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3.15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動物樂園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比較多少的方法。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並能用符號來表示比較的結果,建立符號感。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精神。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精神。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重點難點:

1、掌握比較多少的方法 。

2、會用“>”、“<” 、“=”表示比較的結果 。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聽過駱駝和羊的故事嗎?駱駝和羊通過比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處,矮也有矮的好處。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也是“比較”,內容也和駱駝和羊的故事一樣有趣。

二、引導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動物樂園”圖

師:動物樂園要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小動物們都到動物樂園幫忙,熱鬧極了。我們看看都有哪些動物?它們各有幾隻?請小朋友們自己在心裏數一數,等彙報的時候再告訴老師和其他同學。

2、彙報交流

師:你看到了哪些動物?各有幾隻?(學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鳥。)

3、動手操作

(1)師:誰願意用動物頭像來表示你觀察到的圖上的各種動物?

(2)師:請其他同學也在下面擺一擺:你看到了幾隻什麼動物?請用學具表示出來。

(3)學生擺完,引導學生觀察評價:擺出來的和看到的一樣嗎?

4、設疑激趣

師:來了這麼多的動物,到底哪一種動物比較多,老師很想知道,你們想知道嗎?那我們把它們比一比好嗎?

(1)小組討論:可以把誰和誰作比較?

(2)彙報:我準備把……和……進行比較。

5、探究方法

(1)認識同樣多和“=”(熊和鹿比)

師:咱們先把熊和鹿做比較,那麼這兩種動物,誰多?誰少? 你是怎麼知道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

動手操作:比較兩種動物誰多誰少,可以直接根據數量多少來比較,還可用擺的方法來比較,那麼要怎麼擺呢?請大家先想一想,再動手擺一擺。

展示、交流:誰願意到前面來擺一擺?其他同學擺的方法和他一樣嗎?有沒有不同的擺法?(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擺出了不同的圖形)

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種擺法,是怎麼進行比較的? (如果學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對應”的比較方法,教師可以參與者的身份參與發表意見。)

認識 “=”

揭示同樣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數一樣,我們就説:它們的只數?(“同樣多”、“一樣多”、……)熊有4只用數表示寫幾?鹿也有4只,用幾表示?4和4同樣多或者説相等,要用什麼符號來表示它們的相等關係?誰知道? 誰會寫“=”? 板書: 4 = 4 讀作:4等於4

(2)認識“>”、“<”(兔和猴比、猴和鳥比……)

師:接下來你們想把哪兩種動物進行比較?這兩種動物誰多?怎麼比較?比的結果是什麼?可以先擺一擺再説一説。

①獨立思考 ②小組交流 ③ 全班交流

怎麼比?{引導學生表述:--比—多(少)}

師:5 比3多,在5和3的中間要用一個什麼符號表示?你們知道嗎?誰會寫“>”?這個式子5>3怎麼讀?(5大於3); 5比3多,用“>”表示,那麼3比5少,可以用“>”表示嗎?應用什麼符號表示? 這個式子怎麼讀? 3<5(3小於5)。

指導書寫:“>”、“<”

練習使用“>”、“<”>”、“<”)

引導發現:開口對大數,尖角對小數。

(有的孩子説:口子大的朝大數;有的孩子説:開口朝左的是大於號、開口朝右的是小於號;還有的孩子説:想到把“箭號”的一橫去掉就是大於號了。之後教師引導學生編順口溜記住:開口朝大數,尖角對小數……)

三、練習與拓展

1、師:在這麼多的動物裏面,哪種動物最多?哪種動物最少?(小鳥最少,小兔最多)其他的動物比較的結果怎樣?小朋友們能不能自己完成?請同桌交流:説一説誰比誰多?誰比誰少?也可以用數字説一説它們比的結果。

2、在現實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比較的知識?

3、獨立完成第13頁練習題

小猴比小熊少 3 〇 4 小鹿比小兔----- 4 〇 5

小熊比小猴多 4 〇3 小兔比小鹿----- 5 〇 4

最多 最少

4、填一填

7 〇 3 4 〇 9 3 〇 3 5 〇 8 10 〇1

2 >□ 6 >□ 6 = □ □= 8 □和□< 9 (這幾道題,發數字卡片給小朋友,認為合適的都可以到台上來。)

板書設計:

動物樂園

小於:<、 大於:> 、等於:=

開口對大數 尖尖對小數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提出並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6、5、4、3、2加幾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6、5、4、3、2加幾。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發展探究、思考的意識和能力,重視算法多樣化,發展創新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繼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學習興趣讓學生應用知識解決生活裏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6、5、4、3、2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讓學生聯繫學過的相應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數。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數學活動材料、6、5、4、3、2加幾的口算卡片等。

學習準備:課前先自學本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 童話引入,嘗試鋪墊。

多媒體先出示課題。

問:今天小兔子請小朋友去它家坐客,你們願意一起去嗎?去小兔子家得翻越好幾座小山呢,山上都有題目,我們一起來口算吧。

1、口算題:(做5題)電腦隨機出7、8、9加幾的題目。

並選幾題讓學生説一下:你是怎麼算的?

2、翻過小山,我們見到小兔子,它還出了幾道題來考考我們小朋友呢?

6+( )=105+( )=10

二、自主嘗試,探索新知。

1、 自主學例題。

述:小兔子家門口還種了許多蘑菇,小兔子正提着籃子在採蘑菇呢。

(1)小兔子的蘑菇是怎麼種的呢?小兔子問了大家一個什麼問題呢?你是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2)請你把書翻到P90頁,帶着這三個問題自主嘗試學習本課內容。

(4)學生自學。

(5)同桌討論。把你所看到的,想到的,有疑問的,和同桌的小朋友共同探討一下。

(6)全班彙報?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5+8)

5表示什麼?8表示什麼?5+8表示什麼?怎樣算5+8?

(7)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5+8的思考過程。

板書湊十法的過程,可以湊5,也可以湊8,還可以由8+5想到5+8。

湊5時問,把5湊成十要想到幾?

師:小朋友真能幹,想出了這麼多方法來解決問題,這些辦法都不錯,我們大夥再議一議。你最喜歡用什麼方法來算?為什麼?

