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3課時

來源:文萃谷 2.95W

教學目標: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3課時

1.整體把握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2.學習課文細緻觀察、抓住景物特點,具體、真切、生動地描寫事物。

3.培養熱愛大自然、追求新知識的童心。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細緻觀察、抓住特點,具體、真切、生動地描寫事物。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本文是一篇經典名作,從“成長”的角度,選入教材。教學中結合魯迅童年生活,導入對課文的分析,引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同時從課文本身出發,聯繫時代背景和作者思想考慮,學生理解到一定程度即可。從語言入手理解課文中細緻觀察、抓住景物特點,具體、真切、生動地描寫事物的特點。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童年是人生的美好時光,帶給我們無窮的回味,你能描繪一下你給你記憶深刻的童年時期情景嗎?(學生描述,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點評)其實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用他的筆也為我們描繪了一段他的童年時光,今天一起走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看看魯迅先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童年經歷。

二、整體感知:

1.回顧作者、作品,字詞:(學生班內交流,教師出示課件補充)

學生説出上冊學習《風箏》一文時對魯迅的瞭解。

背景資料:《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一向得到極高的評價。作者説,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本書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閒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説《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

魯迅先生6歲入私塾,12歲進三味書屋讀書。教他的老師是壽鏡吾先生,壽老師自20歲考取秀才後,就沒有再參加鄉試,決定繼承父業在三味書屋坐館教書,長達60年之久。魯迅對壽鏡吾老師很尊敬,他在南京讀書、東京留學的時候,每逢回家,常到三味書屋看望他的老師。

“早”字故事。魯迅的書桌右角刻有一個約一寸見方的“早”字,刀法簡樸挺直,它是魯迅幼年親手刻的。至於它的來歷,據説是這樣的:有一天,魯迅上學遲到了,受到塾師的責備,他就用小刀刻下了這個方方正正的“早”字,來督促自己。從此,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2.注音

桑葚( shèn ) (máo ) 臃(yōng )腫 秕 (bǐ )谷 倜 (tì)儻 人跡罕(hǎn )至 人聲鼎 (dǐng )沸  菜畦(qí) 確鑿(záo)

解釋:

確鑿:非常確實。

淵博:(學識)深而且廣。

3.你通過題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得到了哪些信息?

示例:文章記敍了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個地方兩個地方發生的事情或回憶。“從……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園”在前,“三味書屋”在後的時間和空間順序來寫的,很明顯就是把文章分為兩大部分內容。

4.在課前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大聲朗讀課文,並思考:文章記敍了什麼事情?作者怎樣把“百草園”和“三味書屋”聯繫起來的?

示例:全文敍寫了作者童年兩處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記敍百草園的生活;第二部分,記敍三味書屋的生活。

第九節“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裏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裏去了”是兩部分(百草園、三味書屋)之間的過渡段,承上啟下。

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初步瞭解了作者魯迅的童年生活,下一節課我們將走進魯迅先生的“百草園、三味書屋,領略其中的樂趣。

作業:進一步朗讀課文並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導入:作者在百草園生活是怎樣的?作者又是怎樣進行描寫的?這一節課讓我們一起合作探究。

二、合作探究

1.為什麼作者説百里草園是“我的樂園”?示例:因為那裏有許多好玩的:有趣的動植物;神奇傳説-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鳥。

2.作者寫景非常精彩,表現了“樂園”的情趣,根據課前你的勾畫,進一步圈點評註,賞析出來與大家分享。

預設:①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石井欄之所以“光滑”,是因為井經過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為童年的.魯迅多次好奇地摸過它。説黃蜂“肥胖”,不僅是它的體態較別的昆蟲肥大,而且體現了兒童特別的視角。

②多角度寫景,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從視覺上寫寫形狀:菜畦的“碧綠”,桑葚的“紫紅”、菜花和蜂的“黃”是寫顏色,“肥胖”“高大”“臃腫”“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從聽覺寫聲音:鳴蟬的“長吟”,蟋蟀的“彈琴”。從味覺寫覆盆子“又酸又甜”。從春、夏、秋三個季節進行描寫景物:葚、菜花是春末的,蟬鳴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這與下文寫到的冬天的百草園合起來成為完整的四季圖,可見作者構思的精巧。

