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規劃師須知的八大理財誤區

來源:文萃谷 2.76W

作為一名理財規劃師,在理財的過程中,必須知道理財的八大誤區。下面yjbys考試網小編為大家提供了理財規劃師須知的八大理財誤區,僅供大家參考。

理財規劃師須知的八大理財誤區

  理財誤區一:幻想一夜暴富

很多人認為理財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發財,經常幻想着通過理財能一夜暴富,但問題是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理財之前首先應該有一個心平氣和的心態,一定不能太貪。如果單純為了發財而理財,有可能等來是鐵餅而非餡餅。理財是一種長期行為,決不能為了追逐短期利益而承擔過大的風險,從而致使家庭財務狀況處於極度危險當中。

上圖描繪了人生不同階段,現金流量的增減示意圖。我們可以看到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從出生到上學、到參加工作、結婚,子女出生,再到子女上學、最後自己退休,現金流量表曲線從負數然後升高,到最高點後再下降,實際上這張圖我只是想説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理財是伴隨我們一生的旅行。所有的投資者都應該明白理財不是投機,理財不等於發財,我們沒有必要在人生的某一個階段為了爭取一程一地之得失,去冒過大的風險。請不要幻想靠理財能一夜暴富,理財是要用心去經營的,理財是用來改善生活,理財能成為是伴隨我們一生最忠實的朋友。

  理財誤區二:節約了就是理財

現在很多家庭把理財片面的理解成省錢。我認識一對小夫妻,婚後的生活比較“大方”,養寵物、下館子、去健身房,所有白領的消費習慣他們都有,然而,婚後一年突然發現自己帳上一分錢也沒有存下,兩個人的態度來了個180度大掉頭,連正常消費都會分分計較,不但賣了狗、省了穿、取消了健身卡、就連正常的電費都要算計,為了省電夏天不開空調、衣服一律改手洗、要查資料先記下來第二天到單位再用電腦、想學做飯但捨不得買菜譜,看電視學吧又怕費電,於是找到收破爛大姐以1元每斤的價格買了幾本“二手”菜譜。這個小家庭的最大誤區是隻顧着埋頭省錢,而沒有真正理解理財,或者説他們只顧着節流而忘記了開源。理財不光要考慮省錢,更重要的是如何以錢生錢。只省不理,如何生財?理財是為了提高生活水平的,我們需要的是快樂的理財生活,而決不能單純為了省錢而使自己的生活水準大降,這不是正常的理財行為。

  理財誤區三:理財=投資

理財不等於投資,理財更不等於炒股。很多人炒了幾年股,就以為自己如何會理財了,如何懂得以錢生錢了,其實他們把理財和投資搞混淆了,投資只是理財的一個方面,炒股更是投資的一小分支。投資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而理財注重資產的最優配置,要綜合考慮投資者的資產負債情況、風險偏好程度等等。理財和投資是不同的。首先投資是將錢放在某一渠道或某些產品中保值增值,目的是為了獲得利潤,而理財除了投資之外還包括更合理地安排收入與支出,以達到財務安全。第二,兩者着眼點也不同,理財方案要考慮市場環境的因素,更要考慮個人及家庭因素,而投資主要考慮收益率。第三,投資的結果是得到了收益或者損失,而理財是長遠地考慮,為了提升生活質量。因此,認清了兩者區別,樹立了正確的理財觀念,才能讓資產更加安全,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理財誤區四:羊羣效應

行為金融學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羊羣效應理論(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羊羣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衝右撞,但一旦有一隻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旁邊可能有狼和不遠處更好的草。羊羣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遭到失敗。在理財領域,羊羣效應非常普遍,這主要體現為人家炒股我也炒股,人家買基金我也買基金,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比如説辦公室有人買基金賺20%,回家後我就拿出錢去買基金。但等你去買基金時,有可能就掙不到錢了。這種投資者的羊羣效應給一些金融機構也帶來了負面影響。比如06,07年,大家看到買基金能賺錢,於是根本連想都不想就開始你買我買他也買,我記得07年有的基金在發行的時候即超過了400億的規模,業內人士都知道,基金盤子越大越難操作,船大難掉頭嘛。從歷史數據看,每年業績排名前10的主動型股票基金中,很少有規模超過150億以上的。買的時候大家一哄而上的買,賣的時候大家也會扎堆賣,當基金淨值下跌的時候,由於投資者當時買的時候就並沒經過深思熟慮,淨值一下跌本能的就會害怕並做出賣出的選擇,而基金公司為了應付贖回壓力只能賣自己的股票套現,由於基金的持股比例大,這樣賣出就會導致股價的下跌,基金的淨值也會繼續下挫,眾多投資者會更加恐懼並加快賣基金的速度,這就形成了一個無解的閉環。這種現象説明大多數投資者很容易被從眾心理控制,會出現盲目投資的情況。其實,理財首先要學會自主,我們每一個人的財務狀況都可能不一樣,風險承受力也不盡相同,因此每個家庭都應該有自己個性化的理財方案,要克服從眾心理,我們是有思想的人並不是羊。

  理財誤區五:預期過高

理財應該抱有合理的預期,08年底買了基金,到了09年底賺了50%多,您千萬別認為以後每年都是50%以上的收益。我在工作中曾多次遇到這樣的投資者,他們跟我説:“我對理財的收益期望並不高,我屬於比較穩健的,每年有20%到30%的收益就可以了。”我一般會直接告訴他們,巴菲特被稱為股神,而他的長期年化收益率也就是21%左右,而世界上只有一個巴菲特。理性地説,一般投資者如能長期保持8%-10%的年收益就是不錯的.業績。

  理財誤區六:本末倒置

論語裏有一句話“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從理財的角度上講,本指的就是理財目標,道指的是資產配置方案。我們每一個投資者都要先設定自己的理財目標,然後再考慮投資之道。但是很多投資者,在還沒認清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並且沒有任何明確的理財目標的時候,就盲目地選擇了投資之道。在07年很多人看到股票、基金能賺錢,就盲目地攜大部分資產衝了進去,緊接着2008年的大熊市,讓這些投資者損失慘重甚至血本無歸。如果他們事先作了風險評測,制定適合自己的理財目標,我相信大部分人的資產配置方案是不會令他們遭受鉅額損失的。

  理財誤區七:沒錢理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