學生回答。

師:做題時,用自己會做的和喜歡的方法做就行。

2、 試一試。

下面就用你最喜歡來的方法來計算一下小兔子蘑菇上的這些題目吧。這些題目就是我們教科書90頁中間的試一試。

4+9= 6+7=2+9=

請你選一道題説説你是怎麼來做的。前兩題説一下三種方法,最後一題説一種方法。

如果把4湊成十要想到幾?3呢?2呢?

三、 戲實踐,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述:小兔子還為大家準備了好多水果。(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圖。)

這些水果都印在了我們的書上的90頁,小朋友能根據所看到的水果,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嗎?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後全班彙報。

要選擇一道題目問:你們是如何來列式的?如:我看到有兩堆櫻桃,左邊一堆有4個,右邊一堆有8個,一共有12個櫻桃。4+8=12。

3、 拔蘿蔔遊戲。

這時,小兔子為什麼垂頭喪氣呢?哦,它想拔蘿蔔,為什麼它拔不到蘿蔔呢?哦,原來蘿蔔上面有題目呢,只要我們做出蘿蔔上的題目,小兔子就能拔到蘿蔔了。

我們先來觀察一下蘿蔔上的每一組題目,你發現了什麼嗎?學生回答。那這些題目的結果會怎麼樣呢?

這些題目在我們的書上也有,P90,想想做做第2題,請小朋友把答案寫在書上。發現了什麼?

學生解題後彙報。

講解,遇到較小的數加較大的數時,除用湊十法外,還可以利用已經學過的相應的加法算式來計算。

4、 小朋友們真聰明,引得小鳥也要來考考大家了。

想想做做3,請小朋友把題目寫在書上,然後,對一下答案,並説一下是怎麼算的。

四、 深化拓展。

1、 為了創建江蘇省實驗國小,我們小朋友們把教室都佈置得漂漂亮亮的,小兔子也用鮮花把它的小家裝飾得很漂亮。

小朋友們知道,上面有幾盆花,下面有幾盆花,一共有幾盆花嗎?

先做,再口答。出題答案。

2、不但小兔子和小鳥喜歡我們的小朋友,還有好多小動物也喜歡和我們,看小鴨子、小雞也來了,要和小朋友做遊戲呢。請幾個小朋友上來做示範,再

小組自己活動玩鑽山洞的遊戲。

一位小朋友拿着 6+或5+或4+或3+的卡片。其他小朋友拿着寫有9、8、7、的圈,然後鑽過一個圈就回答一道口算題。

五、總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板書6、5、4、3、2加幾。

1、幼兒園的小朋友知道我們今天又學了新的知識,也來請我們去幫助他們,看P90頁第6題,請你幫幼兒園的小朋友把表格完成。

學生獨立完成。

彙報交流結果,先説題意,再説式子和結果。

我們不僅可以利用我們學的知識去幫助小兔子,幫助幼兒園的小朋友,還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其他問題。

2、小朋友們去小兔子家玩,也給小兔子準備一些禮物呢?我們可以送給小兔子什麼呢?把水果禮物貼在黑板上,水果只數在3-9只之間。

看了這些水果,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先自己説説,再全班交流。

先請小朋友提問,再請其他小朋友回答。(如果有時間就做)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19頁的例題,第19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教材在認識1~5和0這兩段內容後面,安排了=、>、<,使學生認識表示數的大小關係的這三個符號,並加深對已學的數的認識。

比較兩個事物的多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對應。教材以森林運動會上的動物為素材,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並把比較的結果用=、>和<表示。先從兔子和猴子的只數一一對應的比較中,認識同樣多,理解=的意思、讀法和用法;再把松鼠和小熊一一對應起來,通過觀察認識比多、比少,聯繫比較的結果,理解>和<的意思、讀法和用法。教材中還分別安排了=、>和<的寫法。

想想做做根據數的大小進行判斷,使學生會用=、>或<表示兩個數的關係。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會用=、>或<表示兩個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是會用>、<表示兩數關係。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瞭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認識=、>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會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2、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的活動,喜愛學習數學。

教學過程:

一、遊戲複習導入,誘發參與

(1)導入:小朋友們,前面我們認識了6個數字寶寶,下面我們來做個數字寶寶搶讀遊戲,第一個舉起小手的機會就是你的。準備好了嗎?

(2)數字寶寶説:小朋友們真能幹!

謝謝你們還記得我,為了獎勵你們,我請你們去參加動物們的森林運動會,在那裏,我們還學會很多數學知識呢!

(3)打開文本18頁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

講述:剛才有小朋友説小兔隊和小猴隊隊員同樣多,是不是這樣的呢?讓我們將它們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提問:小兔隊有幾隻?(4只)貼出4只兔。小猴隊有幾隻?(4只)對應貼出4只猴。

提問:一個對一個地比,你從中知道了什麼呢?(小兔和小猴同樣多;4個對4個正好同樣多;4和4相等)

提問:4和4相等,我們可以在4和4中間用什麼符號來表示呢?(學生猜一猜)

討論交流,説明:像=這樣的符號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號,4=4讀作:4等於4。(板書)

學生齊讀,觀察=號的寫法。(板書:等號上下兩橫平又直)

教師示範寫法,學生描紅。

教師操作:先擺幾個○,再對應擺同樣多的△,然後讓學生寫一寫,

並説一説幾等於幾。

2、教學>。

講述:小兔隊和小猴隊同樣多,現在再讓我們看看松鼠隊和小熊隊的情況。

指名貼出松鼠的只數,再一一對應貼出小熊的只數,讓學生説説從圖中知道了什麼。(松鼠隊比小熊隊多;小熊隊比松鼠隊少等)

提問:從圖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幾比幾多?

提問:4和4同樣多,我們可以用等號來表示,那麼5比3多,可以用什麼符號來表示呢?(學生猜一猜,再看書上是怎麼告訴我們的。)

3、學生猜一猜,相互交流。

説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另一位新朋友(板書>),它的名字叫大於號,5>3讀作:5大於3。(板書)

提問:讓我們仔細瞧瞧,>長的是什麼樣子?學生彙報。(板書:嘴巴朝左大於號)

講評書寫,學生描紅。

提問:你們能用手勢做出>的樣子嗎?

學生用食指和中指做出>。

提問:讓我們想一想>的哪一邊對着的數大,哪一邊對着的數小

呢?(學生討論交流)

3、用同樣的方法教學<。

4、總結。

提問:今天,我們認識了哪幾位新朋友?