③寫景順序井然。先用“不必説……”寫百草園整體,再寫局部的“泥牆根一帶”,這是一種順序。第一個“不必説”由低到高寫靜物,第二個“不必説”由高到低寫動物,這又是一種順序。整體是從植物寫到動物,局部是從動物寫到植物,這又是一種順序。這幾種順序配合起來,使寫景不僅有序,而且活潑多姿。

④情景交融。在描寫之中傾注了自己對百草園——這個兒童樂園的熱愛之情,所以把百草園的事物寫得這樣精彩。

⑤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比喻:“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表現出木蓮果實的形態特點;“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表現了覆盆子形狀顏色的美麗。擬人:“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蟋們在這裏彈琴”表現出這兩種昆蟲鳴聲的悦耳。

⑥用詞準確。寫捕鳥,作者用“掃、支、撒、系、牽、看、拉”等一連串的動詞,清晰、準確地寫出捕鳥的全過程,表現了兒童好動的性格,對捕鳥的喜好。

三、課堂小結:作者通過描寫百草園的景物表現了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這段文字中處處表現了兒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徵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四、作業:繼續朗讀課文,作者回憶了“三味書屋”中哪些事情?

  第三課時

導入:在上一節課中我們一起跟隨作者在百草園中玩耍,現在家人要把他送到書塾裏了,那麼,他在書塾中的生活怎樣哪?這一節課我們一起到三味書屋中看看作者的書塾生活。

二、合作探究

1.齊讀第9段,思考:這一段在全文結構中起什麼作用??他當時是一種怎樣的感情?

示例: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三個也許,他在反覆揣測送他到書塾的原因,同時表現了他對百草園的留念。

2.怎樣描述先生?滲透着作者怎樣的感情?(作者對先生是怎樣的態度)

示例:從先生答禮的態度(和諧);先生的外貌,我對先生的瞭解及態度。從作者對先生的描述,可知對先生是十分敬重的。

3.結合具體文段思考作者對三味書屋是否牴觸?

示例:在三味書屋中除了學習,孩子們同樣有玩的樂趣:三味書屋後面的園,遠不如百草園多彩有趣,學生卻同樣玩得有滋有味,爬上花壇折睹梅花;梅花樹上尋蟬蜕;捉了蒼蠅喂螞蟻,師生朗讀的情景在童年的魯迅心裏只覺得好玩,趁老師讀書入迷時,在座位撒謊功能描繡像………這些表明三味書屋中還是有一些樂趣的。同時“我”的勤奮好學博得了先生的好感,給我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寫魯迅的勤奮好學,可以看出他對學習還是有興趣的。他對讀書、習字,對課還是感興趣的,還是有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從中看出作者對三味書屋不但不低觸,還是很有感情的。

三、探究延伸:

本文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兩部分之間是什麼關係?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大膽發言,只要有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對於這個問題,有三種不同的看法:

①兩部分是對比關係,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陳腐的生活相對比,一個是多麼適合兒童心理,表現了兒童的廣泛的生活樂趣,一個是多麼妨礙兒童身心的發展,表現了兒童對它的厭惡。

②兩部分是襯托關係,用自由歡樂的百草園生活來襯托枯燥無味的三味書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束縛和損害。

③兩部分是和諧統一的關係,貫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對自然的愛和對知識的追求,是一顆天真調皮的童心,這是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韻味美之所在。

課堂小結:魯迅在三味書屋學習七年,作者通過幾個片段,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私塾教育的若干側面,這裏的學習生活單調,而書屋後面的小園、師生朗讀的情景、指甲上做遊戲、畫畫兒都給童年魯迅帶來樂趣。

作業:佈置作業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春天的校園裏肯定更是一片欣欣向榮,請以“春回校園”為題寫一篇小作文,要求抓住景物的特點,有順序、有層次地進行景物描寫,同時運用聯想手法,寫出人的活動,以展現校園裏春的氣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