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讀後感(15篇)

來源:文萃谷 1.85W

閲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世同堂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世同堂讀後感(15篇)

四世同堂讀後感1

國破家必破。這個是我在《四世同堂》裏看到的一個道理。小羊圈衚衕的每個人都是一類人的代表,是一個社會的縮影!祁老一家是一類,錢老,李四等等,不一樣的職業,不一樣的性格,就是我們社會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祁老太爺家四代人,三個兒子,一個隱忍,一個背叛,一個改變,敢於奮鬥,就是典型的戰爭背景下人物的命運!天佑用生命書寫清白,未嘗不是一種氣節,瑞宣有痛苦,卻始終不忘記國家,瑞全去改變!在苟且的生活裏,老舍先生給了期望!

四世同堂本來説一個家族的興盛於榮耀,而在老舍的筆下,它成為國家命運的一個小小的縮影,家族的覆滅,因為有戰爭的發生,戰爭則是因為沒有強大的國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想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戰爭中走向了瓦解,更何況那些千千萬萬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國無強家,僅有把個人的榮辱和家族的興衰和國家的命運系在一齊,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昇華。

戰爭永遠都是可怕的,它是對人性的一個全面的考驗和挖掘,在生死的較量中我們往往最容易迷失了自我,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像祁瑞宣、祁瑞全這樣的.剛正不阿?還是像祁瑞豐這樣淪為走狗,出賣自我的國家、出賣自我的民族只為保全生命的完整?《四世同堂》為我們揭示的社會和生命太深刻也太沉重了,我們永遠不敢設身處地的去想象,永遠不敢應對在那種環境下的真實的自我掙扎。

然而這就是老舍,一個飽經滄桑的偉大作家,他用有力的一支筆為我們刻畫出一個如此沉重的世界,絕對值得我們用心去體會和品讀。

所以,年輕的一代覺醒,開始奮鬥,這是他們的選擇與付出,他們是愛國的一代人。這也是老舍在小説裏給我們的期望,不僅僅是生活的苟且,還有期望,還有詩和遠方。

少年強則國強,青年興則國興,再讓我説一句俗話吧,我們是年輕的一代,我們教育的是年輕的一代,讓我們和我們教育的這些孩子們,都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和平年代!

四世同堂讀後感2

終於看完了,但內心久久不能平復。

“患難是最實際的,無可倖免的;但是,一個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設法在患難中找縫子,逃了出去——盡人事,聽天命。”

最初在語文資料上看到節選的部分,知道常二爺、祁老人、天佑太太等角色,對小説也很感興趣。我以為“四世同堂”只是講那一家人平凡而簡單的生活,可當我開始讀後,慢慢地,我才發現,這不僅僅是在寫一個家庭,這一切都不平凡,這展現的是中國在抗戰時期北平百姓生活的縮影。

小羊圈是個小衚衕,住着好幾户人家。在太平年月,北平一切都很美麗很喜人。可偏偏生在戰爭年代,日本人入侵了。人人都想生,人人都在為生活而努力。有的人,像大赤包、冠曉荷、藍東陽、祁瑞豐等人,為了生活下去,選擇當漢奸,把當時的侵略者當作爸爸,苟且偷生,最終還是遭到了報應。有的人,像祁瑞宣、祁瑞全、錢默吟先生、劉師傅等人,不甘當亡國奴,一些出走,一些不食周粟,一些努力激勵青年,為國家貢獻着一點點星光。祁老人呢,最在乎自己的四世同堂,然而卻總得不到安寧。老大天佑的自盡,二孫瑞豐的被殺,老三的出走,以及一家老小面臨着恐怖的饑荒……

小説的結尾戰爭還在繼續。我以為所有的`故事都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因為畢竟這是人寫出來的,應當給它些美好。但是這部小説並沒有,遺失了十三段。看到作者太太和作者兒子描述出來的概括,真的好讓人難過:錢先生被捕、小妞子餓死……

看此書時,時而憤怒,時而難受,時而同情那個年代的人,時而想打死那些漢奸走狗。那些人物,像都是活生生的,個個鮮活,在我跟前,似乎都是我認識的人。我知道他們的模樣,他們各自的性格,他們的抱負。我又想,要是我生在當時,我會怎麼辦?我能做些什麼?

