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2.83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正比例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正比例教學設計

正比例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二冊P63——64

教學目標:

1、能用“描點法”畫出表示正比例關係的圖像,幫助學生初步認識正比例的圖像,進一步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規律。

2、使學生能根據具有正比例關係的一個量的數值看圖估計另一個量的數值。初步體會正比例圖像的實際應用,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估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養成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的習慣。

教學重點:

能認識正比例關係的圖像。

教學難點:

利用正比例關係的圖像解決實際問題。

設計理念:

數學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課堂中向學生動態地展示正比例圖像的繪製過程,引導學生能用“描點法”畫出表示正比例關係的圖像,通過觀察幫助學生體會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規律,進而掌握利用圖像由一個量的數值估計另一個量的數值的方法,使學生能逐步利用正比例關係的圖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複習激趣1、判斷下面兩種量能否成正比例,並説明理由。

◎數量一定,總價和單價

◎和一定,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比值一定,比的前項和後項

2、折線統計圖具有什麼特點?能否把成正比例的兩種量之間的關係在折線統計圖裏表示出來呢?如果能,那又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學生口答

想象猜測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的表格(略)

根據表中列出的兩種量,在黑板上分別畫出橫軸和縱軸。

你能根據表中的每組數據,在方格圖中找一找相應的點,並依次描出這些點嗎?

2、學生嘗試畫出正比例的圖像

3、展示、糾錯

每個點都應該表示路程和時間的一組對應數值。

4、回答例2圖像下面的問題,重點弄清:

(1)説出每個點表示的含義。

(2)為什麼所描的點在一條直線上?

(3)你能根據時間(路程)估計所對應的路程(時間)嗎?你是怎麼看的?

藉助直觀的圖像理解兩種量同時擴大或縮小的變化規律。

學生到黑板上示範

互相評價糾錯

學生討論

説説是怎樣想的

三、鞏固延伸

1、完成練一練

小玲打字的個數和所用的時間成正比例嗎?為什麼?

根據表中的數據,描出打字數量和時間所對應的點,再把它們按順序連起來。

估計小玲5分鐘打了多少個字?打750個字要多少分鐘?

2、練習十三第4題

先看一看、想一想,再組織討論和交流。

要求學生説出估計的思考過程。

3、練習十三第5題

先獨立填表,再根據表中的數據描出長度和總價所對應的點,把它們按順序連起來。

組織討論和交流

4、你能根據生活實際,設計出兩種成正比例量關係的一組數據嗎?

根據表中的數據,描出所對應的點,再把它們按順序連起來。

同桌之間相互提出問題並解答。

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想一想,説一説

畫一畫,議一議

學生設計,交換檢查並相互評價

四、評價反思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正比例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正比例這個資料是學生在學習了比的好處、比的化簡與比的應用等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的。本課是有關比例知識的初步認識,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正比例的好處,決定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教材帶給了三個情境,其中一個是圖像,兩個是表格,讓學生在具體問題、具體情境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讓學生透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自主發現正比例的變化規律,理解正比例的好處,會決定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乘法時,已經明白一個因數擴大幾倍,另一個因數不變,積就擴大幾倍這個規律,這個規律實際上就是正比例的一個變化規律,所以,學生對這個資料是有個初步的接觸。在這個資料的學習中,學生最容易掌握的是根據表格中的具體數據決定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難掌握的是離開具體數據,根據文字敍述決定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個性是學生對學過的數量關係不熟悉時就更難了。

教學目標:

1、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好處,並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

2、能根據正比例的好處,決定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重點:

1、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好處。

2、能根據正比例的好處,決定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難點:

能根據正比例的好處,決定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

(一)情境一

1、一種汽車行駛的速度為90千米/小時。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

2、請把下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説説你發現的規律: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

(二)情境二

1、一些人買一種蘋果,購買蘋果的質量和應付的錢數如下。

2、把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發現了什麼規律?

