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68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命的意義》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生命的意義》讀後感1

在漆黑的夜裏,我常常躺在牀上,在想:生命到底是什麼呢?反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是不可能永遠活在這美麗的世界,總有一天是會和親人、和世界説再見的。那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意義呢?

有一天,我在書上讀了一則十分有趣的故事:

在一間動物園裏,飼養員每天都要喂一盤肉給大蟒蛇吃。這一天飼養員突然想看看給大蟒蛇吃雞會是怎樣的。於是他就關了一隻活雞到蟒蛇的籠子裏。

這隻雞突然遭遇這飛來橫禍,可什麼辦法也沒有,因為現在已經在蟒蛇的大鐵籠了。可它一想,反正是一死,為什麼要坐着等死呀!也去搏擊一番還有活命的機會呢。這樣把心一橫,它使勁飛起來,朝着大蟒蛇狠狠地啄去。大蟒蛇被這突如其來的猛烈攻擊,弄得措手不及,根本沒有還手之力,一個小時以後,蟒蛇終於被雞啄死了。

第二天,飼養員進來看到這情景,十分吃驚,他被雞的勇氣感動了,最後把這隻雞放了。

這篇文章雖然很短,但使我受到很大啟發。正是因為不斷地經受折磨,人才能變得堅強。格林斯説:“人生成功的祕訣只有在那些在奮鬥中尚未成功的人才知道。”那就是挑戰人生的敗局,實現人生的價值。

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卻可以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我們也要一樣在挫折面前不氣餒,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儘自己的努力為國家、為社會發光發熱,實現生命的最大意義。

《生命的意義》讀後感2

這本書是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的一本著作,它是從心理學角度,對人在極端環境下的心理髮展做出的觀察。弗蘭克把自己和同事被關機集中營的獄友當成樣本進行一個心理學視角的觀察。作者在這種極端的生命體驗中,開創了意義療法,對心理學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它幫助人們找到了絕處逢生的意義,戰勝極端痛苦。

進入集中營的人,先後會經歷個階段的心理髮展過程。第一階段,恐懼和震驚,他們還抱有一絲希望,希望有一天能出去,至少相信結果不會這麼糟糕。第二階段:冷漠、無動於衷的階段,即情緒死亡的境界。這個階段的犯人目睹慘狀已無動於衷,絲毫激不起噁心、恐怖或憐憫的情緒,他們冷漠寡情,感覺鈍化、自覺什麼都不在乎。這個階段的冷漠,其實是因為自我防衞所必需。第三階段:恢復。他們從極度緊張的狀態中鬆弛下,已經相信自己已經自由。這種感覺在心理學上叫"人格解體"

作者通過分析集中營的犯人,發現一種在心理學上非常偉大意義的"意義療法",即幫助精神崩潰的人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適度的緊張感對於人的精神健康是必要的,因為當下狀態跟理想狀態之間的差距,能夠喚起人們潛在的鬥志,召喚着人們去完成還沒有完成的任務。人對意義的這種追求,就會讓人產生一股精神動力,即便是在集中營這種極端環境下,犯人最終成為什麼樣的人,仍然主要取決於他自己的內心。想要恢復犯人內在的力量,就必須讓他們看到未的某個目標,這一點對於任何遭遇厄運的人都適用。

在書中,作者提出找到生命意義的三個方式。

第一:從事某項事業取得成功。直接追求成功並不會給你帶幸福,因為追求成功的觀念容易引發一個後果,就是人們會以自己的不成功或者不幸感到羞恥,反而會加重人們本身的不幸福。

第二: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不是要我們控制生命中發生的事,而是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的情緒和行動。在面對人生必經的苦難時,它提醒我們,人性只有藉此機會才能得到考驗和昇華。

第三:去愛某個人,幫助愛人實現他的潛能。愛是人類終身追求的最高目標,所以它自然也是人們找到生命意義的一個方式,只有在深愛着一個人的時候,你才能完全瞭解這個人,瞭解他的本質,瞭解他的潛能。可以説,愛是直達另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唯一途徑。所以,通過愛,你能夠幫助對方認識到他的潛質,從而實現他的全部潛能。