歷史永不可被遺忘。在這和平年代,我們更應當勿忘國恥,緬懷先烈。我想,這也是老舍先生寫此書的一大目的吧。

四世同堂讀後感3

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共分為三部——惶惑、偷生、饑荒。故事發生在七七事變到抗戰勝利這八年之間,講述了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侵華日軍的鐵蹄踐踏着古老的北京城,小羊圈衚衕的十幾户人家平靜的生活被打亂了。這些普通的中國人,一夜之間被迫進入了一個夢魘般的世界。小羊圈衚衕的人們或抗爭,或被出賣,或苟且偷生,或被屠殺……這條衚衕發生的一切,成為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縮影,《四世同堂》展示了一部平民百姓的抗戰史。

老舍在小説裏總會用大段大段的描寫,給我們展示一幅幅生動、傳神的民俗風情畫。

如中秋節:“那文化過熟的北平人,從一入八月就準備給親友送禮了。街上的店鋪用各色的酒瓶,各種餡子的月餅,把自己打扮得像個新娘子。”中秋節即將來臨的北平是熱鬧的、華麗的、豔麗的。“以花為糧的豐台開始一挑一挑地往城裏運送齊苞大的秋菊……良鄉肥大的.栗子、高粱紅的河蟹、只有北平人才叫得出名字的水果、身插彩旗的兔兒爺……”北平的中秋節是由酒、月餅、鮮花、水果、工藝品等集會於一體的民俗節日,是親朋好友走動、聯絡感情的好機會。

如祝壽:祁老太爺的願望就是能夠過上四世同堂、歲月靜好的生活。只要是過壽,必定把所有的親朋好友都請來,做上幾桌很體面的酒席。

如慶生:有新生兒出生了,像祁老太爺這樣的壽星探望,可以給孩子添福添壽,左鄰右舍也必定要拿一些紅雞蛋、新衣裳之類的禮物去探望、恭賀。

但是,所有的這些,在日本人進城之後全變了,中秋節不再熱鬧繁華,祁老太爺給小曾孫買兔兒爺是反覆思量,一選再選,最後選了個小的兔兒爺;生日那天,城門都關了,親戚們都進不了城,只有常二爺來賀喜,家裏準備的壽宴也只是簡單的酒菜;人們拿不出禮物給新生兒賀喜,由開始聽到新生兒生命啼哭的喜悦變成了靜默的羞愧,最後是李大媽找了五個雞蛋,讓馬老太感動得無以言表,因為在日本侵略者的統治下,憑着領糧證領“共和麪”過日子的平民百姓能有五個雞蛋是多麼奢侈的啊!

老舍用他那充滿京味的語言,一面向我們描繪了老北京悠久的民俗文化和平民百姓的善良淳樸,一面又無情地講述了這一切的美好被日本帝國主義鐵蹄踐踏的殘酷。

四世同堂讀後感4

《四世同堂》記敍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中,日寇鐵蹄下和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寧靜生活被打破後的不安、惶惑與震撼。狠狠地鞭撻了附敵作惡者醜惡靈魂,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反映出老百姓們的英勇無畏。

書中的人物冠曉荷是住在小羊圈裏的住户,他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看到日寇的侵略,千方百計的想和日本人做朋友。他,對日本人畢恭畢敬,向他們的背影深鞠躬,給日本人下跪,卻因為“消毒”丟了性命。他的太太外號叫大赤包,她希望中國被日本打垮,找關係給日本人做事。她的性情火爆剛烈,對自己的同胞毫不留情,但最後和冠曉荷的結局一樣,在他們依偎的日本人手中死去。

我佩服書中的祁家老三祁瑞全,他是一個滿腔熱血的大學生,見到日本的入侵,他不想做亡國奴,而決定離開北平,將自己的生命獻給國家,做一個抗戰的英雄。他回到北京後,他已經不是一個急躁的學生,而變為了有豐富的閲歷和抗戰鬥經驗的地下工作者,他受組織委派,潛回北平,做情報工作,他在北海公園刺殺了給日本人做特務的招弟,在抗戰勝利時,與鄰居們共享快樂。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國人,他不怕為國捐軀,只希望為戰爭勝利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這是一部靈魂的覺醒史。戰爭激怒了人,也改變了靈魂。雖然招弟從一個純潔的姑娘變成了日偽的特務,讓人心寒,然而錢默吟卻被戰爭從一個不諳世事的舊式知識分子激怒成投筆從戎的革命者,也讓矛盾的高第與瑞全並肩作戰,讓祈老爺子抱着妞妞去找日本人算賬,讓小崔和李四爺等人不乏悲壯地為革命而犧牲……這足以讓人喟歎,讓人震撼!