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也就是單價)相同。

4、説説以上兩個例子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小結: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路程與時間的比值相同;應付的錢數隨購買蘋果的質量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相同。

(三)情境三

1、觀察圖,分別把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狀況填入表格中。請根據你的觀察,把數據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後思考:這兩個表格中的變化狀況與上兩題的變化規律相同嗎?

説説從數據中發現了什麼?

3、小結:正方形的周長和麪積都隨邊長的增加而增加,在變化過程中,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比值必須都是4。正方形的面積一邊長的比是邊長,是一個不確定的值。

(四)歸納正比例的好處

1、時間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應增加,而且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那麼我們説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2、購買蘋果應付的錢數與質量有什麼關係?

3、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有什麼關係?

4、觀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麼特徵?

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隨着變化,並且這兩個量的比值相同。

5、小結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也隨着擴大,一種量縮小,另一種量也隨着縮小,並且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必須,這兩種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就是正比例關係。

二、鞏固練習

1、想一想

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嗎?面積與邊長呢?為什麼?

師小結:

(1)正方形的周長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並且周長與邊長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

請你也試着説一説。

(2)正方形的面積雖然也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但面積與邊長的比值是一個變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不成正比例。

請生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

2、小明和爸爸的年齡變化狀況如下

小明的年齡/歲67891011

爸爸的年齡/歲3233

(1)把表填寫完整。

(2)父子的年齡成正比例嗎?為什麼?

(3)爸爸的年齡=小明的年齡+26。雖然小明歲數增加,爸爸歲數也增加,但是小明歲數與爸爸歲數的比值隨着時間發生變化,不是一個確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齡不成正比例。

與同桌交流,再羣眾彙報

三、全課總結:

説説你在這節課中學到了什麼知識?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板書設計:

正比例

路程÷時間=速度(必須)

總價÷數量=單價(必須)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必須)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擴大(或縮小),另一種量也隨着擴大(或縮小),並且這兩種量的比值(也就是商)必須,這兩種量就成正比例。

正比例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發現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即它們相對應的數的比值一定,從而概括出正比例關係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口答(課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已知路程和時間,怎樣求速度?

2.已知總價和數量,怎樣求單價?

3.已知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怎樣求工作效率?

二、新授教學

(一)導入新課

這些都是我們已經學過的常見的數量關係.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這些數量關係中的一些特徵.

(二)教學例1.(課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一列火車1小時行駛90千米,2小時行駛180千米,3小時行駛270千米,4小時行駛360千米,5小時行駛450千米,6小時行駛540千米,7小時行駛630千米,8小時行駛720千米

2.出示下表,並根據上述內容填表.

正比例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係,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式,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難點:

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預習指導:

一、自學教材。

閲讀教材第62~63頁。

二、檢查學習。

1.怎樣兩個量成正比例?

2.完成"試一試"。

教學準備:

課件和口算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通過將近六年的學習,我們已經瞭解了一些數量之間的關係,例如行程問題中的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係,你知道這三個量之間的關係嗎?再如購物問題中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係,你知道這三個量之間的關係嗎?這個單元我們要用一種新的觀點為,更深入地研究數量之間的關係。什麼觀點呢?事物變化的觀點,讓一些量變起來,從變化中發現規律。

二、教學例1 1.課件出示例1的表

⑴看一看,表中有哪兩種量?這兩種量的數值是怎樣變化的?

⑵表中有路程和時間這兩種量,通過觀察數據我們可以發現這兩種量是有關聯的,時間變化,路程也隨着變化。

2.那麼這兩種量的變化有沒有什麼規律呢?下面我們來作進一步的研究。建議大家可以寫出幾組相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看一看你有什麼發現。

3.我們可以寫出這麼幾組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

⑴發現了它們的比值都是80,大家想一想,這個比值80表示什麼呢?這個規律能不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

⑵這個比值80就表示汽車行駛的速度,從上面可以看出這個速度是相同的,一定的,因此可以用這樣一個式子來表示這個規律

⑶同學們,在這個題目中,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着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我們就説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課件出示: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⑷現在你能完整地説一説表中路程和時間成什麼關係嗎?