不得不説,人們一直擁有自我選擇的自由,是選擇拋棄生命還是把苦難當你磨刀石,把忍受痛苦轉化成對內在力量的考驗。不同的選擇使人生具有了不同的意義。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將困苦的環境看成自己道德完善的機會並進行自我超越,達到人生意義的新高度。

《生命的意義》讀後感3

《活出生命的意義》是王姊妹送給我們的一本書,它的作者是從死亡集中營中倖存的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看了這本書,不由得激起我關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什麼是存在?什麼是生命?什麼是意義?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讓哲學家、心理學家們長篇大論來談論的問題;然而,也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回答的問題。只要我們活着,我們就在以各種方式回答這些問題,否則我們便枉稱為“人”。

世間萬物,不外乎三種。

一種不在意自己的存在,那是無生命之物。當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直衝向木星之時,它不會作出任何避免毀滅的動作。

第二種,為自己的生存而奮鬥,那是有生命之物。任何生命體都會做出趨利避害的行為,包括植物。樹木雖然不會走路,但它們的根系會選擇朝水、肥充足的方向生長。雖然有些物種似乎有“自殺”的行為,比如鯨會集體在岸邊擱淺,但都是事出有因,並非真的不想活了。史鐵生曾説,若鯨真會自殺,人類就應該去買鯨的作品來讀,因為會自殺的物種一定是有思想的(大意如此)。

第三種,就是我們人類了,我們是為存在的意義而活着的。所以,雖然我們與動植物同屬有生命之物,但並不是時刻都為存在而奮鬥。有時,有人會因為覺得人生沒有意義而自殺;有時,有人會為了比自己生命更有意義的事去主動赴死;也有人,可以在最艱難困苦的環境下生存下來,只因為他們認為——他們的生命有意義。

有人會説:人生其實沒有意義,但為了活下去,我們得為我們的人生找出些意義。的確,當我們處於後現代社會的時候,“意義感”的缺乏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為什麼當人類能夠成功應對各種疾病的今天,自殺卻成為越來越突出的問題?

笛卡兒説:“我思故我在”,存在反而成為結果,先有思後有在,存在就變為依靠“思”而不能獨立的依附者。所以,這句名言可以有好多變體:“我賺錢故我在”、“我行善故我在”、“我有老婆(老公)故我在”、“我有子女故我在”、“我愛故我在”等等,總之就是對自己是否存在沒有了信心,只能依靠外在之物來證明內在之存。

究其根源,實在是人類遠離信仰而致。當人不再相信人是上帝所造之後,人就只是無目的、無意義的隨機過程的產物,因此人的存在就失去了根本的意義!試想,一隻猴子抓起一把沙子隨意撒出去,無論沙子組成什麼圖案,那堆沙子都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因為其存在毫無目標。若是沙畫藝術家,用一把沙子精心做出精美的圖案,那這堆沙子也就有了意義和價值,因為是藝術家帶着某個目標而做成的。當然,藝術家可能會因為不滿意或是各種理由,把他們所做的畫抹去,但就在沙子逐漸形成圖案的過程之中,沙子就已經實現它們的價值和意義了啊。所以,大衞在《詩篇》139篇感言:“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雖然,從自然過程看,似乎只是無數個精子中的一個與卵細胞形成受精卵進而在母腹內生長髮育的結果,但這一過程其實都掌握在造物主的手中,每一個胎兒都是奇妙可畏的.創造物,這就已經決定了胎兒的意義與價值,何需再從外部尋找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呢?

有一首歌常被一些人誤當成讚美詩,就是《感恩的心》。然而,這首歌的第一句歌詞就證明了它並非基於基督教世界觀,就是“我來自偶然”,而基督徒的信心則會説“我受造奇妙可畏”,我是來自必然的。而更奇妙可畏的,是我們蒙神的救贖,竟是在萬古之先就決定了的:“神救了我們,以聖召召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

這恩典是萬古之先,在基督耶穌裏賜給我們的。——提後1:9”當我們確認我們的生命因此而充滿了貴重的價值與奇妙的意義之時,我們就再也不被世上各種患難和勞苦愁煩所困住,也不會再為各樣的誘惑所搖動,我們的心靈可以歸回安息,不再以外在之物證己之存,而我們所作一切,只為榮耀真理,而不必為自己證明什麼,不必為自己實現什麼價值。

讀完《活出生命的意義》,掩卷長思,我似已明白,卻又似仍有許多不明白。然我已知我意義與價值之所在,不在於我做出什麼事,而在於生命放在我身上的計劃與目標。當我從前想做點什麼的時候,是為了證明自己還有價值;但我現在想作點什麼的時候,為的就不再是自己的價值,而是真理的榮耀。當我在牀頭有所思想,思想有所得的時候,那就是真理的榮耀!

