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三年級噸的認識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來源:文萃谷 5.74K

導語: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瞭解噸這個計量單位,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提供的國小三年級噸的認識教學設計,大家可以參考閲讀,更多詳情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國小三年級噸的認識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國小三年級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感受認識噸的過程。通過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

噸的質量觀念,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計重量的能力。

2.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

3.感受“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質量單位嗎?誰知道?

2.我們一起來做一個練習。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

3.你們知道自己的體重嗎?請你們根據自己的體重估計一下老師有多重。

老師的體重大約是50千克。你們算一算10個和我體重一樣的人重多少千克?100個呢?5000千克,這麼大的數啊!

4.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用千克做單位

數字太大就不方便了,通常用較大的質量單位:噸。今天我們就學習噸的認識。(板書課題)你們知道一噸有多重嗎?

1噸=1000千克(咱們齊讀兩遍一二)

通常人們用字母“t”來表示噸。板書1t=1000Kg

1噸等於1000千克還可以這樣表示。

5.老師這有一桶水,我想請幾個同學過來拎一拎,估計一下這桶水有多重?咱們班誰的力氣最大?(找4個同學)

一桶水大約10千克,多少桶水大約1噸重?想象一下這些水放到教室裏有多大一片啊?差不多要放滿兩個這樣大的講台。

1噸真得很重啊!

二、結合實踐充分感知

1.老師來之前調查了我們學校三1班部分同學們的體重,你們看(CAI)。仔細觀察這些同學的體重,你們能發現什麼?(大多數同學的體重在30多千克)

那你能估算出30個同學的體重大約有多重嗎?大約1000千克,也就是一噸。

你們和我們學校的學生年齡一樣,體重也差不多。現在我就請30位同學站起來,大家一起感受1噸有多重。

30個同學的體重大約是一噸,一噸可真夠重啊!

2.你還知道哪些關於噸的知識?你們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到噸作單位了?(家裏每個月用水量)

老師也蒐集了一些資料,我們一起看一看?(咱們一起讀出片子上的話)

(1)一頭犀牛的體重大約是1噸。

(2)一列貨車每節車廂的載重是50噸。

(3)一輛中型貨車的載重量是10噸。

(4)一條大鯨的體重能超過150噸。

(5)限重牌。

這幅圖片你們誰看懂了?

限重50噸什麼意思?如果超重會發生什麼?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出現過限重的情況?(電梯、車的載重量、橋、船……)如果有這些限重的標誌我們一定要嚴格遵守規定,否則會使自己受到傷害。

三、解決問題

1.你們知道噸的知識真不少。現在咱們一起做個遊戲,看誰能當一名合格的郵遞員。你們是優秀的郵遞員,把信都送對了。現在請你們再幫四個小動物一個忙。

2.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們來到一條小河邊,想一起過橋玩。它們能一起過橋嗎?它們可以怎樣過橋?請你們四人小組討論。

方法:(1)一個一個的過

(2)兩個一起過的

是不是任意兩個小動物都能一起過呢?為什麼?(最重的兩個小動物體重合起來也沒有超過1000千克即1噸)

(3)三個一起過。

還有哪三個動物可以一起過?是不是任意三個小動物都能一起過呢?為什麼?(最重的三個動物體重合起來超過1噸)不能讓熊、馬、牛一起過)

四、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噸,知道了1噸=1000千克。並且利用所學知識解決了一些問題。今後我們要把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國小三年級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猜測、推理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意識。

3、使學生真正感知數學取之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學會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訓練

2、填一填。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曹衝稱象。

2、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為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有關資料的介紹。(板書課題)

教師提問:以噸為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小組合作討論)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體驗1噸的重量,課件出示課本第31頁主題圖。

一個同學的體重是25千克,背一背什麼感覺?40個有多重?(小組合作討論)

得出1000千克是一個很重的質量,數學上規定用1噸來表示1000千克,即1噸=1000千克。

2、談話:在瞭解1噸有多重之前,我們再來解決一個問題,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10=1000(千克)即1000千克=1噸。

3、即時訓練(課件示)。

4、小結。

三、鞏固應用

1、填數。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集體反饋,重點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樣想的。

2、猜一猜。

3、小動物過橋。

4、我會填。

5、判斷。

6、讀一篇日記,再回答提出的問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教學反思:

