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集錦15篇)

來源:文萃谷 1.78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集錦15篇)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1

本書是關於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埃米爾`弗蘭克爾的自傳,從他個人的角度講述了他的傳奇的一生。他是奧地利大學神經病學和精神病學教授、臨牀心理學家,是存在——分析學説的領袖,言語療法的奠基者,他獨創的“意義治療方法”,被心理學界稱為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之後的“維也納第三心理治療學派”。他的理論具有強烈的人本主義傾向,他認為,人的主要動機是要理解生存的目的與意義,揭示自己生存的祕密,他把這種動機稱作“探求意義的意願”。而我從這本書中受到啟發的並不僅僅是他在學術上取得的成就,而是他在歷經納粹集中營慘絕人寰的磨難後還能重新站起來,以滿腔熱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真正活出了自己生命的意義。

幾點感悟

一、父母和兒童時代對人的影響巨大。弗蘭克爾的父親是個虔誠的猶太教徒,極具責任感和正義感,在任何時候都能堅守自己的原則。他母親出生於貴族世家,是個心地善良的人,對他的關愛無微不至。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環境中,對於弗蘭克爾來説是幸運而且幸福的,他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他在自傳中説他的性格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父親和母親的結合體,特別像他父親。這也從他個人的優秀品質中反映出來:“即使做很小的事,也要像處理大事一樣用心;即使做很大的事,也要像對待小事一樣冷靜。做任何事都儘可能提早完成,絕不會拖到最後一刻,而且要把麻煩的事放到前面去做。”作為初為人父的我,看了也覺得自己壓力很大,能不能給自己的孩子樹立人格的榜樣,讓他們能夠有一個優秀的目標去追尋、去模仿,給他帶來正面的示範效應,現在的我真的不敢保證。但我一定會努力持續地學習,為他們的成長營造一個好的家庭氛圍和環境。

二、追求真理而不屈從於權威。弗蘭克爾説在他4歲時就開始思考人的死亡和生命的意義,這真的是讓我很驚訝,這麼小的小屁孩會有這麼深刻的思考?(看來對小孩頭腦裏不時冒出的想法真的值得我好好去提前準備答案了。)他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一生的探索,得出了答案:“從某種意義上説,正是死亡本身讓生命變得有意義。生命的短暫並不會抹殺它自身的意義,因為過去的事情並不意味着永久的消失,而是被保存起來。在求學的過程中,他先後接觸了心理學的大師級人物,也是在追隨他們開創的學派中的過程中不斷獨立思考,敢於置疑權威。他明白一點:“知識就是力量,由於我們掌握了某種知識,而其他人卻並未掌握,因此在這樣一種由知識形成的秩序裏,我們便擁有了左右他們的力量。”最終由於他的非傳統觀點挑戰了前輩們的理論,先後被開除了精神分析學會和個體心理學學會。此後他在心理學的羣山中獨自攀登,最終開創出其獨特的心理學體系,即意義心理學。

三、主動幫助別人終會有意想不到的福報。弗蘭克爾從小立志當一名醫生,而有這樣想法的人其內心大都是善良的,他説自己總是記住別人的好處而忘記別人的壞處,他認同約翰`拉斯金的名言:“只有一種權力,那就是拯救的權力;只有一種榮譽,那就是救助的榮譽。”而這種仁慈的心讓他也得到了命運之神的眷顧。在即將被納粹分子召集派遣時,他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指導一名黨衞隊成員克服廣場恐懼症,而這一舉動讓他和家人推遲了一年被遣送。在集中營期間,他給了其中一個人一支煙,而對方也誠懇地在勸説他克服悲觀情緒,防止他放棄求生的慾望。

四、強烈的求生慾望會拯救一個人。弗蘭克爾説,在經受生活中的各種傷害和責難時,他一直在禱告上天,在以後的歲月中不會再遇到比這更糟糕的事情。可能就是這樣的想法支撐着他熬過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痛苦歲月。而且他還在即將受到死亡威脅時抓住扭轉命運的的機會,讓他躲過一次又一次的劫難。比如當門格勒醫生在奧斯維辛火車站對猶太人進行淘汰選擇時,他本來被指向死亡的左邊,而他在這樣的時刻突然生出勇氣繞過醫生走到了右邊,獲得了生存的機會。

