏反覆出現最多的一句話是?

小結:這首詩裏反覆出現最多的一句話是樹真好,也是這首詩的題目。

2.通過提問,幼兒大膽嘗試朗聽到的詩句,並引導幼兒嘗試用詩歌中的語言表達,加深對散文詩的整體印象。

提問:這首詩裏你聽到了樹的哪些好處?根據幼兒對詩歌的表達,及時出示道具大樹的情景,引導幼兒説一説散文詩的詩句,進一步感受散文詩的結構。

4、嘗試加入動作,有感情地完整朗誦散文詩,瞭解重疊詞,再次感受散文詩的結構。

1.請幼兒每人選擇一棵你最喜歡的大樹,隨着音樂,一起用響亮的聲音和優美的動作來朗誦自己喜歡的那句詩。

2.填詞遊戲,幫助幼兒瞭解AABB式重疊詞。

提問:詩歌中,小鳥怎樣叫?嘰嘰喳喳是一隻小鳥的叫聲嗎?嘰喳也是小鳥的叫聲,那詩歌中為什麼不用嘰喳,而是用嘰嘰喳喳呢?

小結:嘰嘰喳喳比嘰喳聽起來更可愛、更形象,好像很多小鳥在一起叫!像這樣用相同的字組成的新詞就叫重疊詞!

3.引導嘗試變化重疊詞,感受重疊詞的形象、生動、強烈,並再次朗誦有重疊詞部分的散文詩句,體驗重疊詞的生動形象。

5、結合圖片,嘗試仿編詩歌,發散思維。

依次出示幾副圖片,引導幼兒結合圖片中大樹的好處大膽創編詩句,

教師及時給予梳理和肯定。

提問:除了散文詩中大樹的好處,你還知道大樹的哪些好處呢?

6、情感提升,懂得愛護樹木,保護環境

播放城市森林樹木變化的視頻,提問:通過城市中森林和樹木的變化,你有什麼想説的?我們應該怎麼樣做呢?

小結:我們要愛護樹木、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做個環保小衞士!

課後延伸

引導幼兒課後探索樹木更多的作用。請幼兒繼續觀察周圍生活中樹木的作用,和小夥伴們共同分享和交流,創編更多優美的'詩句來讚美大樹。

課後反思:

本次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我都緊緊地貼近了活動目標,通過談話、提問表演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去碰撞幼兒的思維火花,達到最佳的學習境界。在活動開始部分,我通過大樹的道具創設情景,並在輕鬆的談話中巧妙的引入主題,同時為下面完成活動重點難點做好鋪墊,但所欠缺的是幼兒朗誦時缺乏感情,需要我進一步指導。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我始終遵照以教師為主導,以幼兒為主體,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使他們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善於發現幼兒在活動偶發事件中所瘟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例如,在學習的過程我就創設情景,引導幼兒像小詩人一樣創編“樹的其他好處”,在熟悉了詩歌的基礎上,根據圖片孩子們能與已有經驗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進行交流。

在理解重疊詞這一小環節,我通過提問,為什麼不用嘰喳,而用嘰嘰喳喳這一個小的問題,讓幼兒瞭解重疊詞的特點,並設置了填詞遊戲,加深自己對重疊詞的認識。在一起朗誦散有重疊詞的詩句時,孩子們都能找詩句的重疊詞,也進一步加深幼兒對詩歌的理解,只不過在後面創編詩句的時候,如果我再能再深入引導幼兒將重疊詞運用到詩句中那就更好了。

最後通過課件欣賞城市中森林樹木的變化,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對樹的認識和增進幼兒保護環境的情感,從而提高了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意識。整個活動在美的意境中自然的達到了高潮,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本次活動中,我組織活動的語言還欠錘鍊,不能達到精確、精簡的標準,以後我一定在此方面多下功夫,帶給孩子最有效、最科學的教育!在活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請大家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大班語言《樹真好》教案與反思 篇6

