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學設計《楊修之死》

來源:文萃谷 3.14W

【簡介】

優秀教學設計《楊修之死》

本節課的主題:讓學生了解曹操殺害楊修的經過和緣由,探討楊修之死的原因,初步認識分析事物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唯物辯證法觀點。學習本課在故事中表現楊修的聰明才智和“恃才放曠”的思想作風,揭示曹操既十分奸詐又有深謀遠慮的複雜性格,即通過故事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關鍵信息:

1、運用多媒體投影,播放電視劇中的“楊修之死”,以形象的畫面導入新課,讓學生了解楊修之死的背景和故事情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歷史的天空去感受金戈鐵馬、脣槍舌劍、氣勢恢弘的場面和濃厚的歷史感。中間再穿插楊修犯曹操之忌的六件事,會給學生渲染一種歷史的氛圍,有助於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

2、採用加小標題和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思辯能力:

⑴ 課文敍述了楊修犯曹操之忌的六件事,可以讓學生給每一件事加一個小標題,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而且對每一件事也有深刻的把握。

⑵ 討論辯論才會出真知,學生思維的火花才會閃現。圍繞“楊修為什麼被殺?”讓學生展開辯論,各抒己見,無論從哪個角度,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這種寬鬆的、主動求知的學習氛圍為整個辯論做了很好的鋪墊。

【學習者分析】

1、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國中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較強的閲讀能力,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有很大的趣味性和可讀性,有許多的三國小故事也為學生所熟知,如“桃源三結義”、“空城計”、“三顧茅廬”等。這些小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同時透着智慧,可讀性很強。估計大家對楊修這個人物也有所瞭解,對他的故事也有所聞。即使沒看著作,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也被幾家電視媒體播了好多遍,從電視這個平台中也可瞭解到有關這個人物的知識。這個時期的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也有初步的思辯能力。在“楊修為什麼被殺?”這個問題上都有話可説,有理由可辯,讓他們在討論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辨證思維能力。

研究表明,這個階段的學生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缺乏理性思維的支撐,故本節課老師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自由辯論,讓學生自己去梳理自己的理由,從而提高自己的思辯能力。

2、在學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應該閲讀過《三國演義》,對楊修這個人物有大體的瞭解,並對這個人物有一定的評價,有初步的鑑賞能力。

3、學習者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已經具備的水平:

本課是在學生對小説中的人物有了初步的鑑賞能力的基礎上讓學生對通過故事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有進一步的瞭解,並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

【教學/學習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1、掌握一些重點字詞,如:“適”、“數”、“忌”、“如”、“但”、“即”的不同用法。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2、瞭解曹操殺害楊修的經過和緣由,探討楊修之死的原因。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

3、學習通過故事展示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

1、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2、採用“整體感知—研讀賞析—拓展延伸”的模式展開教學。充分利用音像材料,儘可能增加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利用多媒體課件等擴大學生的知識容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3、教學評價方式:

⑴ 通過課堂提問,對學生的思想火花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儘量從正面加以引導。

⑵ 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

⑶ 採用成長記錄的方式,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如,關於學生平時表現和興趣潛能的記錄、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結、教師和同學的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等。

⑷ 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想結合:

① 在研讀賞析部分設置開放性問題:給楊修數犯曹操之忌的六件事加小標題,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概括加上小標題,然後找其他同學評價一下加得好不好,能否概括整個事件。如果還不夠完美,你如何給這件事加小標題,這時可以找開始加的那個學生談一下別人説的有沒有道理,這樣,通過學生自身的評價就可得到完美的回答。

② 在“拓展延伸”板塊,同學可以把本堂課學過的知識繼續延伸,對能否深一步解決問題給自己一個客觀評價。

【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選用】

本次教學需要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光碟和多媒體課件的輔助。

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在課文導入時播放開頭部分,讓學生一開始就進入那歷史的天空,感受你來我去,橫刀立馬的戰鬥場面。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渲染了氛圍。多媒體課件在本課的“讀一讀,寫一寫”、“整體感知”、“揣摩研讀”、“拓展延伸”等環節中得到應用,它的使用能讓學生更快地掌握課文,更好地比較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點,使課堂的容量更大。

【教學準備階段】

1、準備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音像資料,並納入多媒體課件。新教材與現實生活聯繫非常密切,備課時往往要花費很多精力。每節課對教師都是一個挑戰,有時一節課涉及很多知識,提示我們要擴大知識面,注意多學科整合,對我們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在課前與學生見面時,提前讓學生預習,掌握生字詞和課下注釋;熟讀課文,掌握課文中重要的細節,便於理解課文;查閲課外書或利用網絡搜尋與楊修有關的材料,為此後的討論奠定基礎。

