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銀行從業資格考試風險管理輔導:信用風險管理

來源:文萃谷 2.4W

信用風險管理是指通過制定信息政策,指導和協調各機構業務活動,對從客户資信調查、付款方式的選擇、信用限額的確定到款項回收等環節實行的全面監督和控制,以保障應收款項的安全及時回收。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初級銀行從業資格考試風險管理輔導:信用風險管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級銀行從業資格考試風險管理輔導:信用風險管理

 第三章 信用風險管理

  佔比25分。易出多選題,重點章節。

第三章主要講述了信用風險識別、計量、檢測與報告、控制和資本計量,在複習時要注意法人和個人信用風險識別、內部評級法、違約概率模型、風險監測主要指標和關鍵業務流程/ 環節控制這些知識點。

 3.1 信用風險識別

  考點01 單一法人客户信用風險識別

1. 按照業務特點和風險特性的不同,商業銀行的客户可劃分為法人客户與個人客户;法人客户根據其機構性質可以分為企業類客户和機構類客户;企業類客户根據其組織形式不同可劃分為單一法人客户和集團法人客户。

2. 對法人客户的財務狀況分析主要採取財務報表分析(對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分析)、財務比率分析以及現金流量分析三種方法。

3. 財務報表分析關注四項內容:識別和評價財務報表風險、識別和評價經營管理狀況、識別和評價資產管理狀況、識別和評價負債管理狀況;

4. 盈利能力比率,衡量管理層將銷售收入轉換成實際利潤的效率,體現管理層控制費用並獲得投資收益的能力;

效率比率,又稱營運能力比率,體現管理層管理和控制資產的能力;

槓桿比率,衡量企業所有者利用自身資金獲得融資的能力,也判斷企業的償債資格和能力;

流動比率,判斷企業歸還短期債務的能力,分析企業當前的現金支付能力和應付突發事件和困境的能力。

5. 現金流是指現金在企業內的流入和流出,分為三個部分:經營活動中的現金流、投資活動中過的現金流、融資活動中的現金流。

6. 非財務因素分析是信用風險分析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財務分析相互印證、互為補充。從管理層風險分析,行業風險分析,生產與經營風險分析,宏觀經濟、社會及自然環境分析等方面進行。

7. 擔保方式主要有:保證、抵押、質押、留置與定金。

8. 保證是指保證人與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國家機關,學校、幼兒園、醫院等公益性為目地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和職能部門,均不得作為保證人。)

9. 抵押是指債務人或第三方不轉移對財產的佔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

10. 質押又稱動產質押,是指債務人或第三方將其動產移交債權人佔有,將該動產作為債權的擔保。

11. 留置是指債權人按照合同約定佔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留置該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留置這一擔保形式,主要應用於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等主合同。定金是指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餓擔保。商業銀行極少才用留置與定金作為擔保方式。

 考點02 企業法人客户信用風險識別

集團企業的主要投資者指直接或間接控制一個企業10%或10%以上表決權的個人投資者。

關聯交易是指發生在集團內關聯方之間的有關轉移權利或義務的事項安排。

根據集團內部關聯關係的不同,企業集團可以分為縱向一體化企業集團(上游企業與下游企業)和橫向多元化企業集團(集團內部企業之間存在的大量資產重組、併購、資金往來以及債務重組)。

集團客户信用風險特徵:內部關聯交易頻繁、連環擔保十分普遍、真實財務狀況難以掌握、系統性風險較高、風險識別和貸後管理難度大。

考點03 企業法人客户信用風險識別

1. 我國個人信貸產品可基本劃分為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和其他個人零售貸款兩大類。

2. 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風險有經銷商風險;“假按揭”貸款(開發商)等。

 考點04 企業法人客户信用風險識別

信用風險不應當僅僅停留在單筆貸款的層面上,還應當從貸款組合的層面進行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

系統性風險對貸款組合的信用風險的影響,主要是由宏觀經濟因素的變動反映出來的。

行業風險是指當某些行業出現產業結構調整或原材料價格上升或競爭加劇等不利因素出現時,貸款組合中處於這些行業的借款人可能因履約能力整體下降而給商業銀行造成系統性的信用風險損失。