這是中華民族在危亡之際人性之花的淋漓綻放,是一首鏗鏘激盪的民族靈魂的交響,這是在先生的妙筆下,一朵永開不敗的`民族之花。這裏,我們借先生的筆看到了一部舊中國的抗戰史,瞭解到了在槍炮的雷鳴中形形色色的最本質的性格,它讓我們不斷地理解與反思。而透過這部國民史,我們又讀懂了一位生在炮火年代的偉大的人民藝術家,他輕鬆幽默的筆調裏有的是滿腔的憤慨,嘲笑諷刺的帷幔下透露出的是一顆對家國拳拳之愛的心,是對國民矇昧強有力的呼喚,是對勝利最急切的渴望與堅信。

這位先生,叫老舍;這部書,叫《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讀後感5

(一)

死亡,是個極其敏感的話題,人們都盡力迴避,更不敢面對。也許是因為不捨,不捨這美好而又殘酷的世界。對於死亡,有人笑看其善變,有人忐忑其決絕。

錢仲石,算得上是一個悲劇人物,出場沒多久便拉一車日本人撞下山崖從而壯烈犧牲。在他與易車日本人同歸於盡的同時,特的死也拉響了北平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鳴笛。錢仲石的死,值嗎?雖然事後中國人遭遇了更加猛烈的屠殺,但他的死,值。若是沒有錢仲石的第一滴血,侵略者看到了僅是那些麻木了的中國人,一羣沒有抵抗意識的中國人。如此這樣下去,會令侵略和更瞧不起中國人,會在中國國土上更為肆虐地燒殺搶奪。正因仲石以身殉國,才號召起千千萬萬愛國勇士奮起抵抗外來侵略者。仲石的死,重於泰山,值!

不久,錢孟石病故。就這麼一聲不吭地走了嗎?不曉得仲石的壯烈嗎?臉上掛不起笑紋嗎?不知道父親還在獄中嗎?他在死神來臨之時並沒有抵抗,而是老老實實地,永遠的,永遠的閉上了眼,臉上不帶有一絲絲怒氣。羞愧,由於,顧慮,因循,不得已孟石的死,不值。因為他,錢家唯一的兒子也沒了,不得再延續下去,他的母親,也在他離開不久時,隨着兩個兒子,去了。

(二)

越是活得滿懷挫折激情,一生充滿精神創傷和心理危機者,越能清醒冷靜地對待死亡。錢太太就是這樣,她平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見個生人都害怕的一個家庭主婦,然而,她一夜之間沒了兩個兒子,丈夫也被日本人抓去沒有任何訊息,錢太太知道錢默吟是九死一生。錢太太的`生,沒有了指望和依靠,於是她選擇了死,沒有活下去理由的錢太太一頭撞死在自己兒子的棺材上而亡。錢太太的死,悲情,也最為殉情。

死,如影隨人。至於幸與不幸,因人而異。不論不幸佔了多大的比重,活着,都應該活着,並以樂觀的態度對待死亡。

四世同堂讀後感6

女兒放寒假回家第二天就去圖書館借了三本書,分別是《四世同堂》《小二黑結婚》《子夜》。這是他們的寒假作業中的一部分,要讀這些作品。我閒來無事,就先讀了《子夜》。

《子夜》的作者是矛盾,中國文壇的泰斗,上學的時候讀過他的《白楊禮讚》《風景談》,兩篇散文感情酣暢淋漓,充滿昂揚向上的精神。帶着這樣的印象讀他的長篇小説《子夜》,讀了十幾頁就讀不下去了,對人物的諷刺太毒辣了,感覺不真實,也許是帶着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恨,對這些人物就不手下留情了,正真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一點過渡都沒有。我放棄不讀了,覺得難以理解,轉向《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作者老舍,被譽為“人民的藝術家”,更是一位語言大師。他在《四世同堂》裏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太逼真了,語言動作神態都呼之欲出,就是從書本里走出來的老北京普通人。祁老爺膽小怕事,但要維護家長的形象,瑞宣有文化有思想又軟弱隱忍,其他形象也描摹的栩栩如生。這些形象通過語言體現出來,語言是地道的北京話,讀起來饒有趣味。比如北京那些小商小販吆喝賣東西的話,鄰里鄉親嘮家常的話,文化人之間交流的話,都符合每一個人的身份,總之很真實很有趣。讀完感覺出作者對這些生活在底層人的同情。

