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大自然的文字》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1.78W
  六年級《大自然的文字》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六年級《大自然的文字》教學設計

1、理解這裏的文字指的是知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觀察、瞭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滿各種知識,激發學生觀察、瞭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天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等句子。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由文字引出課題。

1、板書文字。

問:你知道什麼是文字嗎?

2、還記得以前學過的課文《石頭書》嗎?除了石頭,大自然中還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

揭示課題。

二、自學課文。

要求:

1、讀通、讀順課文。

2、勾畫出不理解的字詞,查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

3、弄懂為什麼用大自然的文字作為課文題目。

三、檢查自學情況。

1、開火車分節朗讀課文。正音,評議。

2、交流字詞的意思。

鐵砧

星座

羅盤

3、説説為什麼用大自然的文字作為課文題目?

四、引導學生琢磨、體味重點句子,讓學生體會從小怎樣學會認識大自然的文字。

1、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舉了哪些例子説明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對人類的作用,劃出有關句子。

2、交流勾畫的句子。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如:飛行員知道,砧狀雲是雷雨的徵兆,應該離它遠些才好。從這句話我知道了雲也是大自然的文字,飛行員可以根據砧狀雲的位置預測到雷雨,及時避開它,從而避免事故的發生。

3、朗讀課文2-6自然段。概括主要內容。

(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別方向,觀察氣象,瞭解歷史的滄桑。)

4、認識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處,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學會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呢?

⑴、自由讀課文最後一段,想一想。

⑵、指名説一説。

⑶、齊讀課文最後一段。

五、小結課文,拓展延伸。

1、小結課文。

談一談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2、拓展延伸。

⑴、你還收集到大自然的哪些文字?四人小組交流。

⑵、各組指定人員向全班彙報。

六、課後實踐活動。

各學習小組把收集到的資料彙集起來,出一份以《大自然的文字》為主題的小報。

七、作業

完成練習冊

  六年級《大自然的文字》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新出現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弄清課文寫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瞭解認識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徑。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談話,導入新課

大自然充滿了神奇,你們知道嗎?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文字。今天,讓我們跟隨前蘇聯科普作家伊林一道來認識《大自然的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認識大自然文字的作用,學習做一個懂得大自然語言的人。

(板書)24

大自然的文字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自瀆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讀音情況

(1)出示詞語:聳立預兆鐵砧青苔羅盤小熊星座

指名讀詞,相機正音,齊讀。

(2)彙報交流:讀懂了什麼?

3.指名分節讀課文,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思考:這篇課文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

4.聽後交流。

三、精讀課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一)學習課文的第一小節

1.指名讀第一節。

2.大自然的文字在哪?

3.也就是説大自然的文字無處不在。

4.齊讀第一節。

四、小結。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聽寫詞語:鐵砧羅盤聳立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大自然的文字無處不在,幾天這堂課,我們一起走近大自然的文字,去讀一讀神奇的天書和有趣的地書。

二、精讀課文。

(一).齊讀第一節。

(二)學習課文的第二小節。

1.星星寫成的天書很厚很厚。翻開天書的一頁,指名讀第2節。

2.這一節介紹了哪種大自然的文字?

3.認識它有什麼作用?

4.出示圖片,認識小熊星座,讓生指出北極星。

5.讓他們説説自己知道的星座。(結合課文閲讀,我在課外書上還知道)

由此可見,瞭解大自然的文字可以(生答)辨別方向。(板書)

是啊,天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可是天空這本大書上的文字還遠遠不止這些呢,再讀讀課文,你還知道了什麼?

(三)學習課文第三小節。

1.自讀課文的第三小節。

2.讀後彙報

(1)砧狀雲,這個大自然的文字告訴我們什麼知識?

所以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可以(板書:觀察氣象)。

3.拓展閲讀,出示諺語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天上勾勾雲,地上雨淋淋(屏顯)

用筆寫在書的旁邊

4.引讀。所以説:(師引讀)天上的每一顆星(生回答)是一個字,(師引讀)天上的每一片雲(生答)也是一個字。這就是(指板書)我們神奇的天書啊!不僅有神奇的天書,還有有趣的'地書呢。瞧,地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個字。在地上有哪些文字呢?