《生命的意義》讀後感4

尼采説,“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在維克多《追尋生命的意義》的這本集中營自傳小書中,敍述了奧斯維辛俘虜的苦難生活,以及表達“意義治療法”的積極態度。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個普通人的一生將要追尋其獨特的理想,普通人自有他所存在的意義。那假如是換成一個每天生活在集中營裏的俘虜,失去了人身自由,經歷了各種磨難,那他的人生還要追尋所謂的生命意義嗎?而維克多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那些集中營的俘虜們的心理歷程與人生故事。

初到集中營的俘虜,從受一段時間集中營磨難後的掙扎到冷漠,最後是麻木不仁的絕望心境。人性不能簡單地分為善與惡,尤其在極端惡劣的環境最深處的人性極其容易暴露出來,善與惡的邊界變得如此模糊不清。惡劣的生存環境往往扼殺生存的希望,人在絕望之中走向死亡。

“每當看到獄友吸煙時,我們就知道他已經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勇氣一旦失去,幾乎不可能再挽回。”為什麼人要活着?什麼是人生的意義所在?維克多沒有直接給我們答案,也因每個生命體的獨特性而存在意義有所不同,但他闡述了三種方法:創造或從事能體現生命價值的工作,體驗愛與被愛,忍受並超越痛苦的積極態度。

前兩者人們容易理解並接受,但忍受並超越痛苦,也是生命存在的意義嗎?我們為什麼要活着?活着就是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採取積極態度。追問自己的活着的意義,便是一種自我精神上的昇華了。

《生命的意義》讀後感5

餘華先生的《活着》是在大學畢業前五月份看的一本書,當時不知道為什麼要看,但是就從圖書館的書架上順手拿下,現在才知道原來它在等《追尋生命的意義》,冥冥之中,終於等到你。

《活着》的結局是福貴孤身一人牽着老牛在陽光下回憶過往,《追尋生命的意義》的結尾時弗蘭克爾博士從集中營走出來,同樣是全家去世獨自一人。

我一直對生活很樂觀,即使是悲劇我也覺得悲劇之後終會等來意想不到的驚喜,不幸的是《活着》沒有,而《追尋生命的意義》做到了。

二戰期間因弗蘭克爾猶太人身份,遭納粹逮捕,在奧斯維辛、達豪等集中營度過了三年艱難的歲月。除了妹妹,父母、兄弟、妻子都集中營死亡,不僅如此他每天還要經受着飢餓、寒冷和拷打的折磨,生命已經被集中營摧殘地破敗不堪,但是,他仍舊堅持活着,直到最後從集中營走出來,而且還寫下《追尋生命的意義》。

我一直在書中尋找弗蘭克爾所謂的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就好像在《活着》尋找為什麼福貴要活下去的理由一樣,可是到讀完全書還是沒有任何線索,我不知道在全家都已經死去,自己也處在非人的生活並且沒有任何希望的時刻,他為什麼能不去選擇死亡?

帶着疑問,我閲讀了讀者很多的讀後感,大部分都是在寫那種所謂的很空洞的生命的意義的東西,有的還涉及到了博士的意義療法,説實話,這些我都不是很懂,我只是在尋找你為什麼不選擇死亡的原因,你卻告訴我你要用你的悲慘經歷來治癒別人,從而走出集中營花了很長時間寫下《追尋生命的意義》。

我從未經歷過死亡,但是我見證過瀕臨死亡的人,他們都還選擇繼續活着,不是苟延殘喘。

在農村有很多中風的老人,身體大部分部位都動彈不得,但是他們依舊不做死亡的選擇,甚至那些兒女不聞不問的老人,他們依舊頑強地活着。農村講究“喜葬”,認為老人活到80歲左右沒有被病痛太多折磨而去世就是上輩子積福積德。但是我又碰到過那些活到80多歲的老頭老太太,他們儘管疾病纏身,卻仍舊不選擇死亡。

