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學設計範本

來源:文萃谷 1.38W

教學設計是作為教者,基於對學生和教學任務的分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課文《有的人》的教學設計,歡迎參考閲讀。

《有的人》教學設計範本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誦詩歌,

2.通過朗讀理解詩歌深刻的內涵,瞭解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這種用法的好處。

3.培養鮮明的愛憎情感,懂得為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教會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明白自己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教學重點:

讀詩歌,體會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兩種人的含義

  教學流程

 一、輕叩魯迅,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幻燈出示魯迅圖片)

師:對,他就是魯迅!一個多麼響亮的名字!通過本組前面幾篇課文的學習,我們對魯迅這個中國偉大的革命者、思想家、文學家已經有了較深刻地認識,接下來讓我們看一段影像資料。(課件播放《魯迅》電影片尾葬禮部分)

師:看了這段影像資料,你心裏體會到了些什麼?

生説:(送葬的人多,魯迅得到了許多人的尊敬和熱愛……)

師:下面請大家再來讀這段一遍,體會人民對魯迅的尊敬和熱愛。(課件出示文段)

師導接:是呀!“魯迅死了,但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1949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13週年,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隆重地紀念魯迅,著名詩人臧克家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他深切追憶魯迅為了人民鞠躬盡瘁的一生,百感交集,寫下了《有的人》這首短詩。

生:齊讀詩題兩遍

 二、聽範讀,理順思路

1.自讀詩歌。

師:下面請同學們一起走進詩歌——齊讀一遍。

師:哪位同學來讀一讀,可以選擇你喜歡的小節讀一讀?)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樣?為什麼?(注意表揚:他讀得很有感情,你點評得也很到位,掌聲送給他們。)

2.聽範讀。

師:下面請大家來看一看、聽一聽朗誦家沙桐和長瀟是如何誦讀的這首詩歌的? (課件播放2009年新詩會沙桐和長瀟朗誦的《有的人》)

過渡:聽了兩位朗誦家的朗誦後,你是否有一種被感染了的感受呢?下面就請大家好好地學習這首一詩吧,好好體會魯迅偉大的人生。首先,讓我們來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及層次。

3.理思路。

師提問:這首詩一共有幾節?可以分為幾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生説後,師課件出示,再齊讀段意。)

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節): 作者提出了對生和死的不同的觀點。

第二部分(第2、3、4節):寫了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度。

第三部分(第5、6、7節): 寫了人民對待兩種人的不同態度。

師提問:請同學們認真分析三部分之間是什麼結構關係?(課件出示)

(第一部分是全詩的總綱,二、三部分是對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觸最深的兩點分別進行解説和深入開掘,讚頌魯迅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偉大精神。)

 三、品讀重點句子、詞語,理解詩意,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思考問題:

詩歌前四節中每節有兩個“有的人”,它們的意思是否相同呢?(課件出示)

(每節詩前兩句都是指反動統治者。每節詩後兩句都是指魯迅以及像魯迅一樣的人。)

(二)小組內交流,理解詩句意思。

看看你還有哪些詩句的意思是不明白的?先在小組內交流,把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吧。

(三)讀重點句子,體會深層含義。

詩句1.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思考一:這一節寫了幾種人?(兩種)他們指的是哪些人?(課件出示)

填空完成對這節詩的理解。(課件出示)

思考二:兩個“活”與“死”有什麼不一樣的含義呢? (課件出示)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後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後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課件出示)

詩句2.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哪個同學來讀讀這節詩?其他同學聽後説説:你是怎樣理解這節詩的?(温馨提示:注意紅色的字詞)

詩句3. 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

請同學跟老師一起來理解這句詩的意思。

詩句4.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給人民作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這裏的“摔垮”有什麼深刻的含義呢?

詩句5.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請同學跟老師一起來理解這句詩的意思。

  四、分角色朗讀,體會表達方法。

1.朗讀要求:

(1)男同學讀每節詩的第一、二行,女同學讀每節詩的第三、四行。

(2)要有感情地讀,讀出人民對反動派的恨和對像魯迅這樣的人的愛的感情來。

2讀完成後思考:詩歌是為紀念魯迅先生(“有的人”)而寫,但為什麼還要寫反動統治者(“有的人”)?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

這裏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更好地表現了廣大人民羣眾對魯迅先生的無比崇敬和愛戴之情

3. 請找出文中具體運用對比的手法的地方

• 1、每一小節前後兩句話構成對比。

• 2、第二小節和第五小節構成對比。

• 3、第三小節和第六小節構成對比。

• 4、第四小節和第七小節構成對比。

  五、領悟詩歌主旨。 (填空:課件出示)

  六、拓展延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