一個作家的寫作語言太重要了,它直接關係到能不能吸引讀者看下去,如果讀了三頁就讀不下去的話,只能説作者和讀者無緣了,就像我無法讀矛盾的《子夜》一樣,我與矛盾無緣了。可能讀者與作者也是有某種聯繫的,比如老舍出生在北京一個貧窮的家庭,從小生活在貧窮中,我出生在農村,生活也貧窮,這種關聯導致我讀起來毫不費力,尤其是老舍對貧窮的描寫,真的是入木三分。相反,矛盾的《子夜》描述的是資本家的事,離我的生活很遠,所以讀不下去,不過我還是感覺語言沒有吸引力,題材方面是次要原因。我覺得老舍比矛盾在語言上厲害多了,當然也許各具特色,沒有可比性,可是我就是讀不下去哦!

四世同堂讀後感7

《四世同堂》是中國著名作家老舍的小説,它講述了生活在“小羊筆”齊瑞軒家族在北京淪陷期間的平凡與不甘平凡的生活。

齊瑞軒是一家之主。他是個善良温和的人,但他身上還有中國人的血統。當 bac binh 剛剛倒下的時候,他派他的第三個兄弟去抗擊日本人,他告訴他的學生和鄰居,中國並沒有失去這個國家,他就像黑暗中的一顆明星,不是很明亮,但是可以給人們希望。

錢鄚一嗯是一個詩人,因為他的第二個兒子,頌詩日本兵殺了日本車和被打,回來後,就成了愛國詩人,他不停地運轉了一整天,遊説更多的年輕人投身抗日隊伍。

冠曉荷,一個徹頭徹尾的漢奸,每天想的只是我們如何能夠升官發財和一些自己佔便宜的瑣事,靠着出賣以及身邊的人和事可以賺取經濟些許蠅頭小利。

這三個人,性格很不同,其實,這是老舍先生總結了中國人3種寫作班的字符。如果中國人喜歡齊蕤旋,那麼北京的日本侵華是一個意外;如果中國人都像殷謙沉默,喜歡的人,那麼中國永遠無法被入侵日本;如果所有的費用,如冠曉人做的,中國必將走向滅亡。

一個國家民族企業如果我們沒有得到應有的血性,變得像綿羊一樣存在軟弱,任人宰割,那它註定是中國不會進行長遠的。但在這一整本書中,這段時間描寫可以給我的感觸最深:“他看着學生自己的一雙手,一雙白軟的手,他苦笑了一下,這樣的手是打不了人的。”這句話讓我看到了作為中國人對於軟弱的性格,這是因為中國人根深蒂固的.觀念,但接下來的他們祁瑞宣和錢默吟做做的事情卻大出我的意料之外,在隱忍的同時,卻憑着豐富自己的一腔愛國熱血,默默的做着一些潛移默化的反抗,在周圍都是中國人的心中已經種下一顆積極反抗的種子,點燃一盞希望的燈火。這才是每個中國人的血性以及所在,中華傳統民族精神長存的血性所在。

四世同堂讀後感8

花了幾個星期,斷斷續續讀完了《四世同堂》。老舍真是個北京人,把北平的人、事,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寫出神韻來了。説看這書能激發出什麼愛國熱情是假的,我就是覺得做人要有做人的準則。

北平淪陷了,日子還要過,大家都死了不是就怎麼怎麼好,死也是為了活。我開始就奇怪,為什麼逃出去就是好的,留下來的就是懦弱無能。在我看來,亂世中不做違背良心的`事,能夠保全自身、保全家人,還能為別人多少也做些貢獻,也是一種抗爭。而且是廣大人民羣眾最容易做到的,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畢竟,絕大部分人心裏都有善良,可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到最後,連瑞宣也想通了,不象以前那麼矛盾了。

