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學共性與個性分析論文

來源:文萃谷 1.46W

摘要:素描是美術的基礎,同時也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習素描能研究造型規律,培養造型能力,科學地、真實地再現自然物像,同時素描也是作者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情感和審美意識的體現。素描的構成因素是素描的共性,作者在表現中體現不同的主觀感受、審美意識和藝術語言,進而形成藝術個性。素描的共性與個性相輔相成,對培養具有紮實的造型能力、健康的審美意識和突出的藝術創造力的人才具有重大意義。

素描教學共性與個性分析論文

關鍵詞:素描;共性;個性

素描泛指一切單色的繪畫。素描教學起源於16世紀,伴隨着美術學院與畫室的產生,素描教學也作為美術的基礎訓練進入課堂。經過歷代藝術家的共同努力,素描已形成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同時也是藝術院校培養學生造型能力的課程,以及藝術生學習美術技能、探索造型規律、培養審美能力的訓練手段。素描是一門認識形、表現形的藝術,作為造型藝術的基本訓練,它為美術專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美術是畫家與人交流的手段,它不但塑造形象,而且在畫面中藴藏着畫家豐富情感,是一種複雜的腦、眼、手結合的勞動,是一項需要長期訓練才能形成的特殊技能,素描在其中起了重要的基礎作用。素描作為造型藝術,是一門研究形的藝術,造型的準確性和內在結構的科學性是其基本要求,但其必須解決的不僅是描繪對象問題,還有情感問題,因此素描是一項綜合的思維活動。藝術造型不但需要直觀的觀察,還需要研究探索自然的思維方式和表現自然的藝術形式,需要研究自然物體的造型特徵,認識其變化規律,素描是解決造型問題的最佳途徑。素描經過了數百年的發展,在歷代藝術家和教育家的不懈努力與探索下,已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在世界經濟飛速發展、文化交流不斷密切的時代,素描這門藝術也在不斷改革,尋求多元化的藝術表現形式。素描涵蓋面廣,不同畫種對素描的側重面也不同:油畫注重明暗調子、體積、空間的表現;國畫注重線條、結構等因素;雕塑側重於形體結構與立體空間的研究;等等。雖然各種畫對素描的要求不同,但是素描卻具有共同的規律、特徵,這就是它的共性。素描的共性即素描的實質特性。素描自其在院校、工作室中被確立為美術的基礎訓練以來,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從歐洲學院派的教學到俄羅斯契斯恰可夫的素描教學體系,已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的教學體系,我們不能不説學院的素描教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偉大的藝術家。近代的契斯恰可夫更科學地以結構、體面為核心,把物體在光源照射下產生的明暗關係作為表現手段,培養學生嚴謹、寫實的造型能力。分析素描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把素描的構成歸納成以下幾個因素:構圖、結構、形體、比例、透視、明暗、質感、量感、空間。學習素描離不開研究這幾個方面,而對物體結構與形體的研究又是學習素描的核心。素描的最大特性是造型,作為造型基礎研究的素描,它的共性是與造型緊密相連的。素描的本質是研究造型的基本規律、基本法則,研究構圖、結構、形體、比例、透視、明暗、質感、量感、空間,這些要素構成了素描基本的重要內容,是素描的共性。

構圖是將形、色、材料、肌理等在畫面上進行組合、配置,使其成為能表達一定內容、情感、思想的畫面組合組織形式。構圖的研究是畫好一幅畫的關鍵,為下面其他步驟的進行打下基礎。透視在素描作畫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將我們視覺見到的三維景物正確表現到二維畫面上的方法,對準確把握物體的`形體特徵與空間關係,將現實物像在畫面上真實再現出來具有重要意義。自然物體千姿百態,具有不同的形態特徵,但是構成物體不同形態的本質因素是物體的結構和由結構而產生的形體。透徹理解物體的結構和形體是學好素描的關鍵。關於形體與結構的關係,可以説沒有結構就沒有形體,結構意指構造和組合。素描的核心是造型,造型的研究始終離不開結構與形體的研究,有什麼樣的結構就有什麼樣的形體,深入研究物體的結構,正確分析物體的體面關係,才能學好素描。素描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明暗調子、線條、明暗與線條結合為素描的三種比較常見的表現形式。明暗表現法被稱作“全因素素描”,即用比較寫實的手法,以明暗調子表現自然物像。線條則以其獨特的表現力、富於變化的審美形態,生動地表現客觀對象。明暗與線條結合的表現形式則以富於變化的線條表現物體的形體結構,結合明暗更加強了物體的體積感,二者結合、互臻完整,以表達畫家的情感和自然物體的特徵。質感是素描表現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眼睛我們可以感知物體表面的光滑、細膩、粗糙、柔軟、堅硬等特徵,這是視覺質感。質感的表現往往通過明暗的變化、光影的區別、不同的筆觸得以彰顯。在空間的表現中,空間指二維空間、三維空間。一切物體都具有高度、寬度和深度三方面的度量,數個立體型處於一定的空間中,它們具有前與後、近與遠的關係。素描作畫時,要對各個物體進行空間比較,找出它們所處的空間位置,通過前後並置、遮擋、大小變化、虛實對比等手法創造三維空間,從而產生立體感與真實感。量感也是素描的一項重要因素,量指物體的質量與重量,不同的重量與質量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知。在素描繪畫中,量感與質感是密切聯繫的,日常生活經驗或者某種心理聯想都會產生視覺上的質感和量感。自然界的物體有的重如石塊,有的輕如飄羽,我們可通過不同的調子、筆觸、線條體現量感。比例也是構成素描的基本要素,在繪畫中不可忽視。