“噸的認識”是人教版第五冊第3單元的知識。本課教學前,學生對重量單位千克和克有了較深的認識,這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對重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不僅是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為以後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在本節課教學時先通過故事和欣賞圖片引出“噸”的概念,讓學生知道“噸”這個質量單位的產生是生活的需要。

在講授新新課時,讓學生抱一抱朋友,再次感受到千克與噸的作用,假如把全班同學平均每人的體重看做是25千克,幾個這樣的同學合在一起大約重1噸,由此得到了噸與千克化聚的方法,在這樣的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

本節課的練習設計貼近生活,使學生感興趣。如在練習中出現的一篇有趣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日記,由於單位的錯用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學生在閲讀過程中已經哈哈笑。做這樣的練習既有趣又聯繫生活,同時也鞏固了新知識,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積極性。而在小組合作方面,大膽放手,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去思考,去創造。另外,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也讓學生感到很好的可視效果。

國小三年級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1-12頁例6、例7,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三中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準備

主題圖、多媒體課件,課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老師的體重。

教師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體重,猜完後教師提問:剛才同學們在猜老師的體重時都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千克,你們為什麼不用“克”作單位?

2、師:你們知道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是什麼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課件出示藍鯨及有關資料的介紹。)

師:藍鯨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板書:噸的認識)。你能舉例説説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體嗎?

3、教師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為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

教師提問:以噸為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設計意圖:從猜老師的體重和藍鯨這一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導入,讓學生初步感知噸是一個大計量單位,並通過讓學生舉例、教師圖片展示等途徑,初步建立噸的觀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一)初步認識噸。

(1)小組活動:第一小組提水,第二小組提米,第三小組背一背。

師:課前同學們都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互相説一説你的體重多少千克?

第一小組的提水,第二小組的提米,第三小組的背一背。同桌相互做背一背的遊戲,瞭解一袋米,一桶水,一個同學有多重。

(2)彙報

(3)師:如果按每個同學25千克計算,4個同學有多少千克?40個同學有多少千克?

(4)加深認識噸。

教師藉助多媒體演示:一袋大米25千克,每次呈現4袋大米(100千克),學生一邊看一邊數: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讓學生感受: 40個25千克就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噸。

(2)教師用課件出示第11頁的主題圖。

師:你們看誰來了?這一天陽光明媚,天氣晴朗。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到河邊去玩。它們走到一座小橋邊,小馬提議:“這裏有橋,咱們一起過吧。”小熊説:“等等,這裏有個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噸’呢!”

教師啟發學生思考: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1噸有多重呢?“噸”和“千克”有什麼關係?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師:誰知道1噸等於多少千克?

學生通過預習可以説出:1噸=1000千克。

師:那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圍繞小精靈的“能同時過橋嗎?”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動物們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作比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噸重,從而得出結論。

3、舉例:讓學生説説生活中什麼東西大約重1噸。

教師可以用課件出示教科書中的例子,可以説“兩頭牛大約重1噸。”,也可以説“兩匹馬與1只熊合起來大約重1噸。”, 一般電梯的載重量是1噸)……還需要讓學生説出生活中的其他實例。

4、師生交流:感受1噸水的質量。

(1)師:同學們看到水龍頭滴水會怎樣做呢?你認為水龍頭滴水是一件大事還是小事呢?

一個水龍頭每秒漏掉1滴水,一年大約浪費水1577千克。也就是1噸多了。

(2)生活小常識:每分鐘放水5立方分米, 200秒就放掉 1 噸水了。

【設計意圖:設計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這些教學環節的安排可以讓學生始終處於較好的學習狀態,在這一過程中充分體驗,建立起1噸的觀念,對學生教學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好習慣。同時一些環節的設計既拉近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距離,又將數學知識的教學藴涵其中,較好地整合了數學的三維目標。】

(二)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師出示

例7: 3噸=( )千克 6000千克=( )噸

學生自主學習,彙報結果:説説你是怎樣想的?這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説不難,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讓學生組內交流,班內集體説理、説方法。

【設計意圖:進率學習對於學生來説比較簡單,採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反饋的方法來進行教學,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6、學生獨立完成 “做一做”。

