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8.4K

一、 教材分析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設計

1、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中的《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72‐73頁)。

2、 教材編寫特點

長方形與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圖形。為此,不論實驗教材還是傳統教材都是通過學習長方形、正方形而引入(拓展)其他平面圖形的學習。但新課標下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教科書,在具體安排這塊學習內容時,卻有如下幾點明顯的不同:①關注學生認知規律特點:感知整體‐‐深入剖析、特徵建構‐‐分析應用。如分階段安排:一年級先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二年級再深入長方形正方形特徵探索;②關注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有機聯繫,同步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特徵,強化對比感知。如:本冊教材就安排在同一課時學習兩種圖形特徵。二者同時學習,不僅需要解決特徵認識問題,其實更主要的是關注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關係整理與建構。這也是符合及時強化的學習心理要求的。

這種變化及安排藴含着如下幾方面意圖:①加強學生知識結構建構的質量。同一堂課學習這兩種平面圖形特徵,能夠給學生一種整體印象,同時有助於學生對比分析,及時區分其各異特點,而完善其認知結構。②關注教學思考,教學思想的滲入教育。本節課看似研究兩種圖形的特徵及關係,但如何有效組織學生探索認識,要求教師充分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對比分析、概括總結。在這種探索過程中,讓學生掌握一定數學學習方法,體驗一種實驗、解決思考問題的過程。同時,也要十分關注學習方法遷移(策略),加強學生的學習策略(能力)培養。

3、教材內容的核心數學思想

(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2)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靠單純的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4、我的思考

本節課的設計要在充分把握教材設計意圖基礎上,考慮如下問題:

(1)、學生的現有學習狀態是怎樣的?即學生現在對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認知水平何在?因為,學生已接觸並初步認識長、正方形。雖説第一次學習目標定位是辨認兩種圖形,關注整體把握。但現實學生已把握到什麼程度?對長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邊、角關係)瞭解多少?應該是教師教學設計時,環節安排會考慮要素之一。

(2)、如何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強化數學學習能力(方法)訓練與培養?施用&ldqu;動手實驗,合作探索&rdqu;學習方式,是對本課的組織要求之一。要強化實踐探索的過程性與實效性,這就對教學設計的策略選擇要求頗高。

(3)、如何突破長方形、正方形的關係認知?有關二者的特徵認識,顯然是本課的重點及難點內容。如何組織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正確理清二者關係,提升知識結構水平?這應該是本課教學設計中的精心之筆、傾力之作。

二、學生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學生對主體學習過程的體驗,重視學生獨立思考、協作學習的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個性化、觀察力、探索能力、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年級學生直觀形象思維佔優勢,喜好動手操作,對於色彩鮮豔、動感強烈的事物易感興趣。本節課設計了拼一拼、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説一説等活動,其中既有學生獨立學習的過程、又有協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手腦並用,既體會到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又體驗出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所以本節課我設計學法為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生活經驗,鼓勵學生多觀察、多討論、多探究、多協作、多操作,採用了觀察法、討論法、探索協作學習法和操作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另外利用多媒體色彩鮮豔、動感強烈的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其易於演示的特點化難為易,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操作、比較、歸納,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夠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在觀察圖形、總結歸納圖形特徵的過程中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推拉等活動,使學生獲得研究圖形的體驗、過程與方法。

3、情感與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四、教學過程

活動內容

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設計意圖

時間

分配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試一試,探究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徵

三、練一練,運用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徵。

四、説一説,

總結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徵。

1、(出示)沙灘上,積木走過留下了一串串腳印,判斷它的形狀。認一認並進行分類。

2、尋找教室裏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是由長方形或正方形組成的。

3、教師在黑板上貼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片,板書課題。

1、動手操作,探究邊、角的特徵。

(1)用小棒自主探索拼擺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每位學生準備牙籤和火柴)

(2)、學生投影演示所拼圖形,説出拼擺之前是怎樣想的?選小棒有什麼要求?

在介紹中,通過對話出示&ldqu;對邊&rdqu;介紹&ldqu;長&rdqu;、&ldqu;寬&rdqu;、&ldqu;邊長&rdqu;。

總結歸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電腦出示填空:長方形的對邊 ,正方形的四條邊 。

(3)、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角的特徵。

通過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等方法驗證對相同角是什麼角的猜測。做好發現記錄。

彙報探究過程及結果。

電腦出示填空:長方形和正方形有 個角,都是 角。

2、感悟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關係。①猜一猜

信封裏裝一張彩色長方形紙,露出一部分。請同學們猜信封裏裝的彩紙是什麼形狀的?

②拉一拉

請兩個同學到前面拉一拉,(拉動要慢)其他同學認真觀察彩紙露出部分的變化:長方形→正方形→長方形。

③想一想:

為什麼一會兒是長方形,一會兒是正方形,一會兒又變成長方形了呢?(同桌互説→全班交流)

1、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要求:畫得精細,位置擺放適中,設計美觀。

① 按要求畫。

畫一個長12釐米,寬8釐米的長方形

② 剪下來,折一個最大的正方形。

③ 想一想,發現了什麼?

④ 試試剩下的部分至少還能折出幾個最大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嗎?

2、給小動物排隊。

36個小動物要舉行廣播操比賽,它們要排一個整齊的隊形,給他們一個建議吧。在方格紙中畫下來。

1.評價本節課自己及其他同學的表現。

2、談一談對長方形、正方形有什麼新認識?是怎樣學習的?

學生已經有辨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用積木走路留下的痕跡引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自然引入新課,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在心理放鬆、自由的環境中進入學習狀態。

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讓學生自主進行拼擺活動,調動學生個體學習積極性,去回顧、思考長方形、正方形邊的基本知識。

學生已對長方形長、短邊有初步認知。為此,應及時引導學生建立長、寬的概念。

二年級小朋友進行探究學習,主要是一種探究意識、習慣方法的培養。此時老師不可太放,任由學生去探。為此,我為學生明確指出探究主題及方法揭示。目的是為促成學生探索行為及行為習慣培養。

生動活潑又簡便易行的小遊戲,激發學生求知慾,同時組織學生觀察、思考、討論,進一步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關係,有助於學生感受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繫,獲得對平面圖形的直觀認識。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審美情趣。

通過折一折、想一想,進一步鞏固所學的新知識。

通過給小動物排隊這個實踐活動進一步綜合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在動腦、動手中主動運用所發現的知識,體驗數學的價值。

學生可以評價自己對一節課的學習表現和收穫,也可以評價他人的學習表現,生生互動評價,學生既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體驗成功,促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