講述:>和<長得很像,老師經常會把它們給認錯了,哪一位小朋友有辦法能幫我很快記住哪個是大於號,哪個是小於號呢?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嘴巴朝左是大於號,嘴巴朝右是小於號。

教讀兒歌。學生邊讀邊做手勢表演。

互動遊戲:教師打手勢學生説符號,同坐互動。

三、鞏固強化,拓展思維

1、想想做做第1題。

指名填空,其餘學生書上練習。(集體訂正,選題説説是怎麼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題。

指導學生看清是誰和誰比的,聯繫比的結果,在○裏填上合適的符號。(學生練習,交流校正)

3、想想做做第3題。

鼓勵學生思考和交流,初步體驗結果的不確定性。(學生先思考,再組織交流)

四、歸納小結,提高認識

提問: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你認識了哪幾位朋友呢?和它們在一起你學到了哪些本領呢?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1、認知6、7,能正確地書寫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種物體。

3、培養同學的數感和認真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1、區別6、7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

2、寫數字,培養同學的數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在電腦上出示42頁認知6和7的主題圖,並讓同學仔細觀察。

1、圖上有些什麼?

2、請同學們數一數,圖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同學報得數。

3、你是怎樣數教室裏的人數的?還可以怎樣數?

4、你們是怎樣數出椅子的數量的?

(先數已經放好的6把椅子,再數又搬來的1把。)

5、俺們剛才都是依照1、2、3、4、5、6、7的順序數數的。在數數中俺們發現,數5個以後再數1個就是6個,接着6再數1個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新授

1、認知6和7

你們都觀察的很仔細,今天俺們就來認知一下新

朋友6和7,板書課題:6和7的認知

2、你能拿出表示6的學具嗎?你能用它們擺成你喜歡的圖形嗎?

(生拿學具,師出示點子圖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動手擺,師選有創意的褒揚,展示)

你知道6是怎麼來的嗎?5的後面又該是數字幾呢?

師出示計數器,演示,5撥上1是6。

6的後面再加1個,又是多少?計數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4的學具嗎?並擺出你喜歡的圖形。

3、比較大小,前面俺們認知了5,今天又認知了6和7,那你知道誰大誰小嗎?

5和6比誰多誰少?6和7比呢?你還能看出誰比誰少?6比7小反過來可以怎麼説?

4、基序數意義

(1)你能從小到大數到7嗎?從7開始從大到小數到1呢?(2)觀察43頁金魚圖,找準起點,數一數這裏有幾瓶金魚?(分組活動)(3)先找一找那一瓶裝了6條金魚?從左邊數起看一看是第幾瓶?(4)從左邊數起找到第7瓶,再數一數瓶裏有多少條金魚?

5、教學6、7的寫法

觀察字形特點,6像什麼?6是一筆寫完的,從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筆一直寫到下面再畫個圓後完成,7像什麼?

三、練習48頁2、3

四、課後作業

看看身邊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來表示的。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36—37頁的內容,《認識圖形》一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目的:

1、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教具、學具:課件、小圓印章,三稜柱、圓柱、正方體、長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註

一、聯繫實踐、複習引入。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誰能在我們教室裏找出什麼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2、從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歡的物體,並説説它們的的形狀。

3、摸一摸手中的物體,有什麼感受?與同學交流想法。

4、引導學生説出有些物體的一面或幾面是平平的,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認識圖形。

1、認識長方形。

A:讓學生動手找出長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認識長方形並出示圖形。(電腦出示:從長方體中取下長方形。)

用自己的辦法把圖形從物體中“印”下來。

2、能不能找到長方形呢?

3、彙報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用摸、描、印認識正方形、三角形、圓。(電腦演示)

、彙報交流,説一説圖形形的樣子。

4、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和過去認識的物體(長方體等有什麼不同?

5

三、聯繫實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標誌圖讓學生辨認,滲透交通安全教育,國小數學教案《《認識圖形》一年級數學教案》。

2、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呢?請同組的同學相互説説。

四、探索與實踐。

1、淘氣和同學們一樣也認識了這些圖形,這是淘氣利用今天認識的圖形拼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電腦演示)你們能從這幅美麗的圖畫中找出今天學的這些圖形嗎?

2、下面請同學們小組互相合作,利用老師給你們的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漂亮的圖畫,要儘量和淘氣的不一樣。

五、課內小結與課後延伸。

1、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子裏想想今天認識的圖形。

2、在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這些圖形,同學們回到家後仔細觀察家裏的物體,看看能在哪些物體上找到這些圖形,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爸爸、媽媽,好嗎?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

互相説一説

學生説

摸一摸,説説感覺,看一看形狀,

在紙上印出來。

説一説長方形的樣子。

學生獨立找、小組內找、彙報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討論,説一説。

學生説一説。

學生説一説。塗一塗。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的時間。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3、建立時間觀念,使學生從小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讀寫鐘錶上的整時。

教學難點:正確迅速説出或撥出鐘面上的時間。

教學策略與手段

謎語激趣導入、同學合作探究、闖關遊戲

課前準備

鐘面模型 、學生學具鐘面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謎語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請你們來猜一猜.

師説謎語:我有一個好朋友, 滴答滴答不停走, 叫我學習和休息, 真是我的好幫手。

師:誰猜到了這是什麼?

生:鐘錶(板書:鐘錶)

2、認識各種不同類型的鐘表

鐘錶的兄弟姐妹可多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些鐘錶。(課件展示各種類型的鐘表)這些鐘錶都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的生活和學習都離不開它。這節課我們就與鐘錶交朋友,一起來認識鐘錶。(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的組成

(課件出示鐘面模型)同學們請看大屏,看看鐘面上有些什麼?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己的發現。

生:彙報討論結果(教師板書)。

生 :12 個數字。

師:哪些數字?

生:數字 1 —— 12 。

師:12在哪?6呢?3在哪?9呢?

生:鐘面上有兩根針,一根長,一根短。

師:這根又細又長的針是什麼針?這根又短又粗的呢?

生:又細又長的是分針,又短又粗的是時針。

師:同學們觀察非常仔細,你們太了不起了,現在請你們在您們的鐘面模具上指出分針和時針。

2.教學整時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時間嗎?(生説:認識)看來同學們的生活經驗還真不少。那大家平時看到的時針和分針是靜止不動的嗎?