五、試着將遭受的痛苦轉化為生活的養分。“我們不應該主動問別人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因為我們自己就是解答這個問題的主體,我們自己就是要去回答生命所提出問題的那個人,而我們必須要為自己的存在負責。”他以自己一生最痛苦的經歷為材料,不斷地深入分析和思考,得出人的本性在於探求意義,由於“探求意義的意願”是人的主要動機,因此如果在現實生活中這一內在的欲求受到阻礙,就會引起人的心理障礙。“意義療法”的核心就是啟發患者去發現生命的意義,讓患者自己承擔起判斷的責任。發現意義的途徑有:(1)創造、工作;(2)體認價值:經由體驗某個事件和人物,如工作的本質或文化、愛情等來發現生命的意義;(3)受苦:因為痛苦被發現有意義時,便不再痛苦了,通過認識人生的悲劇性和克服困境,促使人深思、尋找自我,最終發現人生的意義,實現自我超越。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2

該怎麼説呢,有些失望,文中的第一部分是描寫集中營的生活,當然有非常多的文學作品都有描寫奧斯維辛,但我覺得任何文字,文學都不能描述出那種絕望與悲涼。我們也不過是管中窺豹而已。

至於第二部分,額,感覺就是雞湯文。這碗雞湯我不喝。雞湯只不過是給你一個解釋,讓好釋懷。但不要過度,不然就不但沒營養還有毒。

生命的意義,一看到書名就立刻吸引了我。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去思考這些問題。我自然也一樣。但這本書給出的解釋就像雞湯。我想起以前看的《生命的留言》或《喬布斯傳》都很好的解釋了他們的生命意義。

生命,生活,死亡這些都是些大詞。閒着沒事的時候可千萬不要去思考這些問題,容易轉牛角尖,而且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工作吧,讓自己忙起來!忙的沒時間去想這些東西,或者運動,讓自己累到趴下為止。在漫長而短暫的一生裏,我們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在我們學習,經歷種種過程中,時間會給予我們答案。現在又何必去急着尋找生命的意義呢?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3

你經歷過最絕望的時刻是什麼?考試考砸了,失戀了或者讓最好的朋友背叛了……天哪,怎麼我這麼倒黴,我活着還有什麼意思,誰來拯救我吧,我不活了……有沒有這麼想過?如果有的話,那麼恭喜你,你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而是千千萬萬倒黴蛋中的一個。在你想着怎麼死,還能更利索,更舒服以前(等等,死還能舒服嗎,這個我可不知道),我鄭重推薦你看一本書—《活出生命的意義》。看書名就知道它講的是什麼,沒錯,它就是鼓勵你活下去,甚至還能活的更有意義一些。書的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一名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猶太倖存者,在這場災難中,他失去了所有的親人,父母,妻子還有孩子。書的第一部分就是講述這段慘劇的,別人在講這段歷史的時候,可能是祥林嫂,但是他很少談及自己在集中營裏忍受的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辛、苦難與摧殘,而是更多地談論那些讓人堅強地活下去的勇氣。第二部分濃縮了第一部分的精華,提出了意義療法,理念是通過引導靈魂找到生活的意義而治癒心靈創傷,特別適合於因各種原因而出現抑鬱、空虛、迷惘、絕望的人羣。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4

寥寥十萬字,卻是我讀過的篇幅最短卻最有力量的一本書。朋友推薦我讀時,聽到書名,以為只是一碗雞湯。按照自己的讀書習慣先看了前言、自序、目錄、後記,瞭解作者的履歷情況之後,便沒捨得放下一個通宵讀完了。本書的結構很簡單,前部分寫的是作者作為一名猶太人活着走出集中營的經歷,以自己為研究樣本;後半部分寫的是“意義療法“讓自己走出困境和虛無。作為一名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這本書並沒有功利的闡述,也沒有任何説教和目的,只是一種自然的呈現與流露。我個人認為意義療法是對一切心理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沒有之一。曾經因為某種意義而讓自己努力磨礪地越來越優秀,曾經又因為某種意義的丟失而讓自己一度迷茫感傷,曾經更是因為重新獲得某種意義而執着了這麼多年,後來又是因為某種意義的突然坍塌而陷入迷失。抑鬱是一個很深很泥濘的黑洞,有的人因為長年累月的消耗,有的人是突發事件的打擊,而一旦陷進去並非他們不想走出來,而是縱有萬千種方法可以嘗試,意義的支撐絕對是一個必要非充分條件。