生活中的老人好像和主人公弗蘭克爾的想法是類似的,但是我又找不出什麼他們生命的意義所在,直到看到一篇八年級的學生寫的書評,他説他最欣賞的就是開篇的第一句話:“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人,都還有選擇自己態度的自由!”我不知道會這樣的理解對不對,但是貌似找到生命的意義所在,就是能夠去選擇更好的選擇,在死亡與活着,顯而易見,活着是更好的選擇。

福貴是個粗人,他不懂什麼意義治療法,但是即便還只剩下一頭牛,他還是選擇活下來,因為只有活着才可以去回憶,有回憶才會重新看到自己的老婆和孩子,或者他活着的意義就是能夠憑藉回憶來記起自己曾經幸福生活過。

弗蘭克爾是個毋庸置疑的哲學家,能夠在集中營非人的生活中堅持活下來並且創立意義治療法的哲學家,他在書中提到在集中營殘酷生活中他經常能幻想看到自己的妻子,能與心愛的妻子對話,這便是存活下去的理由和意義,因為只有活着,才能有下一次與妻子的遇見,即便是幻想,那也應該是屬於活着的人的幻想。至於到底是否能逃離集中營,弗蘭克爾倒是不再去思考,因為太遠,不能作為生命的意義所在。

餘華在《活着》當中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餘華先生總算有一個對於活着的迴應。但是,最後弗蘭克爾還是沒有説出生命的意義所在,只是提供找到生命意義的方法:第一,創造和工作;第二,體驗某種事物或愛一個人;第三,受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生命的意義,能在創造和工作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幸福的,能在體驗某種事物或愛一個人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快樂的,能在受苦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幸運的,所以正在苦難中的我們,要好好活着,不為自己,只為上帝在芸芸眾生中選擇賜予我們的那一份幸運。

《生命的意義》讀後感6

一讀完燈光一文,淚水模糊了我們的眼睛,我被郝副營長那捨己為人的精神感動了。我沉思着,人生最寶貴的東西就是生命,因為生命對於我們來説只有一次,誰都十分珍惜它。但是郝副營長卻在自己非常年輕的時候就十分慷慨的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是不是他不懂得生命的意義嗎?不對,他對生命的瞭解最清楚、最深刻。他知道,一個人活在世界上,絕不僅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讓他人生活得更美好,這樣的生命,才最有意義,有價值的生命。

但是,現在有些人卻不是這樣想的。他們認為人的一生太短暫了,如不及時行樂,就會讓生命的光芒慢慢的熄滅。因為這樣他們才會拼命的去追求金錢和快樂,完全不顧他人的利益。在他們身上,我們根本不會看到生命的光輝,只看到那些自私自利的醜惡的靈魂。有些少年雖然不是這樣,但由於他們熱衷於追求享樂,談到穿的、吃的,他們都興致勃勃;但是一談到學習、工作的,他們索然寡味,胸無大志。他們只會顧着自己,這樣的生命難道就會很有意義嗎?

同學們,我們應該像郝副營長那樣,用“生命之光照亮勝利的道路”讓自己的生命放射出更多更多的光和熱吧!讓生命變得更加的多姿多彩吧!讓生命變得更加有意義吧!

《生命的意義》讀後感7

所謂活出生命的意義,就是不要去想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而是活好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與行動。

永遠記住:“只要我們擁有自主選擇如何應對處境的自由,我們就不會一無所有。”或“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自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本書的前半部分主要講述作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面對侮辱、被剝奪,時刻可能會到來的死亡等感受時,弗蘭克爾不斷地從人類特有的能力,如天生的樂觀主義、幽默、心理審視、短暫的獨處、內心的自由和決不放棄也決不自殺的意志力中獲得力量。

後半部分主要講意義療法:

對於面對不利的局面:

如果它是能夠避免的,那麼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義的事,因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與其説是英雄行為,不如説是自虐。另一方面,如果你不能改變造成你痛苦的處境,那你仍然可以選擇採取何種態度。

我們無法選擇遇不遇到厄運,但我們可以選擇不讓厄運摧垮我們!

