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執業藥師《藥物化學》知識考點:抗生素

來源:文萃谷 1.88W

抗生素(antibiotic)是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它活性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能干擾其他生活細胞發育功能的化學物質。

2016年執業藥師《藥物化學》知識考點:抗生素

  基本要求一:按結構類型分4類

1、β-內酰胺類

2、四環素類

3、氨基糖苷類

4、大環內酯類

  基本要求二:作用機制分4類

1、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β-內酰胺類

2、與細胞膜相互作用:多粘菌素

3、干擾蛋白質的合成:大環內酯、氨基糖苷、四環素、氯黴素

4、抑制核酸的轉錄和複製:利福黴素

第一節 β-內酰胺類

基本結構特徵:

(1)含四元β-內酰胺環,與另一個含硫雜環環拼合(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

(2)2位含有羧基,可成鹽,提高穩定性

書(3)和(7):兩類均有可與酰基取代形成酰胺的伯氨基。

青黴素類的基本結構是6氨基青黴烷酸(6-APA),頭孢菌素是7-氨基頭孢黴烷酸(7-ACA)。

酰胺基側鏈的引入,可調節抗菌譜、作用強度和理化性質。

(5)都具有旋光性,

青黴素:2S、5R、6R

頭孢黴素:6R、7R

(6)頭孢菌素的3位取代基的改變,可增加抗菌活性,改變藥代動力學性質

  一、青黴素及半合成青黴素類

(一)青黴素鈉

母核上3個手性碳2S,5R,6R

1、化學名:(2S,5R,6R)-3,3-二甲基-6-(2-苯乙酰氨基)-7-氧代-4-硫雜-1-氮雜雙環[3.2.0]庚烷-2-甲酸鈉鹽

2、性質不穩定:

內酰胺環不穩定

酸、鹼、β-內酰胺酶導致破壞

(1)不耐酸  不能口服

(2)鹼性分解及酶解

(3)半衰期短

解決辦法有三種:

①排泄快,與丙磺舒合用

②羧基酯化,緩慢釋放

③與胺成鹽延長時間

(4)過敏反應

生產過程中引入雜質青黴噻唑等高聚物是過敏原

過敏原的抗原決定簇:青黴噻唑基

交叉過敏,皮試後使用!

青黴素的缺點:

①不耐酸,不能口服

②不耐酶,引起耐藥性

②抗菌譜窄

3、發展半合成青黴素(詞幹西林):

(1)耐酸青黴素

6位側鏈具有吸電子基團

(2)耐酶青黴素

側鏈引入體積大的基團,阻止酶的進攻

(3)廣譜青黴素

側鏈引入極性大的基團,如氨基

半合成青黴素

(二)氨苄西林

化學名:6-[D-(-)-2-氨基-苯乙酰氨基]青黴烷酸三水化合物

4個手性碳,臨牀用右旋體

(1)性質同青黴素,可發生各種分解

(2)含遊離氨基,極易生成聚合物(共性)

(3)具α-氨基酸性質,與茚三酮作用顯紫色,具肽鍵,可發生雙縮脲反應

第一個廣譜青黴素

(三)阿莫西林

化學名:(2S,5R,6R)-3,3-二甲基-6-[(R)-(-)-2-氨基-2-( 4-羥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雜-1-氮雜雙環[3.2.0]庚烷-2-甲酸三水合物。

1、結構類似氨苄西林,苯環4羥基

2、同氨苄西林,四個手性碳,R右旋體

3、性質同氨苄西林,可發生分解和聚合,聚合速度快

4、同氨苄西林,會發生分子內成環反應,生成2,5-吡嗪二酮

(四)哌拉西林

1、是氨苄西林的4-乙基哌嗪甲酰胺衍生物

2、在氨基上引入極性大基團,改變抗菌譜,可抗假單孢菌

(五)替莫西林

6位有甲氧基,對β-內酰胺酶空間位阻,具耐酶活性

  二、頭孢菌素及半合成頭孢菌素類

比青黴素類穩定、酸穩定、可口服、毒性小

1、頭孢噻吩鈉

第一個半合成頭孢類

頭孢菌素的代謝:3位去乙酰基,脱水,內酯環

3位甲基、鹵素、雜環可改善藥代動力學

2、頭孢美唑

3位是 硫代四唑環

7α位有 甲氧基,耐酶性強

7位側鏈端頭含 氰基

3、頭孢羥氨苄

化學名:( 6R,7R)-3-甲基-7-[(R)-2-氨基-2-(4-羥基苯基)乙酰氨基]-8-氧代-5-硫雜-1-氮雜雙環[4.2.0]辛-2-烯-2-甲酸-水合物

鹼性下迅速被破壞

3-甲基穩定性好、可口服

4、頭孢克洛

化學名:(6R,7R)-7-[(R)-2-氨基-2-苯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雜-1-氮雜 雙環[4.2.0]辛-2-烯-2-甲酸-水合物

3位取代基為氯、(甲基、乙烯),提高穩定性提高,改善藥代動力學性質等

5、頭孢哌酮鈉

化學名:(6R,7R)- 3-[[(1-甲基-1H-四唑-5-基)硫]甲基]-7-[(R)-2-(4-乙基-2,3-二氧代-1-哌嗪碳酰氨基)-2-對羥基苯基-乙酰氨基]-8-氧代-5-硫雜-1-氮雜雙環[4.2.0]辛-2-烯-2-甲酸鈉鹽。

3位甲基上引入硫雜環,提高活性、顯示良好藥代動力學性質

6、頭孢噻肟鈉

化學名:(6R,7R)-3-[(乙酰氧)甲基]-7-[(2-氨基-4-噻唑基)-(甲氧亞氨基)乙酰氨基]-8-氧代-5-硫雜-1-氮雜 雙環[4.2.0]辛-2-烯-2-甲酸鈉

(1)7位側鏈α-位順式甲氧基肟,對酶穩定

順式體>反式體40倍,但光照可轉化

(2)7位側鏈β位是2-氨基噻唑,可增加對青黴素結合蛋白的.親和力( 第三代頭孢側鏈共同)

7、頭孢克肟

8、頭孢曲松

  三、β-內酰胺酶抑制劑

經典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

非經典的β-內酰胺類:碳青黴烯類、青黴烯、氧青黴烷類、單環β-內酰胺類

針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耐藥機制,解決耐藥性

按結構分兩類:

1、氧青黴烷類

克拉維酸鉀

結構:氫化異噁唑、乙烯基醚、6位無酰胺側鏈

(1)第一個β-內酰胺酶抑制劑

(2)作用機制特點:自殺性機制的酶抑制劑,不可逆

(3)單獨使用無效,與β-內酰胺類抗生素聯合使用,如與阿莫西林的複方製劑

2、青黴烷碸類

舒巴坦鈉

(1)青黴烷酸,S氧化成碸

(2)作用特點:不可逆競爭性β-內酰胺酶抑制劑

(3)口服吸收少,與氨苄西林1:2混合

  四、非經典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

1、碳青黴烯類

亞胺培南

特點:單獨使用時,受腎肽酶代謝分解失活,需和酶抑制劑西司他丁合用

2、單環β-內酰胺類

氨曲南

(1)第一個全合成的單環β-內酰胺抗生素

(2)N上連有強吸電子磺酸基

(3)2位甲基,增加對酶穩定性

(4)副作用小,不發生交叉過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