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1篇

來源:文萃谷 5.82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1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

自從我讀了海倫·凱勒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書中的主人翁就一直在我的眼前閃爍,她激勵着我……

海倫·凱勒剛出生19個月,因病雙目失明,不久又影響了聽覺。從此她就在漫漫黑暗的長夜與無聲的世界中度過。長期的盲人生活,使她倍感眼睛明亮的寶貴。is語音她不能像平常人一樣感受到生活的樂趣,也不能欣賞到這個美麗而充滿樂趣的世界,只能用自己那雙嬌嫩的手觸摸到遺憾和無奈。但她是那樣的堅強,那樣的有毅力,像在暴風雪中頑強生長的小草,能洞察別人的內心世界,而我們這些擁有明亮眼睛的人們卻總是對這視而不見,所以is語音耳明眼亮的人,看到的東西是很少的。

海倫·凱勒曾説:“只有聾子才會珍惜聽力,只有瞎子才能體會到看見事物的巨大幸福。”如果通過三天,你就要變成瞎子了,那麼你也許會特別的珍惜自己的視力,用自己的眼睛來看自己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如果再過三天,你要死了,那麼你又會做出多少令人歎為觀止的事情呢!

老師常説:“抓緊時間,好好利用你們的生命吧!”但我不以為然。因為誰都知道自己某一天一定會永遠地離開這個世界的,但我們通常把那天想得太遙遠了。當我們身強體健時通常是無法想像殘廢的。這樣做,其時是我們看輕了生命的價值,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活着,直到死去的那一刻才明白了,但卻已經晚了。

海倫·凱勒她那種永不言敗、執着奮進的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就讓我們像瞎子珍惜視力一樣珍惜我們的生命吧!讓生活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2

在二十世紀美國有一位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在她的筆下寫出了簡樸又不平凡的一生。

海倫·凱勒是位成功又偉大的女性,她自己生活在無盡的黑暗中,卻給世界帶來了無限光明。

書中有兩個點給我很大的觸動:一是海倫老師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下,把自己的經歷拍成電影。我們要知道她不是為了出名去拍電影,而是懷着一個鼓勵、關心盲人的初衷去做這件事情。在她自身條件下拍電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她還是勇敢地堅持下來了,她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我深深地感動了。

這讓我想起到我畫畫時的場景,有一次,美術老師讓我們畫一個素描盤子,盤子上呈現出鬆軟麪包,麪包旁邊還得有一個長把小刀,這幅畫聽着簡單,但畫起來得需要很大的毅力。剛開始反覆擦拭,不是因為畫的不標準,就是搭配不當,在我快要灰心的時候,便想到海倫老師,在她雙目失明而且是個聾啞人的情況下,她都能克服種種困難,不怕艱辛,勇往直前,何況我一個四肢健全,各方面條件都很好的人身上,還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呢。於是我鼓起勇氣,做出了一副畫不好不罷休的樣子,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畫出了一幅惟妙惟肖的鬆軟麪包。

書中給我另一個觸動點是:海倫老師身患殘疾,卻比正常人更堅強、更善良,生活得更充實,更珍惜自己的生命,更珍視人類的友愛和大自然的美好;而大多數人雖然五官、肢體健全,卻把身體的天賦當作一種方便,而不當做“充實生活的手段”,在懶惰散漫、渾渾噩噩中度過。

海倫·凱勒的故事告訴我們,要珍惜光陰,珍惜人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追求知識,追求道德完善,並且不被任何困難打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3

這本本該送給妹妹的書讓我提前給看了,花了兩天時間看完了這本書。

關於海倫·凱勒的故事在讀書的時候一直都是寫作文的好素材,那時只知道她是一位勇敢、堅強、努力,奮發向上的著名盲聾啞文學家,關於她如何勇敢,如何堅強,如何努力,如何奮發向上的內容總是帶着自己的想象去構造,各種各樣。

看完這本書才知道,她有如此的成就除了她的努力之外,更多的是她獨特的天賦、對文學的熱愛和她的啟蒙老師以及各位朋友的幫助。

特別是她的啟蒙老師安妮·莎莉文在她7歲的時候就陪伴着她教她學習幫助她學習直到進入大學甚至畢業工作後都一直如此,對於海倫來説她亦師亦友,在我看來她就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雖然遭遇了不幸,但之後的經歷都是幸運的。比如説她還認識了很多朋友,馬克·吐温、威廉·霍爾斯、電話發明者貝爾、愛德華·黑爾、卡耐基等等著名人士,她的經歷與正常人無異,讓我差點忘了她是一位殘疾人,少了聽覺視覺她一樣可以通過刻苦努力成為著名的人,值得讓人去學習去尊敬。