生:不是。

師:對,時針和分針要有規律地轉動起來才可以幫我們記錄時間。那它怎樣轉動呢?請看大屏。(課件演示)咱們一起來用手比劃一下,這樣轉動的方向叫做順時針方向。那麼現在我們就試着認一認下面幾個鐘面上的時間,

請同學們觀察這幅圖(主題圖),誰能説一説這是什麼時間?圖上的人在做什麼?

生:這是早上7點,媽媽在叫孩子起牀

師:平時生活中我們所説的“幾點”是口頭語,正確的書面用語是“幾時”。所以同學説的7點我們就要説成7時(板書7時)。是幾時直接在幾的後面加上漢字“時”就可以,這是整時的第一種表示方法叫中文表示法。

師:誰能説一説7時的時候時針和分針分別指着幾?

生説:時針指着7,分針指着12

師:你真是個愛觀察的好孩子。

師説明:分針長長指12,時針指7就是7時。。

2、請同學們再用剛才的方法,説一説:下面3個鐘面上的時間。 (課件出示鐘面)

生説時間,師引導説:8時時針和分針分別指向幾? 3時時時針和分針分別指向幾? 6時時時針和分針分別指向幾?

師:再仔細觀察 3個鐘面,你發現了什麼?

生:分針都指向12.

師:分針指向12的時刻都是整時。到底是幾時呢?我們要接着看時針,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師小結:分針長長指12,時針指幾是幾時。

3、時間表示法

師:牀頭櫃上有什麼?這個電子錶上的時間表示幾時?是怎樣表示的?

師小結:這是電子表示法:1個數字加上冒號再寫兩個0。通常電子錶和電視屏幕上會用這種表示方法。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師:下面我們就來進行智力大闖關。對自己有信心嗎?老師相信你們是最棒的。

(一)進入第一關:撥鍾小能手

1、師説時間,生自己動手拔一拔。

師:請同學們按我説的時間在鐘錶上撥出來

(1)請同學們撥8時。

(2)請同學們撥6時。

(同桌之間可以互相看一看撥的對不對)

師:你們可真棒!撥的都很準確

2、同桌互説互拔時間。

師:現在就請你們同桌之間互相撥時間,也就是一個説一個撥的。(生撥,師巡視、指導)

師:祝賀你們順利闖過第一關。

(二)第二關

師:現在進入第二關:動手寫時間

1、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一位好朋友—小明,你們歡迎他嗎?讓我們走進小明的生活,看一看他一天什麼時間都在做什麼?

(1)(課件出示)小明9時在幹什麼?為什麼都是9時,他做的事卻不一樣?

(2)學生説其他時間小明在做什麼?(原來一天時針要轉2圈,有上午的9時,經過中午、下午,又有了晚上的9時。因此,有時為了準確表達時刻前面還會加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表示時間詞語。)

2、現在請同學在課本85頁快速寫出時間。

生在書上寫,師巡視指導

(1)彙報。

(2)特殊鐘面12時、6時。

提問:12時為什麼只有1根指針,是表壞了嗎?(時針和分針都指向12,重合在一起,只能看到一根指針)。

6時鐘面時針和分針的位置有什麼特點?(兩根指針在一條直線上)

師小結:6時的時候,時針和分針在一條直線上,12時的時候,時針和分針重合,

(3)你覺得週末小明的一天安排得比較合理嗎?(較為合理,有學習有休息有運動)

小結:我們要像小明一樣,每天按時起牀,按時學習,按時休息。合理科學地安排好自己的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第三關:找朋友。(出示課件)

師:現在我們也給鐘錶找找朋友吧!

撥一撥、寫一寫、找一找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四、們知道鐘錶可以幫助我們記錄時間。在沒有現代鐘錶的古代,想知道人們是怎樣計時的嗎?

(課件出示圖片)遠古時期,沒有鐘錶聰明的人們就根據公雞打鳴來確定時刻;慢慢地根據太陽的運動規律做成了日晷,根據太陽照射到指針上投下的影子指在石盤上的刻度來計時的;可是晚上或陰天時就不方便了:後來人們又發明了銅漏壺、水漏滴水計時,沙漏漏沙計時等;後來隨着科學地發展,人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鐘表,計時也就更加方便、準確了。

【通過課件展示的圖片和老師的講解,學生知道了我國古代的計時工具,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總結梳理,知識昇華。

時間過得真快啊,一節課的時間即將過去了。這節課你們認識了哪位好朋友呢?學會了什麼?

總結:時間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是十分寶貴的,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希望同學們能合理利用時間,按時睡覺,按時起牀,做一個遵守時間的好孩子。

板書設計

認識鐘錶

時針 又粗又短

分針 又細又長

中文表示法 7時

電子表示法 7:00

分針長長指12,時針指幾是幾時。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7

1.課程標準內容目標中的相關要求

十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口算題,一方面是為了鞏固11~20各數的認識,另一方面也為後面學習進位加法做些準備。

2.教材分析

《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是在學生學習完11~20各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它的計算過程,不但鞏固了11~20各數的組成這一知識,而且還為以後學生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減一位打基礎。

3.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面的幾節課中,已經掌握了11~20各數的組成,利用這一點來進行教學,相信困難不會很大的,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與11~20各數的組成的關係非常密切,所以在課的開始要對11~20各數的組成進行復習,這樣學生學生起來比較容易上手。但是本節課的知識比較簡單,學生在課的後面可能出現注意力不夠集中,以講故事的形式,把本節課的練習穿插到故事的情節中去,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教學目的。

學習目標

1.能夠運用11~20各數組成,掌握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正確地計算。

2.會説出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通過小棒和計數器的直觀演示,會説出十幾加幾和十幾減幾的算法。

評價任務

1.通過教學擺小棒,提問檢測目標1的達成。

2.通過教師的講解,檢測目標2的達成。

3.課件動畫演示,引導學生根據圖意,能正確口頭説出加減法算式,檢測目標3的達成。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學活動評價要點

環節一

複習導入一、複習

1、口算。

9+1 8+2 10-7 5+4

9+0 6-6 4-4 3+6

7+3 6+4 8+2 0+5

2、看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

( )+( )=( ) ( )-( )=( )

( )+( )=( ) ( )-( )=( )

3、數的組成。教師提問,學生口答。

(1)15是由( )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

(2)1個十和9個一組成的數是( )。

(3)10和4組成的數是( )。

十幾可以分成1個十和幾個一;反過來,一個十和幾個一可以組成十幾。

環節二

教學新知1、教學例5。

(1)教師提問: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麼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10+3=

教師提問:10+3等於多少?為什麼?