如果恐懼死亡,那麼生命的短暫就是儘量過好此生最好的提示,那就盡情享受你現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樣,錯誤地行事與生活。

積極的態度既可使人備感歡樂與滿足,也能使人經受苦難和挫折。消極的態度則會加劇痛苦,削弱快樂、幸福和滿足感,甚至導致抑鬱或疾病。

《生命的意義》讀後感8

弗洛伊德曾經説過:“要是將一定數目的形形色色的人置於飢餓狀態,隨着飢餓的加劇,他們所有的個人差別都會泯滅,取而代之的將是相同的飢餓表情。” 弗洛伊德沒有親身感受集中營的生活。他的主題都集中在維多利亞風格的鬆軟沙發上,維克多弗蘭克爾用親身經歷的奧斯維辛骯髒的集中營裏回覆個體的差別並沒有泯滅,相反,人們的差異性變得更大。大家誰也不想掩飾什麼,不管是豬玀還是聖人。

體會最深的是書中提到的悲劇三位一體的第三個方面涉及死亡,但是也涉及生命,因為生命的每時每刻都包含着死亡,而每一時刻都不會再重複。那麼,生命的這種短暫性難道不是使我們儘量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刻的最好提示器嗎?它肯定是的,因此我提出一個忠告:盡情享受你現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樣,錯誤地行事與生活。

最後,面對死亡如我最重要的是第三個途徑:即使是處於絕境的無助受害人,面對無法改變的厄運,仍能自我超越,並且以此改變自己。

這就是我想踐行的全部意義和支點!

《生命的意義》讀後感9

首先,讀完整本書,對作者心生崇高的敬佩。作者的經歷,作者對生命的意義的探索與思考,真的讓人頗受啟發。作者的生命是充滿意義的。作者也是偉大的。

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存在之虛無,找不到人生的意義,迷茫而空洞地活着,有時候真的是一種莫大的痛苦。但是個人感覺當代的精神特徵之一就是存在之虛無,迷茫與空虛。

這段時間算是對我個人來説頗為關鍵的轉折期吧,我在這段時期內也會感到些許的迷茫。懷着這樣的心情,這幾天斷斷續續地看完了本書。

我感覺自己也算有點幸運,在這段特殊的時間正好與這樣的一本書相遇。雖然讀的不是很連貫,但是也算有了一些收穫,對自己的當下甚至未來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生命的意義,説起來很虛,但是我認為它對於一個個體來説真的很重要。找到並去踐行自己生命的意義,可以説是每個個體人生的終極使命。生命的意義,讓我們得生命變得充實,而不易陷入空虛和迷茫。

作者也在本書中也提到了三種找尋生命的意義的途徑:工作;愛;痛苦。生活肯定會有許多困難,在尋找並實現生命意義的過程中也必定會遇到許多挫折。但是無論外界條件多麼惡劣,我們仍然擁有自由,選擇以什麼樣的方式和心態去面對的自由。很多時候,很多困難,都會涉及到心態的問題。而我希望自己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做一名悲劇性的樂觀主義者,能夠實現自我的超越。

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讓自己的生命充實,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實現。

《生命的意義》讀後感10

很多東西是沒有看懂的,這本書是需要不斷的翻閲吧。不過有兩點是稍微理解了一些,一是生命的存在是要負責任的,作為子女的責任,作為丈夫或妻子的責任,為人父母的責任等等你在這個社會中扮演的角色所要擔當的和在各個角色所享受的樂趣,都應該是你活着的意義。但是,如果是一個智障人士或精神異常(天生或後天的),他們的責任又是什麼呢,如果沒有責任,難道他們生活就沒有意義了嗎,還是説討論的僅限於可以正常思維的人呢?

二是經歷苦難可以讓你更好的理解生命的意義,比如作者從集中營九死一生悟出生命的意義,就像跑步(當然這不能叫做苦難)當你呼吸急促、口乾舌燥、雙腿發酸時,腦袋裏其實想的只有怎麼堅持下去,怎樣提高1秒的速度,怎樣多100米,不斷的堅持突破,你會發現大汗淋漓後的舒暢,突然發現原來跑步如此的快樂,慢慢的你的身體和精神狀態越來越好,喔,這就是跑步的意義,大概可能弗蘭克爾就是這樣的意思吧。人的生命對於各類痛苦和不適是完完全全Hold得住的,只是越來越舒適的條件讓更多的人忘記了苦難的模樣,生命的意義也就只停留在的慾望的滿足。So,活着的意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