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規劃師動態:多家銀行推出理財產品轉讓業務

來源:文萃谷 9.91K

導語: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銀行理財產品以優於存款的收益率以及穩健性受到投資者青睞,不過,銀行理財的流動性較差一直被詬病。產品説明書中 “不可提前終止”、“無權提前贖回”等諸多限制,讓投資者不敢購買期限過長的銀行理財。

理財規劃師動態:多家銀行推出理財產品轉讓業務

不過,近期多家銀行相繼推出的理財產品轉讓業務,解決了銀行理財產品流動性和收益率不能兼得的難題。

  股份制銀行嚐鮮

近日,中信銀行(6.400, -0.11, -1.69%)推出理財產品轉讓功能,支持全部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支持櫃面、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全渠道7*24小時轉讓。投資者可以選擇全部轉讓,也可以選擇部分轉讓,由中信銀行完成資金清算和理財份額登記。客户所有掛單產品均可自主定價,業務推廣初期銀行暫不收取轉讓手續費。對於完成轉讓的產品,18:00前成交當晚到賬,18:00後成交次日到賬。

中信銀行提供的'數據顯示,理財轉讓推出後,憑藉強大的功能、良好的體驗得到了中信銀行理財客户的普遍認可,上線一週成交金額超過8000萬元。

無獨有偶,興業銀行(15.840, 0.03, 0.19%)在今年2月份也推出了理財產品轉讓業務。興業銀行同樣提供了櫃面、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多個轉讓渠道,目前支持封閉式、開放式天天萬利寶、簽約性產品、萬利寶類產品(包括萬利寶理財管理計劃)等產品,不支持眾盈、穩贏和穩贏尊享系列產品、保本理財、智盈寶系列產品的轉讓。轉讓市場的開放時間為工作日9:00至20:00。

據《證券日報》記者瞭解,浦發銀行(15.560, 0.05, 0.32%)在2015年即推出了理財產品轉讓業務,可轉讓業務僅限於固定期限類理財產品且櫃面渠道辦理,並未建立統一的網上轉讓平台。不過,目前浦發銀行的“理財產品轉讓”服務支持持有浦發銀行固定期限類銀行理財產品的客户自己找下家,或者委託銀行找下家通過櫃面定向或者網上撮合模式提前轉讓變現,買賣雙方可以自行協商轉讓價格,轉讓時間限制在9:30至15:00。浦發銀行的理財經理告訴本報記者,如果是客户自己找到下家,銀行收取手續費50元/筆;如果是委託銀行找到下家,銀行則收取轉讓金額的0.1%作為手續費。

目前上述三家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轉讓業務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出讓人自行聯繫受讓方,或請理財經理協助發出信息,聯繫願意受讓該產品份額的客户,雙方約定轉讓價格後前往銀行網點,提交轉讓申請。另一種模式是出讓人自主通過網上銀行掛單,系統根據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自動撮合匹配,完成轉讓。

還有個別城商行也推出了理財產品轉讓業務,支持線上渠道發起轉讓,轉讓模式有一口價模式、競價模式和協議模式。

  買賣雙方共同獲益

理財產品轉讓業務,對於轉讓方來説既可以使資金的流動性得到滿足,又無需擔心持有產品未到期而出現收益折損。對受讓方來説,也可撿到便宜。

《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了上述銀行的部分網點。理財經理解釋道,比如投資者買了一款一年期5%的理財產品,購買之後市場的收益率持續下降,客户持有產品半年後,相似產品的市場利率可能只有4%的收益率,如果轉讓方以4.5%的收益率轉出,對於受讓方來説,以4.5%的收益率購買理財產品,其收益也高於同期市場收益率。

為提高流動性,解決投資者急用錢的問題,各家銀行也在不斷創新。《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網點後發現,雖然一些銀行暫未開通理財產品轉讓業務,不過廣發銀行、招商銀行(18.880, 0.06, 0.32%)、光大銀行(3.980, -0.02, -0.50%)、工商銀行(4.830, 0.02, 0.42%)、建設銀行(5.890, 0.01, 0.17%)等在內的多家銀行推出了理財產品物質貸款業務。

有銀行人士稱,理財產品轉讓業務,就是讓封閉期的錢流動起來,豐富了銀行理財產品的供給,有益於客户量和產品發行量的增長。不過,由於理財產品在設計時,風險等級等標準差異較大,建立符合規範、標準統一的全行業交易平台或許是理財市場發展的新趨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