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聽眾》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32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唯一的聽眾》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唯一的聽眾》讀後感

《唯一的聽眾》讀後感1

人與人之間需要關愛,就像嬰兒需要母親一樣,大家一定都有過被人關愛的或給予他人關愛的事例,我也不例外,那是在我國小五年級時。

那時我的國小綜合評價手冊上幾乎都是優,但是一翻到體育那頁,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個“良”字,在那麼多個優中顯得格外刺眼。從三年級開始我的體育成績就直線下滑,我為此感到十分懊惱,每次一提起上體育課,我就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一天下午,北風呼呼的怒號着,天色十分陰暗,連太陽都躲到了雲彩後面。但是最糟糕的不是天氣,,而是又一次的體育成績出來了。良!為什麼又是良!?我的心情一下子陷入了低谷。放學後,我託着疲憊的身子悶悶不樂地向家走去。北風肆虐地捲起我的頭髮,這讓我顯得更加失魂落魄。

不知過了多久,我來到了離家不遠處的公園裏,人很少,風在空中追逐着,幾朵悠悠的白雲顯得格外單調。我躺在綠茵茵的草地上,心裏陰沉沉地下着小雨,那個“良”字一直在我眼前旋轉,彷彿在譴責着我。我支起身子,放聲大喊,聲音打破了公園的寂靜,幾隻鳥兒也嚇地驚慌飛走了。我轉過身子,忽然發現在離我不遠處的座椅上一位瘦弱的姐姐正平靜地望着我,頓時我的臉燒了起來,覺得自己不僅破壞了園中的寂靜,還打擾這位姐姐。我急忙起身抱歉地衝姐姐笑了笑,準備溜之大吉,誰知那位姐姐卻用温柔的嗓音叫住了我:“是我打攪到你了嗎,小妹妹?”我怔住了:明明是我打擾了這位姐姐呀?我轉過身來,用手撓了撓後腦勺,不好意思地説:“對不起,我可能因為心情不太好,所以打攪到你了。”“沒事的,其實我也是來這裏散心的。”姐姐微笑着,十分和藹可親。

讓我下着小雨的心情,升起了一道彩虹。“你有什麼鬱悶的事嗎?”姐姐親切地問道,“我,我,我的體育沒沒考好。”我結結巴巴地説到,姐姐摸了摸我的頭“其實成敗沒什麼的,只要努力了比什麼都強!”説着説着,我們便混熟了。

於是我們相約每週五都到公園裏談心。那天學校新學了一個技巧動作,對與像我這樣身體的柔韌性極差的女生,不僅做會是個難點,做好就更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姐姐聽了我的敍述,卻給予了我信心和鼓勵,讓我大膽地去嘗試、鍛鍊,還輔導我如何做好,做得對。就這樣公園裏不僅有人在散步、聊天,還有我挺拔的身姿和姐姐輔助我的身影。

果然,在一次體育技巧測試中,我拿了一個滿分“優”,我又激動又感激那位姐姐,於是我回到家洗了一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用刻刀刻上了兩個大字“成功”。我興沖沖地跑到公園裏鄭重地交給了姐姐。姐姐會心地笑了,我也笑了,歡笑聲傳到了很遠很遠……

《唯一的聽眾》讀後感2

《唯一的聽眾》記敍了作者在一位音樂教授的無聲指導下,由原來的“音樂白痴”成為了一名小提琴手,這看似是天方夜譚的事情,我也從未聽説過白痴能夠成為了不起的人。這在於那位音樂教授——“耳聾”的老人,給予了作者精神上的些許幫助。

雖然我從文章中也瞭解到,作者並沒有音樂天賦,而作者的父親和妹妹這樣指責他,其實就是在消除作者練琴的信心。如果換成別人,也會喪失前進的動力,會產生自卑心理,認為自己無法改變事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鼓勵別人,相信別人能夠做得更好。默默的關懷、真誠的幫助、持久的關注、熱情的鼓勵,能夠幫助別人樹立自信心。我們都知道,微笑比威嚴更迷人。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句善意的謊言,可以使別人創造奇蹟。

“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就在每天早晨。”這是那位“耳聾”老人説的話。這句話打動了作者,其實也打動了我們每個人。因為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這位音樂教授用了詩意般的語言,暗暗告訴了作者,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學習,一定能獲得成功。這難道不是真理麼?