引導學生回答:因為1個十和3個一組成13,所以10加3等於13。

(2)教師提問:誰能根據算式10+3=13寫另一道加法算式?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3+10=13

引導學生回答:因為加數的位置調換了,得數還是一樣的。

(3)指導學生看圖列出兩道減法算式。

教師板書:13-3= 13-10=

引導學生回答:因為13是由1個十和3個一組成,去掉3就剩下10,去掉10就剩下3。

(4)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學的是10加幾和十幾減幾,我們知道了可以根據11-20各數的組成進行計算,10加幾得十幾,十幾減幾10,十幾減10得幾。

2、教學例6。

(1)教師拿出計數器,先撥出11,再在個位添上2顆珠子,讓學生根據撥珠的過程説出一道加法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1+2=

引導學生回答:11裏面有1個十和1個一,1個十和1個一添上2個一就是1個十和3個一,也就是13,説完教師把算式填完整。

(2)教師在表示13的計數器的個位上撥去2顆珠子,讓學生根據撥的過程説出一道減法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3-2=

引導學生回答:

教師結合算式介紹減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稱,

13裏面有1個十和3個一,從1個十和3個一里面去掉2個一,就剩下1個十和1個一,也就是11。説完教師把算式填完整。

環節三

鞏固練習1、做課本88頁中“做一做”中的題目。

指名讓學生看左圖,説出圖意,再把左邊的算式填完整。

再指名讓學生看右圖,説出圖意,再把算式寫完整。

2、看卡片,讀算式。

10+5= 14-4= 10+2= 8+10= 19-10= 17-7=

15-2= 14-3= 6+10= 5+10= 13+1= 9+10=

通過練習,加強學生對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的認識,並且能夠正確計算。

環節四

全課總結構建系統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板書課題)你有什麼收穫?(教師通過提問,讓學生自己進行歸納總結,以利於提高學生的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總結,昇華主題板書設計

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

10 + 3 = 13 13 - 3 = 10

3 + 10 = 13 13 - 10 = 3

11 + 2 = 13 13 - 2 = 11

2 + 11 = 13 13 - 11 = 2

. . . . . .

. . . . . .

. . . . . .

加數加數和被減數減數差

教學反思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能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與順序,會用上、下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能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與順序,會用上、下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是重點;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是難點。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 前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大自然奧妙無窮,發生了許多許多有趣的事情(電腦顯示)。松樹林裏有一棵茂盛的大松樹,樹上結滿了鬆籽,飽滿的鬆籽引來了一隻可愛的小松鼠,它來採鬆籽。這時,從遠處飛來一隻小鳥,站在樹枝上不停地唱歌,樹爺爺問小松鼠:“你的上面是誰呀?”“你的下面是誰呀?”

二、掌握新知、合作探究

活動一:(電腦顯示)先出現小鳥和小兔圖,把松鼠從情境中去掉,重點觀察小鳥和小兔的上、下位置關係。

(學生小組活動,充分自主地説出小鳥和小兔的位置關係)説出誰在誰在上面,誰在誰的下面。

1、再出現三個小動物的位置關係(電腦顯示)。(通過小童話劇的情節揭示小動物位置關係的相對性,老師扮演松樹爺爺説:“小松鼠,你的上邊是誰呀?”學生扮演小松鼠説:“我的上邊是小鳥”。(在這裏老師要強調學生語言的完整性)

“你的下邊是誰?”

“小兔的上面是誰,下面是誰呀?”

“小兔在小鳥的哪面?”

“小鳥在小兔的哪面?”

“小松鼠,你在小兔的哪面?”

“小松鼠,你在小鳥的哪面?”

2、大家小組合作,在一起討論一下,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如果小松鼠和小鳥交換位置,又該怎樣呢?

3、如果森林的醫生啄木鳥也落在這棵松樹上,該怎樣描述這些小動物的位置呢?(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完成)

活動二:摸鼻子,眼睛遊戲

學生用右手食指指住鼻子尖,老師喊讓學生自己摸,喊:“嘴巴!”學生指嘴巴,老師喊“眼睛”學生摸“眼睛”,摸完以後同桌説出“眼睛”“鼻子”“嘴巴”三者的關係。(自由發言)。

活動三: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説一説生活中的上、下位置關係。

活動四:請同學們説一説教室中物品的上下位置關係。

三、鞏固練習、擴展思維。

1、説一説65頁3題(投影片)

2、請你分房子(第65頁的4題)(設影片)(要求把確定的位置與簡單的推理結合起來)

3、第59頁的5題:小紅住在小英樓上,小英住在小蘭樓上,誰在最上面?誰在最下面?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通過“觀察”“説一説”“擺一擺”等活動,能用自己的語言説出小動物及其物體上下的位置關係,也已經體驗到:一個物體的上下位置不是絕對真理的,而是相對的,並且還可以變化。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這樣上下關係的例子,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我們身邊的數學吧!

板書設計 :

上 下

位置關係

教學反思: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數1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

2、初步體會數的廣泛性。

3、通過觀察交流等探求活動,初步形成數感,鍛鍊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會數10以內的物體個數。

三、教學準備:

數字卡、掛圖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小朋友們現在已經是一年級的國小生了,你們來到學校,看到咱們的校園非常美麗吧?今天,動物學校也開學了,小動物們也揹着書包來到學校,猜猜看,動物學校有些什麼動物呀?

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貓……

師:小朋友們想的真多,那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動物學校開學的情況吧!(出示主題圖)

問:看看動物學校有什麼?

師:數數圖上的動物分別有多少。它們都在什麼地方?把你的發現告訴同桌的小夥伴嗎?

指定部分學生彙報。

(二)探討數數規律

師:剛才你們的彙報都非常好,但是老師一樣一個小小的建議,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來數一數呢?

四人小組內探討數數規律。

彙報:你們是怎樣數的?

小組甲:先數數目小的,再數數目大的。

小組乙:先數遠的,再數近的。

小組丙:先數上面的,再數下面的。

小組丁:從左邊數到右邊。

互評:你們認為你們組的數法有什麼優點?你們認為別的小組方法比你們組好在什麼地方?你想為他們提什麼建議?