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1)一塊橡皮重約10( )

(2)1頭豬重約120( )

(3)1袋水泥重約50( ),1拖拉機水泥約重2( )。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獨立完成練習第1題。

這是一組連線題,通過此題的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噸的感受。可以採用先獨立連線,再交流的方法進行。

2、做一做的第2題。

在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上,裝6台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

可以讓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只要這輛車裝的機器不超過XX千克也就是2噸就可以。

3、改錯(小明的數學日記)。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兩個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後就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菜。

市場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和媽媽轉了一大圈,一共買了1克香菜,2噸西紅柿,3千克雞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媽媽拎着這些東西累得滿頭大汗。

【設計意圖:邊講邊練,講練結合,有利於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五、拓展作業

瞭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為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採用哪些節水方法?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噸=1000千克

3噸=3000千克

6000千克=3噸

國小三年級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噸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並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測

1000克=( )千克 5千克=( )克

説説你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二、探究新知

1、 導入,引出課題。

回答:誰能告訴大家這個情景裏告訴我們了一件什麼事情?限重一噸是什麼意思?引出課題,板書。

2、 認識“噸”:老師問“噸是個什麼單位?你們知道1噸有多重嗎?”1噸=1000千克,請同學們和教師一起讀二次。我們知道了1噸=1000千克,同學們想一想,這些小動物能不能一起過橋?為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學生將四個小動物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作比較。400+300+500+100=1300千克,1300千克比1000千克要重,也就是比一噸要重,所以這些小動物不能一起過橋。

3、 那它們應該怎麼才能完全的通過橋到達對岸呢?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的討論看哪個小組想的辦法最多。

4、 在同學們的幫助下這些小動物終於順利的過河了,再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哪裏見過用噸作計量單位的標誌。

5、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1)引導學生看情境圖,“什麼東西大約重1噸?”如兩頭牛大約重1噸,兩隻馬與1只熊合起來大約重1噸。等。

(2)同桌之間互相背一背説説自己的體重,互相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少。幾個同學的體重加起來大約是1噸重。

(3)千克與噸的換算

出示例題:3噸= 千克 6000千克= 噸

讓學生獨立填寫指名口答,你是怎樣想的?(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

三、實踐應用

1、完成例7下面“做一做”中的第1題,説説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品還有哪些。

2、完成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獨立解答後指名口述想法。

3、練習三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連線,再全班交流,第二題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2、師總結。

國小三年級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感受認識噸的過程。

2.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

3.能正確換算質量單位。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

發現生活中的噸,並能藉助其它物體或質量單位描述噸的大小。

設計理念:

生活是這節課的載體。《課標》提倡學生的學習內容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體驗數學知識的價值;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方面獲得發展。因此本節課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都力圖體現這一理念。

學習方法:

學生以生活為素材——用能感知的物體的重量,運用關聯、遷移的方法推算1噸的重量。感知1噸是非常大的質量單位。學生在體驗活動中去發現學習。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20千克的純淨水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前幾天我們一起稱了體重,你還記得你的體重是多少嗎?

生答。

師:誰來説説你有多重?

生:……

二、教學“噸”

1.認識噸

師:在一次體檢中,育紅國小三年級⑴班的30名學生和我們一樣,也測量了一次體重,並製成了統計表,請看(出示),在書上90頁,也有一份一模一樣的統計表,大家可以打開書看看。同學們最後的問題是什麼呢?。

生:他們的體重一共是多少千克?

師:下面我們小組來算一算,可以一人算一半,再把結果加起來。大家想想辦法,看看怎樣才能算的又對又快。

生進行計算活動,師指導合作。

師提示:我發現有的同學已經找到了一個很巧妙、很簡單的方法,所以他們進行的非常快,其他同學你也趕快想一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大家計算時一定要認真呀,可不能當小馬虎。

師:好了已經有幾組做完了,哪一小組願意給大家説説你們的算法?

生交流算法,師出示學生答案,生講解算法

師:剛才我們計算這30名同學的體重是1014千克,那1014千克大約是多少千克?