區域風險是指當某個特點區域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出現不利變化時,貸款組合中處於該區域的借款人可能因履約能力整體下降而給商業銀行造成系統性的信用風險損失。

 3.2 信用風險計量

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明確要求,商業銀行的內部評級應基於二維評級體系:一維是客户評級(針對客户的違約風險),另一維是債項評級(反映交易本身特定的風險要素)。

 考點05 風險暴露分類

在內部評級法下,商業銀行的風險暴露分類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六小類:即主權類、金融機構類、公司類、零售類、股權類和其他類。(易考多選)

主權風險暴露是指對主權國家或經濟實體區域及其中央銀行、公共部門實體、以及多邊開發銀行、國際清算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的債權。

金融機構風險暴露是指商業銀行對金融機構的債權。根據金融機構的不同屬性,可分為銀行類金融機構風險暴露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風險暴露。

公司風險暴露是指銀行對公司、合夥企業和獨資企業及其他非自然人的債權,但不包括對主權、金融機構和納入零售風險暴露的企業客户的債權。公司風險暴露分類如下:

債務人類型

風險特徵

中小企業風險暴露

對年銷售額(近3年銷售額的算術平均值)不超過3億元人民幣的企業債務人的債權

專業貸款(細分為項目融資、物品融資、商品融資和產生收入的房地產貸款)

債務人通常是一個專門為實物資產融資或運作實物資產而設立的特殊目的實體;債務人基本沒有其他實質性資產或業務,除了從被融資資產中獲得的收入外,沒有獨立償還債務的能力

  5.零售風險暴露三方面特徵:債務人是一個或幾個自然人;筆數多,單筆金額小;按照組合方式進行管理。

債務人類型

風險特徵

個人住房抵押貸款

以購買個人住房為目的並以所購房產為抵押的貸款

合格循環零售風險暴露

各類無擔保的個人循環貸款,對單一客户最大信貸餘額不超過100萬元

其他零售風險暴露

(1)上述兩者之外的其他對自然人的債權;
  (2)同時滿足如下特徵的對企業的風險暴露:對單個債務人授信總額不超過500萬元且其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或授信總額不超過500萬元且其年銷售額不超過3000萬元;在銀行內部採用組合方式進行管理。

6.股權風險暴露是指商業銀行直接或間接持有的股東權益。

7.其他風險暴露主要包括購入應收賬款和資產證券化風險暴露。

 考點06 客户評級

客户評級是指商業銀行對客户償債能力和償債意願的計量和評價,反映客户違約風險的大小。客户評級的評價主體是商業銀行,評價目標是客户違約風險,評價結果是信用等級和違約概率(PD)。

債務人對於商業銀行的實質性信貸債務逾期 90天以上。若債務超過了規定的透支限額或新核定的限額小於目前餘額,各項透支將被視為逾期。

違約概率是指借款人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發生違約的可能性。在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中,違約概率被具體定義為借款人內部評級 1 年期違約概率與 0.03 %中的較高者。

違約頻率是事後檢驗的結果,而違約概率是分析模型做出的事前預測。假設商業銀行當年將1000個客户的信用等級評為A級,該評級對應的平均違約概率為1%;第二年觀察這組客户,發現有15個客户違約,則15∕1000×100%=1.5%就是違約頻率。

信用風險計量是現代信用風險管理的基礎和關鍵環節。信用風險計量經歷了從專家判斷法、信用評分模型到違約概率模型三個主要發展階段。

專家判斷法即專家系統(ExpertSystem),是商業銀行在長期經營信貸業務、承擔信用風險過程中逐步發展並完善起來的傳統信用分析方法。專家系統在分析信用風險時主要考慮兩方面因素:與借款人有關的因素(聲譽、槓桿、收益波動性)、與市場有關的因素(經濟週期、宏觀經濟政策、利率水平)。

常用的專家系統:

5Cs:品德character、資本capital、還款能力capacity、抵押collateral、經營環境condition。

5Ps:個人因素personal、資金用途因素purpose、還款來源因素payment、保障因素protection、企業前景因素perspective。

8.信用評分模型是一種傳統的信用風險量化模型,利用可觀察到的借款人特徵變量計算出一個數值(得分)來代表債務人的信用風險.並將借款人歸類於不同的風險等級。應用最廣泛的信用評分模型有:線性概率模型、Logit 模型、Probit模型和