擁有某種意義而讓我們即便苦難纏身而感覺美好、即便看不清未來而堅定當下、即便困頓迷茫而不迷失、即便屢屢挫敗而依舊自信滿滿。這種意義就像是一輪不落的太陽,驅趕了一切的寒涼與悲傷;還像午夜的啟明星,撫慰着所有的孤獨與不安。這種意義就是一個不離不棄的陪伴,是一個柔軟的擁抱、一個温暖的問候,讓我們安全感爆棚地幸福着。這麼重要而美好的意義何處找尋?作者與我不謀而合吧,書中介紹了三種找尋意義的方法:一是從某項事業中取得成功。如果我們直接追求“成功”這個結果,是不會帶來幸福的,成功和幸福,是在你投身事業之後自然獲得的,是一種副產品,你越想要得到反而會適得其反。正確追求生命意義的方法,應該是去追求這個過程。二是忍受不可避免的痛苦。我們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痛苦,而面對這些痛苦的方法就是為這些痛苦找到意義。作者説:“所有這些苦難、死亡到底有沒有意義?如果沒有,那麼壓根兒就不該忍受。基於這種偶然之上的生命——不論你是否逃跑——壓根兒就不值得活下去。”這句話的邏輯是: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痛苦都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如果痛苦沒有意義,那麼就代表生命沒有意義。所以每一段痛苦都是有意義的。人們只有在面對挫折和痛苦時才能昇華,每一次痛苦都是難得的考驗機會。面對痛苦是選擇怨天尤人,將責任推給命運還是選擇提煉痛苦的價值,超越自己,都在一念之間,人們一直擁有自我選擇的自由,是選擇拋棄生命,還是把苦難當成磨刀石,把忍受痛苦,轉化成對內在力量的考驗,不同的選擇,使人生具有了不同的意義。三是去愛某個人。作者在集中營中領悟了這個道理,在他堅持不下去,將要面臨死亡時,他想到的是他的妻子,愛是人類終身追求的最高目標,愛一個人勝過愛一切,想着她、為了她努力度過每一個難關,支撐着我們走出泥潭。但這三種方法也都有死穴:做事業逆境是常態,忍受痛苦需要我們能夠麻痺自己,而愛一個人需要那個人真的欣賞你、真的在等你。否則,只能自欺欺人,而自欺獲得的意義,只能讓我們丟掉了自己。總之,這本書可以堪稱經典,但於我而言,所述方法都嘗試過了,也都觸及了死穴。還是推薦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在你人生的某個時期,一定能讀懂它的珍貴;在你生命的某個階段,一定用得到。感激維克多·弗蘭克,雖然你並沒想過這本書要發表,並且會讓那麼多人受益。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5

看完這本書,我必須承認,人得有一點精神上的追求,否則,人生就容易陷入弗蘭克所説的“存在(意義)之虛無”導致的精神空虛,抑鬱,暴力,吸毒,自殺等等消極傾向都是因為精神空虛和無意義感導致的。人一旦找到了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他不但會感到幸福,而且還會具備應對磨難的能力。人是否強大,是否幸福,完全在於你的精神,在於你是否找到了生命的意義並且知行合一。

不過,人的獨立思考和自由選擇能力,造就了任何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所以,並沒有可以普適於任何人的生命的意義。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靈魂,需要自己思考,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在本書的最後,弗蘭克用一句話總結了自己的生命的意義,作為一個心理學家:“我的生命的意義,在於幫助他人找到他們生命的意義”。這其實是一個很崇高的信仰,同時體現了第一和第二兩種實現人生意義的方式。同時,他在集中營的經歷也體現了第三種方式。

思考自己的生命的意義,我想,我的生命意義,在於做中國的巴菲特和釋迦牟尼,用自己的智慧幫助他人實現財務自由和生命自由。作為萬物之靈的人,最寶貴的就是自己獨立思考和自由選擇的能力。可是如果我們自己的肉身,自己的出生和死亡,都只是大自然偶然的產物,我們只是宇宙海洋中偶爾飄起的一個浪花,一切不由我們自由選擇,那是多麼悲哀的一件事情?我相信靈魂的存在,所以我相信可以通過探索,找到生命自由,靈魂永生的途徑。

幫助他人實現生命的自由,就算不能成功,就算最後發現是徒勞,那是否也比活得渾渾噩噩要幸福?探索的過程本身就已是快樂,又何必糾結於有沒有結果?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6