教師小結:真能幹,你們用不同的方法仔細觀察了動物學校各個物體的數量,會正確的數出1~10各數。

(三)及時強化,層層深入

1、尋找身體上的數

同桌之間互相觀察、交流。

集體反饋交流(注意引導學生説一句完整的話)。

2、數週圍的實物

3、猜一猜,想一想,説一説,驗一驗

手裏最多能拿幾支粉筆?盤裏最多能放幾個蘋果?筆筒裏最多能放幾支筆?

4、尋找校園裏的數(可帶領學生去操場上找一找,説一説。)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7,6 加幾

教學目標:

1、探究7、6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能根據一幅圖中兩個已知數寫出兩道加法式子,初步理解這兩個算式之間的聯繫。

3、能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探究過程,提高分析、解決簡單數學問題的能力。

4、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預習學案:

9 + ( ) = 108 + ( ) = 107 + ( ) = 106 + ( ) = 105 + ( ) =104 + ( ) =108 + 18 + 28 + 35 + 58 + 58 + 68 + 87 + 8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引入多媒體演示:通過信息圖提出問題:

問題1:1號運動員一共投了多少個?

問題2:2好運動員一共投了多少個?

師: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

學生甲:……

學生乙:……

教師:小朋友採用不同的方法做出這道題,值得表揚。這節課我們來研究7,6加幾。(板書課題:7,6加幾)。

教學意圖:通過複習9,8加幾,幫助學生找準原有認知起點,便於學生有效地利用舊知識主動學習新知識。

二、探索新知

教學7加幾的進位加法。

(1)創設情景列算式。課件演示(小試身手)

(2)出示問題探究 6+5

6+5的演示圖

①分組討論交流。

②小組代表彙報各自的想法。

學生甲:我是這樣想的,在6+5中,將5分成4和1,6和4加起來得10,10+1=11。

學生乙:6+5,將6分成1和5,5+5=10,10+1=11。

學生丙:6+5可以先數6個再數5個,合起來為11。

教師:同學們説的想的這些方法都不錯,大家可以選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教師:請同學們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下面的算式題。

7+4=□ 7+7=□學生計算後抽幾個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樣算的,集體訂正。

教師:該怎樣計算呢?請同桌進行討論交流,談談各自的想法。學生同桌討論交流後,派代表説自己的想法。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6加幾和剛才學習的7加幾有相似的地方嗎?哪些地方相似?

學生:7加幾是把另一個數分成3和幾,6加幾是把另一個數分成4和幾,都是把前面兩個數加起來得10後,再加餘下的數。

教師:同學們能從中發現規律,真不錯。請同學們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下面的算式題。6+6= 6+8= 學生計算後抽幾個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麼算的,集體訂正。

教學意圖:通過找6加幾、7加幾的計算規律,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提高學生對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三、檢測案

教師:我們學習了7,6加幾的進位加法,同學們能不能説出所有7,6加幾的式子呢?學生先自己寫算式,再把寫好的算式在小組內交流。教師視頻展示學生排列好的式子:

7加幾的式子有:

7+07+17+27+37+47+57+67+77+87+9

6加幾的式子有:

6+06+16+26+36+46+56+66+76+86+9

教師:為什麼要這樣排序呢?

學生:這樣從0排到9,很好記。

教師:請同學計算出每道式子的得數。學生回答。(略)教師動態演示各式得數。

教師:請同學們自制7,6加幾的口算卡片,並且有規律地排列起來。

教學意圖:用學生自制口算卡片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算式的掌握水平。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什麼?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

2.使學生能熟練地説出5以內數的組成。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初步的自學能力,初步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做練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積極動腦思考的學習品質,及合作互助、創新意識和評價意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9~20頁的內容。

教具、學具準備

1.投影儀、數字卡片、5根小棒、5個小方塊。

2.數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學設計

複習舊知

1.複習數數。前面我們學習了哪些數?誰能數組大家聽?

2.複習比較大小出示數字卡片1-5,誰能給大家提問題?

進行新課

1.創設遊戲情境,小組學習5的組成。

a.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今天老師想請大家做一個分小棒的遊戲,想不想做?準備5根小棒,看誰動作又輕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兩份,看誰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能較好地把握知識起點,採用開放教學方式,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擺小棒充分感知,然後再交流,使學生在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學生到前面來展示。

①剛才大家想了那麼多辦法,可是看起來又有點亂,請大家開動腦筋想個好辦法:怎樣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個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師巡視發現有按順序分的)老師發現這位同學有一種好辦法,下面請他來教教大家。

[在發散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引導發現。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比較紮實。]

c.全班學生再自己邊説邊按順序分一分(板書分合式)。

d.小結。

通過分小棒我們得到了5的組成。

e.引導觀察,發現規律。

你發現了什麼?誰願意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那麼我們看到5能想到什麼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師還準備了5個小方塊,想請大家一個猜一猜的遊戲?

①(右手拿3個小方塊藏在背後,左手出示2個)右手有幾個?

②右手藏1個

③右手藏2個

剛才大家猜的都很準。那老師要問一問你們:為什麼猜得這樣準?有什麼辦法?

b.搶答。

下面我們來比賽,看誰反應快!對口令。

3.小組自學4、3、和2的組成

a.剛才我們通過分小棒編出了5的組成。下面請你在小組中試着編出4、3和2的組成。

板書)

b.填方框(第19頁下面)。

看圖邊讀邊填。指名板演。做完的同位檢查。訂正。

[把練習設計成猜一猜的遊戲,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了5的組成,突破了難點。4、3、和2的組成就可以完全放給學生,採取小組使用的方式學習,既培養了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學層次清晰。]

4.指導看書。

邊説邊填。指名板演。訂正。

5.做一做。

a.動手操作。教師出示數字卡片5,學生擺學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礎上用5的組成連線。

b.對口令。

鞏固練習

1.男女分讀組成。

2.第8題。

邊説邊做,做完同位檢查。全對的、書寫好的可以各得一個小印章。訂正。

[本節課教師能根據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及培養目標,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通過擺一擺、説一説、找規律、做遊戲,使學生積極參與了富有趣味的學習過程。教師教法靈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注意指導小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動手能力。在遊戲中創設情境,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意識。教師注重讓學生進行自評、互評等評價方法的使用,培養學生的評價意識和評價能力。總體來看,既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又注重了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體出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全課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教學設計説明

