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能量的傳遞》(精選9篇)

來源:文萃谷 2.31W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能量的傳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能量的傳遞》(精選9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能量的傳遞》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能量是可以傳遞的。

2、通過玩彈鈕釦的遊戲,體驗能量的傳遞。

3、觀察並記錄嘗試用不同物質之間的碰撞所出現的結果,探索能量傳遞跟哪些因素有關。

【活動準備】

【活動重點】

瞭解能量(動能、熱能)是可以進行傳遞的。

【活動難點】

如何“彈”鈕釦,幼兒需要對“彈”的動作進行反覆練習。

【活動過程】

過程一:導入

我們通過一個踢球的小視頻讓幼兒進行觀察。

教師提問:視頻中的小朋友們在幹什麼呢?足球為什麼會動起來?如果小朋友不踢球,球會動起來嗎?

如果教室無法播放視頻,教師也可以準備一個球,讓小朋友感受下踢球的樂趣,並圍繞着本節課主題進行有效提問。

通過觀察小朋友們踢球遊戲,我們發現,原本靜止的球會因為我們用腳踢而運動起來,實際這樣的現象就是“能量傳遞”,什麼是能量的傳遞呢?就是兩種物質進行碰撞後,運動着的物體就會把本身的能量傳遞到原本靜止的物體上,那麼靜止的物體便會發生位置的變化。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彈鈕釦遊戲來感受一下能量的傳遞。

過程二:練習彈鈕釦的動作,找到合適的方法。

可以讓幼兒先反覆練習“彈”的動作,幼兒可以用多種彈的方法來嘗試,看一看用哪種方法可以把鈕釦彈的更遠。

過程三:玩彈鈕釦遊戲,感受能量的傳遞。

把鈕釦放在卡片上的圓圈內,嘗試用奇奇猴彈嘟嘟象,猜想一下會出現什麼結果呢?

實驗發現:嘟嘟象向前移動了,是因為當我們彈奇奇猴時,奇奇猴向前接觸到嘟嘟象,兩個鈕釦進行了碰撞後,奇奇猴本身的動能傳遞到了嘟嘟象上,從而嘟嘟象也動了起來,同時奇奇猴剛好在碰撞的位置停下。通過這個簡單的遊戲,就説明能量是可以傳遞的。

再放入三個鈕釦試一試。

過程四:嘗試不同的鈕釦排列,玩彈鈕釦遊戲。

到底哪一顆鈕釦接收到了能量被彈出去了呢?

【活動總結】

能量是可以傳遞的,傳遞的過程往往是兩種物質相互接觸,並且是高能量向低能量進行傳遞(例如本節課中,具備能量我們彈的奇奇猴會把能量傳遞到靜止的嘟嘟象),低能量只能吸收能量。能量還分為動能和熱能。

【活動延伸】

準備兩種質量不同的物體,例如:棉花和水杯

用手去彈棉花,當棉花接觸到水杯時,會發生什麼現象?水杯移動了嗎?為什麼呢?

由於棉花很輕,當棉花運動後接觸到水杯,所產生的能量不足以讓水杯發生位置的變化,所以能量傳遞和物體的重量是有一定關係的,質量越大所產生的能力越大,反之越小。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能量的傳遞》 篇2

【學習目標】

1.知道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伴隨着能量的變化,瞭解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的概念。

2.認識通過化學反應獲得能量的重要性。

3.瞭解人們如何應用化學變化實現能量的轉化。

4.能舉例並學會歸納物質在化學變化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能量相互轉化形式。

5.學會通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伴隨有能量的變化。

【教學重點】

1.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伴隨着能量變化。

2.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的概念。

3.物質在化學變化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能量相互轉化形式。

【教學難點】

應用化學變化實現能量的轉化並通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伴隨有能量的變化。

【教學手段】實驗、討論、多媒體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用具】試管、燒杯、玻璃棒、鎂條、碳酸氫銨、醋酸、碳棒等

【教學流程

創設情境→探究實驗→自學課本→學生討論→得出結論→教師講解→聯繫實際→嘗試練習→拓寬視野

A、B達成教學目標1、5,C達成教學目標2,D達成教學目標3和4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A.創設情境→探究實驗→討論、觀察、記錄[引入]化學變化過程中存在着吸熱和放熱現象。請大家舉出幾個例子?

是不是隻有通過燃料燃燒才能得到熱量呢?