第一部分是作者對集中營生活的記錄,分為三個階段:收容-恐懼,適應-冷漠,解放-人性的暴露。

1、集中營裏最痛的不是肉體,而是不公正和不可理喻對心理造成的傷害。

2、作者不願意叫醒做噩夢的室友,因為現實更恐怖。

3、在這裏,對妻子的思念讓他領悟到愛是追求的最高目標。

3、幽默是生存的藝術,就像苦難是毒氣被灌入毒氣室,均勻瀰漫,大小是相對的。

4、無法奪取的自由,是人選擇態度和行為的自由。

5、“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第二部分是作者對意義療法的總結和思考。

1、追尋意義會導致內心緊張,這有助於精神健康。

2、必須通過對生命的理解來回答生命的提問;對待生命,只能擔當起自己的責任;意義療法認為:負責任就是人類存在之本質。

3、發現意義的方式:事業成就,體驗某事或人,對苦難採取態度

4、矛盾意向法對抗焦慮,反應消除法對抗過度反應

5、自由-責任缺一不可。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7

這本書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探尋生命的意義。作者帶着我們層層推進,並給出了清晰的答案。

對每個人來説生命的意義都是獨一無二的。

“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義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這個使命是他人無法替代的,並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來一次。這樣,每個人生命的任務就是特定的,完成這些任務的機會也是特定的。”

“意義療法的要義之一:人主要關注的不是活的快樂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義。”

這些獨一無二的意義和使命構成了我們每個人不同的人生。

所以“對於意義的認識在我看來最實在不過,就是意識到了現實背景下的某種可能性,或者通俗地説,意識到在給定情境下,‘能夠做些什麼’。”是不是就是我們常説的“盡人事”呢?

“我們不應該再問生活的意義是什麼,而應該像那些每時每刻都被生活質問的人那樣去思考自身。我們的回答不是説與想,而是採取正確的行動。”

“意義療法認為,責任就是人類存在之本質。”

那自由呢?責任和自由如何取捨呢?

“光説人有自由還不夠。自由只是故事的一半,真理的一面。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極的一面,而其積極的一面就是責任。實際上如果人不能負責任地生活,那自由會墮落為放任。”

讀到自由與責任,我不禁會想到沉迷遊戲的大學生和出軌的男女,他們為了心中的自由了放下了讀書的責任,放下了家庭的責任,那自由便墮落為放任。

我又想起前段時間熱映的文青電影《七十七天》,男主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穿越羌塘,放下一切走進了無人區。影片沒有直接告訴我們男主的結局,但從片尾文字記述三位穿越者的事蹟看,凶多吉少。我一直在想,影片究竟在傳遞給觀眾一個什麼樣的觀點呢?亦或只是在用一個影片在向這些“壯士”致敬?自由是我們每個人的嚮往,意義是我們每個人的目標,如何找到自由和意義(責任)的平衡點,也許只能問自己的內心了。找到了這個內心的平衡點也許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五百年前王陽明在龍場悟到的所謂“心即理”“遵從自己的內心”是不是也是異曲同工呢?

拋開形而上的東西,進一步想,追求生命的意義究竟該怎麼做呢?作者這樣引導我們。

“按照意義療法,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現生命之意義。

(1)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

(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某種態度。第一種就是成功;第二種就是通過體驗自然和文化或體驗另一個人的獨特性,即愛某個人。”第三種需要詳細講,我專門在“面對痛苦”一篇中總結。

“人的生命是短暫的。通常,人們只想到短暫性本身,而不去想它之前有過的豐富果實,他曾經歷的快樂和痛苦,曾經做過的許多事情。那一切都不會被否定,也不會被忘卻。我應該説,‘曾經存在’是最為確定的一種存在。”

讀到“曾經存在”,我自己的腦子裏兩個小人吵了起來。如果兩位武林高手在華山之巔進行了一場巔峯對決後都死去了,如《神鵰俠侶》中的洪七公和歐陽鋒一般,他們的武學成就也跟着他們一起消失了。這個世界上似乎什麼也沒有增加,什麼也沒有減少。那曾經是否存在似乎便無所謂。

而另一個聲音説,難道你忘了楊過了嗎?他們儘管沒有把所有的武學保留下來,至少影響了一些人,比如楊過,這些影響是真實發生的,而且是不可逆的,似乎這麼説‘曾經存在’才是確定的一種存在。這麼看來,和世界產生聯繫和相互作用,是保證過往存在確定性的先決條件。進一步講,想要增加我們自身的價值——改變世界的價值——就要讓我們與這個世界產生儘可能多的聯繫。這種聯繫並不僅可以通過交朋友,也可以用創造暢銷書、好故事,或是好產品等方式。