4.剛才我們初步認識了正比例的關係,接着我們繼續來看下面這個題目,教案《正比例意義教學設計》。

⑴課件出示"試一試"

⑵請大家先根據題目裏的信息把表中的數據填完整,然後説一説總價是隨着哪個量的變化而變化的?

課件出示表中的數據。

⑶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鉛筆的總價是隨着購買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

集體交流:

⑷我們先來看第2個問題,可以寫出這麼幾組對應的總價和數量的比=0.3、=0.3…它們的比值相等,你寫對了嗎?

⑸再看第3個問題,這個比值表示的是鉛筆的單價,我們可以用總價:數量=單價(一定)這個式子來表示三者之間的關係。

小結:鉛筆的總價和數量成正比例,因為總價和數量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數量變化,總價也隨着變化,當總價和是對應數量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單價一定)時,我們就説鉛筆的總價和購買的數量成正比例,鉛筆的總價和購買的數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⑹你能完整地這樣説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嗎?

⑺同學們,我們通過以上的兩個例子認識了正比例的關係,想一想,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那麼正比例的關係可以用怎樣的式子表示?

課件出示課題。

⑻回顧一下,我們是根據什麼來判斷兩種數量能成正比例的?

指出:我們可以根據兩種相關聯的量的比值是不是一定來判斷兩種數量能不能成正比例。

5.完成"練一練"

⑴請大家根據表中的數據判斷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成什麼比例?並説説為什麼?

⑵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成正比例,因為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零件的數量也隨着變化,當生產零件的數量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每小時生產零件的個數一定)時,我們就説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成正比例,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小結: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正比例的意義,你知道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了嗎?

三、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三第1題。

請大家繼續看課本66頁第1題

2.完成練習十三第2題

⑴繼續看第2題,請你判斷,同一時間,物體的高度和影長成正比例嗎?為什麼?

⑵同一時間,物體的高度和影長成正比例,因為每次物體的高度和它對應的影長的比值都是三分之五,是一定的。

3.完成練習十三第3題(課件出示題目)

⑴課件出示放大後的三個正方形、

⑵大家看一看,你是這樣畫的嗎?

⑶接着請同學們對照表格計算出放大後每個正方形的周長和麪積。

校對學生做的情況。

⑷請大家根據表中的數據討論下面兩個問題。

①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嗎?為什麼?

②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成正比例嗎?為什麼?

四、總結。

通過計算正方形周長與邊長的比值,我們可以判斷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因為它們的每組比值都相等,都是4;同樣通過計算正方形面積與邊長的比值,我們可以判斷它們不成正比例,因為它們每組的比值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説是不一定的。

板書設計:

正比例的意義

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時間變化,路程也隨着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

我們説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正比例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94頁《正比例和反比例》“練習與實踐”的第1-6題。

教材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正比例和反比例》複習的第二教時,教材重點引導學生交流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比例、成什麼比例的思考方法,並要求學生找出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量的例子,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感受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描述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又一種有效的數學模型。

“練習與實踐”第7題讓學生根據提供的兩組數據判斷相應的兩種量分別成什麼比例,有利於學生鞏固對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認識,掌握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比例以及成什麼比例的基本思考方法;“練習與實踐”第8題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以及相關數量關係的理解,繼續練習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斷方法;“練習與實踐”第9題的第一題讓學生根據表示一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千米數和耗油量關係的圖象,先判斷這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再根據其中一個量的數值估計另一個量的數值。第二題要求學生根據一輛汽車在市區行駛的千米數和耗油量關係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畫出表示它們關係的圖象。通過上述活動,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正比例關係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使進一步體會數學結合在解決問題方面的價值;“練習與實踐”第10題是一個與比例尺有關的實際問題。教材先讓學生量出一幅平面圖上相關的圖上距離,再讓學生利用給出的比例尺求出相應的實際距離。教材這樣的安排,主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比和比例知識的應用價值,感受不同領域的數學內容有着密切聯繫的。