活動目標:

1.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的顯著特徵,感受樹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2.感受植樹中的各種排列樂趣。

3.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各種常見樹種在不同地方的圖片。

2.常綠樹葉、落葉樹葉若干,幼兒人手一片常綠樹葉、一片落葉樹葉。

3.不同顏色、不同種類的三種玩具樹各三棵(共9棵)。

4.一枝香樟樹葉和一張香樟樹春天時落葉滿地的照片。

5.散文《樹真好》的圖書。

6.漢字“樹”、“常綠樹”、“落葉樹”、“樹真好”。

活動過程:

一、周圍的樹

1.(出示漢字“樹”)這是“樹”,你在哪裏看見過樹?

小結:在馬路邊、公園裏、小區裏、小河邊、家裏都有樹,我們生活周圍到處都有樹。

——這個環節,孩子們的表述基本上是經驗的回顧,所以都可以圍繞中心來進行。

二、認識的樹

1.這些樹中,你認識哪些樹?

——這也是引發孩子對周圍已知的樹的名稱回顧和交流。

在活動中,孩子對以往的記憶並沒有想像的那麼豐富。但是,梧桐樹、柳樹的名稱可以記住。

當孩子説到柳樹時,教師就順勢進入下一個環節。

2.在你們的西湖邊,有許多柳樹,柳樹綠綠的時候,説明什麼季節來了?

——這是一個比較特定的情境。這裏可以變通為“在我們的幼兒園裏有許多柳樹”或“在我們的×××邊有許多柳樹”等來進行。

3.春天來了,柳樹的葉子綠綠的,可是,你們知道柳樹冬天是什麼樣子的嗎?

三、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

1.(出示漢字“落葉樹”)像柳樹這樣春天樹葉發芽,冬天樹葉都落光的樹,我們叫它“落葉樹”。除了落葉樹之外,還有一種樹是一年四季都有葉子的,叫“常綠樹”。

2.(出示兩種葉子)這裏有兩種葉子,一種是常綠樹,一種是落葉樹,請你各拿一片。

——這裏用“各”字是因為,大班孩子在參加國小的面試時,會不懂一些關鍵詞,所以在大班孩子的學習活動中,可以適時地出現一些這樣的關鍵詞。

在活動中,孩子一開始就只拿了一片,於是,教師解釋“幾種東西,一種拿一個叫各拿一個”。孩子立刻可以明白。

3.請你看一看、摸一摸,這兩種葉子有什麼不一樣?

——這裏通過感官來感知樹葉不同特徵。在活動中,教師根據孩子的感受,將兩種樹葉的特徵分別記錄在寫有“常綠樹”和“落葉樹”的紙上,以供歸納使用。

在活動中,孩子會將兩片樹葉的無關特徵講述出來,如大小,所以,在選擇樹葉時,應儘可能排除這些因素,而抽象出它(常綠樹)的顯著特徵:葉厚、正面色深、有光澤。

教師小結:瞧,無論我們在馬路上看到哪些樹,即使我們不認識它,但是隻要它的葉子比較厚、顏色深、表面有光澤,我們就可以判斷,它是“常綠樹”。

4.區分香樟樹的歸屬。

(1)(出示香樟樹的葉子)這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的葉子?

——這裏通過引發另一個矛盾衝突,來完整對常綠樹的認知。在活動中,孩子們一致認同“這是常綠樹”。

(2)(出示香樟樹滿地落葉的照片)這是香樟樹現在的樣子,滿地的落葉。看了這張照片,你還認為香樟樹是常綠樹嗎?

在活動中,許多孩子馬上改變自己的觀點:我認為它是落葉樹。教師追問:為什麼?也有的孩子依然認為:它是常綠樹。教師也追問:為什麼?