我説,小説寫得殘酷。我以為像尤桐芳心地善良,又有勇氣,必會有一番作為。結果呢,就稀裏糊塗地被錢詩人炸死在台上了。什麼都沒能做,心中懷着那麼大的仇恨,什麼都沒做成,還不是讓日本人害死的,是讓大家最最敬重的錢詩人。大家説錢詩人是導師,太言過其實了。他做那些事,有多少是為了愛國,又有多少是因為仇恨。如果他沒有錢仲石那麼個兒子,沒有冠曉荷那麼個鄰居,誰知道他會不會像牛教授那樣啊。因為國仇家恨把他逼到了那個份上,任何人都會去反抗、去鬥爭。老舍也沒想把他寫成完人,他為了報仇害死了無辜的人,日後也必要為此而懺悔。

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這些人品質低劣是罪有應得。而像冠曉荷和祁瑞豐,老舍簡直都不願意去批判他們,只説他們是無聊。他們是北京文化的極端產物,下場可算是滑稽。一心做漢奸、做特務、做日本人的走狗,最後還是叫日本人給弄死了。北京人的性格,在太平歲月是最好的,對誰都那麼客氣有禮。可是到了戰爭年代,卻只懂得忍,逆來順受、不敢反抗。

我不是不喜歡錢詩人,我對他就沒什麼感覺。但我喜歡他的一句話,大意是:到什麼時候都不許灰心,因為一個人要是灰了心,就只能看到別人的不好,而看不到自己的墮落了。什麼時候都要懷着希望,不能絕望。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一腔無聲血,萬縷慈母情。為雪國恥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後生。”就是要有待後生的信念。信心也是一種美德。作文

四世同堂讀後感9

書是夢開始的地方,初次接觸老舍作品總是容易進入夢鄉,被我稱之為“催眠劑”,而四世同堂這本書又顯得尤為突出,三部曲“嚼了”許久,中間放下又拿起,可謂波轉九折,今天總算給它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四世同堂》以抗戰時期北平一個普通的小羊圈衚衕作為故事展開的具體環境,以幾個家庭眾多小人物屈辱、悲慘的經歷來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戰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會心態,再現他們在國破家亡之際緩慢、痛苦而又艱難的覺醒歷程。這部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藴表明,一個民族的興衰存亡,不僅在於其經濟的發達、武器的先進,而且還取決於該民族普遍的社會心態。擁有幾千年燦爛文明的大國為什麼卻遭受日本人的侵略,這不能不引起包括作者在內的知識分子的深刻反省。作品告訴我們,如果不改變中國人這種多子多福的文化心態,打破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理想,中國人不論怎樣人口眾多,也不管體格如何健壯,最終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與看客。

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為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八年的厚重寫在了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那個年代的風雨飄搖。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給中國留下了無盡的傷痕。

戰爭結束了,沒有勝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壯。然而,《四世同堂》並不是一個悲劇。人們一直疑問老舍先生為什麼要給大家一個不是結尾的結尾,人們詫異於故事的戛然而止卻不知結局。其實所有的故事都是沒有結局的,結尾一句“起風了”,我想就足以表達老舍先生的意思了。歷史的車輪輾轉向前,歷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風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許打雷,或許下雨,渺渺茫茫。中國始終推着大車前進,泥濘和傷痕總是有的,但回首過去悲壯的一頁,除了記憶和歎息,我們應該看見預示着的光明的未來。

四世同堂讀後感10

《四世同堂》是我國中時閲讀的第一本書,寒假的時候又重温了一遍,老舍先生的文字永遠是那麼質樸而生動。

這是一本描寫抗日戰爭的書,但它描述的不是正面戰場,而是北平城中一大家子的生活。這是相當少有的,畢竟大家都關注着閃閃發光的英雄,平民百姓的心理活動常常被忽略。故事發生的場景很小,但是每個人都是必不可少的。雖然人物不少,但讀後卻會清楚地記得每個人。

歷史的鏡子

書中借取40年代北平西城普普通通的小羊圈衚衕作為亡城的縮影,以祁家祖孫四代為中心線索,細緻地刻畫了北平人在日本侵略者的統治下,如何掙扎在生與死的縫隙裏以及他們緩慢而艱辛的覺醒過程,並且分析了在國破家亡的嚴峻時刻,國民們的精神素質和種種心態。可以説,《四世同堂》是我們認識歷史的一面鏡子。

沉默有時候是最保險的

書中太多的人物給我留下了印象。一輩子想着保全自身最終卻選擇反抗的祁老人;被家庭拖累的祁家長孫瑞宣;為抗日戰爭無私奉獻的進步青年瑞全;奉承日本人最終下場悽慘的漢奸冠曉荷和大赤包。四世同堂中精彩的'人物數不勝數,細細去品味,更能品出百般滋味。