為什麼老人這小小的舉動,會讓作者在練琴上有了這麼大的改變呢?其實,如果我是作者,也會感到高興——雖然這種高興並不是因為自己的琴拉得好而理所當然。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尊,像文中的父親和妹妹那樣,説別人是白痴,這不就是在傷害別人嗎?過去,“我”站得很直,兩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濕透了襯衣。但“我”不會坐在木椅子上練習,而以前會的。這充分表明了那位老人在精神上給予了作者很大的幫助,讓作者有了敢於嘗試的勇氣。

還記得《母親的謊言》一文中,雖然那位孩子知道自己並不是個聰明的孩子,但是由於母親善意的謊言,最終考上了清華大學。這不是一個很好的微笑比威嚴更迷人的例子嗎?

生活中,這樣的事情也有很多。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次競選大隊長的事。儘管我組織同學的能力還很弱,但是張老師卻微笑着給我了一個鍛鍊的機會,使我對自己有了信心。

這個故事是著名作家鄭振峯寫的。

讀了這個芬芳的故事,我心裏在想:既然指責讓人灰心喪氣,鼓勵使人不斷前進。那麼,如果這個世界上都充滿真善美,那麼人與人之間才會更加美好,人類才會不斷進步。

《唯一的聽眾》讀後感3

當我讀完《唯一的聽眾》時,眼眶不覺濕潤了,《唯一的聽眾》讀後感。此篇文章説:一個小男孩很喜歡音樂,但親人卻認為他是一個音樂白痴,在人們聽起來拉小夜曲就像鋸桌腿聲音。但他並不沮喪,於是找一片樹林悄悄地、偷偷地練習,開始拉得並不好,甚至自己詛咒自己是個白痴。後來一位極瘦的老人來到這片安靜的樹林。小男孩認為打攪了一位老人安寧的生活,感到很抱歉。老人似乎看出了這些,便撒了一個美麗謊言。

説自己是聾子,不會介意。於是他便放下心來拉起了曲子。對着這個唯一聽眾,小男孩顯得很努力,很投入,拉完後老人對他説:“真不錯,我的心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書中素有“音樂白痴”之稱的“我”竟然一夜之間成了一位小提琴手。是誰改變了“我”?是那個認為哥哥永遠也成不了音樂家的妹妹?不是!是那對自己兒子沒有任何希望的父親?也不是!事實上,就是那位“聾”奶奶————音樂學院的老教授!讀到這裏,我被作者那奇妙的構思和精彩的語言吸引了。同時,我更由衷地敬佩“我”的那位良師。。。。。。我敬佩“聾”教授,是因為老教授不僅是“我”拉小提琴時的聽眾,更是“我”心靈的聽眾!聽着“我”拉的“鋸牀腳”般的小提琴聲,她不光裝作聾子一般,還用温柔的話鼓勵“我”:“我猜想你一定拉的不錯,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多麼善良的謊言,多麼美麗的心靈!一個“聾”字拯救了“我”那顆受傷的、脆弱的心!也造就了一個偉大的小提琴手。這使我想起了另一個故事:一個孩子來到一個賣金魚的小店,興致勃勃地選出本店最名貴的金魚和最精美的.魚缸,從口袋裏掏出一把五光十色的雨花石,放在店主手裏,老闆短暫地猶豫了一下,不僅愉快地收下了孩子的“貨幣”,還説:“孩子,你給得太多了,我應該再給你一條金魚。”孩子心滿意足地走了。

這是個神聖而又動人的故事。店主的慷慨,確保一顆純潔無暇的童心不受到打擊,讓這顆童心繼續充滿着自信。

我,同樣有着心靈的聽眾。那就是我的父母、老師和朋友。每當我遇到挫折、遭受不如意,不正是你們在默默地陪伴着我、傾聽着我的抱怨?在我由於不懂事而釀成了錯誤時,還是你們耐心親切地開導着我,引領者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呵!心靈的聽眾。由於你們的傾聽、由於你們的存在,我會學做生活的強者,在你們期盼的注視下,我會做到更好的!呵!心靈的聽眾,你是沮喪時的微笑,你是氣餒時的鼓勵,你是灰心時的期盼,你是閃爍在人們心靈深處的啟明星!呵!心靈的聽眾,你是沉默中無聲的微笑、你是炎炎烈日下的一陣清風,你是我擺脱任何困境的一股勇氣!

