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執業藥師《藥學專業知識二》考點:抗寄生蟲病藥

來源:文萃谷 1.53W

導語:寄生蟲病可分為原蟲病和蠕蟲病,原蟲病包括瘧疾、阿米巴病、利什曼病等,蠕蟲病包括吸蟲病、絲蟲病和線蟲病等,因此抗寄生蟲病藥可分為抗原蟲藥(antiprotozoal drugs)和抗蠕蟲藥。

2017執業藥師《藥學專業知識二》考點:抗寄生蟲病藥

  第一節 抗瘧藥

  一、藥理作用與臨牀評價

  (一)作用特點——順序調整。

1.氯喹——控制症狀首選藥。

能殺滅紅細胞內期瘧原蟲;對惡性瘧有根治作用。

不足:對紅細胞外期的瘧原蟲無效——不能作病因性預防和良性瘧的根治。

機制——

①抑制DNA複製和轉錄,並使DNA斷裂,抑制瘧原蟲繁殖;

②干擾蟲體內環境,抑制瘧原蟲的生長繁殖。

臨牀用於:

①控制瘧疾的急性發作和根治惡性瘧;

②阿米巴肝炎或肝膿腫——甲硝唑治療無效或禁忌者;

③免疫抑制作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和腎病綜合徵。

2.青蒿素——控制症狀——我國研製的首選抗瘧藥。

機制——通過產生自由基,破壞瘧原蟲的生物膜、蛋白質等最終導致蟲體死亡。

對紅細胞內期瘧原蟲有強大的殺滅作用。

不足——對紅細胞外期瘧原蟲無效。

臨牀用於:控制間日瘧和惡性瘧的症狀,以及耐氯喹蟲株;也用於兇險型惡性瘧如腦型瘧(易透過血-腦屏障)和黃疸型瘧疾。

不足——

①複發率較高。

②瘧原蟲可對青蒿素產生耐藥性,合用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可延緩耐藥性發生。

3.奎寧

——和氯喹相似,但不良反應較多,主要用於耐氯喹的惡性瘧,尤其是腦型。

4.伯氨喹——控制復發和阻止瘧疾傳播的'首選藥。

對紅細胞外期及配子體均有較強的殺滅作用。

不足——對紅細胞內期作用較弱,對惡性瘧紅細胞內期無效——不能控制症狀發作。

5.乙胺嘧啶——病因性預防。

對原發性紅細胞外期瘧原蟲有抑制作用。

含藥的血液被蚊蟲吸入後,能阻止瘧原蟲在蚊蟲體內增殖——病因性預防。

機制——抑制瘧原蟲的二氫葉酸還原酶,影響瘧原蟲葉酸代謝過程,阻礙核酸合成——你想起了誰?

與磺胺類或碸類合用,可阻斷葉酸代謝的兩個環節,增強療效,減少耐藥性。

乙胺嘧啶

【馬上小結】抗瘧藥作用及臨牀應用

藥物作用應用

1.氯喹殺滅紅內期;

根治惡性瘧;

奎寧更適用於腦型惡性瘧控制症狀發作

2.青蒿素

3.奎寧

4.伯氨喹紅外期;殺滅配子體控制復發和傳播

5.乙胺嘧啶抑制紅外期、蚊蟲體內病因預防

抗瘧藥口訣【TANG】

乙胺預防伯氨傳,

氯奎青青發作管。

進入瘧區怎麼辦,

乙胺嘧啶來防範。

控制症狀用氯喹,

根治須加伯氨喹。

伯氨喹,能耐大,

防止傳播和復發。

  (二)典型不良反應

1.氯喹、伯氨喹、哌喹

①常見——頭暈、頭痛、失眠、精神錯亂、

面部和脣周麻木。

②“金雞納”反應(奎寧或氯喹)。主要:感官毒性——視野縮小、角膜及視網膜變性——最嚴重的反應——角膜及視網膜變性,常不可逆且可致失明。大劑量可致耳鳴或神經性耳聾(不可逆)。

③氯喹對神經肌肉接頭有直接抑制作用。

④葡萄糖-6-磷酸脱氫酶缺乏者——服用伯氨喹——急性溶血性貧血——特異質反應。

2.青蒿素——腹瀉、腹痛、四肢麻木、網織紅細胞一過性減低。

3.乙胺嘧啶——味覺改變或喪失、舌頭疼痛、燒灼感及針刺感、口腔潰瘍、食道炎所致的吞嚥困難、腹瀉。葉酸缺乏——鉅細胞貧血、白細胞減少症。

  (三)禁忌證

1.妊娠期、哺乳期。

2.葡萄糖-6-磷酸脱氫酶缺乏者、系統性紅斑狼瘡及類風濕性關節患者——禁用伯氨喹。

  (四)藥物相互作用

1.氯喹+伯氨喹——根治間日瘧。

2.伯氨喹不宜與其他具有溶血作用和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藥物合用。

  二、用藥監護

  (一)規避“金雞納”反應

耳鳴、頭痛、噁心、嘔吐、視力、聽力減退,嚴重者暫時性耳聾。24h內劑量大於4g時,可直接損害神經組織並收縮視網膜血管,出現視野縮小、複視、弱視等。

大劑量中毒——抑制心肌、擴張外周血管而致血壓驟降、呼吸變慢變淺、發熱、煩躁、譫妄等,多死於呼吸麻痺。

  (二)應用前宜詢問患者疾病史

(1)氯喹——肝腎功能不全、心臟病、重型多型性紅斑、血卟啉病、牛皮癬及精神病患者慎用。

(2)乙胺嘧啶——對意識障礙者、鉅細胞性貧血者、葡萄糖-6-磷酸脱氫酶缺乏者慎用。

  (三)推薦聯合用藥

(1)治療推薦:氯喹+伯氨喹。

(2)惡性瘧腦型——靜脈滴注奎寧。

(3)耐氯喹的惡性瘧蟲株——首選磷酸咯萘啶(我國研製)或甲氟喹。

(4)為防止耐藥,提倡——乙胺嘧啶(或甲氧苄嘧啶)+磺胺藥(磺胺多辛或氨苯碸)聯合應用——雙重阻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