或許還有人説她的成就來源於她處於逆境中的刻苦改變,人沒逼到一定的環境是不會想着去改變的。在我看來,只有不相信自己,膽小的人會覺得在逆境中才能去改變。也許在逆境中能加快讓人改變的心態,但絕不是獲得改變的唯一路徑,其實順境也好,逆境也罷,問問你自己想要什麼,或者不想要什麼,自然就想着去改變。

這本書與其説是想告訴大家要如何的刻苦努力,如何戰勝逆境,倒不如説是想告訴我們要珍惜現在看似不重要、平常的東西,同時也提醒着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假如我還有三天的光明我想做什麼?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

相信大家都聽説過19世紀的一位沒有被盲、啞、聾打垮的人物吧,沒錯,他就是中外名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主人公:海倫.凱勒。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温曾經説:19世紀出了兩個傑出人物,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是海倫.凱勒。如果拿破崙是戰場上的勝利者,是叱吒於法國大革命是的亂世梟雄;那麼海倫.凱勒就是生活中的勇士,是拒絕向命運低頭,立志驅除人生黑暗的光明使者。88年人生歲月中,海倫.凱勒只擁有十九個月的光明和聲音,一場大病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而禍不單行,她又失去了説話的能力,從此海倫.凱勒便陷入了盲、啞、聾三疾障礙中也許,當人們看到這裏,會覺得這個人一定會失敗,會草草的結束自己的生命,但她卻沒有放棄,她毅然靠着自己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鬥志取得了事業和生活上的成功碩果,這是平常人無法想象的意志力,海倫.凱勒憑着自己的努力為自己的人身擦亮了明燈,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如果我們遇到了這樣的命運,有幾個人會像海倫.凱勒一樣堅強呢?

想想我自己,每一次遇到困難我都半途而廢,像畫素描一樣,剛開始畫時,我興致勃勃的,可是一畫到頭像,我就覺得很枯燥,上調子時,我的心中總會十分忐忑,到底是繼續畫呢?還是放棄呢?

輕輕合上這本書海倫的故事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裏,我心想:我一定會向海倫.凱勒一樣跨過所有坎坷荊棘達到成功的彼岸!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

我讀了一篇美國作者海倫。凱勒的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是二十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她出生十九個月之後,因疾病徹底改變了她的一生,從此她在黑暗和沉靜的世界裏度過了八十多個春秋。但她創造了奇蹟,憑着她超越的毅力,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了哈佛大學學院的全部課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獲得文學學士的聾盲人。

這篇短文讓我自覺有些深奧,但也明白了一些道理。作者用生動細膩、深有感情的語言,既表達了她對光明的渴望,又啟迪了人們應珍愛生命,珍惜每一天。她在文中説:“人類與生俱來的懶散基因會腐蝕所有的天賦,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聾子才珍惜聽覺,盲人才懂得看得見的幸福。

失去了才懂得感官的美好,病重了才懂得健康的可貴啊!”説明了一個人生性懶散,什麼也不想學或勉強去學,當然不會有什麼收穫和成就。天賦就是才能之意,只有天天不斷堅持學習勤奮鍛鍊才有“才”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個天才。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天,去把握好生活的節奏,去努力去創造。俗話説: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不要等都失去了,才去後悔,對自己是多麼不負責的人啊!

海倫。凱勒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三天裏,充分表達了要所有人不要浪費自己現有的天賦,利用自己的感官去洞察世界、人間、自然,從中而充實自己的收穫。作者也告訴人們;有些故事令人悲傷而要坦然面對,因為他們也是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逃避它等於放棄了堅強的心靈和充實頭腦的契機。是啊,我們要利用好自已的感觀天賦,去探索、去追求、去收穫,這才不辜負我們一生與幸福的機緣。

同學們,相信你看了這本書,一定會有感而發。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6

最近,爸爸終於講完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作者是海倫·凱勒。這本書一共有四章。第一章:張開心靈的眼睛。第二章:信心與希望。第三章:走出黑暗與寂靜。最後一章: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主要寫了海倫·凱勒小時候因為生病,失去了聽力和視力。在安利·沙利文老師的鼓勵下,她克服了種種困難:看不見、聽不到、不能獨立讀書、寫不了字。然而最終她憑藉驚人的毅力學會了讀書寫字,並且考上了大學。在大學裏,她一開始極不適應,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才慢慢適應了。終於成長為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她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着作,海倫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熱愛生活,會騎馬、滑雪、下棋,還喜歡戲劇演出,喜愛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蹟,並從中得到知識。真的難以想像她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