教學目標:

⑴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感受表示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型;能運用比和比例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豐富解決問題策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⑵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比和比例知識的應用價值,感受不同領域的數學內容有着密切聯繫的。

⑶使學生在系統複習的過程中,體驗與同學合作交流以及獲取知識的樂趣,增進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進一步認識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

教學難點:

感受比的應用價值,在活動中獲得一些新的認識。

教學具準備:

教學流程:

一、教師談話,揭示課題。

⑴教師談話。

教師談話:上一節課我們複習了“比和比例”的有關知識,本節課我們繼續複習這方面的知識。板書:正比例和反比例。

⑵揭示課題。

揭示課題——正比例和反比例。

二、師生互動,合作交流。

⑴完成“練習與實踐”第7題。

呈現“練習與實踐”第7題,明確要交流的主題:表中的兩種量分別成什麼比例?為什麼?

班級交流判斷的方法:一是利用表中的數據進行判斷,在次體會正比例和反比例量在變化中的不同規律。成正比例關係的兩種量同時擴大或縮小,它們擴大或縮小的倍數是相同的;成反比例的兩種量,一個量擴大,另一種量反而縮小,它們擴大或縮小的倍數也是相同的;二是利用數量關係式判斷,表格一:因為鋼材質量:鋼材體積=比重(一定),所以鋼材質量和鋼材體積成正比例;表格二:圓柱底面積×圓柱高=圓柱的體積(一定),所以圓柱底面積和圓柱高成反比例;利用圖象判斷,用描點的方法畫出圖象,如果是直線,則成正比例。

⑵完成“練習與實踐”第8題。

呈現完成“練習與實踐”第8題,明確要思考的內容:先寫出數量關係式,再判斷是否成比例?成什麼比例?為什麼?獨立寫出數量關係式,同桌交流。

第一問:因為每塊磚的面積×磚的塊數=一間教室的面積(一定),所以每塊磚的面積和磚的塊數成反比例;

第二問:因為圓的周長÷半徑=2π,所以圓的周長和半徑成正比例。

⑶完成“練習與實踐”第9題。

呈現完成“練習與實踐”第9題,明確要交流的內容:判斷行駛的路程和耗油量是否成正比例;根據圖象用一種數據判斷另一種數據是多少。

班級交流理解、完成題目的情況,進行“根據圖象用一種數據判斷另一種數據是多少”的練習;反饋學生形成的正比例圖象的情況;比較汽車高速公路和市區耗油量的不同情況,體會比例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⑷完成“練習與實踐”第10題。

呈現完成“練習與實踐”第10題,理解題目的意思,分別量出學校到各個地方的圖上距離,形成以下板書: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學校-少年宮4釐米?米

學校-體育場3.5釐米?米

學校-市民廣場2.5釐米?米

學校-火車站7釐米?米

多種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思:圖上距離1釐米表示實際距離600米;圖上距離1釐米表示實際距離60000釐米;……

解答:在多種書寫形式的基礎上,體會用“圖上距離1釐米表示實際距離600米”的優越性。溝通和正比例之間的聯繫。

⑸談談本節課的收穫。

正比例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94頁《正比例和反比例》“練習與實踐”的第1-6題。

教材學情分析:

《正比例和反比例》複習教材上分為兩個部分,“整理與反思”部分主要複習比的意義和性質,以及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教材先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例子回憶並整理比的意義、基本性質以及比的應用,再用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説説比的基本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的規律有什麼聯繫和區別。這樣的比較有利於學生體會比的基本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的規律的一致性,有利於學生加深對比與分數、除法關係的理解,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接下來,教材重點引導學生交流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比例、成什麼比例的思考方法,並要求學生找出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量的例子,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感受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描述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又一種有效的數學模型。