巡迴指導思考、舉例

學生做實驗、觀察現象

[現象]實驗1,試管中有大量氣泡冒出,試管壁發熱;實驗2,由於結冰,玻璃片與小燒杯粘在一起。

知道化學反應有吸熱和放熱之分,存在能量的變化。

通過親身探究實驗來觀察、思考得出結論。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B.教師提示→自學課本→學生討論→教師講解[設問]這兩個實驗説明了什麼問題呢?

[評價]回答得很準確。

大家閲讀教材找出放熱反應、吸熱反應的概念,以及它們伴隨着怎樣的能量變化?

[講解]化學反應在生成新物質的同時,伴有能量的變化,而能量的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的變化。類似於可燃物燃燒,鎂和鹽酸這樣的反應,我們稱之為放熱反應。像碳與二氧化碳、碳酸氫銨晶體和醋酸的反應,稱之為吸熱反應。

[板書]

單元1化學變化與能量

吸熱

1.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放熱[回答]化學反應中都伴隨有能量的變化,有些化學反應中有熱量放出,有的則從外界吸收熱量。

閲讀教材

討論回答

化學上把有熱量放出的反應叫做放熱反應;把吸收熱量的反應叫做吸熱反應。放熱反應將化學能轉變為熱能;吸熱反應將能轉化為化學能。

理解記憶,整理筆記通過討論、回答問題的手段知道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伴隨着能量的變化,瞭解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的概念。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

C.教師引導→自學課本→聯繫實際,學生討論→教師講解[引導]放熱反應對人類的生活、生產有哪些重要意義?

[板書]2.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對生活、生產的意義。思考、閲讀

討論、交流、得出

1.維持生物體温和就提供肌體活動所需的能量。

2.利用反應放出的熱量來取暖、煮食物、發電、冶煉金屬、燒製陶瓷、發射火箭等。通過自學、交流、聯繫實際瞭解通過化學反應獲得能量的重要性。

D.教師引導→自學課本→聯繫實際,學生討論→教師講解

[引導]物理中我們學過哪些形式的能量可以轉化為熱能?請舉出一些實例。

[演示實驗]

講評補充

能量之間也可以相互轉化

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如:乾電池;

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如:燃氣灶;

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如:電解水;

歸納分析學生的答案

自學教材相關知識、討論交流並回答。

電能轉化為熱能:電磁灶、電飯煲、電熱毯等;

光能轉化為熱能:太陽能熱水器等;

機械能轉化為熱能:摩擦生熱;

觀察實驗得出:化學能可以轉化為電能。

學生能舉例並學會歸納物質在化學變化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能量相互轉化形式。

聯繫實際、靈活應用

E.嘗試練習,理解知識出示嘗試題見附題

巡迴指導思考、做練習讓學生學會知識、當堂掌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F.小結通過板書,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化學變化與熱量的轉化,瞭解了吸熱和放熱反應,知道了人類的生產生活通過化學變化獲得熱量的重要性。知道了一些能量之間轉化的實例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作業按照課本相關知識做一個水果電池完成課外作業鞏固知識

教學後記

【板書設計】

單元1化學變化與能量

吸熱

1.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放熱

2.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對生活、生產的意義。

3.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

電能轉化為熱能——電飯煲、電熱毯、電熱水器等

光能轉化為熱能——太陽能熱水器等

光能轉化為電能——太陽能電池

機械能轉化為熱能——摩擦生熱

化學能轉化為內能——乾電池

化學能轉化為熱能——燃氣灶

電能轉化為化學能——電解水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能量的傳遞》 篇3

【活動目標】

1、有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戰勝困難的決心。

2、發展幼兒的平衡、鑽爬、快速跑、跨跳、投擲等能力。

3、增強正義感,提升合作意識。

4、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5、引導孩子樂於接受治療。鼓勵、培養小朋友不怕打針的勇敢精神。

【活動準備】

1、幼兒觀看過動畫片《豬豬俠》。

2、蕩橋一座、石頭(能量石)若干、沙包20個、呼啦圈5個、籃子(紅藍各2)等。

3、幼兒紅藍臂帶。

【活動重點難點】

1、幼兒的平衡、鑽爬、快速跑、跨跳、投擲等能力。(奪能量石的過程)

2、投擲(5米)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熱身活動。

(平衡、鑽爬、快速跑、跨跳、投擲等動作的訓練)