我要珍惜每天的時光,珍惜老師的關心,珍惜父母的疼愛。還要珍惜周圍的一草一木。我要仔細去聽鳥的歌唱,去聞聞花草的香氣,嚐嚐每日飯桌上父母為我備好的美食……珍藏好生活給予的每個日子。當然這本書還告訴我成功的祕訣:要成功,必須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當我在以後的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想想海倫·凱勒,一切困難也就算不上困難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7

假讀完《如給我三天光明》後,海倫凱勒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堅強、勇敢、有自信、不屈不饒……讀完這本書後,會讓人感覺全身充滿正能量。

海倫凱勒的希望是能有三天光明。太陽因希望而越發温暖,藍天因希望而越發湛藍,鮮花因希望而越發鮮豔,人生因希望而越發美麗。上學期間,每天我期待已久的放學鈴聲一響起,我的心裏無比激動,可是海倫凱勒卻抓緊了時間,比我們能看到、能聽到、能説話學習還要好,會的更多。我的學習態度很糟糕,數學是我最不喜愛的科目。每次遇到數學難題時,我總是不動腦筋想辦法去克服它,總是會去抄別的同學的,上課聽不懂的,也不會去請教一下老師,讓老師指導一下我。所以,我每次遇到了一些數學難題時,我就會泄氣,就會氣餒,不想辦法去解決難題,心裏便十分惱火,怒氣沖天,就這樣,我的數學成績一點也不好。海倫·凱勒是本書主人公,她在19個月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奪去了她的視覺與聽覺。後來就,她憑着一顆不屈不撓的心和頑強不屈的堅毅品質,在家庭教師沙莉文小姐的幫助下,創造了一個個偉大的奇蹟!她只想受了19個月正常的生活。海倫凱勒告訴了我們:不要被挫折擊倒!困難之中總是要堅持一下,等待你的就是光明!擁有光明,一定要學會珍惜,不要白白浪費。你所擁有的一切都將可能會失去,當擁有時,請珍惜!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8

寒假裏,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感觸很深。馬克吐温説:19世紀兩個了不起的任人物,一位是拿破崙,一位是海倫·凱勒。她雖是一個患有盲、聾、啞三種病的殘疾人,但她不怕困難、積極進取、勇往直前的精神震驚世界。

我為這本書所着迷,經常讀着讀着,就忘記海倫·凱勒是有生理缺陷的人。雖然她生活在無光、無聲、無音的世界裏,但在文章中時常出現“看到”、“聽見”,而且對景物描繪充滿了色彩和聲音,讓我難以相信這是一個盲聾人寫出來的文章。海倫·凱勒曾説過:“假如人們把每一天都看作是是生命的最後一天,那麼世界一定會更加有意義!”我把眼睛蒙上,把耳朵堵住,把嘴巴閉上,感受作文/了一小時黑暗、孤寂的生活,忽然意識到自己是多麼幸運,一直擁有的眼睛、耳朵、嘴巴是多麼的珍貴。

海倫·凱勒的`一生是個傳奇,沒有因為身體的殘缺放棄自己的生命和對理想的追逐,她是用心在看美景,聽鳥語,用心在感受生活的美好。她克服種種困難創造了奇蹟,成為世界傑出的人物。

人的幸運與不幸運,並非命中註定的,而是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所決定,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的。有的人殘疾,但是卻健康地活着;有的人健康,卻像殘疾人一樣地活着。我被海倫·凱勒堅強的意志力所折服,被她不屈不撓的精神所鼓舞,今後一定會加倍珍惜擁有的一切,用感恩的心熱愛生活。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9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被書中的主人公海倫。凱勒深深的吸引住了,從她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使我找到了堅強挑戰生命極限的勇氣。