【整個教學過程敍述】

本節課主要為語文教學活動,教材“楊修之死”的內容共需兩課時。本節是其中第一課時,需40分鐘完成。

需要對學生分組,前後桌4人一組,每組包括能力不同的學生,設組長1名,中心發言人1名,其他人可適時補充,組長主要肩負引領和鼓舞同學學習積極性之責。希望每小隊含合作小組數目一樣。

根據教材的難度,在本節課的“研讀賞析”環節,讓學生根據一個個小故事來概括楊修和曹操的性格特點有一定的困難,此時可以讓學生先四人小組討論,在這個基礎上因勢利導,稍加分析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為順利實施本節課,教師除應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教育理念外,還應具備一定的多學科整合能力,會操作多媒體。

具體教學過程設計如下,大體分為六個板塊來完成:

一、第一板塊:導入

多媒體播放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片段楊修之死,配上其主題歌,讓學生先進入那種濃濃的歷史氛圍。然後導入:相信同學們對“桃源三結義”、“空城計”、“三顧茅廬”等故事都是耳熟能詳的,它們都出自我國長篇古典小説《三國演義》,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三國的歷史天空,去感受那金戈鐵馬、脣槍舌劍、氣勢恢弘的歷史畫面。

(説明:以情境引入課題,使學生先進入古代戰場上蒼涼的歷史氛圍,有助於對歷史事件的把握。興趣是學生探求知識,認識事物的推動力。這個導語設計從從視覺、聽覺方面刺激了學生,引起了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第二板塊:讀一讀,寫一寫

恃才放曠 皰官 分食訖 譖害 佯怒 麾軍 綽刀 稟請

(説明: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這一板塊的實施有利於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基礎知識。)

三、第三板塊:整體感知

學生帶着以下兩個問題去自讀課文:

1、請用一句話來概括文章內容。

2、你認為可把文章分成幾部分?並説出你的理由。

(説明:從認識的一般規律看,認識發展遵循這樣的基本順序:首先形成對事物整體的籠統認識,然後進入到對事物局部或細節的認識。從漢語的的特點出發,應將文章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把握文章部分與整體、部分與部分之間的聯繫,而不能脱離文章整體單純就句子學句子,就段落學段落。本部分兩個問題的設置,既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又梳理出本文的綱,綱舉目張,抓住綱,整篇文章的框架就出來了。)

四、第四板塊,研讀賞析

請學生再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從第一部分看,楊修為什麼被殺?曹操僅僅因為這件事殺了楊修嗎?

2、請給插敍的每個小故事加個小標題,並複述,注意把握曹操的心理反應。

⑴ 改建園門──雖稱美,心甚忌之

⑵ 分食酥餅──雖喜笑,心惡

⑶ 夢中殺人──愈惡之

⑷ 告發曹丕──愈惡之

⑸ 請吳質教曹植──因此亦不喜植

⑹ 斬門吏為曹植作答教──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

從曹操的反應來看曹操殺修之心,早已有之。

3、從課文中我們可以看出曹操和楊修各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楊修:恃才放曠、狂妄輕率、好耍小聰明

曹操:虛偽殘詐、老謀深算

(説明:從培養學生閲讀能力出發,重在解讀課文本身,“潛心會本文”,在研讀課文上下功夫。從字詞句解讀、段落解讀和篇章解讀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在這部分學生只有細讀課文才能準確把握楊修和曹操的性格特點。)

五、第五板塊:拓展延伸

大家議一議:

你對楊修被殺有何感想,這篇文章對你有什麼啟示?

(説明:閲讀是為了吸收,吸收課文的思想以陶冶性情;吸收智慧,以提高自己的智能。學生自己可以讀出心得,是為頓悟。)

六、第六板塊:佈置作業

以“我看楊修”為題寫一篇讀後感。

(説明:學以致用,提高寫作能力是學習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貼近課本實際,讓學生樂於動筆,樂於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課後反思】

1、本節課的導入板塊,用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來導入,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從視覺、聽覺上給學生以歷史的美感,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在這種濃濃的歷史氛圍中很自然地進入到了楊修之死的那個情景當中。為上好這堂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第四板塊研讀賞析,讓學生給楊修犯曹操之忌的六件事加小標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個個都很踴躍,其他同學也敢於評析,鍛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評價能力。掀起了課堂的一個小高潮。

3、第五板快拓展延伸,問題的設置讓學生有話可説,是一個開放性問題,同時又能總結本課的主旨,學生經過充分的討論,各抒己見,把整篇課文串了起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最後一板塊,佈置作業以“我看楊修”為題寫一篇讀後感。課後來看,效果很好,很多同學上課沒有機會發表意見可以在作業本上深入地談,同時,又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大膽地説出來了,是一個很好的練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