2、整理幼兒。

3、以動畫片《豬豬俠》內容中野狼君想要侵佔地球,豬豬俠和超人強要找到能量石阻止他來導入活動。

二、基本部分。

1、創設情境,這裏是仿照野狼君藏能量石的地方設置的,他設了很多的障礙,你們敢去拿能量石嗎?激起幼兒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2、幼兒觀察遊戲場地及“障礙物”,教師講解遊戲規則並引導幼兒説出過“障礙”的方法。

遊戲規則:平穩的走過蕩橋,鑽過山洞(紙箱自制),走過獨木橋,快速跑20米,跨過石塊(呼啦圈),炸掉大門(沙包投進盒子),拿到能量石,跑到終點將能量石放進籃子。有一項未做到等於失敗(被野狼君吃掉)。

3、榜樣示範:請兩個能力較強的幼兒嘗試遊戲,其他幼兒觀察。

4、教師點評並作示範。(難點突破:投擲的技巧和方法)

5、遊戲情境設置:拿到能量石可是大功一件,豬豬俠和超人爭着要去,到底讓誰去呢?國王決定讓他倆比試一下,誰拿到的能量石多,就讓誰去。

幼兒分成豬豬俠和超人強兩組(係臂帶)進行比試。

6、比試結果點評

a、拿到的能量石數量和被野狼君吃掉的數量。

b、投擲技巧。

建議豬豬俠和超人強兩組合作完成,再嘗試一次。

7、小結。(強調合作的重要性)

三、活動結束及延伸。

1、整理活動

2、請小勇士們舒展筋骨(抖手、踢腿、轉頭),休息一下,隨時等待國王的命令,勇奪能量石。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能量的傳遞》 篇4

知識目標

1.能舉例説明動物的所有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

2.能用自己的話説出食物鏈的概念。

科學探究

1.能正確判斷動物的哪些生命活動需要能量。

2.能正確分析每條食物鏈中的物質和能量是怎樣流動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通過本課學習意識到保護動植物、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學前準備

1.課件:關於動物生命活動的圖片

2.學生活動時佩戴的頭飾。

教學方法

討論法觀察法引導探究法

設計理念

以學生自主探究為出發點,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以科學知識為載體,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講述:我們已經知道植物的生長需要能量,它能利用光合作用自己製造能量。

2.提問設疑:動物的生命活動需要能量嗎?動物怎樣獲得能量?

3.講述:今天,我們就學習一下有關動物與能量的一些知識。板書課題:動物與能量

二、探究新知

(一)判斷動物的哪些生命活動需要能量

1.出示課件(各種動物不同生命活動的圖片。包括:飛翔,奔跑,生蛋,進食,睡眠等)

2.提問:圖中是什麼動物?它們在幹什麼?這一活動需要能量嗎?

3.學生思考後依次回答。

4.根據課堂情況適時提問:老師在上課,同學們在學習,這一過程需要能量嗎?

5.引導歸納:動物的哪些生命活動需要能量?

6.彙報結果。

7總結:動物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

(二)尋找動物所需能量的來源。

1.提問:當你飢餓的時候怎樣補充能量?

2.生回答。

3.思考:動物會以什麼方式補充能量?

4.討論並回答。

5.學生舉例説明各種動物以什麼做為食物。

(提示:大部分同學只能列舉出動物吃植物或動物吃動物,例如羊吃草,狼吃羊等,但不能將三者聯繫起來,師應依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將其聯繫起來。)

6.小組討論:草,羊,狼之間的能量流動。

7.總結:動植物建立了食物關係,它們之間就有了能量流動。板書:動植物食物關係能量流動

8.觀看《螳螂捕蟬》故事短片。

思考:故事中有哪幾種動物?請把它們按誰被誰吃的順序排列起來。

你能説出它們之間的能量流動嗎?

三、建立食物鏈概念

1.創設情境,遊戲啟發。

白菜 蝗蟲 青蛙 蛇 鷹學生表演誰被誰吃。

2.引導食物鏈概念。

a.提問:它們按照誰被誰吃的順序排列?它們之間的能量怎樣流動?

b.學生思考,彙報結果。

c.課件展示。

(將五者用箭頭連接起來,形成“鏈環”狀,幫助學生理解食物鏈概念)

d.師適時板書鏈環 鎖鏈 食物鏈

e.將整個板書聯繫起來,講解食物鏈概念。

f.提問:你能用自己的話説出什麼是食物鏈嗎?

生可根據板書的提示自己回答。

3.小組討論,總結規律。

a.觀察“食物鏈”。

b.提問:你發現什麼規律?

c.引導學生總結:食物鏈一般從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

d.小組討論,寫出一條食物鏈。

e.小組代表展示寫出的食物鏈,並講述能量流動。

四、利用原有知識,鞏固應用

1.提問:你還記得《蛇與莊稼》一課嗎?

