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園地解説詞

來源:文萃谷 2.53W

學習園地解説詞

讓導語的結構百變不拘。消息的基本結構或常用結構形式是“倒金字塔”,導語可以説就是濃縮精華,把最吸引人的、最重要的資訊往前放。我叫這種結構為“萬歲結構”,因為這種結構符合新聞傳播的內在規律,因此它最常見、最長久。後來從西方開始對消息的結構進行創新改革,相繼出現了懸念結構、時順結構、交叉結構、跳躍結構等等。這樣,導語裏就不一定集中消息內容的精華了。現在,這些新穎的消息結構在國內也逐漸流行起來。應該説,從一種結構形式的獨統天下到多種結構形式的同處並存,這是可喜可賀的創新和進步,是媒體競爭的結果,是讀者願望提升的需要,也是新聞從業人員不滿足現狀力求創新的結果。

這不是在提倡形式重於內容的譁眾取寵,而是希望新聞從業者儘可能多地開啟發散性思維,多用點心思讓我們的消息導語新穎些。以我看,消息導語的形式絕不僅僅只有前人總結的那幾種,完全可以根據新聞事實的變化而變化。

請看這幾條消息的導語:

法新社1990年6月17日的一條消息這樣寫道:“‘當江河支流乾涸時,人們就看到鱷魚在蠢動。’講這番話的這位阿比讓的工業家認為,尖鋭的經濟危機正開始靦腆地揭起面紗,露出許多非洲國家中的貪污和詐騙行經。”把貪污和腐-敗比作乾涸的河流中的蠢動的鱷魚,並把這種比喻放在消息的開頭,實不多見,這種比喻加深了人們對貪污和腐-敗的認識。

合眾社1980年5月22日的人物消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的開頭導語:“主持研製中國洲際導彈的智囊人物是這樣一個人:許多年以前,他曾經是美國陸軍上校,由於害怕他回中國,美國政府竟把他扣留了5年之久。”這樣的導語,介紹人物在國外履歷和背景來寫中國的導彈之父,有點像美國電影的開頭,好象違背了新聞消息習慣結構。其實,這種顧左右而言他,看似遊離實則正入主題的結構就顯得非常別緻獨到。試想,原來的美國上校,美國政府怕他回中國,扣留他5年。這不就把一個“寶貝”的價值間接交代透了嗎?這比我們習慣的羅列科研成果要高明得多,耐看得多。

這些例子都選自國外的媒體,其實我們國內報紙上也不乏常有精彩的消息導語,這裏就不舉例了。

讓導語的表述新穎別緻。導語的表述提倡明快簡潔,但讀者挑剔的需求和胃口又要求我們把話説得更中聽、更耐看。儘管新聞紙是“易碎品”,上好的“易碎品”不僅讓人愛不釋手,即使已經碎了也會讓人感懷。所以,在導語的表述上下功夫,是導語創新的又一個突破口。

平淡的語言加上平淡的結構,再好的新聞也會大打折扣。把導語寫成產品的解説詞一般,確實令人倒胃口。所以出彩的表述講究的是有滋有味。比如我們寫一條科研成果的消息,這是最常見也最簡單的消息,多數都是簡要寫清楚是什麼成果,其價值和意義有多大就完事,最容易寫成像索然無味的説明文。寫一條人物消息,習慣的寫法是,把他的主要功勞、成績和榮譽來一個大排隊,可對一個重量級的`人物來説,他那一堆耀眼的榮譽如同一本大賬,放在七八百字的消息裏,實在是佔比重太大。慢慢地,我們實在覺得不想要這些勞什子在惜字如金的消息裏耀武揚威了。於是,儘量不排列人物的成績賬單成了一些人物消息的標誌。作者頂多找一兩個最有代表性的榮譽安插其間,讓它為我們的內容服務。

不拘一格遣詞造句。老練的記者都知道,要表述一件什麼事情,我們除了要最簡潔、準確的語言外,額外的要求就是儘量不説老話、套話,不説人人都可能這樣説的話,而要把話説得與眾不同,讓人讀着有味道。要達到這個標準的途徑就是一句話:不拘一格的遣詞造句。當然,這不是説把消息寫得花裏胡哨,而是提倡給常用詞語安裝一個“變量”。這一點,許多記者都有切身體會。當我們試圖想獨創一種詞語結構來表現常見的事物時,往往會獲得意外的成功。它不僅與眾不同,而且很可能因為你的創造豐富了語匯,成為人們再表述這一事物時的時髦用語。記得我在寫一篇全軍優秀基層軍官到北戴河療養歸來的消息時,就大膽地組合了一個新詞:“卧沙浴海”。導語是這樣寫的:“帶着卧沙浴海特有的膚色,全軍100名海邊防優秀基層軍官精神飽滿地度過了半個月的療養生活。……”這些遣詞造句,就使導語生動了許多。但是,我們提倡使用新的詞語,不能瞎編文理不通的所謂“新詞”,那樣反倒得不償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