9.違約概率模型分析屬於現代信用風險計量方法,與傳統的專家判斷法和信用評分模型相比,違約概率模型能夠直接估計客户的違約概率。需要商業銀行建立一致的`、明確的違約定義,並且在此基礎上積累五年的數據。

Calc模型是在傳統信用評分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是適用於非上市公司的違約概率模型,其核心是通過嚴格的步驟從客户信息中選擇出最能預測違約的一組變量,經過適當變換後運用Logit/Probit迴歸技術預測客户的違約概率。

的CreditMonitor模型是一種適用於上市公司的違約概率模型,其核心在於把企業與銀行的借貸關係視為期權買賣關係。企業向銀行借款相當於持有一個基於企業資產價值的看漲期權。

風險中性定價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假設金融市場中的每個參與者都是風險中立者,不論是高風險資產、低風險資產或無風險資產,只要資產的期望收益是相等的,市場參與者對其的接受態度就是一致的。根據風險中性定價原理,無風險資產的預期收益與不同等級風險資產的預期收益是相等的,即P1(1+K1)+(1-P1)×(1+K1)×=1+i1

13.死亡率模型是根據風險資產的歷史違約數據,計算在未來一定持有期內不同信用等級的客户/債項的違約概率(即死亡率)。通常分為邊際死亡率和累計死亡率。例如:根據歷史數據分析得知,商業銀行某信用等級的債務人在獲得貸款後的第1年、第2年、第3年出現違約的概率(即邊際死亡率)分別為1%、2%、3%。則根據死亡率模型,該信用等級的債務人能夠在3年到期後將本息全部歸還的概率[貸款存活率(SR)]為:(1-1%)×(1-2%)×(1-3%)=94.1%,上述結果也意味着該信用等級的債務人在3年期間可能出現違約的概率(即累計死亡率) 為:1-94.1%=5.9%

 考點07 債項評級

債項評級是對交易本身的特定風險進行計量和評價,反映客户違約後的債項損失大小。特定風險因素包括抵押、優先性、產品類別、地區、行業等。

債項風險既可以只反映債項本身的交易風險,也可以同時反映客户的信用風險和債項交易風險。

債務人違約時期表內和表外項目的風險暴露總額,包括已使用的授信餘額、應收未收利息、未使用授信額度的預期提取數量以及可能發生的費用。已違約時,EAD為其違約時的賬面價值;尚未違約,EAD對於表內項目為債務賬面價值,對於表外項目為已提取金額+信用轉換系數×已承諾未提取金額。

一個債務人只能有一個客户信用評級,而同一債權的不同交易可能會有不同的債項評級。

計算違約損失率的方法主要有:市場價值法(通過市場上類似資產的信用價差和違約概率推算違約損失率。)、回收現金流法(根據違約歷史清收情況,預測違約貸款在清收過程中的現金流,並計算出LGD,即LGD=1-回收率=1-(回收金額-回收成本)/違約風險暴露)。

 考點08 信用風險組合的計量

違約的發生主要基於以下原因:債務人自身因素(如經營管理不善、出現重大項目失敗等);債務人所在行業或區域因素(如整個行業受到原材料價格上漲的衝擊,或某一地區發生重大事件);宏觀經濟因素(如GDP增長放緩、貸款利率上升、貨幣升值等),不包括銀行監管措施不健全。

行業或區域因素將同時影響同一行業或地區所有債務人違約的可能性,而宏觀經濟因素將導致不同行業之間的違約相關性。

國際上應用比較廣泛的信用風險組合模型包括Gredit Metrics模型、G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Gredit Risk+模型等。

Gredit Metrics模型。本質上是一個VaR模型,目的是為了計算出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一個信用資產組合在持有期限內可能發生的最大損失。

GreditPortfolio View模型直接將轉移概率與宏觀因素的關係模型化,然後通過不斷加入宏觀因素衝擊來模擬轉移概率的變化,得出模型中的一系列參數值。G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可以看做是Gredit Metrics模型的一個補充。

