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來源:文萃谷 1.61W

每次在批閲學生驗標題和試卷時,我都會因為學生沒有達標或優秀而感到可惜。由於他們的粗心大意,在計算中經常少寫、錯寫、多寫、漏寫(特別是符號),使驗標題和試卷中的錯誤很多。面對一個個紅圈、錯號,閉目反思,分析學生愛出錯的原因,我有所感悟。

分式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一、分析學生計算錯誤的因素

(一)計算的不良心態

1、輕視心理:學生認為計算題是“死題目”,不需要動腦思考,忽視了對計算題的分析及計算後的檢查;

2、畏懼心理:學生認為計算題枯燥乏味,每當看到計算步驟多或者計算數字大時,就會產生厭煩的情緒,缺乏耐心和信心,因此計算就不準確。

3、僥倖心理:認為我不是不會,只是馬虎罷了,真的考試時我認真一些就行了。而往往是習慣成自然,這樣的同學即使考試計算正確率也不是很高。

(二)對知識(公式、法則等)的不熟練

在計算這一部分中沒有複雜的概念性質等,學生只要理解的充分、掌握的牢固,就可以形成非常良好的計算技能。而由於公式、法則的不明確,沒有形成基本的計算技能技巧,這是計算失誤的一個主要問題。

例如:同分母分式的加減法,都知道法則是: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但學生在真正運算時往往漏掉分母,使法則變成:分母不要分子相加減。

(三)不良的計算習慣

部分學生由於計算書寫馬虎,字跡潦草;無論數字大小,是否熟練,一律用計算器,喪失了口算的能力;有的演算不用演算紙,而是隨意在桌子上、作業本或者試卷背面和邊緣上演算;計算結束後也不會運用估算和驗算等方法認真檢查。

二、解決的辦法

(一)理解和牢固掌握有關基礎知識。即與計算能力有關的基礎知識,主要指數學概念、運算定律、運算性質、運算法則和計算公式等內容。對學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計算法則,往往成為教學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急於求成,應幫助學生以掌握基礎知識為突破口,分散、突破難點。

例如:教學異分母分式加減法時,類比着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去理解和記憶,把異分母通過通分變成同分母,於是問題就轉化為已學過的同分母分式相加減法了。

(二)加強練習和強化訓練。

1、練習的數量要有個度,不能只要量不講質,搞題海戰術,就會適得其反。部分學生本身缺乏勤奮學習的精神,再加上計算本身又枯燥乏味,缺乏情節,學生遇到題量較多時,易產生牴觸情緒,不願計算,嚴重的可影響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中,首先要注意對題量的控制,其次計算形式要多樣,除了計算題,可適當增加一些判斷、選擇題,趣味題。這樣既減輕了學生的學業負擔,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計算練習中,強化訓練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方法。所謂強化訓練就是限時限量,例如:在三十分鐘內必須完成10道題目,這些題目都是學生會做的,就要他的正確率,考完後馬上判出來,讓學生自己分析錯誤的原因,找出解決的辦法。然後接着做同樣類型的題目,直到學生全部做對為止。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保證。

1、認真審題。一要審清數字和符號;二要審清運算順序,明確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三要審清能否簡算,然後才動手解題。四審題要認真,要用筆尖逐字逐句的審。

2、規範過程。解題時,要求學生做到計算格式規範,書寫工整,作業和卷面潔淨,即使是草稿,也要書寫工整,字跡清晰。特別是不要跳步,即使再熟練也要按部就班地去做。

3、分化步驟。把跨越性較大的步驟分化成學生熟悉的、簡單的小步驟。

例如:解分式方程7 / (x2+x)+1 / (x2-x)=6 / (x2-1) -1,按照解分式方程的步驟,第一步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但由於這道題需要先對分母進行因式分解,再確定最簡公分母,並且有個整式容易漏乘,鑑於以上兩點,我在“去分母”這個步驟之前又加了一步“原方程可化為”,在這一步中要求對各個分母進行因式分解,並把整式項寫成分母為1的形式。這樣做看起來是麻煩了,但卻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正確率。

4、養成自我檢驗的習慣。我要求我的學生做計算題時“一步一回頭”。例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是:①去分母②去括號③移項④合併⑤係數化為1,在做完第一步後,不是接着做第二步,而是停下來檢查第一步,檢查無誤後再做第二步,然後再檢查第二步,依此類推。這樣做一道題實際上是做了兩遍,做一遍檢查一遍,檢查時是分步進行的,檢查與計算是合二為一的,而且由於學生剛剛做過去,大大節省了檢查的時間。再就是檢查時合理利用草稿紙,使草稿紙像作業一樣,有題號、有順序,以便檢查時用。

《分式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