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雖有佳餚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2.23W

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雖有佳餚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雖有佳餚教學設計

  一、瞭解《禮記》的有關知識。

《禮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説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禮記》的作者不止一人,寫作時間也有先有後,其中多數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學生們的作品,還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禮記》的內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禮儀,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記述修身作人的準則。《禮記》全書用記敍文形式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的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闡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謹嚴,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劃,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闢而深刻。

漢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稱為“經”,弟子對“經”的解説是“傳”或“記”,《禮記》因此得名,即對“禮”的解釋。到西漢前期《禮記》共有一百三十一篇。宋代的理學家選中《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把他們合稱為“四書”,用來作為儒學的基礎讀物。《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

  二、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兑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雖有嘉餚雖:嘉:餚: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

(3)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至道:善:

(4)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是故:困:

(5)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反:自強:

(6)故曰:教學相長也長:

(7)其此之謂也其:此之謂也:

明確:

(1)雖:即使;嘉:美好;餚:用魚、肉做的菜。(2)食:吃;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處。(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

(5)反:反省;自強:自我勉勵。(6)長:促進。

(7)其:表示推測語氣;此之謂也:説的就是這個道理吧?“此……之謂也”是一種固定句式,通常翻譯為“大概説的就是……吧。”

兑命:《尚書》的《兑命》篇。學1:xiào“斅”“斆”教。學2:學習。“教學相長”,意思是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學學半”,意思是教育別人,是學習的一半。

  三、這篇短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

教學相長。本文講“教”和“學習”是相互促進的。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不足之處,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後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這樣才會自我勉勵,不斷提高。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學習本身是一種實踐活動,當然必須用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對待,而不能摻雜使假或者驕傲浮躁。知行合一。

  四、本文説理邏輯嚴密,條理分明。想一想:文章開頭作者為什麼要從“雖有佳餚”寫起?

從“嘉餚”寫起,是為了由“嘉餚”、“至道”引出下文對教與學關係的論述,有“佳餚”、“至道”作類比,教與學的關係就淺顯易懂了,這種説理的方法叫做“類比推理”。引用論證《兑命》

  五、結合自身的學習經驗,請談談“教學相長”的道理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