生:大約1000千克。

師:非常正確。

師板書1000千克,

師:其實1000千克還可以用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噸”來表示,(板書噸)1000千克也叫1噸,1噸=1000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跟老師一起讀一讀,1噸等於1000千克。

生讀:1噸=1000千克

師:“噸”可以用一個字母“t”來表示,所以也可以這樣寫。

師板書:1t=1000kg

2.感知“噸”

師:大家想一想育紅國小這30名同學的總體重如果用噸做單位怎樣説呢?

生:大約是1噸

師:説的非常好,那1噸到底有多重呢?下面我們先來進行一個小活動,體驗一下,誰願意參加?

(1)背一背

請幾位同學到前邊背一名體重在33千克左右的同學並説説感受。

師:下面我們就請這三名同學來背一背這名體重是33千克的同學,誰第一個來。

生活動,師問:感覺怎麼樣?

生:感覺很重

……

師:剛才這三名同學背的只是一名33千克的同學,像這樣的30名同學,他們的體重大約才是1噸呢,大家看看,今天我們是三十二名同學,再去掉兩名,三十名如果都讓你背怎麼樣?

(2)拎一拎

再看一桶礦泉水,誰能抱的起來,抱起來時感覺怎麼樣,如果一桶礦泉水重20千克,大家推算一下50桶礦泉水重多少呢?同學們非常聰明,大家可以體會一下。

(3)看一看

我們接着看,這隻動物見過嗎?個頭大不大?(出示)你知道嗎,1頭犀牛大約就重1噸。

師:看來“噸”是比“千克”大的多的質量單位,所以在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時通常要用“噸”做單位。

比如;一列火車,有這麼多節車廂,每節車廂就可以裝下50噸貨物,再看,(出示輪船)這艘輪船它能裝六千多噸貨物呢。這個,(出示坦克)它的重量超過了30噸。還有呢,(出示)誰知道有關藍鯨的知識?

生: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它的心臟就有……

師:你知道的真多,就象這位同學説的,藍鯨很大,一條成年的藍鯨體重能超過150噸。

(4)説一説

同學們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噸的知識,可以和你周圍的同學互相説説。

生自由討論

師:誰來説説

生舉例

師:的確噸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除了同學們剛才説的,還有我們運煤、運沙、運水泥……就連我們生活中計量用水也用“噸”做單位。另外還有一些這樣的標誌,請看,(出示)誰知道這座橋邊的標誌是什麼意思?

生答。

師:再看,這輛汽車上的“載重6噸”呢?

生:這輛汽車最多能裝6噸的貨物,多了就會出現危險。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知道的這麼多。(師適時進行安全教育)

三、鞏固練習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噸”的知識,接下來我們就帶着這些知識一起到趣味練習樂園去看看好嗎?

1.圖畫裏的數學

師:一天,大森林要召開大會,動物們都來參加,路上幾隻動物不約而同走到了一塊,這時他們遇到一個問題,我們一起去看看?(出示)

師:他們哪幾只動物可以一起通過呢?大家可以先和你周圍的同學説説

生討論

師:誰來説一説

生:獅子和豬可以一起通過

師:為什麼?

生:因為那座橋限重1噸,獅子和豬加起來還不到一噸。

師:非常好,還有嗎?

生:牛和馬

師:可以嗎?還有嗎?

生:……

師:有沒有三隻動物可以通過?

生:……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麼多方案,動物們高高興興的通過了。

2.快樂判斷

師:下面憑你的生活經驗判斷一下,哪些比1噸重,哪些比1噸輕。如果比一噸重你就站起來,如果比一噸輕你坐着不動,好嗎?

學生練習

3.我是小小檢查員

談話:簡單介紹黃河大橋在兩年內就修了兩次的原因。黃河大橋上現在需要招聘一批檢查員,你想去嗎?

師:在黃河大橋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3噸”,下面這些車能通過嗎?

A、王叔叔的車裝載5000千克的煤。

B、楊大哥的車裝載3頭大象,每頭大約重5噸。

C、李師傅的車裝載6噸大米和7000千克的麪粉。

D、張大伯開着一輛限載4噸的卡車裝載着10頭牛,每頭大約重500千克。

你想對超載的叔叔説什麼?假如你的親戚中有人是司機,你今天回去會對他們説些什麼?

