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鋭角和鈍角》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3.17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鋭角和鈍角》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鋭角和鈍角》教學設計

一、説教學目標的設計:

1、教材分析:

《鋭角和鈍角》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國小數學二年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上第三單元第41和42頁內容。通過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的學習,學生已經學會如何辨認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並會用三角板的直角比較來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這節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對角的認識,讓學生認識鋭角和鈍角。判斷一個角是直角、鋭角還是鈍角,所用方法是一致,都是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來比較的,但比較的重點不同,前者是判斷角是否是直角,後者是看一個角比直角大還是小。這體現了方法的前後一致性,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學生深刻的理解了直角、鋭角、鈍角的概念,將為他們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垂直、三角形等幾何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2、學情分析: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利用生動有趣的遊樂場情境,讓學生在所創設的情境中通過交流、合作去發現角和展示角,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看一看、畫一畫、分一分、説一説、擺一擺、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手、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學生可以使用更準確的、更具體的數學化語言描述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進行數學交流。例如,在描述紅領巾上的三個角時,可以説出“有兩個鋭角和一個鈍角”的結論,二年級上學期就只能説有三個角。

3、課標要求

“圖形與幾何”的課程內容,在國小階段分為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的運動、圖形與位置四個部分,它們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推理能力為核心展開。

鋭角和鈍角屬於圖形的認識,課標對空間觀念這個核心詞的描述有這樣一條:根據物體特徵抽象出幾何圖形,根據幾何圖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教材的編排正好體現這樣一個過程:學生經歷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簡單幾何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過程,瞭解一些簡單的長見的平面圖形,在這些過程中探究圖形的特徵,發展空間觀念。

4、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學生能結合生活情景辨認鋭角和鈍角,能口述鋭角和鈍角的特徵,能用直角來判斷鋭角和鈍角。

(2)通過觀察、操作、分類、比較等數學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通過實踐,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知道鋭角、鈍角的特徵,能辨認鋭角、鈍角。

教學難點:掌握辨認鋭角、鈍角的方法。

教學準備:老師:課件、角、三角板。學生:三角板、活動角、三張白紙。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觀察積累。

1、課件出示主題圖。(遊樂園裏可真熱鬧呀!爸爸、媽媽帶你到遊樂園你最喜歡玩的是什麼項目?認真觀察過山車、大風車、摩天輪、轉轉椅、蹺蹺板、滑滑梯、小火車,蕩秋天,有沒有發現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學生彙報:①過山車上有一個長方形②摩天輪上有一個角……當説到角時,課件演示有角的地方出現角並閃爍)

2、課件隱掉背景,只留下角。你已經瞭解了角的那些知識?(①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②畫角的時候,先畫一個點,再從這個點向不同的方向畫出兩條直直的線。③我學過直角,當學生説到直角時問:“幾號角是直角?怎麼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課件演示判斷直角的方法。三角板上直角的頂點與角的頂點重合,一條直角邊與角的一條邊重合,如果另一條直角邊與角的另一條邊重合就是直角,沒有重合就不是直角。④課件演示:另一條邊在三角板的裏面;或者另一條邊在三角板的外裏都不是直角)

3、今天我們要繼續研究角。板書:角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較感興趣的遊樂場為情境圖,圖中信息豐富,有角、旋轉、平移、長方形、正方形等知識。讓學生去觀察,發現圖中的數學知識,進而抽出——角,目的在於為學習新知積累學生的知識表象。再複習舊知,回顧前面所學的有關角的知識:角的組成、角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與張開程度有關,為學習新知作鋪墊。】

二、組織學生,操作發現

1每人發三張卡片,學生畫出三個大小不同的角,每張畫一個。(請同學們拿出三張白紙,在每張白紙上畫一個角,要求每紙白紙上的角大小要不一樣)

2、把畫好的角組內的同學放在起,提問:“你們能把它們按一定的標準分類嗎?分類前組內的同學要先商量好分類的標準,然後再分。”