5以內數的組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科書第19~20頁的內容,並完成練習二的第8題。其教學目的是藉助分小棒的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使學生在同位交充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這部分知識大部分學生在幼兒園時都接觸過,本節課主要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能夠熟練的説出組成。

本節課我沒有使用課本資源,而是對教材資源進行了創造性的改動。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首先要為學生營造出輕鬆、娛悦的學習情境。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慾望,努力體現教學的開放性,這節課教師就為學生創設了分小棒的遊戲,讓學生在不斷的動手操作與合作討論中自己掌握知識,並初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這種氛圍下,學生的思維積極、主動,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學習積極性高,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2.分層練習,逐步提高要求。

在練習的設計上,教師也努力體現層次性。先讓學生看實物猜組成,再讓學生看圖填組成,還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擺組成,最後才要求學生根據組成將數字卡片連起來。通過這一系列層次分明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是一次由操作實物過渡到抽象出數的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動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時發展了抽象思維能力。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2

目標確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版)》在第一學段關於“數與代數”提出了這樣的目標: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教材分析

教材將“第幾”放在“比多少”一課之後進行教學,讓學生知道自然數除了可以用來表示事物有多少外,還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

3.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早已有了“第幾”這個概念,在學校無論是站隊,還是自己的學號,以及在課表中學生們都會接觸到“第幾”這個知識。但是對於“幾和第幾”學生們並沒有認真區分過,本節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解決問題,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良好的體驗,真正明白“幾和第幾”的區別。

教學目標

1.知道幾個和第幾個,能夠正確用幾個和第幾個表達意思,體會它們的區別;培養

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自然數序數的含義,知道自然數除了用來表示事物有多少

外,還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評價任務

1.知道幾個和第幾個,能夠正確用幾個和第幾個表達意思,體會它們的區別;

2.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自然數序數的含義,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學活動評價要點環節一

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説説圖的意思。

學生能獨立認真觀察並積極發言。

環節二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説一説一共有幾個人在排隊,誰排第幾

2、説出某某前面有幾人,後面有幾人。。(完成目標一)

通過師生、生生對話交流,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

(評價目標一)

環節三

實踐應用鞏固新知1、做教材第20頁做一做第一題(完成目標二)

2、多媒體演示全家福,讓學生自己説誰排在第幾

3、做練習四第1題和第2題

能夠正確用幾個和第幾個表達意思,體會它們的區別

(評價目標二)環節四

課堂小結課外延伸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

複習回顧,總結知識。

板書設計

第幾

幾:表示一共有多少個

第幾:只表示其中的一某個

教學反思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3

一、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

(一)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具體闡述如下:

知識與技能

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 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數學思考

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解決問題

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度

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繫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二)學段目標

第一學段(1~3年級)

知識與技能

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萬以 內的數、小數、簡單的 分數和常見的量;瞭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

直觀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瞭解簡單幾何體和 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 稱現象,能初步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獲得初步的測量(包括估測)、識圖、作圖等技能。

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一些簡單 的數據處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

數學思考

能運用生活經驗, 對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 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與類比。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解決問題

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二、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事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課時安排

(一)數一數 1課時

(二)比一比 2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 10課時

1、1---5的認識 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 5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2課時

(四)認識物體和圖形 3課時

(五)分類 2課時

(六)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 5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 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 4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 4課時

整理和複習 2課時

實踐活動 1課時

(七)11-20各數的認識 4課時

(八)認識鐘錶 2課時

(九)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1課時

1、9加幾 3課時

2、8、7、6加幾 4課時

3、5、4、3、2加幾 3課時

整理和複習 1課時

實踐活動 1課時

(十)總複習 4課時

六、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在本學段的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於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

(三)加強估算,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法時,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探求計算結果,而不宜教師首先示範,講解豎式筆算的法則和算理,限制學生的思維。

(四)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本學段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態度都處在淺顯的階段,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下面案例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在評價學習的過程時,要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識與情感、態度的發展。同時,也要重視考察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對參與程度的評價,應從學生能否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等方面進行考察。對學生合作交流意識的評價,應從學生是否主動地與同學合作、是否認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是否願意與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對學生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和問題情境,隨時瞭解每一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對數學的興趣。對數學思維過程的評價,通過平時觀察瞭解學生思維的合理性和靈活性,考察學生是否能夠清晰地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等。

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展合作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如果想獲取更多的有關國小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的資料。請關注我們。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學會數1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初步體會數的廣泛性。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交流等探求活動,初步形成數感,鍛鍊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與人合作、交流的快樂,初步形成合作參與意識,尊重與欣賞他人的意識。形成對學習的興趣及其對人、對物的愛的情感,初步養成會聽、會説、會補充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動物樂園要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它們想比比看哪種動物來的只數多呢!你們想不想去參加它們的活動呀?

(二)引導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動物樂園圖。

師:小朋友們快看,動物樂園熱鬧極了。我們看看都有哪些動物,它們各有幾隻,好嗎?請小朋友們自己在心裏數一數,一會兒我們來彙報一下。

2.彙報交流。

師:你看到了哪些動物?各有幾隻?(學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鳥。)

3.動手操作。

(1)師:誰願意用動物頭像來表示你觀察到的圖上的各種動物呢?

(2)師:請其他同學也在下面擺一擺,你看到了幾隻什麼動物?請用學具表示出來。

(3)學生擺完,引導學生觀察評價,擺出來的和看到的一樣嗎?

4.設疑激趣。

師:來了這麼多的動物,你們想了解一下嗎?到底哪一種動物比較多,我們把它們比一比好嗎?(板書課題)

(1)小組討論:可以把誰和誰作比較?

(2)彙報:我準備把……和……進行比較。

5.探究方法。

(1)認識同樣多和“=”(熊和鹿比)。

A.師:咱們先把熊和鹿作比較,那麼這兩種動物,誰多,誰少?你是怎麼知道的?

B.動手操作。

比較兩種動物誰多誰少,可以用擺的方法來比較,那麼要怎麼擺呢?讓大家一眼看出誰多,誰少,或者同樣多。請大家先想一想,再動手擺一擺。

C.展示、交流。

誰願意到前面來擺一擺?其他同學擺的方法和他一樣嗎?有沒有不同的擺法?(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擺出了不同的圖形。)

D.大家評議:黑板上的每一種擺法,是怎樣進行比較的呢?