最後讓我們放眼到整個人生,我們整個人生的意義該如何去考量呢?弗蘭克爾把人生和電影作了個類比。

“當我們在理解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的意義和整個生命的意義時,不妨做個類比,讓我們看一場電影:他由成千上萬個鏡頭組成,每個鏡頭都有其含義和意義,但是在看完最後一個鏡頭之前,整個電影的意義是不能確知的。但是,如果我們不能理解每個鏡頭的意義,那麼對整個電影的意義也就無法把握。生命的終極意義難道不也是這樣?只有在瀕死之時人們才能揭示生命的全部意義,而這種終極意義也有賴於生命過程中盡其所能地實現每個單一情境的潛在意義。”

小結一下,作者認為生命意義在於責任,在責任限制下的自由是有價值的自由,用每時每刻的責任規劃自己的人生,遵從自己的內心,盡人事。很務實、很入世。似乎和儒家告誡我們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成長之路遙相呼應。在成長的初期,修身就是我們的責任,當能力增強後就應該擔當起與能力相稱的責任,從“齊家”開始,隨着能力的增長最後成為能“平天下”的人。至於最後能不能達到“平天下”的境界,就看自己的能力是否配得上這份責任。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8

這本書有一個很大的噱頭——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一。著名的20世紀心理治療大師,猶太人,經歷了二戰集中營煉獄,開創心理治療體系中的“意義療派”。

活着有什麼意義?我從沒想過這個問題會有答案。很多人會説為父母活,為子女活;那我認為這樣的理由更沒有意義,生命的本身不能是因為另一個生命而有意義。沒有人沒思考過這個問題,無論何種境遇,怎樣的文化程度。也許因為一時的收穫而感慨——活着值得;也許是在困頓煩勞的絕境中疑慮生命的意義。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思考或潛意識問着:“我活着有什麼意義?”

“生命最終意味着承擔與接受所有的挑戰”,這其中當然包括“痛苦”,當你正視“痛苦”時,它就失去了威力。弗蘭克爾尤其講述了“痛苦”的意義,它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每個人的獨特任務;而快樂是一種附加品,如果以追求附加品為目標,這必定會讓人失望。哪怕在二戰最臭名昭著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時,痛苦也是有意義的,人在什麼時候都有選擇,即便是選擇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死亡。永遠不要低估生命的堅韌。

“苦難也不總是病理現象,苦難非但不是神經官能症的症狀,反而可能是個人進步的表現,如果苦難是由存在之挫折引致,就更是如此。我堅決否認人對其存在意義的追求(或對其存在意義的懷疑)是源於或者會導致任何疾病。”當我看到這段話時,彷彿大腦中的暗影突然迸發出萬丈光芒,衝破一切雲霧,我發現寶藏一樣的仔細斟酌,存在之意義的追尋並不是任何疾病,不是抑鬱症,不是精神障礙,有大量數據論證很多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我真的不是一座孤島,這帶來了無限力量。

弗蘭克爾最終沒有給出問題的結論,生命的意義本就不是一個固定的答案,是隨着環境和外在的影響而可能時常改變的,它也許不會具體物化成某件事,也許追求生命意義的本身就是這份意義的答案。當我們看透這個問題的時候,便不會再問,更多的思考或質問應該是——生活對我們有什麼期望。我們要行動起來去追尋那個讓我們幸福的理由,那不是結果,也不是目標。

當我看這本書的時候,經常被書中的説法所觸動,好像到處都是重點;當我看完的那一刻,我已經很難記起書中具體的各種論點,但我卻找到了我的生命之意義——這個困擾我十幾年的大問題。我希望更多的人能閲讀這本書,不止是找到問題的答案,也讓每一個人更加熱愛生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感謝弗蘭克爾!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9

探尋生命的意義是永恆的話題,這本書的觀點鮮明且積極,不管是處於任何境地的人都會有啟發,因為任何人都會有煩惱,都會有低潮,但是這種負面的情緒可能會激發我們更大的潛能,讓我們的生命上升到一個更好的層次。就像我們古人所寫“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最重要的是我們對待苦難的態度,而且這種態度是我們可以決定的。

最近聽一首毛不易的歌《感覺自己是巨星》,雖然生活不易,但每個人都要活出巨星風采,因為你不知道還有許多人羨慕你的生活,把你當成巨星,成為你的粉絲。

今天下午,接單一個通報,兄弟單位的一個和我們同齡的戰友,自縊身亡,主要是婚姻不順,走了極端,老母親本來身有重病,一下卧牀不起,眼看就要垮了,真不知天堂相見,這個年輕人會是什麼感覺。如果,他能早些看到這本書估計就不會輕易解決自己的生命,畢竟我們經歷的這些瑣事和那些真正的厄運相比又能算得了什麼呢。