四、拓展延伸

1、一位小朋友在學習了噸的一課後,回家時寫了一篇數學日記,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2月9日星期五晴

早晨我吃了2個100噸的肉包子,然後背起3克的書包上學去,路上看見一輛載滿約4千克的卡車。

師:(學生修改後進行德育教育)生活中我們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來表示物體的重量。

2、佈置作業

師:學完了這節課後,老師留一個作業,同學們回家以後,就像小明一樣認真觀察生活,把你發現的含有質量單位噸的事物記下來,那就是一篇數學日記,你一定會比小明寫得更棒!

板書設計:噸t

1噸=1000千克1t=1000kg

課後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結合具體實例,經歷和感受認識噸的過程,從而認識新的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並感受“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我感覺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三點

首先,能夠從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入手,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就是讓學生通過用不同方法算30名同學的體重來親歷認識“噸”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的學習,從而初步感受和認識“噸”,其次,在感受1噸的過程中,通過一個活動和具體的生活實例幫助學生再次感受1噸的實際意義,在這個過程中,不光讓學生用眼睛去看,還要親身去體會,動腦去想象,如讓學生來背一背這個環節,通過學生親身去體驗、感受33千克的重量,再想象一噸有多重,更容易理解1噸的實際含義,來加深對噸的認識。再次,在瞭解噸在生活中的應用時,我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例,另外還讓學生自己去找一找,説一説,豐富了學生對噸的感受和認識。

當然還存在着一些不足,在親歷認識“噸”的過程中,讓學生計算30名同學的體重這一環節把握的不是太好,給學生的時間不是太充裕,學生的展示也不太充分,另外,教學1噸=1000千克的過程中,略顯倉促,學生印象不深。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需要多學習、多完善,去適應新課標的需求。

國小三年級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九年制人教版第五冊《噸的認識》

教學目標

通過不同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學生建立對噸的認識,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間的關係,並能比較熟練到進行簡單的化聚的計算。

過程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利用遷移和對比來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並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教學情景的創設,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立志建設家鄉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1. 使學生建立對噸的認識,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間的關係,並能比較熟練到進行簡單的化聚的計算。

2. 培養學生利用遷移和對比來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並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設備一套,CAI課件,學生自帶實物若干。

學情分析:

“噸”這個質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為了幫助學生對質量單位“噸”有具體感性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結合生活實踐進行學習;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同千米與米的換算推理過程相同,這部分知識主要由學生自己嘗試完成,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清淨,引入新課

1. 展示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曹衝稱象”的故事吧?(媒體出示曹衝稱象的照片)曹衝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稱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後卻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

媒體播放曹衝的問題:同學們,我是曹衝,我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後,發現二年級學過的重量單位用起來很麻煩,你能幫幫我嗎?

生討論應該使用什麼來做單位。

師:看來噸與我們平常所使用的重量單位有所不同,它和我們以往學過的千克和克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噸。

2. 出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 通過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共同認識重量單位“噸”

(一) 直觀感知,使學生初步認識“噸”

師:今天同學們帶來了許多重量已知的物體,請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交流)

師:那有沒有同學帶來以“噸”做單位的物體呢?説明原因。

師: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過可以用“噸”做單位的物體,能簡單的説一説嗎?學生舉例

師: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體與你所認識的物體,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嗎?

學生討論後得出:以噸為單位的物體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

多媒體出示:通常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噸”來做單位。

師:初步認識了噸之後,老師這裏有一些物品,請你們為他們選擇一種合適的單位。

多媒體出示:報紙、信封、河馬、鯨、白菜、蘋果等,學生進行判斷。

(從學生熟悉的曹衝稱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課,並運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物體,初步感知:以噸為重量單位的物體都比較大,並且非常重。)

(二) 創設情境,充分感知“噸”

師:“噸”是我們新認識的重量單位,那麼它究竟有多大呢?為了更好的瞭解它,老師特意製作了一把電子秤。

多媒體出示:一把電子秤,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每次稱一袋大米,同時,在電子秤左面的屏幕上顯示出綠燈,右面的屏幕顯示100千克字樣,每稱一袋,相應遞加,直到第十袋時,左面的屏幕上顯示出紅燈,同時在右面的屏幕顯示出1噸的字樣。

師:你看到了什麼,請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下來。

師:在你認識到1噸有1000千克後,你能告訴老師,現在你有辦法將1噸的物體帶進教室嗎?

