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織》第一課時説課教案

來源:文萃谷 7.3K

一、教材分析

《促織》第一課時説課教案

1 《促織》是《聊齋志異》中的一篇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小説。它以明代皇室尚鬥促織,並徵之於民間,給百姓帶來深重苦難為背景,通過描寫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納促織而備受摧殘、幾乎家破人亡的命運,反映了皇帝荒淫無道,巡撫縣令胥吏橫徵暴斂的罪惡現實,寄託了對受盡欺凌和迫害的下層羣眾的深切同情,曲折地表現了對清代黑暗現實的強烈憤慨。

《促織》揭露社會的黑暗,鋒芒所向,從皇帝直到里胥,譴責了整個統治階級和各級行政官員。是一篇血淚的控訴,卻編寫成一出悲喜劇,以喜寫悲,叫人開心不起來,反而更讓人覺得沉痛。至於藝術成就方面有三大特點:第一,情節曲折離奇,跌宕起伏;第二,描寫細膩生動,情態畢現;第三,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完美結合。(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高中語文第四冊,所選文言文着重以提高學生閲讀淺易文言文和欣賞水平為宗旨。此篇文言文選自第四冊的最後一單元,時代較我們接近,淺顯易懂,有深刻的社會教育意義和文學欣賞價值。教學此篇文言文能達到《大綱》的規定要求。)

2教學目標

知識:掌握文學常識,瞭解本文借古諷今的特點。(知識目標的設定有利於幫助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培養對作家作品的興趣。)

能力:歸納文言現象,掌握學習規律。(能力教學目標的設定正是體現了語文學科性質的科學性。)

情感:揭露封建社會的罪惡,寄託對受盡欺凌和迫害的下層羣眾的深切同情。(這個教學目標體現了人文性,使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情感觀。)

3教學重點

理清曲折離奇、跌宕起伏的情節線索,把握作品主題。(探討此教學重點,有利於提高學生組織概括語言的能力和鑑賞名篇名著的方法。)

4教學難點

鑑賞細膩生動、真實感人的心理描寫。(掌握了此心理描寫方法對學生作文的提高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二、教學方法

講解法(重點放在引領學生把握課文的特點與基礎知識上)

疏通法(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對文言詞句的.疏通上)

討論分析法(重點放在對課文的情節線索整理上)

總結歸納法(重點放在對具體段落的分析歸納上)

三、教學手段

1提供與本課有關的資料。

2藉助電教多媒體教學。

四、教學設想

由於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平行班的學生,所以整個過程注重以基礎知識為主,抓住全文的重點詞句,帶領學生熟悉故事大概內容。從分析情節結構開始入手,弄清全文線索,以及圍繞促織所展開的人物悲歡情感故事。

 五、教學過程設計(第一課時)

1 導語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增加他們對古代文學人物的瞭解,從而提高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

清代鄒弢的《三借廬筆談》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怪人:此人家裏窮得叮噹響,他典當了所有破舊衣物,置辦茶水擺在路邊,供過往行人歇腳、解渴,但他不收一分錢,只要求每個歇腳的人給他講個新奇的故事。原來此人是在蒐集寫作素材。他遵照一位駝背老人説的甜、酸、苦、辣四個字去做。甜就是嘴巴要甜,對人和氣,男女老少都能接近;酸指心腸酸,故事裏的人傷心,他就跟着落淚;

苦指寫作吃苦,不管條件多麼艱難,都要堅持不懈;辣指文字有鋒芒,尖鋭潑辣,能警世醒人。他白天聽,晚上伏案寫作。這個怪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學家蒲松齡。

