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罕鎮中心國小校園文化建設解説詞

來源:文萃谷 3.28K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勐罕鎮中心國小校園文化建設解説詞

你們好!歡迎來到勐罕鎮中心國小參觀指導工作。我校始建於1952年,現有教職工109人,學生1668名人,共有33個教學班。

(主路)現在我們所走的是我校的校園主路,也是我們的消防通道,是今年5月份完工使用。在道路中間畫出分隔線,提醒學生上學放學有秩序的靠邊走,在交叉處畫出斑馬線,起到對新入學的學生學習交通知識的作用,從小培養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時刻注意交通安全。

(左邊牆壁)牆壁文化以傳承民族民間文化和傳統文化為主題,畫有各民族的傳承文化,是老師們利用休息時間動手完成的,充分體現我校各民族學生融合在美麗的校園中,共同學習,共同發揚各民族的文化。

(右邊花壇)花壇文化是以國學經典“三字經”為載體,以此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使每位師生每天路過都受到國學經典的薰陶。每一個花壇都分到各班級來管理。 (校園綠化區)學校的綠化是我們學校老師自己設計並動手建設,以當地的特色樹種為主。我們前面的造型是我校的校徽,由勐罕的第一個字母“M”和“H”演變而成。“M”演變成一本書,象徵着學校和知識的搖籃。“H”演變成孔雀,

象徵的是學生,用貝葉和椰子葉演變成孔雀尾巴,意為勐罕鎮有章哈之鄉,孔雀尾巴之美譽。顏色運用漸變的形式由土黃、淡黃到綠色轉變過程,表達學生成長曆程。主題顏色為綠色:象徵着學校的希望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時表達了傣族傳統文化章哈的傳承和延續(貝葉經)。主題思想:傣鄉子女進入學校,通過知識的洗滌,長大後走出傣鄉,飛向未來,不能忘成長的搖籃和傳承文化(貝葉經)。

(石子路)我們前面的這幾條小路是用小石頭嵌入而成,我們命名為“健康之路”,讓一天勞累的老師們光着腳散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一天的疲憊。

(石桌文化)是象文化基地,石桌上都畫有棋盤,可供師生打牌下棋,在緊張的工作和學習之餘放鬆心情。

(走廊文化)除了在牆壁懸掛校園標語外,還有學生自己栽培種植的花盆擺放,各班級都有不同的花盆,需要學生自己管理,能使我們在校園生活中增添了許多樂趣。

(教室文化)每個班級相同的地方是前黑板上方都懸掛國旗和統一的標語,黑板左邊是班級公約。其它地方都有自己班級的風格,有班級公約,班級口號等自己的特色,班級文化的建設是由師生共同完成的。

勐罕鎮中心國小校園文化建設解説詞 [篇2]

各位校長:

大家好,非常高興大家能夠來到泰山馮玉祥國小。我代表學校40名教職員工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泰山馮玉祥國小是一所歷史文化底藴極其豐厚的學校。她的前身是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1932~~1935年在泰山居住期間創建的十五處“武訓國小”之一,也是唯一保留到現在的一處馮玉祥先生辦學舊址。經過七十多年的風雨洗禮,在一代又一代學校領導的努力下,學校在教育教學和校園文化建設等諸方面都取得了長遠的發展。浸潤歷史文化,而又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容。多年來,學校多次獲得省級“綠色學校”,市級“規範化學校,”市級“教書育人先進單位”,省市區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等等一系列的榮譽。學校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下面呢,就請大家跟隨我一塊走近這所古老而又嶄新的學校。

一: 校園的竹林

各位領導,在校門兩側的花壇裏樹木隊列兩旁,就像我們學校的綠色衞士。在春天這裏是鮮花盛開,五彩繽紛,招來蜂飛蝶舞,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這裏既有植株挺拔骨骼清新的花中大丈夫百日紅,也有清新可人奮發向上的開路先鋒“玉蘭花”,更又有英雄花之稱的“芙蓉花”,當然我們看到最多的還是旁邊這兩片的竹子。

大家順着我的手看去,這邊的是我們學校的竹園。作為“歲寒三友”之一,竹子歷來是我國勞動人民十分推崇的一種植物。它的稈挺拔秀麗,葉搖曳多姿,形千姿百態。蘇東坡説“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子美化了我們的生活,又使我們的情操得以昇華和提高。而它所體現的‘坦誠無私,虛心文雅,氣節”等等優秀品質,又何嘗不是馮玉祥將軍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財富?

大家看在這邊的竹園,有一塊立着石頭上書“清氣”二字。它取自元代畫梅名家王冕,他的《墨梅圖》的題詩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而在對面的竹園呢,大家看的是“蒼穹”二字,筆力也是十分的穹勁有力。大家知道,詩文化和碑刻文化是泰山文化的重要內容。而作為泰山腳下的馮玉祥國小我們的竹園這種匠心獨具的設計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極好的融合在了一起,更是為學生們打造了一片潛心求學的絕妙佳境。

《勐罕鎮中心國小校園文化建設解説詞》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