課文寫了蛇和莊稼的什麼故事?

2.小組共同回憶,選一名代表陳述。

3.提問:為什麼蛇會和莊稼的豐收有聯繫呢?

4.觀看《蛇與莊稼》課件片段。

5.歸納總結:食物鏈中的一個環節被破壞,會影響整條食物鏈。

6.觀看大自然和諧寧靜的圖片,引發同學們保護動植物,保持生態平衡意識。

(説明:生物界是一個和諧的整體,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就像人類幼小的孩子一樣,應受到我們的關心和愛護,我們應該為它們創造一個寧靜和諧的生存環境。保持生態平衡,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五、課後反思

新課程下的國小科學教學把國小生的自主發展放在首位,要求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讓他們自主探究,學生的學習過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被動的學習方式轉變成主動的自主探究。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能正確及時的啟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從“教書匠”轉變成“引路人”。

我在設計《動物與能量》一課的教學時,主要抓住以下幾點:

一、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

採用小組學習的教學方式,正是新課程提倡的合作學習的方法,不但問題容易解決,還能照顧部分膽國小生,帶動他們積極的投入到課堂教學中。

二、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原有知識和積極性

教學開始,運用大量動物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語故事《螳螂捕蟬》,語文課文《蛇與莊稼》穿插其中,不但加深記憶,還能使新舊知識相互聯繫,有助於學生的理解,以動畫短片的方式學習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力求學生為主體,只作引路人

教學過程中,我儘量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只對問題做啟發式的點撥,概念性知識是教學中的難點,我以遊戲代替講解,使學生“身臨其境”給枯燥無味的概念增添樂趣,力求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小組討論來獲得問題的答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能量的傳遞》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能量有電、熱、聲、光等多種形式,能量還儲存在食物、燃料中。

電能可以轉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間也能轉化。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小實驗和閲讀資料,研討認識能量和能量轉化。

分析常見能量轉化的例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

產生研究能量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1. 學生準備:鐵絲

2. 教師準備:電扇、電燈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電可以產生磁,小電動機的轉動就利用到了這個原理,那麼在生活中電還可以幫助我們做些什麼?

2. 看來“電”的能力很強啊!我們把電的這種能力叫做電能。(板書:電能)在生活中還有像電能這樣可以使不同的物體“工作”起來的能量嗎?(板書:能量)

(二)電能和其他能量

1. 打開書P60,閲讀內容,提出問題。

(1)蒸汽火車利用了熱能

(2)風車利用了風能

(3)激光和聲音詳見書上的解釋

2. 你還知道哪些能量形式?

3. 有沒有能量可以被儲存起來的?舉例説明。

4. 人的運動也需要能量,這些能量從哪來?

(三)電能的轉化

1. 教室裏有電燈和電扇,它們有一個統稱叫做“用電器”。誰來説一説,它們用電能幹了什麼?電進入到它們的身體裏後,變成了什麼?

2. 在我們的家庭裏還有很多這樣的“用電器”,請大家討論一下它們把電變成了什麼?並填寫在表格裏。

3. 電能經過用電器之後,可以被轉變為風能、熱能、光能……等等,這説明“用電器”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電能轉化器”。

4. 電能通過用電器可以轉化成其他的能量形式,那麼像光能、熱能也能這樣轉化嗎?

5. 拿出自備的鐵絲,反覆的彎折鐵絲的一個位置,然後用手摸一摸,你有什麼發現?

6. 觀察教材P62圖畫,分析這裏是什麼能量之間的轉化?

7. 在P62最下方圖畫中連線,表現出能量之間的轉化。

教學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能量的傳遞》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能量有電、熱、聲、光等多種形式,能量還儲存在食物、燃料中。電能可以轉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間也能轉化。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小實驗和閲讀資料,研討認識能量和能量轉化。分析常見能量轉化的例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產生研究能量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1. 學生準備:鐵絲2. 教師準備:電扇、電燈

【教學設計】

(一)導入1.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電可以產生磁,小電動機的轉動就利用到了這個原理,那麼在生活中電還可以幫助我們做些什麼?2. 看來“電”的能力很強啊!我們把電的這種能力叫做電能。(板書:電能)在生活中還有像電能這樣可以使不同的物體“工作”起來的能量嗎?(板書:能量)

(二)電能和其他能量1. 打開書P60,閲讀內容,提出問題。(1)蒸汽火車利用了熱能(2)風車利用了風能(3)激光和聲音詳見書上的解釋2. 你還知道哪些能量形式?3. 有沒有能量可以被儲存起來的?舉例説明。4. 人的運動也需要能量,這些能量從哪來?