日本人的種種行為罄竹難書。他們掠奪一切資源、搶糧食棉被和煤炭、禁錮思想、強制學生學日語,六十歲以上和六歲以下的人不發糧證、甚至把那些凍死、餓死、病死的人運到城外喂狗。也正是在最嚴酷的迫害下,中國人才丟掉幻想,進行反抗。

那些醜惡的靈魂在老舍的筆下顯得血淋淋。與此同時,老百姓依然英勇無畏,他們願意為祖國付出一切,也正是這種精神,最終的勝利才站在我們這一邊,這是中國人所獨有的氣節。

感謝老舍先生,不僅因為他留下的經典著作,更重要的是,他把那個時代國家最苦難的一面保留下來,讓我們這些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銘記國恥,明白幸福和平的生活來之不易。

四世同堂讀後感11

老舍先生寫了一本《四世同堂》,書中的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故事裏的很多人物都是老舍先生筆下虛構的人物。而我今天要講的卻是真實存在的四世同堂家族。

這個家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潭蘭村居住,那裏綿延幾百裏羣山環繞,山青水綠。這個家族的老宅子就在村子的正中心,背山靠路,門前有一大片油菜花地,每年的春節,當油菜花開得最燦爛的時候,家族的幾代人就天南海北從祖國的各個地方趕回老宅團聚,這是一個美好和睦的大家庭。

家族的第一代今年已經快90歲了,她出身在日本人快投降的年份,雖然當時的廣西不像北平那麼戰火喧囂,但她知道日本人的毒刑,也經歷過最嚴重的饑荒,這些好像已經深深刻在她的`骨子裏,她會經常拉着後輩講她那些年的故事。她經常會告誡後輩要珍惜現在的和平年代,要熱愛生活,節約糧食。

家族的第二代大多是五,六十年代出生,那時的廣西由於偏遠並沒有及早開發,非常落後和貧窮,他們的生活也非常的困難,他們經常是一邊幫家裏幹農活一邊刻苦的學習,他們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走出大山,能夠改變家族貧窮的命運。其中一位真的以當時廣西前幾名的成績考上了北京非常有名的大學,成為毛南族第一位大學生。

第三代的年齡懸殊比較大,從80後到零零後,地域跨度也很大,有還留在廣西農村成家立業的,也有在城市刻苦攻讀的。這一代生活在物質條件很豐富的年代,從小沒有愁過吃愁過穿,父母都希望他們能得到最好的教育,並一如既往的教育他們熱愛生活,努力堅持,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第四代也是最小的一代,他們有的還是襁褓中的小嬰兒,有的還是剛剛學會走路的小朋友,他們眼裏滿是好奇,他們被家族的所有人關愛。

在這個四世同堂的家族中,長幼有序,但又總是其樂融融,他們每個人都會身體力行的告訴身邊人,如何關愛家人,如何熱愛生活,如何努力工作和學習,如何廣交朋友……而這所有點點滴滴的日常小事組合起來就是生活。只要你樂意去做,樂意多做,你就會熱愛生活。

這就是這個四世同堂的家族教會我的,因為我從小就在這個大家族裏成長,這裏就是我的家。

四世同堂讀後感12

在炎熱的夏天,利用一週的時間,我終於讀完了老舍的長篇小説《四世同堂》。小説洋洋灑灑50萬字,描述了從七七事變到日本戰敗投降8年之間,北平一個普通衚衕小羊圈裏的人生百態。

作為一個老北京,老舍對民國到抗戰時期的北平日常生活深得其味。在老舍的筆下,在日本鬼子進入北平之前,北平老百姓的生活是安靜之中不乏熱鬧,生活的趣味體會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對北平特色生活的描寫刻畫細緻入微,讓人感覺身臨其境,在閲讀的時候就好像能夠感觸到地道的京腔京味。

戰爭在深刻地影響着每一個普通人,讀後感《《四世同堂》讀後感》。戰爭從來都不僅僅是軍人、政治家們的獨角戲。不管願意不願意,每一個普通老百姓都會捲入其中,而往往老百姓在戰爭中遭受的影響和迫害是最大的。四世同堂的祁家老爺子自認為只要儲備三個月的糧食鹹菜,關上門就與世隔絕與世無爭,儘可渡過難關。但隨着兒子的投水自盡,二孫子夫婦蜕變離婚、死亡等等,一系列身不由己的事情讓老爺子明哲保身的希望破滅。無辜的小崔,被日本人拉去砍頭頂罪,曝屍荒野,頭懸城門,正是許許多多普通老百姓深受戰爭之害的真實寫照。