素描教學是一套完整的訓練體系,要求眼、腦、手同時得到鍛鍊,解決主觀與客觀、現象與本質、感性與理性、局部與整體的關係。素描作品是作者對客觀物像的認識與情感體驗結合的產物。作者通過素描技法表達自己的審美觀點,抒發對自然的情感,不同的感受就有不同的表達形式、不同的藝術語言,因此素描的表現形式、技法不是單一的,在不同的作品中藴含着作者不同的主觀感受和創意思維。在素描教學中,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彈性,為學生開發創造力、培養藝術思維提供更廣闊的平台。一些人對素描抱有狹隘的認識,僅僅把素描看成造型的訓練手段,忽略了素描的另一面——創造性。一位藝術家説過,每幅素描都有其獨特的創造性。這句話精闢地道出了素描教學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個性形成的意義。由於素描的材料、表現形式、表現技法的多樣性,因此其具有寬廣的研究領域,這為素描作品體現個性的審美、藝術的創新拓寬了道路。素描不僅是描繪自然物象,同時也是對自然的審美體驗,是一種技能與情感的組合。學生由於個性、經歷、環境等的差異,他們的審美角度、個人喜好也存在差異,對繪畫對象的感受也不同,有自己的藝術思想和表達形式。單一的素描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學結果造成單一、雷同、千人一面。藝術應該朝多元化方向發展,素描教學發展也應該多元化,培養學生多樣化的思維方式,鼓勵學生打破錶現技法的唯一性,應用適合自己的表現形式、技法來表達自己的審美觀念,抒發自己的情緒和情感。素描教學在提高學生造型能力的同時,應當培養學生審美個性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重新審視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方式與方法。長期以來,在教學上,教師往往以自己的審美標準評價學生的作品、指導學生,致使學生很多有創意的想法和表現方法得不到正確的引導與肯定,從而影響了學生作為個體的審美意識的獨立性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在漫長的藝術歷史中,無數美術作品以其不同的風格和獨特的藝術魅力給予人們美的享受。藝術家以不同審美個性創造出的藝術作品構成了一個充滿生氣、豐富多彩的藝術世界,扣動了人們的心絃,使人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因此,個性對藝術的發展具有特殊的意義。培養學生的審美個性是一種美術教育理念,是一種具有活力的教育行為。教師應不拘於教材,多關注學生的不同喜好、個性,多向學生推薦一些具有代表性、風格各異的素描作品以擴展學生的視野;在注重素描共性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審美判斷和表現方式、方法,使其確立自己的學習方向;對於學生的創意要以鼓勵為主,給予正確的引導。在這種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創新教學,培養學生成為有獨立思考能力與審美個性的人,是美術院校的職責。素描教學的共性與個性是基礎與發展方向的關係。只有具備堅實的基礎,才可能具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在素描學習上,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只有師生密切配合,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培養出基礎紮實而又富於創新的人才。因此,教師首先必須改變以權威自居的心理,不要把自己確立為唯一的標準,改變過去學生模仿教師、完全服從教師的缺乏生氣的學習氣氛。學生若把教師作為唯一的樣板,極力模仿教師的畫法,會阻礙自身個性與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陷入被動學習的泥淖。素描教學應該重視學生的看法與想法,誘導學生勇於探索,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與表現能力,促使學生在切身體驗中形成自己良好的個性和素質,為今後的專業創意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教師應當具有較廣博的學識,包容多元化的素描表現形式,以與時俱進的眼光探索藝術發展規律和表現形式。時代在不斷進步,藝術也在不斷創新,當舊的形式不足以表達自身的藝術思想感情時,畫者就應該探索、創造新的形式來實現自己的藝術追求。教師只有把繼承傳統、創新藝術表現形式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才能引導學生嘗試適合自己的素描表現形式。

因材施教是教學的基本方法,教師應通過觀察瞭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根據學生對寫生對象的內心體驗、自身的藝術思維、審美個性的差異,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方向;保護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做到無論通過何種素描表現形式,都要把培養創造力和活躍的藝術思維作為教學目的之一;在以素描的共性為基礎的前提下,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自己的審美判斷標準和藝術表現語言,成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素描的共性是基礎,學生的個性是發展方向,它們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共性,缺乏基礎,個性的發展就會失去支撐力;有了共性,缺乏個性,學生就會缺少獨立思維能力。只有模仿能力,缺乏創造力,這不符合我們的教學目的。正確處理好素描教學中共性與個性的關係,培養具有紮實的造型能力、健康的審美意識和突出的藝術創造力的人才,是素描教學的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