(三)電能的轉化1. 教室裏有電燈和電扇,它們有一個統稱叫做“用電器”。誰來説一説,它們用電能幹了什麼?電進入到它們的身體裏後,變成了什麼?2. 在我們的家庭裏還有很多這樣的“用電器”,請大家討論一下它們把電變成了什麼?並填寫在表格裏。3. 電能經過用電器之後,可以被轉變為風能、熱能、光能……等等,這説明“用電器”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電能轉化器”。4. 電能通過用電器可以轉化成其他的能量形式,那麼像光能、熱能也能這樣轉化嗎?5. 拿出自備的鐵絲,反覆的彎折鐵絲的一個位置,然後用手摸一摸,你有什麼發現?6. 觀察教材P62圖畫,分析這裏是什麼能量之間的轉化?7. 在P62最下方圖畫中連線,表現出能量之間的轉化。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能量的傳遞》 篇7

教學設想

1、教材分析

案例章節:《普通高中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必修②第二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第三節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課時)

內容分析

化學反應速率是對教材前兩節內容的拓展和完善,化學反應速率的學習也為後面反應限度知識奠定了基礎。本節教材從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化學現象入手,引出反應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礎上通過實驗探究,總結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教學方法

問題教學、分組協作學習、實驗探究

2、教學思路與設計

學生通過一年多的化學學習,瞭解到不同的化學反應速率有快有慢,同一個化學反應在不同的外界條件影響下也可能速率不同,而且基本上能夠用微粒的觀點加以解釋。本課時選擇濃度這一影響因素為載體,教會學生從定性、定量的角度設計實驗比較反應快慢的方法,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和小組合作意識,掌握從實驗數據出發,建立數學圖像、數學模型,進而從物質微觀結構做出解釋的化學問題的研究方法。

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在整章學完之後,僅記住書本上幾個具體的實驗,而今後遇到新問題,很難獨立設計實驗進行探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何在這節課上,調動學生的思維,從已有知識中搜索相關信息,總結、歸納出一些可行的比較反應速率的方法是這節課的關鍵。因此用“影響反應速率的外部因素有哪些?”“藉助哪些實驗現象可以幫助我們比較反應的快慢?”“設計實驗獲取數據,定量的比較反應的快慢?”三個層層深入的討論題貫穿這節課,促進學生科學探究的方法的習得,而不僅僅是知識本身。

一、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瞭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瞭解常用的比較反應快慢的簡便方法;通過實驗認識到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並能以粒子的觀點初步解釋。

過程與方法:能夠設計簡單實驗方法測定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掌握從實驗數據出發,建立數學圖像、數學模型,進而形成一個由簡單到複雜、宏觀到微觀、定性到定量的科學探究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體會到實驗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手段,培養科學探究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內容分析

設問質疑、呈示目標——筆者通過展示真實的圖片(牛奶和鹹水鴨的外包裝),引出教學任務(化學反應速率),將學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學習任務中來。通過温度條件的不同保存時間不同,使學生對此產生困惑(好奇)並對學習活動產生積極的興趣和動機。當學生提出可能是温度影響了食品變質這樣一個過程的速率時,筆者及時給予肯定,並馬上提出“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還有哪些?”,激發學生的思考,導入下一個環節。

互動交流——教師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者,是善於歸納問題的指導者,更是教學活動的調節者和組織者。策劃好個別研究與集體討論的步驟、節奏和深廣度,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去“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從探究和討論中掌握知識,獲得發展。教師適時的激發學生的思考,讓問題的討論環環相扣,步步深入。

實驗探究——這是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的關鍵環節。實踐出真知。本節課採用引導-發現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實驗(鎂條與不同濃度鹽酸的反應),去觀察、分析、研究,從而“發現”知識,探究規律;從生活實際中發現問題(牛奶、鹹水鴨的外包裝),通過設計,用實驗去探究,用數據去分析,再用理論去論證,從而使問題獲得解決。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能量的傳遞》 篇8