十九個月大的海倫因病被證實為盲、聾、啞。但她並沒有為此而崩潰,她依舊生活得很快樂,成功學完大學的所有課程,成為作家。這些事或許正常人都難以做到,但她卻做到了。

她小時候比較調皮,有一次,她趁母親去儲藏室,悄悄把門鎖上,母親關了多久,她就樂了多久,那時候母親被她關了三個多小時。儘管她有時調皮,但也對生活非常的樂觀,要是我在她這樣的狀況下,哪會有心思去玩這種遊戲?哪還有心思笑?或許天天只能寂寞地坐着唉聲歎氣,一切也只能依靠別人來完成,不知道太陽何時升起,也不知道身邊人的來往,整天籠罩在黑暗之中過着毫無意義的生活。

她又聾又啞又盲,靠的全是她的手,她的那雙手幾乎取代了她的眼睛和嘴巴,她用那雙靈活的手,和聰明的頭腦,最終成為了作家。而我們這些健康的學生應該比她更努力,一個盲人都能上劍橋,我們就更應該加把勁。她一直十分勤奮,她是啞巴,但後來卻學會了説話,她正式開始説話時是在1890年春天,校長富勒小姐發音的時候,讓海倫把手指輕輕放在她的臉上,讓她模仿,經過不斷努力終於學會了説話。她有着“別人行,我也一定行”的理念,她堅信“別人能學會的説話我也一定能”!而我,想着都感覺慚愧,在數學方面經常考不了高分,老是因為粗心而丟分,所以就用“我不喜歡”來應付、逃避,要是海倫也像我這樣,那她一生將一事無成。

讀了這本書,我感悟到了我們要像海倫。凱勒一樣,學會堅強、樂觀、努力。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0

寒假,完成了作業後,我開心地捧起了我最愛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開始了我的休閒一刻,作者海倫身上那種對光明與知識成為我學習中堅強的動力,激勵着我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熱愛生活中的每一天,每個人,每樣事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的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海倫對生活的熱愛,她熱情地勸告我們應該珍惜眼前享有的一切,海倫想看到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三天光明,對於常人來説只是人生短暫的一瞬間,或許我們只會像平時一樣做着日復一日的事情。可對於雙目失明的海倫來説,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時間,但是在海倫心中,卻是最珍貴,最想擁有的。她可以去仔細看她的老師、親人、朋友;可以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仰望壯麗的曙光;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在日常的世界中度過一天。而我們,卻時常忽略這個世界給我們帶來的美。現在的學生中就有這麼一些人,擁有舒適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學習條件,但他們不是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反而是吃不得半點兒苦,把學習當成一大苦差,整天東遊西逛,無心學習。

海倫雙目失明,她還能用自己殘疾的身體寫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樣聞名於世的書。而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明亮的眼睛,又有什麼理由不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海倫説:“苦難對於天才只不過是一塊墊腳石。”這種磨難練就了海倫堅強的性格。在老師的幫助下有着甚至是超過了常人的健康心理。她不去抱怨命運給她帶來的不公,不接受他人的憐憫,而是憑藉自己的毅力和意志去造就一個新的自己,勇敢的面對現實,接受命運的挑戰。

讀完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海倫是個多麼熱愛生活的人呀!她沒有殘疾人的自卑,卻總是時刻保持着一顆快樂、真誠的心。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1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書裏寫的是主人公海倫·凱勒在失去聽力和視力後如何走出黑暗與孤寂,憑着自我驚人的毅力,在莎莉文教師的幫忙下,以優等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四年的學習,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的故事。

書中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只擁有過19個月的光明和聲音。當我看到當一場惡夢般的高燒把她的視力和聽力給剝奪時,我不禁為她感到深深的悲傷。我真怕她從此永遠不能從沒有了聽力和視力的驚恐和悲涼中走出來。可當我看到她能根據自我的思考來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時,我又對她的未來充滿了期望。當看到她在沙莉文教師的幫忙下學會了説話,並且考上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學校—哈佛大學,完成了學業時,我又不禁為她感到了自豪和驕傲。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海倫·

凱勒小時候學説話的故事了。由於海倫·凱勒看不到人的口形也聽到別人的發音,可想而知她要學習開口説話簡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可是她憑藉着自我頑強的毅力,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再加上教師的細心教導,海倫·凱勒最終説出了斷斷續續的一句話“天氣很暖和”。這可真是一個奇蹟啊!

看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海倫·凱勒應對如此巨大的困難時,也能毫不退縮。想想自我比起海倫·凱勒來説真是太幸運了。我有着健全的身體、良好的學習環境、優秀的教師,可是我還不明白要珍惜,遇上一些小小的困難就要退縮。相比之下,我真是太不應當了。從今日開始,我必須要以海倫·凱勒為榜樣,努力學習,遇到困難決不退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