《唯一的聽眾》讀後感4

我對《唯一的聽眾》這篇文章深有感觸,是老人那美好的心靈打動了我?還是小作者對音樂的熱愛與追求?我説不清楚。這篇文章講述了初學小提琴時,“我”拉的琴聲簡直像鋸牀腿,爸爸和妹妹都義無反顧的否定了我,説“我”在音樂方面是個白痴,可是“我”卻十分喜歡小提琴,不願就這樣放棄,“我”不願在家裏練琴了,我找到了一個十分安靜、美麗的地方,這裏聽不到爸爸和妹妹的嘲諷。“我”壓制住內心的激動,拉響了第一支曲子,可是結果並不讓我滿意,我失望了,我絕望了。就在這時,“我”才發現我身後有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我以為打攪了這位老人休息,想溜走。而這位老人叫住了我,問我是不是她打攪了我,她説她是個聾的,聽不到我的琴聲,她想“我”一定拉的很好,並願做“我”的聽眾,就在每天早晨。這是“我”第一次得到鼓勵,“我”被打動了。於是,“我”每天都要去那裏練琴,而那位老人也都會早早的就坐在那裏了,每一次拉完琴,她總不忘説上一句:“真不錯!”在老人鼓勵下的我進步很快,直道有一次“我”的一首曲子讓專修音樂的妹妹大吃一驚,她逼問我是不是得到什麼人的指導,“我”把那位老人講給了妹妹,並説她是個聾人,妹妹卻覺得太荒唐了,在妹妹的口中“我”知道了這位老人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曾經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可我不願説破老人這善良的謊言。直到“我”長大了,在小提琴方面有所成就了,“我”又想起了那個給予我信心的老人。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感到了鼓勵的重要,他可以讓一個沮喪中徘徊的人重新找回自信。記得有幾次考試,考的一直不理想,我心裏特別難受和沮喪,但是媽媽走過來説:“碩碩,怎麼,覺得自己不行嗎?不過媽媽覺得你一定會行,一定要自信呀,困難一向最怕自信的人了,媽媽給你加油呀!”媽媽的話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我的心靈。經過我的努力和媽媽一直的鼓勵,我終於考出了好成績。

相反,如果一個人喜歡去做一件事,卻又做不好時,如果去否定他,就像課文中作者的爸爸和妹妹那樣罵他是白痴,一定做不好,那他就會喪失信心,可能就真的做不好;而像那位老奶奶一樣去鼓勵他:“你一定能做的好”可能他就真的行。同一個人,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結果,前後對比你會發現:常常去鼓勵身邊的人吧!

  《唯一的聽眾》讀後感5

這篇課文寫了“我”──一個琴藝糟糕、喪失自信的年輕人成長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歷程。而創造這奇蹟的幕後高手是一位耳“聾”的老人,她以一個美麗的謊言,在不知不覺中給予了作者真誠無私地幫助。

可見設計的初衷為了努力體現以下四方面。

一、學法自動化

因為對臨近畢業的學生而言,六年的閲讀經驗已經足以掌握寫人文章的方法了。因此,設計體現了讓學生自己用行動去實踐的環節,沒有再去提問“如何去學?”的問題,既節約了寶貴的教學時間,又實實在在地檢驗了學生對於學法的掌握水平。

二、朗讀多樣化

範讀、默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配樂讀,這六種朗讀形式交替使用,力求豐富多樣,與教學需求密切聯繫。思考劃批時用默讀;自由讀易於打開思路;齊讀增強氣勢;配樂讀渲染氣氛;示範讀指明方向等等。本課默讀時學生能安靜畫批;指名讀前學生帶着體會可以自由自在地朗讀;最後的部分,全班齊讀,把氣氛推向了高潮;尤其老師的配樂朗讀,是本課的亮點,那專業水準的朗讀,伴着舒緩悠揚的小提琴曲,鑽到了大家的心裏,打動了每一個同學,每一個聽課的老師,贏得了熱烈的掌聲示範讀指明方向等等。朗讀是一種表達形式,這種表達形式的多樣性,既給了語文閲讀宣泄情感的空間,又給了學生昇華課文內涵的境地。

三、理解多元化

這篇課文兩條主線,以老教授為主,我的變化為輔。截然分開不可取,但又不能混為一談。於是,學生劃批、彙報時應以老人為主,輔之以我的變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重點突出了,又無遺漏,學生在閲讀時,除了彙報對老教授的特點品質以外,也談到了我成功的原因,即:不能獲缺的是自己的努力。這樣一篇文章豐富多元的理解就可能成為最真實的體驗。

四、問題焦點化

以學生的問題作為調查學生學情的重要憑據,也就是要摸清學生的閲讀中國、疑點。經過統計,本課書,學生共提了31個問題,在其中篩選了4個有代表性的問題。2個直接融入備課,1個作為課堂相機處理。這個問題便成為了本課的焦點問題:

我為什麼總會想起這個唯一的聽眾?使學生的閲讀逐漸深入,有了明確的方向,解決了他們真正不明白的問題。

總之,以上四個方面的考慮,經過課堂實踐的洗禮,作為學習者、教育者,我很渴望多組織這樣的活動,能讓我有更多的收穫與啟迪。畢竟教學是一項極具挑戰的工作,遺憾與不足可以轉化為寶貴的經驗,促使自己對語文教學的把握更趨深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