Gredit Risk+模型是根據針對火險的財險精算原理,對貸款組合違約率進行分析,並假設在組合中,每筆貸款只有違約和不違約兩種狀態。

壓力測試用於評估資產或投資組合在極端不利的條件下可能遭受的重大損失。

 3.3 信用風險監測與報告

  考點09 風險監測對象

信用風險監測是指通過各種監測技術,動態捕捉信用風險指標的異常變動,判斷是否達到引起關注的水平或超過閾值,並採取相應措施。

JP摩根的統計分析顯示:在貸款決策前預見風險並採取預控措施,對降低實際損失的貢獻度為50%~60%;在貸後管理過程中檢測到風險並迅速補救,對降低風險損失的貢獻度為25%~30%;而當風險產生後才進行事後處理,其效力則低於20%。

單一客户風險監測方法包括一整套貸後管理的程序和標準,並藉助客户信用評級、貸款分類等方法。

客户風險的內生變量包括兩大類:基本面指標(①品質類指標、②實力類指標、③環境類指標)和財務指標(①償債能力指標、②盈利能力指標、③營運能力指標、④增長能力指標)。

從客户風險的外生變量來看,借款人的生產經營活動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其主要股東、上下游客户、市場競爭者等“風險域”企業持續交互影響的。這對單一客户風險的監測,需要從個體延伸到“風險域”企業。

我國監管當局出台了貸款風險分類的指導原則,把貸款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後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

授信集中是指相對於商業銀行資本金。總資產或總體風險水平而言,存在較大潛在風險的授信。

 考點10 風險監測主要指標

不良貸款率=(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各項貸款×100%

預期損失率=預期損失/資產風險暴露×100%

正常貸款遷徙率識別例題,不需記公式!!!假設商業銀行當期期初共有l 000億元貸款,其中正常類、關注類、次級類、可疑類、損失類貸款分別為900億元、50億元、30億元、15億元、5億元。該年度銀行正常收回存量貸款l50億元(全部為正常類貸款),清收處置不良貸款25億元,其他不良貸款形態未發生變化,新發放貸款225億元(截至當期期末全部為正常類貸款)。至當期期末,該銀行正常類、關注類貸款分別為950億元、40億元。則該銀行當年度的正常貸款遷徙率為:該行期初正常貸款餘額為900+50=950(億元),期內減少額為150億元,期末正常貸款為950+40=990(億元),其中來自原正常貸款的為990—225=765(億元),期內貸款遷徙為不良貸款的金額為950—150—765=35(億元),所以正常貸款遷徙率為:35/(950—150)×100%=4.38%。

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一般準備+專項準備+特種準備)/(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

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貸款實際計提準備/貸款應提準備×100%

 考點11 風險預警

1.風險預警是指根據各種渠道的信息,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採用專家判斷和時間序列分析、層次分析和功效計分等方法,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狀況進行動態監測和早期預警。

2.風險預警的程序:①信息的收集和傳遞;②風險分析;③風險處置;④後評價

3.風險預警的主要方法:黑色預警法、藍色預警法、紅色預警法(為定量分析,指考慮時間序列變化規律)

4.行業環境風險因素:宏觀經濟週期、財政貨幣政策、產業政策、法律法規

5.行業經營風險因素:市場供求、產業成熟度、行業壟斷程度、產業依賴度、替代性、整體財務狀況

6.行業財務風險因素:淨資產收益率、行業盈虧係數、資本積累率、銷售利潤率、全員勞動生產率

7.區域風險預警包括:政策法規的變化、區域經營環境的惡化、區域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內部出現風險因素

8.客户風險預警可分為:客户財務預警和客户非財務風險預警

  考點12 風險報告

風險報告的職責:

①保證對有效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和相關性的清醒認識

②傳遞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和風險容忍度

③實施並支持一致的風險語言/術語

④使員工在業務部門、流程和職能單元之間分享風險信息(考點,不是風險獨立)

⑤告訴員工在實施和支持全面風險管理中的角色和職責

⑥利用內部數據和外部事件、活動、狀況的信息,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和目標實施提供支持

⑦保障風險管理信息及時、準確地向上級或者同級的風險管理部門、外部監管部門、投資者報告

2.從報告的使用者來看,風險報告分為內部報告和外部報告

從類型上劃分,風險報告分為綜合報告和專題報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