(學生觀察到用排隊的方法,小熊排一隊,小鹿排一隊,一個與一個對齊,這樣就可以很快比較出來。)

E.認識“=”。

①揭示同樣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數一樣,我們就説它們的只數……(“同樣多”“一樣多”)。

②認識“=”:熊有4只用數表示寫幾?鹿也有4只,用幾表示?4和4同樣多或者説相等,要用什麼符號來表示它們的相等關係呢?誰知道?

誰會寫“=”?

板書:4=4;讀作:4等於4。

③指導書寫“=”。

(2)認識“>”“<”(兔和猴比、猴和鳥比……)。

A.師:接下來你們想把哪兩種動物進行比較?這兩種動物怎麼比較,比的結果是什麼?可以先擺一擺,再説一説。

B.獨立思考。

C.小組交流。

D.全班交流。

①怎麼比?

②比的結果?[引導學生表述:誰比誰多(少)。]

(3)認識“>”“<”(5和3比)。

A.師:5比3多,在5和3的中間要用一個什麼符號表示?你們知道嗎?

誰會寫“>”?

這個式子5>3怎麼讀?(5大於3。)

B.師:5比3多,用“>”表示,那麼3比5少,還可以用“>”表示嗎?

那麼應該用什麼符號表示呢?(把大於符號調過方向。)

“<”的名字叫小於號。

這個式子3<5怎麼讀?(3小於5。)

C.指導書寫:“>”“<”。

D.練習使用:“>”“<”。

(練習中引導學生想辦法分辨記憶“>”“<”。)

E.引導發現:開口朝大數,尖角對小數。

(有的孩子説:口子大的朝大數;有的孩子説:開口朝左的是大於號、開口朝右的是小於號;還有的孩子説:想到把“箭頭符號”的一橫去掉就是大於號了。之後教師引導學生編順口溜記住:相同數間用等於;開口大,朝大數;尖角小,對小數。)

(三)練習與拓展

1.師:在這麼多的動物裏面,哪種動物最多,哪種動物最少?(小鳥最少,小兔最多。)

2.師:其他的動物比較的結果怎樣?小朋友們能不能自己完成?同桌交流,説一説誰比誰多,誰比誰少;也可以用數字表示它們比的結果。

3.在現實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比較的知識?

4.獨立完成第13頁練習題。

小猴比小熊少3 ○ 4小鹿比小兔4 ○ 5

小熊比小猴多4 ○ 3小兔比小鹿5 ○ 4

最多最少

5.填一填。

:7 ○ 3 4 ○ 9 3 ○ 3 5 ○ 8 10 ○ 1

:2 > □ 6 > □ 6 = □ □=8 □<9

(四)總結

這一節課,你的收穫是什麼?

三、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的一開始,利用教材主題圖創設情境,以孩子們喜歡的故事形式導入新課,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標準》的一個基本理念,我在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後,讓學生自己在心裏數一數,在班級彙報時説一説,在自己的桌面上擺一擺,引導孩子動腦、動口、動手,全方位地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記住“>”“<”對孩子來説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教學過程中,用各種各樣生動有趣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解決了學生記憶和使用符號的困難。

整堂課的教學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一個問題情境,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與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關係,從而增強了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3課。

教學目的:

1、經歷探索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加法。

2、感知算法多樣性,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和進位的計算道理。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遷移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

教學難點:理解進位的計算道理。

教學方法:觀察法、討論法、

學 法:觀察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準備:課前小研究、多媒體課件、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數學小故事。

《加號和減號》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導入。

2、如何解決一共有幾瓶牛奶的問題?

3、提出探究任務和探究要求,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4、四人小組彙報計算方法,同學和老師互相質疑、補充。

彙報用擺小棒計算時師質疑:

(1)為什麼要從5根小棒裏拿1根給9根,怎麼不拿2根、3根或是其他的根數?

(2)看來,這1根小棒是有任務的,你知道它的任務嗎?

(3)為什麼要從9根小棒裏拿5根給5根,怎麼不和剛才一樣拿1根或是其他的根數?

(4)看來,這5根小棒也是有任務的,你知道它的任務嗎?

(5)這種方法和剛才的方法有什麼不同之處?有什麼相同之處?你能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嗎?

彙報用計數器計算時師質疑:

(1)為什麼可以用十位上的1取代個位上的10?

彙報用計數器計算時師補充:滿十進一的計數法則。

5、其他小組交流彙報。

6、師小結:

剛才我們用數數的方法,擺小棒的方法,湊十法,推算法、計數器計算等方法算出了9+5=14,請大家大聲讀一讀這個算式。

7、練習:9+6=?怎樣移動蘋果,讓我們很快看出蘋果的總數?

8、你喜歡哪種移動方法,為什麼?

9、計算4+9=? 9+2=?,你是怎樣算的?

10、觀察剛才算的這幾道加法題,有什麼共同特徵?

11、出示課題:9加幾,9加幾是怎樣計算的?

12、練習:9+3= 9+7= 9+8= 9+9=

13、觀察這些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14、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15、小組彙報。

16、填一填:9+()=1()

三、遊戲鞏固9加幾的進位加法。

四、全課總結。

五、板書設計:

9加幾

情境圖

9+2=11

9+3=12

9+4=13

湊十法: 9 + 5 = 14 5 + 9 = 14 9+5=14

9+6=15

1 4 5 4 9+7=16

9+8=17

10 10 9+9=18

六、教學反思:

崔小寧: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沒有機械地強調讓學生進行湊十練習,而是藉助小棒的直觀操作活動,讓學生理解為何要從5裏面拿1給9的道理,又為何要從9裏面拿5給5的道理,然後利用計數器上珠子動態變化過程,藉助學生對“10個一是1個十”的認識,幫助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計算道理,真正達到了“授之以漁”。另外,在課堂上,老師不僅肯定了學生把9湊成10,而且還引導學生用湊十法的原理把5湊成10這種不常見的湊十方法,為以後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奠定了基礎,也為以後簡便算法中的湊十、湊整等計算方法奠定了基礎,生活中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其實他們是同根同源的,那時學生就會很容易地運用這種湊十的基本方法來解決了,也就發揮了數學的工具性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