小組進行討論

師:如果有一些體重為25千克的同學,要多少個同學才能達到1噸呢?

生經過計算後得出結論

師:現在每一位同學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體,如果也將它放在電子秤中,那麼一噸中究竟有多少個你這樣的物體呢?

學生利用學過的除法估算知識進行估算,同時進行交流反饋。

(三) 以生活情境,加深對重量單位間關係的認識。

師:用一些較輕的物體聚少成多,也能達到一噸的重量,因此,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對重量進行了限制,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生舉例:大橋的載重量,卡車的載重量等。

師:現在老師想找你幫個忙。這裏有一輛卡車和一堆貨物,你能不能告訴老師,這堆貨物能不能全部裝上卡車。

多媒體出示圖片,一輛卡車上標註限載重6噸,旁邊有一堆貨物,標註6000千克,學生進行討論,得出這堆貨物可以一次性的裝上卡車。

師:你能説説你的理由嗎?

(在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噸的基礎上,採用多媒體生動、直觀地顯示千克與噸的關係,並聯系學生自身的重量,讓學生估算,加深對噸的認識。教師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 進行單名數與複名數互化的教學。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重量單位“噸”,老師還為大家帶來了一個特製的天平,這個天平可以稱十分重的物體。

媒體出示:一架天平,六個標有重量的砝碼。

生可根據自己的喜愛,任意選擇兩個砝碼放在天平的一端,天平便會向一方傾斜,例如,選擇3噸與30千克。

師:要使這個天平平衡,應在天平的一端放上多重的物體呢?你是怎樣思考的?

師:請你任選兩個重量,和你的同桌一起來完成這個任務,好嗎?

生討論並完成。

師:現在在天平的右邊出現了2450千克這樣的重量,你認為在天平的左邊應該放上什麼重量的砝碼呢?

鼓勵學生進行搶答

師:剛才老師並沒有教你們方法,為什麼你們能很快地知道答案呢?

鼓勵學生用數學語言進行歸納總結,進行交流。

三、 練習

(一) 判斷題

1. 粉筆長13克。 ( )

2. 一瓶牛奶重250千克。 ( )

3. 一個皮球重2噸。 ( )

4. 1噸鐵比1噸棉花重。 ( )

(二) 拓展題

出示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的照片,激勵學生只要能解答出和電梯有關的問題,就可以登上塔頂欣賞到美麗的景色

出示一幅電梯照片,上標註限重量1噸,十三個成人,出示問題:

1. 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幾人?

2. 如果全班同學都要乘電梯,至少要坐幾次?

問題解答完之後,出示上海的風景、建築物的圖片,激發學生把我們的家鄉也建設的這樣美。

(數學學習必須有練習,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不但能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感官。特別是聯繫了生活中乘電梯的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充滿許多數學問題,而且是豐富多彩的。)

四、 小結

師:在這節課中,你掌握了什麼知識,對你有什麼幫助?你還想了解些什麼?

教學反思:

噸是較大的重量單位,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是計量單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在授課中,我通過不同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和想象空間,並十分重視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逐步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之間的關係,掌握簡單的化聚。教師不但扮演了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而且還是積極的參與者,使得原本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豐富多彩。

國小三年級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與交流,使學生了解常用的質量單位及計量工具。

2、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養學生對物品質量的估計能力,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學準備

1、學生進行課前調查,瞭解一些物品的質量及秤。

2、準備天平、電子秤、2分硬幣、1克鹽及一些較輕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交流,瞭解單位與工具

1、瞭解質量單位

課前,老師請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誰願意把了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學生交流。

老師把學生説的物品的質量寫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噸……

教師指出:這裏的克、公斤、千克、斤、噸都是計量物品輕重的單位。其中的公斤、斤、兩是中國傳統的計量單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噸是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是咱們將要研究的內容。

2、認識工具

在調查活動中,你發現了哪些工具可以稱出物品有多重?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教科書第1頁圖上的各種秤,並作必要的補充與説明。

二、動手操作,認識克

1、教師出示一小勺鹽(重1克),估一估它的質量

請學生想一想,要用什麼工具來稱?

