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學教學應如何備課

來源:文萃谷 2.72W

數學備課的探析一

中學數學教學應如何備課

備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獨立獲取知識,收集,處理信息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根據學生掌握新知識的能力,調整教學任務的難度,分析不同學生能力的差異,以便採取靈活的教學策略,真正做到因勢利導、因材施教。

備學生的情感特點

情感因素,也是備課環節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師教學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採用多種途徑和方法,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瞭解、分析學生存在的各種問題,從而調整教學方法,並制定相應的措施。

備教材

教材是指課堂內外教師和學生使用的所有教學材料,例如教科書,練習冊,補充練習,輔導資料,錄像帶,教學工具等。其中教科書是最主要、最核心的教學材料,下文探討的主要是指教科書。

通讀教材,把握整個學段的知識內容

初高中數學教材的編排不大一樣,國中數學教材是按學年來編排的。所以國中教師也只能按學年順序進行教學,其教學順序幾乎是不可變的;高中數學教材的編寫是按知識模塊編寫的,故其教學順序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安排教學內容的順序。無論初高中數學教材怎麼編寫,作為一個數學老師,備課一定得通讀整套數學教材,以便對整個學段的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教師通讀整套教材要求做到準確理解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把握整套教材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框架,弄清教材內容的前後聯繫及知識間的內在邏輯。

數學備課的探析二

1.深入鑽研數學教材,充分了解學生

數學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和載體,是數學教師授課的主要信息源。儘管新課程理念主張教師應該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數學教材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首先,數學教材的系統性、典型性、普及性,是其他資料所不可比擬的。其次,數學教材是聯繫教師、學生、生活的橋樑,是學習的引入、擴大、深化的基礎。教師備課的前提條件之一是吃透教材,這就要求每個數學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先把教材反覆閲讀後,再查閲相關資料,把教材讀懂;在這基礎上了解全冊教材的所有知識點在各單元的分佈情況,建立起知識的聯繫;最後是把教材的內容整合到教師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去,實現知識的"內化"。新課程下的備課不僅要備教師怎麼教,更要備學生怎麼學。

備課要從學生角度來考慮,根據其年齡,個性等特點和認知水平,考慮到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把學生置於教學的山發點和核心地位,真正體現"以學思教",使"教"服務於"學"。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特點,發揮學生本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創造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克服本身的缺點,教育學生向最優的方向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而不應當根據教師自己的喜好和固有的教育模式,去限制學生向好的方向發展。不要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而要創造適合學生最優發展的教育,以便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2.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教師應當能夠隨着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以及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地應用教學方法。數學課程的教學方法很多對於新課.我們有時採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有時採用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建立數學模型,探求新知識,而在平面幾何的教學中可採用圖形法,讓一個個定理用圖形來生動地展示,並把基本圖形作各種變式,數型結合,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率

例如在這屆學生的平面幾何教學中,對於幾何定理的教學筆者採用首先讓學生從圖形探求出定理,教師再文字敍述,然後,再用幾何語言表達出來。最後讓學生記圖形,對應幾何語言表述,這樣通過數型結合,學生學得輕鬆有趣、記得牢固,對於複雜圖形的解題也善於分解出基本圖形和基本定理,化難為易效果較好。此外,還可以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靈活地採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方法。有的時候,在一同堂課上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有句話叫做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的,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數學備課的探析三

1.提高教師對集體備課認識,加強集體備課管理

在新課程理念下,要提高數學集體備課的有效性,就要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提高老師對集體備課的認識,使其能夠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自身的團結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工作責任意識以及反思意識等。同時還要用先進的教育理念使教師們真正的理解認識集體備課的意義與目的,將集體備課與傳統的個人備課做一個詳細的對比,分析其優勢和劣勢,使教師們從根本上認識到集體備課的重要性,注重其實質而不是形式。

此外,學校的主管部門還要制定完善的`集體備課的管理制度,加強對集體備課的監督與管理。具體來説,學校主管部門應出台一系列完善的規章制度,對集體備課的相關細節進行逐步的規範與管理,使集體備課活動的開展能夠有章可循,還要將集體備課的記錄表進一步完善,以此來作為評選優秀備課成員的依據。

2.明確集體備課的功能定位,切實解決實際教學問題

第一,備教學理念。新課程標準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主要教學原則,因此在進行集體備課時,應圍繞着如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討論中心。第二,備教學目標。新課程改革下的數學教學的目標應以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方式與過程、知識與能力為中心,在集體備課時,應設計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優等學生的教學目標,將教學目標定位明確,這樣才能更好地實施教學方案與內容。第三,備教學方法。新課程改革要求數學學習要注重自主探索與實踐、合作交流以及自主創新等能力的培養,因此在集體備課時,老師們應着重設計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以及創新性、合作性學習的方式。第四,備教學內容。

在進行集體備課時,老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透徹的理解,並準確把握學習的重點與難點,確保教學內容的精準性與有效性。第五,備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的設計儘可能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在講解一些數學知識時,為學生創設貼近生活的問題情境,如在講解概率問題時,老師可以把彩票、抽獎等作為實例,激發學生們的興趣與積極性,使學生們更加主動的探索。第六,備作業設計。作業不僅是鞏固所學知識的一種有效方式,更是老師檢驗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掌握知識水平的方式,因此,集體備課時,老師應以針對性、典型性、高效率為重心進行作業的設計。

數學備課的探析四

備課要關注從大方向到小細節

大方向一是要研讀課標,深刻理解新課標,特別是明確有的知識點要教還是不要教,教到什麼程度等,一定要熟悉把握;二是要吃透教材,通讀教材內容,熟悉教材中知識內容與前後知識上的聯繫,弄清教材內容是不是達成教學目標所必須的?還有補充什麼?哪些內容要滲透及如何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三是要緊緊抓住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

教師在備課時,除了要把握好大的方向僅僅是不夠的,還應關注到課堂的小細節。也就是教師頭腦中始終要有學生意識,要想學生需要什麼,這樣在備課時才會構思,教學是由教師指導的學習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設計教案要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

不拘一格,採用形式多樣的集體備課方式

傳統的集體備課的形式主要是所有教師聚在一起,然後由主備人提出對本節教材的觀點以及設計,然後進行組內的討論與補充。部分學校一直持續採用這種傳統的集體備課形式,起初是有一定的效果,但長期下去會引起老師的厭煩,使其喪失了集體備課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致使集體備課的效率不斷下降。因此,集體備課的形式應儘量的靈活多變,應隨着新課程的改革而不斷地創新,採用多樣化的集體備課形式來切實提高備課效率。如可以採用先由一名教師上一節常態課,然後由其他教師針對教學情況進行探討,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應與歸納。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到集體備課中來,不僅能夠加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使老師更加了解學生的想法與具體情況,還可以達到學生監督老師的效果。

健全評價激勵方式,提高集體備課的有效性

集體備課是教師們集體智慧相互交流與碰撞產生精華的過程,在集體備課中所產生的教學方法以及各種有效新奇的教學觀點都是廣大教師積極討論交流的結果,因此,應針對集體備課的過程與結果進行適當的評價激勵,建立多樣化的激勵評價機制,可以進行公開性的表揚,也可以給予物質方面的獎勵。總之,在評價激勵機制的建立時應以促進教師積極主動參與集體備課活動為主要原則,以此來提高教師參與集體備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教師們真正的體會到智慧帶給自我的成就感與滿足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