生命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10

“生活是充滿意義的,人們要擯棄環境的侵擾,學會追尋生活的意義。它還強調,生活是有終極目的存在的。”——《活出生命的意義》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無論是青年、中年,還是老年,都伴隨着階段性的快樂和痛苦。叔本華説過,生命就是一團慾望,慾望滿足了便無聊,不滿足便痛苦,人生就是在無聊和痛苦之間搖擺不定。只有極少數人,經過層層歷練,方能修煉出成熟的心智,真誠地對待自己和他人,滿心愉悦地面對這個世界。《活出生命的意義》的作者弗蘭克爾,就是這樣一個人。

弗蘭克爾是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這本書適合希望尋找生活意義的人們。

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説過,人活在宇宙當中是無意義的,但我們可以通過自我造就,活出精彩。弗蘭克爾亦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地自我超越。他在書中標明瞭一個事實,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總是指向某種事物或某人——不論是作為有待實現的意義,還是你需要面對的他人。人越是忘記自己,投身於某種事業或獻身於所愛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實現自己的價值。人類在心裏底層擁有一致的集體潛意識,當你看到一個人自我奮鬥改變命運,或是看到真摯的愛情時,你會從心裏湧現出一股強烈的情感衝動,震顫整個內心。

我建立這個公眾號的初衷,就是想讓大家通過閲讀和寫作,去探尋生活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11

人在遭遇挫折的時候,會遭到兩個層次的打擊。第一個是挫折痛苦本身帶來的,比如疾病的折磨、工作的辛苦、失敗的損失等等。第二層是因第一層而感到的沮喪、羞恥、失望甚至絕望(第二層才是打擊的本質,是支撐原來人生的意義突然中斷)。

第二層,作為其行為的根基迅速消減。而喪失了告訴自己必須做什麼的本能,喪失了告訴自己應該做什麼的傳統,有時人甚至連自己想做什麼都不知道。從而,要麼去做別人所做的事(隨大流),要麼做別人希望做的事(集權主義)。

抽象的生命意義是很難闡述的。意義也不需要太長遠,從長遠看人都是要死的,所以人生沒有什麼終極意義(對於終極意義,自己找不到,別人也不可能告訴你)。因此,所追求的就是短暫意義,即自己創造的東西,包括成名、發財、照顧家人、擊敗同行、氣死對手、貢獻社會,什麼都行。

只要找到,你的生活才有支撐。

尋找意義的方法:

(1)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

(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某種態度。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12

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該如何度過,最近在周老師的推薦下閲讀了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維克多·弗蘭克爾講述了自己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裏的"非常"遭遇。在歷經了煉獄般的痛苦後,他選擇了在絕境中抓住毫無生還可能的希望,並將此總結為"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第二部分是理論(存在主義分析治療)。作者將自己在集中營中真實的經歷、內心的感悟結合心理學專業豐富了"意義療法".奧斯維辛集中營給他留下的不是傷痛的情感和困擾他日夜的噩夢,反而強化了維克多·弗蘭克爾的核心理念:"我們期望生活給予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對我們有什麼期望。對生活賦予的磨難,我們孤獨而獨特,但我們獨特的機會就依存於自己承受重負的方式之中。生命的意義包含着從生到死受苦受難這一更廣闊的循環中。"誠如尼采所説:"那沒能殺死我的,會讓我更強壯".因此,在讀了這本書後,大家意識到維克多·弗蘭克爾並不是當年集中營裏被編號為119104的待決囚徒,而是讓人的可能性得以擴大的聖者。

在讀這本書,我心裏一直在想我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記得高中語文課本中學習過史鐵生的一篇文章《我與地壇》,裏面作者談到自己面臨的生與死的問題,後來作者説既然出生了,就不在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而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裏活出意義來,生命本身沒有意義,我們要賦予它一個意義,同時在這本書中,維克多·弗蘭克爾認為在任何情況下,人的生命都不會沒有意義,而且生命的無限意義就包含着困難、剝奪和死亡,尤其是當人能在生命的絕境甚至死亡中延展出生命的意義來,那麼他內心的強大可想而知。在我們整個的人生長河中,我們必須也必然會經受太多的苦難,這是無法逃避的任務。因此,要直面所有的苦難,不能軟弱,眼淚是無用的,但也不必諱言眼淚,因為眼淚見證了人們承受痛苦的巨大勇氣。