經過討論,學生確定要用天平來稱。

2、介紹天平

出示天平,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強調指針左右擺動得一樣就平衡了)。

3、稱鹽

教師示範用天平稱出這一小勺鹽的質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鹽,説一説感受。

4、你知道2分的硬幣有多重嗎?誰來估一估

學生用天平稱出2分的硬幣重1克。用手掂一掂,説一説感受。

5、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拿出學生能想到的一些輕的物品。

6、討論:你認為什麼情況下使用克作單位

三、課堂活動

1、分組活動:稱學習用品

先估一估,再稱一稱,然後用手掂一掂,並填寫記錄單。

2、獨立作業,看圖,填一填(教科書第2頁)

指導學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課小結(略)

五、課後延伸

國小三年級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P11噸的認識。

教學準備

課前調查噸的有關信息,並摘錄下來;搬一搬一袋水泥或一袋大米,並看一看它有多重。

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目標確定

"噸的認識"是人教版課程標準教科書第五冊的教學內容,教學的'對象是第一學段的三年級學生,他們的思維正處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然而"噸"這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遠遠的脱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怎樣將"1噸"這個抽象的事物,以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從而拉近1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是我進行教學設計時思考的主要問題,也是這堂課的重點與難點。基於以上認識,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噸的觀念,知道1噸是1000千克,並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化聚及學會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前收集信息、課中彙報、提一提、算一算、估一估、理一理等方法來探索"噸"的有關知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感悟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教學策略選擇

本節課我力圖讓學生通過互動交流、自主體驗的方法,逐步建立1噸的觀念。為此,我採取如下教學策略:

1、溝通"生活與數學"的聯繫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因此,在設計本節課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聯繫生活,貼近生活,從而縮短了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通過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課中的體驗活動、解決實際問題及舉例等活動,讓學生自己從中發現生活與噸的密切聯繫。即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2、注重讓學生經歷"體驗--感悟"的過程

根據課改精神,現在比較提倡的學習方式是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所以在本節課中,我打算讓學生通過提一提、算一算的方式初步感受1噸。接着我又讓學生通過估一估、算一算、説一説的方式進一步感受1噸的重量。最後通過理一理、説一説的方式讓學生溝通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繫。同時,在各環節中,我將重視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促進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讓他們經歷"體驗--感悟"的過程。

3、讓學生在合作互動中,構建"展示自我成就"的舞台

在本節課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合作互動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整個課堂成了學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國小三年級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9

噸的認識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課本第六冊P68的內容。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認識重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2.知道1噸=1000千克。

能力訓練點:

1.能正確運用噸表示物體的重量。

2.培養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滲透點:

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並服務與生活,學會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知道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

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形成表象。

學法引導

1.通過課前調查,培養學生的蒐集信息能力。

2.指導學生通過計算、觀察,產生聯想,形成表象,建立質量觀念。

3.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聯繫生活實際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

教學流程

教學步驟

一、

1.關於噸的知識你能知道些什麼?

2.生活中什麼地方用噸作單位?舉出幾個例子。

可以看課本或課外書,可以問家長也可以在生活中找。

通過課前調查增加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並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

1.故事激趣:

熊老弟、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參加森林運動會,走到一座小橋前發現一塊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噸”。這是什麼意思?它們能過橋嗎?該怎樣過?

2.解釋:“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

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解釋“限重1噸”的意思。

用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1.關於“噸”你已經知道了什麼?

整理:

A、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噸作單位。(舉例)用地秤來稱。

B、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

C、1噸=1000千克。

2.感知1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激趣:1噸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嗎?

推算:一個三年級的學生體重大約是25千克,多少個學生的體重大約是1噸?

觀察感知,形成表象:請40個同學站在講台上,這些同學的體重合起來就大約是1噸。

學生依據課前蒐集的資料來回答。

用自己的方法來推算,然後告訴同學們自己的算法。

觀察感知,產生聯想,形成表象。

展示課前的學習情況和課前蒐集的資料,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

讓學生通過推算,然後觀察感知,產生聯想,形成表象,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1.這4個動物能過橋嗎?他們該怎麼過?你還要知道那些條件才能知道?

出示:

馬 300千克

牛 500千克

鹿200千克

熊 400千克

你們能為他們設計幾種過橋方案?

