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優秀教案

來源:文萃谷 2.88W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快開課了,作為教師該如何教學,讓他們領悟課文中的精髓呢?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優秀教案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

一、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精讀第二自然段。

2.根據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性色彩濃厚的語句,深人體會作者的情感。

二、學習過程

1.感知教材,從課題着手,理清全文思路。

2.小組討論。

(1)全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貫穿全文的又是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文章第二自然段寫景極為精妙,妙在何處?

(3)“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中哪個內容是強調的重點?

(4)“……百草園……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野草”為什麼能成為“樂園”呢?

(5)“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樑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吧……都無從知道。”“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

(6)為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7)童年魯迅眼中的先生是個怎樣的人?你們心中的那位先生是怎樣一個人?怎樣全面評價三味書屋的那位先生?

(8)文章為什麼要描述兩個童年生活場所?

3.小組交流。

三、拓展練習

(1)雪地捕鳥的過程,作者用了二系列動詞來描述,準確、生動,請仔細品味,然後自己寫一段話,或敍述做個遊戲的過程,或描述螞蟻搬家的經過,也試着用上一系列動詞。

(2)請你準備一個自己的故事,也讓同學們來分享你的樂趣。

四、相關鏈接

1.關於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幼年讀書的地方。他於12歲那年到這裏上學。第二年秋後,因祖父下獄,少年魯迅離家去紹興農村——皇甫莊、小皋埠避難,故學業中斷。

1894年夏間回家,仍返三味書屋。這樣一直到大約1898年往南京大師學堂學習前半年才離開,首尾竟達6年……

這裏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仍舊如魯迅回憶時寫的那樣:“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着一塊匾: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着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這匾和畫,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後,黨派幹部想盡辦法才找回來。當年和魯迅一道唸書的同學,解放初還有周梅卿、章祥耀、王福林三位健在,按照這三位同學的回憶,三味書屋恢復了原來的佈置。屋子裏,好像是中國舊式的客廳,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來,是會感到奇特的。學生的座位一共有11個;魯迅的座位排在北牆邊,是一張帶抽屜的長方形桌子,桌子後面放着一張略嫌低些的椅子。這兒光線很暗,空氣也顯得潮濕。他的書桌右角,至今還刻有一個約一寸見方的“早”字,刀法簡樸挺直,它是魯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極為珍貴的木刻文物。至於它的來歷,據説是這樣的:有一天,魯迅上學遲到了,受到塾師的責備,他就用小刀刻下了這個方方正正的“早”字,來督促自己。從此,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2.關於私塾

私塾乃我國古代私人所設立的教學場所。它在我國20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對於傳播祖國文化,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啟蒙兒童,在使學童讀書識理方面,起過重要的作用。

私塾的學生多六歲啟蒙。學生入學不必過入學考試,一般只需徵得先生同意,並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聖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個頭或作一個揖後,即可取得入學的資格。私塾規模一般不大,收學生多者二十餘人,少者數人。私塾對學生的入學年齡、學習內容及教學水平等,均無統一的要求和規定。

就私塾的教材而言,有我國古代通行的蒙養教本“三、百、千、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千字文》,以及《女兒經》、《教兒經》、《童蒙須知》等等,學生進一步則讀四書五經、《古文觀止》等。其教學內容以識字習字為主,還十分重視學詩作對。

私塾的教學時數,一般因人因時而靈活掌握,可分為兩類:“短學”與“長學”。教學時間短的稱為“短學”,一般是一至三個月不等,家長對這種私塾要求不高,只求學生日後能識些字、能記賬、能寫對聯即可。而“長學”每年農曆正月半開館,到冬月才散館,其“長”的含義,一是指私塾的先生有名望,其教齡也長;二是指學生學習的時間長,學習的內容也多。

至於私塾的教學原則和方法,在蒙養教育階段,十分注重蒙童的教養教育,強調蒙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如對蒙童的行為禮節,像着衣、叉手、作揖、行路、視聽等都有嚴格的具體規定,為我國教育的傳統。在教學方法上,先生完全採用注入式。講課時,先生正襟危坐,學生依次把書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後侍立一旁,恭聽先生圈點口哼,講畢,命學生複述。其後學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讀。凡先生規定朗讀之書,學生須一律背誦。另外,私塾中體罰盛行,遇上粗心或調皮的學生,先生經常揪學生的臉皮和耳朵、打手心等。

3.有關本文主題的理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寫於魯迅輾轉流徙在北京至廈門的這段時間裏,此時的魯迅只能借回憶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解心中的苦悶,所以把原集名《舊事重提》改為《朝花夕拾》,那一朵朵晨光中綻開的花朵拾來是為了自賞自慰,並不是為了戰鬥,本文也不能遊離於該集外,因此説本文是暴露封建社會對兒童身心健康的漠視、殘害是片面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