課標要求

1、瞭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原因和常見的能量轉化形式

2、瞭解反應熱和焓變的含義

3、認識熱化學方程式的意義並能正確書寫熱化學方程式

要點精講

1、焓變與反應熱

(1)化學反應的外觀特徵

化學反應的實質是舊化學鍵斷裂和新化學鍵生成,從外觀上看,所有的化學反應都伴隨着能量的釋放或吸收、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現象的發生。能量的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的變化,但是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還可以以其他形式的能量變化體現出來,如光能、電能等。

(2)反應熱的定義

當化學反應在一定的温度下進行時,反應所釋放或吸收的熱量稱為反應在此温度下的熱效應,簡稱為反應熱。通常用符號Q表示。

反應熱產生的原因:由於在化學反應過程中,當反應物分子內的化學鍵斷裂時,需要克服原子間的相互作用,這需要吸收能量;當原子重新結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學鍵形成時,又要釋放能量。生成物分子形成時所釋放的總能量與反應物分子化學鍵斷裂時所吸收的總能量的差即為該反應的反應熱。

(3)焓變的定義

對於在等壓條件下進行的化學反應,如果反應中物質的能量變化全部轉化為熱能(同時可能伴隨着反應體系體積的改變),而沒有轉化為電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則該反應的反應熱就等於反應前後物質的焓的改變,稱為焓變,符號ΔΗ。

ΔΗ=Η(反應產物)—Η(反應物)

為反應產物的總焓與反應物總焓之差,稱為反應焓變。如果生成物的焓大於反應物的焓,説明反應物具有的總能量小於產物具有的總能量,需要吸收外界的能量才能生成生成物,反應必須吸熱才能進行。即當Η(生成物)>Η(反應物),ΔΗ>0,反應為吸熱反應。

如果生成物的焓小於反應物的焓,説明反應物具有的總能量大於產物具有的總能量,需要釋放一部分的能量給外界才能生成生成物,反應必須放熱才能進行。即當Η(生成物)<Η(反應物),ΔΗ<0,反應為放熱反應。

(4)反應熱和焓變的區別與聯繫

2、熱化學方程式

(1)定義

把一個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變和能量的變化同時表示出來的學方程式,叫熱化學方程式。

(2)表示意義

不僅表明了化學反應中的物質化,也表明了化學反應中的焓變。

(3)書寫熱化學方程式須注意的幾點

①只能寫在標有反應物和生成物狀態的化學方程式的右邊。

若為放熱反應,ΔΗ為“-”;若為吸熱反應,ΔΗ為“+”。ΔΗ的單位一般為kJ·mol-1。②焓變ΔΗ與測定條件(温度、壓強等)有關。因此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時應註明ΔΗ的測定條件。

③熱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化學式前面的化學計量數僅表示該物質的物質的量,並不表示物質的分子數或原子數。因此化學計量數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分數。

④反應物和產物的聚集狀態不同,焓變ΔΗ不同。因此,必須註明物質的聚集狀態才能完整地體現出熱化學方程式的意義。氣體用“g”,液體用“l”,固體用“s”,溶液用“aq”。熱化學方程式中不用“↑”和“↓”。若涉及同素異形體,要註明同素異形體的名稱。

⑤熱化學方程式是表示反應已完成的量。

由於ΔΗ與反應完成的物質的量有關,所以方程式中化學式前面的化學計量數必須與ΔΗ相對應,如果化學計量數加倍,則ΔΗ也要加倍。當反應向逆向進行時,其焓變與正反應的焓變數值相等,符號相反。

(4)熱化學方程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比較

3、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

(1)實驗原理

將兩種反應物加入儀器內並使之迅速混合,測量反應前後溶液温度的變化值,即可根據溶液的熱容C,利用下式計算出反應釋放或吸收的熱量Q。

Q=-C(T2-T1)

式中:C表示體系的熱容;T1、T2分別表示反應前和反應後體系的温度。

(2)實驗注意事項:

①作為量熱器的儀器裝置,其保温隔熱的效果一定要好。

②鹽酸和NaOH溶液濃度的配製須準確,且NaOH溶液的濃度須大於鹽酸的濃度。為了使測得的中和熱更準確,所用鹽酸和NaOH的濃度宜小不宜大,如果濃度偏大,則溶液中陰陽離子間相互牽制作用就大,電離度就會減少,這樣酸鹼中和時產生的熱量勢必要用去一部分來補償未電離分子的離解熱,造成較大的誤差。