2.老師們也想去運動場看看,你能告訴他們該怎樣過橋嗎?

3.我是小小檢查員:

談話:簡單介紹黃河大橋在兩年內就修了兩次的原因。黃河大橋上現在需要招聘一批檢查員,你想去嗎?

在黃河大橋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3噸”,下面這些車能通過嗎?

A、王叔叔的車裝載5000千克的煤。

B、楊大哥的車裝載3頭大象,每頭大約重5噸。

C、李師傅的車裝載6噸大米和7000千克的麪粉。

D、張大伯開着一輛限載4噸的卡車裝載着10頭牛,每頭大約重500千克。

你想對超載的叔叔説什麼?(告訴學生:在陝西省80%的車禍都是由於超載造成的。)假如你的親戚中有人是司機,你今天回去會對他們説些什麼?

4.小明的日記: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腸,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坐上了大約重1克的出租車,來到了動物園。我們先看了大約重80噸的熊貓,又看了大約重8千克的大象。我説:“這麼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吧?”爸爸説:“不對,世界上最重的動物是藍鯨,一頭藍鯨的重量大約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頭藍鯨的重量就相當於二十幾頭大象的重量,二十幾頭大象擠在一塊該有多大呀?藍鯨可真大﹗

看了小明的日記,你想對他説些什麼?你要向他學習什麼?

獨立思考後在組內交流。把自己組的設計方案記下來。然後在班內彙報。

説出設計理由。

獨立思考後回答。

結合生活實

際説説。

指名回答,並説明理由。

暢所欲言。

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意識。

讓學生從小就懂得要愛護路橋。激發學生主人翁的情感。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單位的換算和比較大小,懂得解決問題時要聯繫生活實際。

教學體現時代性,激起學生關心生活的熱情。

結合生活事例,讓學生要明白合理使用單位的重要性,並且讓學生學習小明善於觀察、喜歡動腦,能主動的在生活中發現數學、並應用數學的習慣。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

2.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會經常用到數學知識。

讓學生學會及時反思,整理所學的知識。

就象小明一樣認真觀察生活,把你發現的含有質量單位噸的事寫下來,那就是一篇數學日記,你一定會比小明寫得更棒。

讓學生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

噸的認識

質量單位

稱比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

地秤

1噸=1000千克

能把數學知識融入生活中然後呈現給學生,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思維活躍,參與熱情高,也培養了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只是小組討論時沒有組織學生進行合理分工,注意紀律,使得小組討論時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可實際上,有的同學積極參與,有的同學好象事不關己,在一邊玩,沒有做到使每一個同學都參與,每一個同學都得到發展提高,使得小組討論流與形式。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組織學生有目的、紀律的討論,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和與夥伴協同合作的能力。

國小三年級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0

(一)學習目標

1.學生能夠在操作活動中感受質量單位克、千克、噸,初步建立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噸=1000千克,會進行簡單的換算,能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衡器稱物體的質量。

2.學生能夠在觀察、操作活動中,積累活動經驗,增強估計能力。

能用適當的單位表示物體的質量,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質量有關的簡單問題。

3.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質量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獲得積極地情感體驗。

(二)學習內容

1、基礎性學習包

(1)克、千克、噸的認識。

2、開發性學習包

(1)實物稱重。

(2)奇妙的動物世界。

(3)82頁你知道嗎?

3、拓展性學習包

(1)自己尋找生活中質量單位的廣泛應用並做好統計。

(2)豐收園。

(三)整合點説明

1、學科單元內整合:本單元僅一個信息窗,由於千克在生活中比較常見,所以將千克的認識放在最前面學習,再者是克的認識,最後是噸的認識。

2、學科間整合:《科學》動物的學習,有關生物知識可以在本單元做鋪墊引入。

3、學科與學校特色課程整合:體育課上鉛球、壘球等的重量與本單元知識相結合。

4、體驗式活動:在課堂中搞一次以質量做對等交換的“買賣”活動。

5、課時安排:本單元學習共安排 3課時。

注:學生針對自己的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分類,教師藉助這一情境積極引導學生提出合適的問題,因千克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常見,所以先探究1千克有多重,再探究1克有多重,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知識框架,對於接下來的學習也是大有裨益的;通過調換順序,實現了千克和克學習的課程整合,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