“練習與實踐”第1題讓學生寫出本班的男、女生人數,再要求學生分別寫出男生和女生人數,在要求學生分別寫出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以及女生和全班人數的比,幫助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掌握用比表示數量之間關係的基本方法;“練習與實踐”第2題讓學生先分小組量一量人體有關部分的長度,再按要求寫出部分長度的比,再求出比值。然後啟發學生通過進一步的交流和比較,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這樣的活動,既有較強的趣味性,又能較好體現比的應用價值,有利於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活動,並在活動中獲得一些新的認識;“練習與實踐”第3題結合直觀的圖片,先讓學生按要求寫出一些比,再估計寫出的這些比中哪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並通過計算加以驗算。這裏的估計即可以依據每一個比中前項和後項之間的關係,也可以依據相應長方形圖片的形狀,因而這個活動既能幫助學生複習比例的意義,又有利於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與比例的內在聯繫;“練習與實踐”第4題是解比例的練習。練習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並掌握解比例的基本方法;“練習與實踐”第5題提供了對我國東、西部地區各類土地資源面積進行比較的百分數,要求學生把其中一些用百分數表示的數量關係改寫成用比表示,並交流從這組數據中所獲得的其他信息。通過練習,可以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比和百分數在表示數量關係方面的各自特點,加深對比與百分數關係的理解;“練習與實踐”第6題先讓學生看圖寫出一個房間中兩種地磚面積的比,再讓學生聯繫這個房間算出這兩種地磚的面積,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掌握解決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

教學目標:

⑴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能根據要求求比值、化簡比;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認識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感受表示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型;能運用比和比例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豐富解決問題策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⑵通過量一量等操作活動,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感受比的應用價值,在活動中獲得一些新的認識;

⑶使學生在系統複習的過程中,體驗與同學合作交流以及獲取知識的樂趣,增進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一些知識。

教學難點:感受比的應用價值,在活動中獲得一些新的認識。

教學具準備:

教學流程:

一、自主學習,完成練習。

⑴揭示課題。

教師談話:今天我們複習《正比例和反比例》。板書課題——“正比例和反比例”。

⑵自主練習。

教師談話:用5-8分鐘的時間閲讀課本94頁的內容,完成“練習與實踐”1-6題,其中“練習與實踐”第2題作為課前活動,“練習與實踐”第1題本班的男女生人數板書在黑板上,男生24人、女生27人。

學生自主練習,教師巡視。

二、交流討論,梳理知識。

⑴整理比的知識。

交流“練習與實踐”第1題的答案,並矯正;理解“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8:9”的意思,一般表示男生是女生人數的8/9,男生和女生人數是除法關係;“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8:9”由比24:27化簡而來,回憶比的基本性質;體會“女生和全班人數的比是9:17”答案由來的多種途徑。

⑵感受生活中的比例。

交流頭長和身高的比,讓多名學生將自己頭長和身高的比和比值板書在黑板上;指導學生取近似值,整理答案,再説説自己的發現,比值一般很接近的,感受生活中的比例。

⑶整理比例的知識。

交流“練習與實踐”第3題的答案,並矯正;根據寫成的比例理解比例的意義,根據圖形的放大或縮小溝通比的基本性質和分數基本性質的一致性;根據圖形的放大或縮小體會和比例的關係。

⑷整理解比例的知識。

交流“練習與實踐”第4題的答案,並矯正;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以及在解比例中運用,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⑸解決實際問題。

交流“練習與實踐”第5題,先説説對錶中百分數的理解,交流我國東西部各自的特點;掌握把兩個數量的百分數關係改寫成比的一般方法,用對應的分數表示前項和後項,再化簡。交流“練習與實踐”第6題,説説得到兩種地磚鋪地面積比的思考過程,因為每塊地磚的大小是相同的,所以可以轉化成塊數來寫出面積的比;交流問題2的解決過程,體會比的應用。

⑹談談本節課的收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