③宜用有0.1分度值的温度計,且測量時儘可能讀準,並估讀到小數點後第二位。温度計的水銀球部分要完全浸沒在溶液中,而且要穩定一段時間後再讀數,以提高所測温度的

精度。

(3)實驗結論

所測得的三次中和反應的反應熱相同。

(4)實驗分析

以上溶液中所發生的反應均為H++OH-=H2O。由於三次實驗中所用溶液的體積相同,溶液中H+和OH-的濃度也是相同的,因此三個反應的反應熱也是相同的。

4、中和熱

(1)定義:在稀溶液中,酸與鹼發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H2O(l)時所釋放的熱量為中和熱。中和熱是反應熱的一種形式。

(2)注意:中和熱不包括離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熱、物質的溶解熱、電解質電離的吸收熱等。中和反應的實質是H+與OH-化合生成H2O,若反應過程中有其他物質生成,這部分反應熱也不在中和熱內。

5、放熱反應與吸熱反應的比較

本節知識樹

二、燃燒熱能源

課標要求

1、掌握燃燒熱的概念

2、瞭解資源、能源是當今社會的重要熱點問題

3、常識性瞭解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開發

要點精講

1、燃燒熱

(1)概念:25℃,101kPa時,1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化合物時所放出的熱量,叫做該物質的燃燒熱,單位為kJ·mol-1。如果是1g物質完全燃燒的反應熱,就叫做該物質的熱值。

(2)對燃燒熱的理解

①燃燒熱是反應熱的一種,並且燃燒反應一定是放熱反應,其ΔΗ為“-”或ΔΗ<0。

②25℃,101kPa時,可燃物完全燃燒時,必須生成穩定的化合物。如果該物質在燃燒時能生成多種燃燒產物,則應該生成不能再燃燒的物質。如C完全燃燒應生成CO2(g),而生成CO(g)屬於不完全燃燒,所以C的燃燒熱應該是生成CO2時的熱效應。

(3)表示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書寫

燃燒熱是以員1mol物質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來定義的,因此在書寫表示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時,應以燃燒1mol物質為標準,來配平其餘物質的化學計量數,故在其熱化學方程

式中常出現分數。

(4)研究物質燃燒熱的意義

瞭解化學反應完成時產生熱量的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反應條件,充分利用能源。

2、能源

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資源,叫做能源。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關係如下:

(1)能源的分類

①一次能源與二次能源

從自然界直接取得的自然能源叫一次能源,如原煤、原油、流過水壩的水等;一次能源經過加工轉換後獲得的能源稱為二次能源,如各種石油製品、煤氣、蒸氣、電力、氫能、沼氣等。

②常規能源與新能源在一定歷史時期和科學技術水平下,已被人們廣泛利用的能源稱為常規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水能等。人類採用先進的方法剛開始加以利用的古老能源以及利用先進技術新發展的能源都是新能源,如核聚變能、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等。

③可再生能源與非再生能源可連續再生、永遠利用的一次能源稱為可再生能源,如水力、風能等;經過億萬年形成的、短期內無法恢復的能源,稱為非再生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氣等。

(2)人類對能源利用的三個時代

①柴草能源時代:草木、人力、畜力、大陽、風和水的動力等。

②化石能源時代:煤、石油、天然氣。

③多能源時代:核能、太陽能、氫能等。

(3)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

①要有足夠的空氣

②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

注意:足夠的空氣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通入量要適當,否則過量的空氣會帶走部分熱量,造成浪費。擴大燃料與空氣的接觸面,工業上常採用固體燃料粉碎或液體燃料以霧狀噴出的方法,從而提高燃料燃燒的效率。

(4)我國目前的能源利用狀況

目前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它們藴藏有限且不能再生,終將枯竭,且從開採、運輸、加工到終端的利用效率都很低。我們目前使用的最多的燃料,仍是化石燃料,它們都是古代動植物遺體埋在地下經過長時間複雜變化形成的,除含有C、H等元素外,還有少量S、N等元素,它們燃燒產生SO2、氮的氧化物,對環境造成污染,形成酸雨。此外,煤的不充分燃燒,還產生CO,既造成浪費,也造成污染。

(5)解決能源危機的方法:節約能源;開發新能源。

3、有關燃燒熱的計算

(1)計算公式:Q放=n(可燃物)×ΔΗ

(2)含義:一定量的可燃物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等於可燃物的物質的量乘以該物質的燃燒熱。

(3)應用:“熱量值與熱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應相對應)成正比”進行有關計算。

