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經理人的低風險轉型

來源:文萃谷 2.78W

關於職業經理人這個職業有哪些特點?下面是YJBYS小編為考生整理的職業經理人的低風險轉型,供大家參考學習,預祝考生備考成功。

職業經理人的低風險轉型

“中國的職業經理人普遍比較年輕,這造就的最大的好處是,即便轉型失敗也可以有機會調整。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為什麼不嘗試?”

作為第三方,江為加在為民企、國企和外企做項目的時候總會感受到巨大的差異。

外企更看重數據和理論依據,一旦認可就會做出決定,但這之後如何讓項目獲得總部的批准顯得極其關鍵。

民企的決策權基本在老闆手上。老闆通常會用自己的成功經驗來做決策。優秀民企的最大優勢是其卓越的決策速度。

國企的決策時間相對比較長, 他們更講究的是流程、層級以及程序,簽報所需要的時間就變得很長。最關鍵的是,國企不完全依賴所謂的數據或者最佳實踐,也要考慮到平衡與和諧。

對江為加來説,作為局外人尚且如此,如果身處其中,經理人將有更不一樣的體驗。

《首席人才官》: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開外企?

江為加:原因有三:首先,國企和一些民企的規模在逐漸擴大,很多甚至已經擠進了世界前十名的行列,公司具備了不錯的品牌效應,這對個人會形成很大的吸引力;第二,這些企業依靠中國經濟上升取得長足發展,硬件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但是其軟性的管理體制還有待提高,有許多管理需求,比如平台建設的需求、體系和信息建設的需求,他們自己又缺乏這樣的能力,所以希望依賴有經驗的人來將這些管理體制搭建起來,從這兩方面看,企業的需求和對個人的吸引造成了這種轉型;第三點未必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可能對一些不是非常資深的人容易形成吸引,即在金融危機之後,感覺國內的企業相比國外的企業更加穩定。

《首席人才官》:但是也有很多人加盟的只是一些發展型民營企業,企業的規模未必有那麼大,這種吸引力是從何而來的?

江為加:民企分為兩種:一種是非常有名氣的大規模企業,比如萬科、華為等,他們的品牌效應是非常不錯的;還有一些發展型企業,經理人選擇加入它們和挑選股票的感覺很類似。轉型者更看重的是這些企業的發展潛力,企業很可能在未來5年左右上市,如果現在選擇和它們一起成長,從個人角度看未來很可能有不錯的收益。幸運的是,這樣的機會只是在中國才可能遇到,大家都渴望搭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快車。

《首席人才官》:為什麼外企會留不住人?

江為加:首先外企的品牌競爭力不再一枝獨秀了,一些不錯的國企和民企可以為個人的職業發展加分。另外,在外企工作還是有不少壓力的,而且越往上走空間越小,也就是説會出現所謂的玻璃天花板,雖然很多企業開始本地化,但是一些關鍵崗位,外企更願意從全球或者亞太區調任管理者。在一些大型的外資企業,甚至高級經理級別的人都必須擁有海外背景,或者至少也要是個“海龜”,這讓很多人的職業發展遭遇瓶頸。與其耗費這麼多的代價向一個難度很大職位挑戰,為什麼不嘗試在民企或者國企中獲得更快的發展?

《首席人才官》:但是轉型就意味着風險。

江為加:從個人成長的角度看,改變會達成個人能力和經驗的成長。而且非常難得的是,中國的管理層相比國外管理者都是比較年輕的,也就是説,即便民企的發展沒有想象的那樣好,或者説他們沒有履行一些承諾,經理人也就4 0歲左右,轉型不成功還是有其他機會的,所以風險並沒有那麼大,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這幾年的經驗對個人的市場價值是加分的。中國還是一個不成熟的市場,發展空間很大,年輕人當然希望抓住這樣的機會。

《首席人才官》:從長遠的職業發展角度看,這種風險確實是可控的.,但是從短期看,風險依然存在,如何進行風險預警?

江為加:這要看是什麼位置的人。如果剛工作不久,比如那些5年以下職場經歷的年輕人,他們即便進入一家企業,從事的工作也是相對比較基礎的,所以需要關注的是在這份工作中自己可以得到怎樣的提升。而職位較高的人選擇加入民企或者國企,其機會成本就會高很多。這時候需要考慮更多內容,比如企業的文化、思維方式和理念與老闆是否相匹配等等。這時候要和老闆談清楚他對你的期望,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未來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要將團隊帶到一個怎樣的水平。同時還要和其他的業務夥伴有所溝通,以便全面地瞭解一家企業。

《首席人才官》:級別越高,風險越大,文化適配很重要。

江為加:制度是可以建立的,但是管理的文化和公司氛圍或者説老闆的思維方式是很難改變的。如果經理人認為加盟企業後可以改變老闆的想法就比較天真了。雖然很多工作還沒有開展,但是在前期溝通中,企業的管理風格和老闆給予經理人的自由度還是可以感知到的。多麼初級的公司都有自己的企業文化,在某種程度上看,建立新的東西必然打破某種平衡,使一些既得利益者喪失利益,如果老闆對經理人沒有絕對的認同,很多工作是無法開展的。而且級別高的經理人不可能頻繁地改變工作,為了對未來幾年的個人發展負責,很多事情還是要多談一些。分析自己更適合什麼平台,在哪裏可以更好地將過往的經驗快速發揮出來。一旦有好良好的心理預期,成功的概率會高很多。

《首席人才官》:從你周圍來看,從外企到民企失敗的案例多還是成功的案例多?

江為加:這要看如何定義失敗。我認為並不是説最終離開民企就算作失敗。比如我自己最早做諮詢工作,後來加盟了某外資企業,兩年後又回到了諮詢行業。離開這家企業有公司業務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在去的時候是帶着積累經驗的期望的,並沒有意願在公司做到退休,只是我希望這樣的經歷可以為我的職業發展加分。雖然我加盟的是外資企業,但是我相信很多加盟民企或者國企的人和我有同樣的期望,即——豐富自己的職業經歷。一些人認為完成了這樣的旅程就會選擇離開,所以只要是主動的離開就不能算失敗。

《首席人才官》:對希望吸引外企人才的國企和民企來説,他們如何加大自己的吸引力?

江為加:首先要意識到,現在的人才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是有規劃的,他們會考察企業崗位和自己的能力性格是否匹配,也就是説,並非是一味的買方市場。同時企業要學會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我的一位客户,從外企加盟到一家國企背景的民企,他的長項是創新,而一些內部溝通的事情,公司則交給一位熟悉企業內部關係的副總來處理,這樣的搭配很好地發揮了他們的優勢。當然,企業也可以在選人的時候進行一些測試,來全面考察一個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