(3)(出示《植物》書)這本書的名字是……(大班的孩子認識)是啊,這本書説的都是有關於植物的事。我們來看看,香樟樹是什麼樹? 在活動中,教師念:“香樟樹一年四季都落葉子,但是,它落了葉子之後,馬上長出新的葉子,所以,儘管不停地落葉子,但一年四季它滿樹都有茂密的葉子,它是常綠樹。”

——通過這樣的認識的碰撞,一個完整的概念認識就可能形成。另外,在認識猶豫時,孩子傾聽的願望也是最強烈的,這時,教師的照本宣“讀”會十分有效。

四、一起來種樹

1.落葉樹和常綠樹組成了我們生活周圍的綠化和樹林。在你們的西湖邊,除了柳樹,還有……(用這樣的等待來代替提問)

2.(出示西湖邊桃紅柳綠的照片)西湖邊的花匠很會種樹,(將柳樹和桃樹的剪貼做示範)他們在種樹時,先種一棵桃樹,再種一棵柳樹,就這樣一棵桃樹一棵柳樹地種了一排。一到春天,桃樹紅了,柳樹綠了,桃紅柳綠,很好看,要知道,像應老師這樣的外地人,到杭州來就是為了看西湖邊的桃紅柳綠的。

——把計算教學置於孩子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孩子比較容易理解,同時也使數學具有了現實意義。

如果要在上海的湖邊種這些樹(指着桌上的學具樹),你有什麼辦法也像西湖的花匠那樣,把樹種得很好看,讓人們願意來看你種的樹?

3.孩子合作操作探索。

——這時,如果孩子不懂得合作,可以提示:你手上拿着這幾棵樹可以種成一排嗎?還不如和朋友一起商量着種呢。在活動中,經提醒,孩子一般都能三五成羣地一起排列學具樹。

4.交流各自種樹的方法。

——這裏,教師和孩子一起總結出幾種不同的種樹方法,並告訴孩子還有許多種排列方法, “在區域活動時,你們慢慢地去琢磨”。

五、樹真好

1.師:我們的祖先種了許多樹,那麼你想在樹下幹什麼呢?

總結:我們可以在樹下做許多事,是啊,“樹真好”。(同時出現漢字)

2.(出示圖書)這本書的名字叫《樹真好》,這裏還有幾本,(教師遞給幾個孩子)傳給你的朋友。

——讓孩子把書傳給別人,意在在生活的點滴行為中養成“先人後己”的習慣和品質。同時,放舒緩的音樂做背景,以調節和增強閲讀的氣氛和情緒。

3.邊看圖書邊聽散文詩。

——期間,可以穿插1~2次的提問“我講到第幾頁了”,以考察閲讀能力。

4.這本書一共有幾頁?樹的好處還有許多,希望你把這書變得更厚。

——為區角活動的散文續編活動作交代。

活動反思:

兒童散文詩是幼兒園開展文學欣賞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閲讀材料。在散文詩教學的組織與指導中,教師能否採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高效優質地將散文詩所藴涵的內在信息傳遞給幼兒,將直接影響着幼兒對散文詩的理解、體驗和感受,以及散文詩教學的教育價值的充分發揮。因此,如何組織和指導好散文詩的教學,是幼兒園老師一直探討的問題。

大班的孩子語言表達、創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因此學習的過程我們一改完整欣賞,而是創設情景,用"誰會喜歡樹,為什麼?"這個問題,讓孩子們根據畫面內容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動作創編詩句,且不要求與原文同。活動中先用詩歌中第一句"樹真好,小鳥可以在樹上築巢,每天天一亮,小鳥就會唧唧喳喳地叫。"的圖片讓他們説説小鳥為什麼喜歡樹,它在樹上幹什麼,然後有老師扮演樹媽媽,小朋友扮演小鳥充分用動作表現對散文的理解,接着把孩子引入觀察各幅小圖,用"樹真好,……"的句式表達自己對畫面的理解,老師在孩子創編的基礎上加以歸納整理。最後把所有的圖畫裝訂起來編成一本大書,請孩子們為大書取名,對孩子們進行相宜的環保教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