(四)自學課文的第46節。

1.自學要求:默讀46節,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

2.彙報。

(1)哪幾種文字?你從中讀懂了什麼?

(2)想象一下,曾經的滄海會是什麼樣,現在的城市呢?真是滄海桑田啊!

(3)可見,看起來普通的石灰石,在懂的它的人看來,可以反映出(地質的變化)板書

(4)齊讀第5節。

(5)同樣是石頭,這塊花崗石又是怎麼來的?找出句子中的動詞。(搬爬帶走)

(6)冰塊是一下子把花崗石搬來的嗎?你從哪個字體會出來的?(爬)

(7)一個爬字,寫出速度之慢,可以看出(地質的變遷)板書

(8)這兩種文字,向我們介紹了大地的變和遷。讓我們齊讀4、5、6自然段。

3.同樣是介紹地上的石頭,作者的敍述重點卻不一樣。第五節,強調人們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可以瞭解地質變化中的變海洋變陸地(城市);第六節,着重告訴我們地質變化中的遷遠古時代,從寒冷的冰川變遷而來。

(五)學習課文的最後一段

1.要想了解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我們有哪些途徑呢?自讀第七小節。

2.

師小結:走進自然走進書本善於請教

3.總結:同學們,我們走進自然,走進書本,善於請教,就可以認識大自然的文字,讀懂大自然這本很厚的書,感受自然的無窮奧妙。

三、拓展閲讀(以篇帶篇)

這兒有一首小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大自然的文字》

你看那天上的星星

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有北極星的地方就是北方

我們不會迷失方向

你看那天上的白雲

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雲山變得像鐵砧

雷雨就要來到

你看那地上灰色的石頭

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石灰石

有它的地方曾經是一片汪洋

你看那森林裏的花崗石

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冰搬來的

周圍的森林是後來才有的

大自然的文字呀

你多麼神奇

走進自然仔細觀察我們發現你

深入思考善於請教我們讀懂你

自由讀小詩。

指名讀,齊讀。

大自然的文字僅僅就這四種嗎?遠遠不止,讓我們拿起筆,也模仿它的樣子寫一寫吧!

讀一讀寫得好的作品。

假如你來到了大自然會怎樣運用這些文字呢?(自由交流)

四、課外作業:

同學之間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大自然的文字,辦一份小報。

板書設計

星座

辨別方向

觀察氣象

24

大自然的文字

石灰石

地質變化

神奇魅力

花崗石

地質變遷

教學反思:

這是前蘇聯科普作家伊林寫的一篇科普小品文。語言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地介紹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識這些文字的意義,從而引導學生從國小會認識大自然,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科普性文章的重點應是弄清楚相關的科普知識,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説,只是透過課文掌握了幾種大自然的語言還遠遠不夠。因此,透過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圍繞課題去説清相關的知識並瞭解它們的重要作用以及你還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文字,也應該是本課教學不可忽略的一點。

從閲讀的角度講,語文課不同於一般性的文藝欣賞,只需體驗情感,發展情感。語文的目的,不僅要幫助學生構建一個豐富的情感世界,還要讓學生嘗試構建一個深沉的理性世界。如果學了課文能得到某種啟迪,使人越學越聰慧,越來越變得眼亮,這樣的語文課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滿足了求知的願望,對學生內心世界觸動也很深。《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學環節中設計閲讀小詩和續寫就在於拉近學生與文中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內心豐富的情感世界,讓學生從課文中走向生活。

在學生認識並瞭解了大自然的種種現象後,我想學生對大自然的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認識的層面上,更重要的是能學會利用自然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所以巧設一問:假如你來到了大自然會怎樣運用這些文字呢?同學們各自發表了看法,都能結合現有的知識經驗,利用身邊的自然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把學與用結合起來。

當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有相當的不足,還有許多需要修正和補充的地方,這將促進我以後的教學工作,踏踏實實地走下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