(4)應用:“總過程的反應熱值等於各分過程反應熱之和”進行有關計算。

4、燃燒熱和中和熱的比較

本節知識樹

三、化學反應熱的計算

課標要求

1、從能量守恆角度理解並掌握蓋斯定律

2、能正確運用蓋斯定律解決具體問題

3、學會化學反應熱的有關計算

要點精講

1、蓋斯定律

(1)蓋斯定律的內容

化學反應的焓變只與反應體系的始態(各反應物)和終態(各生成物)有關,而與反應的途徑無關。如果一個反應可以分幾步進行,則各分步反應的反應焓變之和與該反應一步完成時的焓變是相同的,這就是蓋斯定律。

(2)特點

①反應熱效應只與始態、終態有關,與過程無關。

②反應熱總值一定。

(3)意義

有些反應很慢,有些反應不容易直接發生,有些反應的產品不純(有副反應發生),給測定反應熱造成了困難。應用蓋斯定律,可以間接地把它們的反應熱計算出來。

2、反應熱的計算

(1)依據

①熱化學方程式與數學上的方程式相似,可以移項(同時改變正、負號);各項的係數(包括ΔΗ的數值)可以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②根據蓋斯定律,可以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熱化學方程式(包括其ΔΗ)相加或相減,從而得到一個新的熱化學方程式。

③可燃物完全燃燒產生的熱量=可燃物的物質的量×燃燒熱。

注:計算反應熱的關鍵是設計合理的反應過程,正確進行已知方程式和反應熱的加減合併。

(2)計算方法

列出方程或方程組計算求解。

①明確解題模式:審題→分析→求解。

②有關熱化學方程式及有關單位書寫正確。

③計算準確。

(3)進行反應熱計算的注意事項:

①反應熱數值與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成正比,因此熱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改變時,其反應熱數值需同時做相同倍數的改變。

②熱化學方程式中的反應熱,是指反應按所給形式完全進行時的反應熱。

③正、逆反應的反應熱數值相等,符號相反。

④用某種物質的燃燒熱計算反應放出的總熱量時,注意該物質一定要滿足完全燃燒且生成穩定的氧化物這一條件。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能量的傳遞》 篇9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的兩大功能量之一。

2、使學生了解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概念,掌握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3、使學生體會研究人員研究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通過引導學生定量地分析某個具體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和特點,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和推理的思維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討論“研究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意義”這一教學內容,使學生理解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學內容主要從“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過程”、“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特點”和“人類研究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意義”這三個方面來闡明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問題。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是本節的重點內容之一;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性和逐級遞減的原因是本節的難點之一。充分利用“賽達.伯格湖中能量流動定量分析”這一經典的生態學實驗,是突破這一難點的關鍵,同時也是這部分教學內容的精華所在,因為在指導學生討論這個實驗數據的過程中,可初步訓練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研究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意義”這一教學內容,緊密聯繫人類的生產生活實際,充分體現了“科學、技術、社會”觀點。

重難點分析

重點: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1)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動力,也是生態系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物圈中每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都是一個能量輸入、傳遞和輸出的系統。生態系統內能量單向傳遞的全過程,叫做能量流動。這是生態系統功能的一個重要體現。

(2)指導學生分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和特點的過程,也就是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和推理的思維能力的過程;同時,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滲透着物質運動和物質普遍聯繫的辯證觀點,是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的極好素材。

(3)研究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一方面可以鞏固前面學習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的知識,另一方面,也為研究生態系統的目的——服務於人類自身(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打好基礎。

難點:(1)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①能量本身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能量流動也是抽象的,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對於能量的認識不是很充分,對於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更是生疏,因而成為認知上的難點。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時,應首先提示學生“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動力”,生態系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也需要能量,再引導學生分析生態系統的能量輸入、傳遞和輸出過程。

②對於能量流動特點的分析,引導學生從具體的能量流動過程分析出抽象的能量流動特點,組織學生分析必須有很好的切入點,採用設計合理的問題或提示分析的角度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能量流動的特點,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仔細考慮。

(2)能量金字塔的概念

能量金字塔是生態系統能量傳遞效率的一種直觀表示方法,能量金字塔概念的提出是教學的難點,教師可以從如何直觀表示生態系統能量傳遞效率的角度提出能量金字塔的概念,既有利於對能量金字塔概念的理解,又有利於對生態系統傳遞效率知識的理解。

教法建議

(1)“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指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和散失的過程”,學生對這一概念的認識,是建立在對生態系統結構的理解基礎上的,因此進入這部分學習之前,複習生態系統結構的有關概念是必要的,特別是要讓學生理解:制約生態系統結構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羣落成員間的營養關係,即食物鏈和食物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