其實作為一位國小老師,既然從事了這門工作,那我就在心裏想着讓我的人生活的更加有價值一些,讓自己能夠在工作崗位上更多的服務於學生,讓學生儘量多學會點知識以及更過的學習方法和經驗,為將來的人生打好一個基礎。由於時間緊迫,這本書還沒有看完,因此在接下來的時間內我還會繼續研讀這本書,獲得更多的營養。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13

如果人生就像一部電影,那麼每一天就像電影的一個畫面,我們的人生就是由這一幀一幀的畫面所組成,故事會經歷跌宕起伏,有高潮,有低谷;有幸福,有痛苦;有成功,有失敗;有歡樂,有沮喪,最終都會有一個結局,無論這個結局是悲是喜甚或平淡無奇,我們終將都會走完這一生。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世間獨一無二的存在,是自己這部人生電影的導演兼主角,如何演繹人生這部電影,不僅是為了呈現給世界觀賞、品評、思考,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要擁有自己的價值。

閲讀美國弗蘭克爾醫師所著的《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通過他在納粹集中營煉獄般的親身經歷,不得直視人的尊嚴被撕碎,情感被麻木,人性被泯滅,死神時刻都準備着擄走你的親人和朋友的生命,飢寒交迫,鞭打奴役,疾病瘟疫,毒氣室,焚屍爐,只有編號的囚徒在最貧瘠的環境中選擇求生或放棄。在這恐怖的集中營裏,人的生命價值不被承認,意志無處安放,僅是被消滅的對象,這種重壓之下,活下去的勇氣成了最昂貴的精神財富。

作為集中營囚徒之一的弗蘭克爾醫師,每天同樣在重負勞役之下,看着被拖走同伴的屍體,思考着如何在這種滅絕人寰的環境中活下去,尋找生命的希望,走出集中營。他在無助的時候,思念妻子是他最大的慰籍,夢中和妻子對話撫平了內心的傷痕,這讓他理解到愛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感情,甚至是活下去的勇氣;他全身心投入人類生命意義的研究,卻幫助他實現了自我救贖,這讓他明白成功不過是全力付出的副產品。

“人,能夠為了自己的理想和價值而活,甚至為此付出生命。”

“人越是在絕境之地,越需要去尋找生命的意義。”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的,你無需將自己的命運與任何其他人進行比較,即使你在經受磨難時,你也是獨特孤獨的一個人,沒有人能夠解除你的磨難替代你的痛苦。同時,你只有活下去才有機會看到希望、健康、家庭幸福、職業能力、財富、社會地位——所有這一切都有可能重新獲得或者恢復原狀。

奧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説:“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我們的生命不可能重複,你必須通過對自己生命的理解來回答生命的提問,找到自己的使命,承擔自己生命的責任。

弗蘭克爾醫師通過意義療法,告訴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現生命的意義。

  第一、通過創立某項工作和從事某種事業。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總是指向某種事物或某人(他自己以外的某人)。人越是忘記自己——投身於某種事業或獻身於所愛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第二、通過體驗某種事情和麪對某個人。

通過體驗某種事情——真善美——通過體驗自然和文化或體驗另一個人的獨特性——就是説去愛某個人。只有通過愛才能使你所愛的人實現他的全部潛能,通過使他認識到自己的所能和應為,它就會實現自己的潛能。

  第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的某種態度。

忍受苦難使人能夠將災難轉化為勝利,將個人的厄運轉化為人類之成就。當我們無法改變客觀現實時,比如患了不可治癒的癌症,我們就面臨着自我轉變的挑戰。

在生活中,你可以成為一位悲觀主義者也可以成為一位樂觀主義者,關鍵在於你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和選擇。悲觀主義者面對牆上每天都被撕掉一張的掛曆,他會覺得生命越變越薄;而積極樂觀的人,會把每一張撕掉的掛曆整整齊齊的摞在一起,還要在背面記下自己的故事,他可以自豪而快樂的回憶所有經歷的時光,即便他意識到自己老了,也依然會感到生活的充實,因為他愛過了,哭過了,努力了,付出了,成就了,甚至勇敢地承受過苦難。

弗蘭克爾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在美國發行了73版,超過900萬冊,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選為最具影響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幫助千千萬萬人找到了他們生命的意義。我們每一個人作為這世間獨一無二的存在,也需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我作為萌想視覺文化傳媒的創始人,我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幫助有夢想、肯奮鬥、願意改變自己的人找到實現夢想的途徑。你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挖掘出自己生命的意義,讓自己的生命活的有價值,才不會在臨終的時候感到虛度或碌碌無為。(文/郝萌)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14