3、組織學生彙報小組分類情況,學生在黑板上演示,是怎麼分的,並説清為什麼這樣分。(①、彙報按是不是直角分為兩類,並在黑板上帖上學生畫的角。②還有不同的分法嗎?分為三類,直角、比直角大的、比直角小的。老師板書:比直角小直角比直角大。③象這一類已經有了名字叫直角;象這一類角,數學家也給它們起了個名字叫鋭角——邊説邊把鋭角圈起來:象這一類角,數學家們也給它們起了個名字叫鈍角——邊説邊把鈍角圈起來)

4、現在你知道鋭角、鈍角的特點了嗎?你能用自己的話説説嗎?(鋭角比直角大,鈍角比直角小)

5、組長給每個組員發一個角。組長給你發的是個什麼角?用你的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讓學生到展台上用三角板比一比,演示判斷鋭角、鈍角的方法。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新舊知識間的緊密聯繫,引導學生在三張小紙片上畫出大小不同的角。再通過小組合作,把這些角放在一起進行分類,讓學生商量得出分類的方法,並給角分成幾類。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感受到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同時,通過讓學生説説怎樣知道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使學生明確判斷鋭角、鈍角的方法和判斷直角的方法一樣:都是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能辨認鋭角和鈍角”提供了依據。從具體的素材出發,適時地上升到抽象概念,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本節課的課題:鋭角和鈍角也順理成章地揭示了。】

三、應用拓展,解決問題

1、下面各角分別是什麼角?為什麼?(1、2號角為什麼時候沒有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7、8號角卻要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呢?你明白了什麼?當不能一眼就能看出是什麼角時,就要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2、拿出活動的角。①先擺出直角。②再變成鋭角。你是怎麼做的?(我是把兩條邊的口口開的小一些)③變成直角,再變成鈍角,你是怎麼做的?(我是把兩條邊的口口開大一此再開大變成了直角,再開大一些就變成鈍角了。④你發現了什麼?(①鋭角都比直角小②鈍角都比直角大③鈍角都比鋭角大④角的大小與角的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與角的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係,角的兩條邊叉越開角越大。⑤鋭角<直角<鈍角)

3、判斷:

①有的鋭角大一些,有的鋭角小一些。

②有的鈍角大一些,有的鈍角小一些。

③有的直角大一些,有的直角小一些。

④任何一個鈍角都比鋭角大。

4、你能用身體比劃出鋭角,直角和鈍角嗎?

5、生活中你在那見過角?見過什麼角?(①課件,老師蒐集的圖片。②學生説:教室裏的,教室外的,操場的,家裏的,路上的。③紅領巾上有一個鈍角兩個鋭角。④三角板上有一個直角兩個鋭角。

6、學生説到三角板後,老師讓每一個組的學生把三角板都放在一起,説:用三角板上的兩個角拼在一起,會拼成一個什麼角?學生讓猜測,再動手拼一拼,並説出可能會拼成一個鋭角,可能會拼成一個直角,也可能會拼成一個鈍角。

7、課件用三個鋭角拼直角,四個鋭角拼鈍角,一個鋭角變成一幅美麗的圖案。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寓教於樂,讓學生在玩樂中鞏固知識,充分重視了學生的體驗學習,在畫角、分角、交流、擺角、想特徵、比劃角等幾個練習中,給學生充分提供了“看、想、説、動”的機會。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願意去經歷、去實踐。他們更相信自己看到的,親自感受到的。這樣學生的學習成為利用已有經驗進行“動手實驗——分類思考——概念概括——表達陳述”的探究過程,使學生對鋭角、鈍角的認識建立在以直角為軸心的知識體系中,從而順利、穩固地建立了鋭角、鈍角的概念。】

四、引導學生,總結歸納。

這節課,你瞭解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説説在這課堂裏有什麼收穫,進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初步建構知識體系。】

五、拓展延伸

課件出示用角拼成的美麗圖畫,你能不能也用我們今天學習的鋭角、直角、鈍角創造一幅美麗的圖畫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