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書筆記2000字

來源:文萃谷 2.78W

著名作家馬克·吐温曾説過:“十九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書筆記2000字

在這本書中,海倫·凱勒完整地描述了自己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以一個身殘志堅的女子的視角告訴我們要珍惜生命、熱愛生命。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是一位美國著名聾盲女作家的代表作,以自傳體散文的形式,真實地記錄了這位聾盲女性偉大的一生。美國《時訊週刊》上曾記載:海倫·凱勒被評為20世紀美國的十大偶像之一是當之無愧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是偉大的經歷和平凡的故事完美的結合。海倫·凱勒堪稱人類意志力的偉大偶像。

讀着她的文字,在字裏行間中我感受到了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憧憬。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我們應該學習那種奮鬥精神,學會如何戰勝風雨,學會如何戰勝自我。

最近幾年,大家流行把一些勵志類的書籍稱為“雞湯”,甚至有些還帶有無聊、諷刺的'意味。我不否認,其中一些書的確如此。《Three days to see》中文把它譯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們對這本書肯定不陌生。因為在國小的時候,我們就背過其中的名句,並不斷地運用在自己的文章中。由此,這也奠定了它在我們心中“雞湯”類的讀物王者的地位。但當我經歷了一些世事之後,再次翻開它,靜下心去讀這本書,去感受這位偉大女性——海倫·凱勒的人生的時候,我發現,這本書遠遠不止是一本心靈雞湯,更是一種人生、一種精神、一種傳奇。

“當一扇幸福之門關閉時,就會有另一扇就會打開。”這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裏家喻户曉的一句話,被無數的人演講時所使用,也激勵着無數深處絕望的人們。

正如歌曲《你是我的眼》中的那句:“我望向你的臉,卻只能看見一片虛無,是不是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簾,忘了掀開。”同樣的一羣人、同樣的感受、同樣的生活態度。相反,作為健全人的我們卻常常聽到或看到各種關於輕生、自殘等報道,現在想想也是十分愚蠢。古人常常説“否極泰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是用她的一生來詮釋着這個詞,用她的努力、她的信仰去迎接自己希望的明天。就像她書中的白描式描寫一樣,情真意切,面對命運並非大喜大悲,就像魯迅先生用筆一樣,能直接穿透人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

作者海倫·凱勒嬰兒時期就對身邊的事情充滿着好奇。然而,19個月的她就因病,導致雙耳失聰、雙目失明。直到沙莉文的出現,才給海倫·凱勒的世界又帶來了光明。

我真的難以想象一個女孩這一生只有19個月的光明和音樂,因為19個月大的我們,還處在不記世事的年紀。換句話説,在她能記事時,便已經看不到這個世界,聽不到這個世界。我很難想象,她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她對知識的學習都來自於沙莉文,她通過觸摸沙莉文的口脣,掌握嘴型,從而説出這個單詞。有時候為了一個單詞,要觸摸老師的口脣無數遍。就是這樣的一個姑娘,通過她自己的努力,用常人難以想象的方式,學會了五國語言,考上了哈佛大學。

她的毅力使人敬佩,同時,她還鼓舞那些殘疾人要找到活下去的勇氣。她用她的不幸與畢生經歷,來為我們書寫了一個不同的人生。“烏雲遮不住太陽,邪惡終將被打倒,真正的勝利永遠屬於正義。”

如果説,世上最幸福的事情是聆聽動人的旋律,欣賞世間的風光迤邐,與親人、朋友、愛人訴説彼此的祕密。那麼我想説,有太多的人無法體會這樣美妙的時刻。他們或許從出生開始,亦或是在某次意外中,喪失了本該屬於他們的權利。本書中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就是這樣一個聾盲女,然而,即使身處黑暗,四處碰壁,卻依舊能夠説出:“只要朝着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她為人類帶來了光明,在漫長的夜空中化作點點繁星,讓黑夜煜煜生輝。

這本書最讓我欽佩的就是海倫面對命運不屈不撓、不向命運妥協的頑強精神,還有她永遠向着陽光的靈魂。僅僅一歲的海倫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兩種基本的感知——聽覺和視覺。這一切對一個新生命來説都太過殘忍,她如何能獨自一人經歷漫長而孤獨的歲月呢?又怎麼會如此頑強地戰勝了那種孤寂的情感?每每讀到那些她笑面挫折的片段我都會為之感動,被她鼓舞着。殘疾人士尚且能夠用一種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我們為什麼還要因為生活中的瑣事而疲憊不堪?

莎士比亞曾説過:“意志命運往往背道而馳,決心到最後會全部推倒。”海倫的意志是堅定的,即使道路是曲折的。當然,她的成功不僅僅是靠她驚人的意志力。她的家庭教師,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人,帶她領略世界所有美好的人。莎莉文老師是海倫的老師,也是朋友,甚至像家人一樣,在海倫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了她無微不至的關懷。如果海倫·凱勒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的話,那麼莎莉文老師就是創造奇蹟的那個人。

通過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們的人生追求和目標更加清晰了。前路迎接我們的有荊棘、有坦途,無論我們經歷了什麼,都應當心向光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