在看集中營那段生活時,簡直不敢想像,在那個環境下,疾病,痛苦,死亡是每日必須面對的課題,心中沒有光的人,看到到窗外那棵樹,看不到希望,只有苟且,偶爾蹲在某個角落想以疾病的名義多活幾日外,無其他活着的意義。而那些心中有光的人,不管在怎樣惡劣的環境下,不管遭遇怎麼難以忍受的痛苦,仍然堅信生活的美好,仍然對未來抱着希望,仍然努力讓自己幫助他人,努力讓自己的每一刻過得有意義。

昨潘打電話來,是因為某事觸及她的一個坎,讓她情緒不穩,號啕大哭,我只能傾聽,沒能給她任何建議,多麼希望自己是個心理學專家,在他人需要幫助時及時將他們從泥塘深處解救出來。我有個小小的夢想,就是希望自己的將來,能幫助他人。我想今日也試試,如果任何事情都等到將來,那麼我就會給自己找藉口而延遲行動,不,不能等待,立刻行動。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15

經典之書是應當反覆閲讀。

我之反覆誠不如上。書讀到一半時,恨不能一氣讀完,約五分之一的內容時,卻又遲遲不能拿起,讀兩頁,置幾日,再讀時對之前的內容有了恍惚,於是在一二章間重複,或是短暫的閲讀過程裏,心思拋錨,書之後半部,是心理學中意義療法的治療理念,誠是不能以二用之心理解,於是再讀。拖拖拉拉到今日,終於讀完。

本書作者弗蘭克爾是一名精神科醫生,1905年出生,1997年去世。1942年9月他和全家遭逮捕,之後的3年,先後被關押在奧斯維辛、達豪等四個集中營,期間,他懷孕的妻子、父母,弟弟均因疾病和飢餓慘死於集中營。被關押之前,他有過申領美國簽證出逃奧地利的機會,因為家人和自己的患者而放棄。

關於集中營,我印象有三,一是高中課文《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二是影片《美麗人生》,三則是弗蘭克爾在此書中的描述。清晰地記得書中的一段描述:集中營的牀是上下鋪,光木板,每層要容9個人,要側身躺下,共用兩條毯子,某天晚上一個獄友身處噩夢之中,睡不着的弗蘭克爾想伸手拍醒他,卻又不忍讓那個獄友醒來在比噩夢更可怕的現實中。作者對集中營經歷的描述,使我對那部名為《美麗人生》的電影有了更為立體的感觸。

弗蘭克爾是一位天資聰慧,智慧過人的聖者,面對人生中用苦難都不足以形容的經歷,他讓我見到如佛陀般聖者的光芒。

首先是聖雄甘地心懷山海般的仁愛,當他從圖爾克海姆營獲救後,知道了他妻子慘死的消息,過去的3年,他能在人間煉獄般的集中營裏生存下來,對妻子的愛是強大的心理支撐,他在集中營裏送走了自己的父親,失去了母親和弟弟。即便如此,他仍然能做到“忘不了別人給過我的恩惠,不抱怨別人對我做過的壞事”,幫助那些戰後需要恢復的精神病患者,且這些人中有當年參與迫害自己的人。

其次是對人的存在的意義的探究,尤其是精神健康與人類繁榮的問題,他對於自己所感興趣領域孜孜不斷地研究,完美詮釋了活着的意義,他認為,不可治癒的精神病患者也許沒用,但他擁有人的尊嚴,否則安樂死就被合法化;而人也不是簡單地活着的,魔鬼般的人物也會轉化為聖人,人的內心裏,兩種可能都有,人是有人性光芒的,不該簡單地被視作是機器一樣的存在,他活着的意義在於幫他人找到生命的意義。

最後便是他的意義療法,這類似於孔子説的“求仁得仁”,或者是《老人與海》裏的那段經典台詞: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或者是《人生十二法則》中的龍蝦理論:昂首闊步蟹螯高舉的龍蝦才是不敢被輕易下手的龍蝦。想起不知是哪本書裏的話,得意忘形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失意忘形。

以弗蘭克爾“悲劇性樂觀主義”理論作為結尾:“世界的狀況不妙,但除非我們每個人都竭盡所能,否則一切會越變越糟”。人想成為哪一種,是內心的選擇,而不是環境的產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