2 解題(遵循回到原著去的原則,讓學有餘力的同學課後能閲讀《聊齋志異》,擴大知識面,提高自身文學的修養。也正是完成教學目標中的知識目標。)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清代小説家,出身於沒落地主家庭。天資聰明,學問深厚,十九歲時連中縣、府、道三個第一,但此後屢應省試不第,年七十一,始被補上歲貢生,一生憂鬱自傷,窮愁潦倒。從二十歲左右開始寫作,歷時二十餘年,創作了文言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另有詩、文集《聊齋詩集》、《聊齋文集》。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傾力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説集。聊齋是作者的書齋名。誌異就是記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誕不經的奇聞軼事。作者巧妙地通過這些離經虛幻的故事,大膽地揭露社會多方面的黑暗現實,讚美了青年男女敢於衝破封建禮教樊籬的精神,抒發了作者自己滿腔的孤憤。郭沫若曾題蒲松齡故居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題聯: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簡明而生動地道出了《聊齋志異》的文學特點。

《促織》是《聊齋志異》中的名篇,作者通過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納蟋蟀,以致傾家蕩產,但又終於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殘酷,辛辣地諷刺了一人飛昇,仙及雞犬的醜劇,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3 疏通文章重點詞句(是對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的體現。)

假此科斂丁口 假:借,利用

成然之 然之:以之為然, 然:是

靡計不施,迄無濟 靡:沒有 迄:最終,終究

兩股間膿血流離 離:通漓 流淌的樣子。

展玩不可曉 展:展轉,翻來覆去。 玩:玩味,細細體會。

循陵而走 走:行走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而:通爾

如披冰雪 披:蓋上,披着

思試之鬥以覘之 之:代蟋蟀 之:角鬥的本領。

徑造廬訪成 徑:徑直 造:到

蟲躍去尺有咫 有:通又

蟲盡靡 靡:失敗

撫軍亦厚賚成 賚:賞賜,賜予

天子一跬步 跬:跨出一大步的距離,兩跬為一步,這指一舉一動的意思。

信夫 信:確實,的確

4 理清故事的情節線索(完成此課教學的重點,體現第一課時的高潮。)

指導學生根據課內註釋通讀全文,編寫情節結構。

[明確] 《促織》一文以促織為線索,情節概括如下:徵蟲覓蟲求蟲得蟲失蟲化蟲鬥蟲獻蟲。

其中,徵蟲覓蟲是故事的開端;求蟲得蟲是故事的發展;失蟲化蟲鬥蟲是故事的高潮;獻蟲是故事的結局。最後一段是一段評述性的文字,這也是筆記體小説常用的一種形式,通過評語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態度。類似於司馬遷的《史記》裏每篇文章後有一段:太史公曰。

5 圍繞主線,情節經歷了幾次波折?作者這樣安排的妙處是什麼?(此環節的設置有利於提高學生鑑賞名著的能力與分析文章的能力。)

[明確] 情節發展經歷了三次大的轉折:第一次:歲徵促織,成名破產受刑,無計可施,走投無路時得到神巫指點,成名得蟲。第二次:節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織,投井自殺,成家陷入絕境。第三次:成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織,成家因禍得富。

這樣的安排避免了一覽無餘,正所謂文似看山不喜平它的跌宕起伏,豐滿了故事,深化了主題,贏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而情節的變化曲折,再現了生活的需要,因為生活本來就是豐富多彩,充滿波瀾的。

6 閲讀重點段落未幾,成歸從文中選出成名的心理變化的單音節詞語,填入括號內。(以此練習題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賞析本文人物心理的細膩,指導完成教學難點。)

成名聽説他兒子誤斃促織則(怒),得兒子屍則轉為(悲)。見兒子氣息惙然,則轉而為(喜),但顧蟋蟀籠虛則又轉為(愁)。忽聞門外蟲鳴則既(驚)且(喜),然見促織短小則認為它(劣);視之,意似良,又轉而為(喜)。將獻公堂,不只能否符合官老爺之意,心中又(恐)。

可見,一隻小小的蟋蟀竟然牽動着主人公的心,主宰着主人公的命運,這細緻入微,曲折變化的心理描寫與動作描寫熔於一爐,有力地揭示了皇帝的荒淫,官貪吏虐致使百姓的罪惡現實。

7作業佈置(鍛鍊學生的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想象力。)

思考:如果讓你來安排故事的結局,你會安排這樣的結尾嗎?為什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