戰爭拷問着人性良知。在日本人佔領北平之後。有的人如冠曉荷夫婦之流,想方設法投靠日本人,爭做日本人奴役中國人的幫兇,其節操反不如妓女出身的尤桐芳之流,在奴顏婢膝中被自己的主子拋棄,尤其是大赤包所長,對日本人忠心耿耿,甚至在監獄中還為日本主子唱讚歌,幻想着有朝一日捲土重來為虎作倀,最後反而死在日本人的監獄之中,可謂咎由自取罪有應得。反倒是拉洋車的小崔,唱戲的'小文夫婦,以放唱片為生的小程等小百姓在日本人的統治面前,沒有做對不起中國人的事情,表現出了普通中國人的硬骨頭,可真是難得。

小説中的一個亮點是對一個遊歷世界各國,具有正義感和國際視野的一個日本的女人的刻畫。她雖是個日本人,卻反對日本人發動的侵華戰爭。

戰爭是野蠻的,殘酷的。正因為其野蠻殘酷,所以我們才要儘量避免戰爭。避免戰爭就要好好發展,建立強大的國防實力,讓想覬覦我們發展果實的潛在敵人望而卻步。落後就要捱打,叢林法則在當下仍讓大行其道。

四世同堂讀後感13

冠家算是小羊圈裏生活水平數一數二的家庭:家主冠曉荷有兩位姨太太,二太太是曾紅過一時的名伶;使喚幾個像樣子的僕人;出入都乘人力車;在夏天安着搭涼蓆的棚子;有着小羊圈裏唯一的電燈,一到晚上,就與結交的權貴們打幾圈牌;有着兩個花枝招展的女兒,她們經常在北海遊玩。這麼一看,冠家的生活模式應該是當時的模範,應當人人效仿,只不過在這極光鮮的外表下,卻藏着全小羊圈乃至全北平全中國最卑劣的幾縷靈魂。

在冠曉荷眼中,可以説,只有他的這個家,而沒有他的這個國。在國家淪陷後,他仍只顧着享受這個家,甚至為了他的家而將國扔得遠遠的。

冠曉荷是“官迷”。而他也只是“官迷”,甚至不去理會這個官的好壞。為了這個官,他能在天安門前擠開人羣向不可一世的日本軍官深鞠一躬;他能將愛國志士錢默吟先生投入日本人的監獄、他如此“努力”地向日本人求官,以至於在被日本人抄家後還堅持認為自己對日本人不薄,不會是日本人做的。論無聊及無恥,可能只有他的異性兄弟—祁瑞豐與藍東陽可以與其比一比了。

冠曉荷是聰明的,他能在太平時期結交一羣元老將軍與元帥,足以證明他的社交能力之強。可惜他在與日本人交流的時候,渾身軟軟的沒有一點骨頭,也意識不到——他眼前坐着的這個人殘害了他這個站着的`人的最大的家。

家就是國,國就是家。像冠曉荷這種不知道有個國而只顧着自己的小家的人,本來是情有可原而不必痛恨的,但是他為了家殘害了不知多少為了國的人,在他抓捕錢默吟老先生的時候,他就註定不能被正直的愛國志士所原諒。

所以從冠曉荷這個人物上我們應該得到些什麼?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還有一個國。其次,無論什麼事情,都要有好壞黑白之分。最後,作為一個人,要有自己的骨頭,也就是尊嚴。

四世同堂讀後感14

“勝利是戰爭的結束,然而卻無法起死回生,也無法使瀕於死亡的人不死。”

——《四世同堂》

當戰爭來臨時,我們應該做什麼?是不知恥辱地向敵人屈膝做走狗?還是堅決抵抗寧死不屈做亂世英雄?亦或是默默無聞,在水深火熱中活着?每一個選擇,都關乎人生,《四世同堂》,會將戰爭中每一個選擇都完美呈現在世人面前,呈現那一段崢嶸歲月。

