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優秀篇」

來源:文萃谷 7.02K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少年時期兩個相鄰的兩個人生驛站,是魯迅在歷經人生滄桑後對童年生活的温馨回憶。而傳統的教學往往把這兩者對立起來,説作品表現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色束縛和損害”,那位先生是一個“體現孔孟之道的不學無術的典型腐儒”,我認為這種解讀存在着教條化、程式化、上綱上線化的傾向。作者在文中並沒有刻意地將兩者進行比較,推崇百草園而否定三味書屋,只是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自然地寫下來,三味書屋裏淋漓痛快的讀書、無拘無束的溜玩、興味盎然地偷畫、嚴而不厲的先生在作者筆下也充滿親切温馨。所以教學中沒有設計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讓學生自主閲讀、自主感受、自主表達,在個性化體驗中完成對文章的解讀。

2015年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優秀篇」

  教學目標

1. 抓住事物的特點,用恰當的順序寫景。

2.兩相對照的文章結構。

3.學習並運用聯繫比較法,進行探究學習。

4.運用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領悟學習和生活的真諦。

5.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去正確的認識生活,體味成長中的快樂與煩惱。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描述百草園的部分,寫景抓特點、按順序、多角度描寫的手法。

難點是描寫三味書屋部分,對部分內容的理解以及對難解詞語的理解。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目標導學

(一)導入新課:提起魯迅,人們常常會想到他的嚴肅、莊重,但是打開他的童年之窗,我們會發現,那裏卻是另外一道風景:燦爛的春光中有童真,無味的冬日裏也有情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滿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乏快樂。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長的足跡吧。

(二)展示目標

1.記住本文一些重點生字詞。

2.瞭解作者及創作背景。

3.理清文章思路,正確劃分層次。

4.學習本文抓住事物的特點,用恰當的順序寫景。

二、自主學習

(一)自學提綱

1.初讀課文,解決本課的生字詞。

2.查找資料,瞭解作者及創作背景。

3.説説初讀課文的感受

4.學生快速閲讀課文,找出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語句以及中間的過渡段。

(二)自主學習

(三)自學檢測與展示

1.給黑體字注音:

纏絡( ) 豁( ) 覓食( ) 淵博( )確鑿( )

菜畦( ) 桑椹( )油蛉( ) 攢( ) 斑蝥( )

珊瑚( ) 蟋蟀( )斂( ) 腦髓( )陌( )

人跡罕至( )篩( ) 秕穀( ) 系( )傳授( )

書塾( ) 儒( )蟬蜕( )人聲鼎沸( )竇( )

厥士( ) 拗( ) 倜儻( ) 金叵羅( )盔甲( )

繡像( ) 錫箔( )

2.簡介作者及創作背景

媒體展示

1.者介紹: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市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雜文、小説、散文、詩歌等,收在《魯迅全集》裏。本文寫於1926年,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2.寫作背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回憶性散文寫於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慘案以後,魯迅被反動當局列入擬通緝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單,魯迅難以公開和反動勢力進行鬥爭,被迫於1926年應廈門大學的邀請離開北京。魯迅到廈大正值暑期,學生還沒有開學,魯迅回憶起少年時的往事,寫下了這篇散文。最初發表在《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後來魯迅把它和《舊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編入《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中。

3.《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四十多歲了。“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憶往事。對於《朝花夕拾》全集的寫作緣起和本意,魯迅有過明確的説明。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説道,這本散文集是在北京至廈門這段時間寫的,在廣州編定,其時正是魯迅生活中最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魯迅只能借回憶舊時的美好的事物,來排除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閒靜”,寄一絲安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正是在廈門大學的圖書館樓上寫的,當時他“是被學者們擠出了集團之後”,只好借這樣一朵兒時的“小花”,來排遣寂寞。《小引》還説明,原來集名是《舊事重提》,後改為《朝花夕拾》。這組散文,正是浸透兒時故鄉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魯迅書桌上的那盆“水橫枝”,樹葉青葱得可愛。所以魯迅把這美好的回憶散文,比做一組晨光裏綻開的花朵。拾來自賞、自慰,可以説,《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時代生活的戀歌。

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後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候(12歲到17歲)在這裏讀書。

3.理清課文結構。

教師順勢引導學生了解閲讀文章的一些技巧和步驟:從題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我們可以捕捉到一些信息,“從……到……”表示這篇文章主要以空間的變換為記敍順序,大致包括兩大部分,並且暗示文章前後兩部分的內容。

學生明確:從開始“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到中間“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是寫百草園的部分;從“出門向東”到文章結尾“這東西早已沒有了吧”是寫三味書屋的部分;中間“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裏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裏去了”是兩部分之間的過渡段。

三、合作探究:媒體分步展示:

(一)生生互探

(1)如何理解“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和“確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