《四世同堂》,講述了一條叫“小羊圈”的衚衕中的人情世故,以祁家、冠家、錢家為線索,重現了日本人佔領北平後民不聊生的情景,“小羊圈”中的每家住户都代表了各階層人民在戰爭中的生死存亡與榮辱沉浮,也無情地揭露了日本人的兇殘和招人憎惡的品質。

老舍先生,還寫過《駱駝祥子》、《茶館》等小説,我們不難看出,老舍先生筆下的人物都非常有趣,極其個性生動,有很多地方語言的特色,使人妙趣橫生。他的文字樸素卻又凝練,就像一條河流,時而潺潺流動,時而水流湍急,他的.文字中包含着極其濃郁的生活氣息,使人感到不那麼陌生,讓讀者感同身受。

《四世同堂》中有許多遺憾:祁天佑多麼老實的一個人,又多麼善良的一個人,卻被日本人當做奸商,在大街上當眾羞辱,投河自盡;妞子,即使是一個小孩子,但她身上也有着不凡的品質,從她的眼裏,我們可以看到她的自尊,她的堅強,寧死也不吃日本人給的食物,最終因急性闌尾炎而去世……

同時,那些漢奸走狗們都得到了應得的報應,“善惡終有果”,他們為了權利,為了錢財,不惜放棄尊嚴,忘記國家,而去巴結日本人,他們就算給日本人當狗,也極其願意。

“亂世出英雄”,像錢先生,祁瑞全這些為國家效力,不肯向日本人屈辱求和的人,是多麼偉大,他們下過監牢,受過毒刑,但心中卻依然有着祖國,《四世同堂》中,就謳歌了許多這樣偉大的人。

讀這本書時,我真的融入進去啦:當保定,太原陷落時,我着急;當我軍打退一次日本人時,我興奮;當中國快淪陷時,我擔心;當日本人投降了,我開心到了極點……

讀完《四世同堂》,看完那一段屈辱歷史,翻過那被佔領八年的北平,我又想起了一段振奮人心的話:

“生如螻蟻,當立鴻鵠之志!命如薄紙,應有不屈之心!”

四世同堂讀後感15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聽過駱玉笙激越的唱腔,看過電視劇《四世同堂》,我被劇情深深感染,覺得意猶未盡,於是,便想尋來老舍先生的原著《四世同堂》細細品讀。

小羊圈衚衕,多麼善良的一個街名,卻闖進一夥強盜,祁老人一輩子生活中這裏,他一生無求,只想把這個四世同堂的日子過下去,然而,復巢之下,豈有完卵。兒子天佑不堪侮投湖而死,二孫子瑞豐投敵死於非命,二孫媳婦胖菊子投靠漢奸淪落院染病而亡,重孫女小妞子也餓死了。錢默吟這一典型的舊式文人,民國年間他還戴着紅呢子風帽,一家人深居簡出,可孫子被日本人搶走,而他也受盡嚴刑折磨,最終家破人亡。小崔,只想拉洋車養家餬口,也死於日寇屠刀下。棚匠劉師傅,除了會替人家裱糊房屋還有一點業餘愛好—舞獅子,誰想日本人逼着他為攻陷中國的一個個大城市而去舞獅慶祝,他憤而離家遠走他鄉。

京華之地,皇城根下,餓民奪食,混合面吃得人東倒西歪,半死不活的都拉到郊外,郊外迎接他們的不是病牀而是挖好的大坑,大坑裏黑壓壓的人都想逃命,日本人邊撒石灰邊填土,成百上千的人就這樣失去了生命……

讀到這裏我深切地明白了什麼叫落後就要捱打,什麼又叫苟且偷生。

品讀這部百萬字的恢宏鉅著,猶如眼前展開了一幅歷史長卷。國破家亡,城春草深。面對強敵,有人奮起反抗,如老三瑞全偷跑出城,參加了抗日隊伍;小崔痛打日寇;小文、桐芳借唱戲之名行刺日寇,最終與敵人同歸於盡;年邁的李四爺與敵人以死相拼,死得悲壯。也有人如冠曉荷、大赤包、招弟、蘭東陽成了不齒於人類的漢奸,最後或活埋,或瘋死,或被掐死,或跑到日本遇上爆炸屍骨無存。

好在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是由人民推動向前的,我們不能讓一片烏雲擋住眼睛而看不清未來,未來是屬於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只要人民願意生活在一個和諧的世界裏,軍國主義的螳臂是無論如何也阻擋不了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