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銀行業《風險管理》章節考點:信用風險

來源:文萃谷 1.41W

本文為大家分享的是2016年銀行從業資格考試考點——信用風險,希望能幫助到大家的複習!

2016年銀行業《風險管理》章節考點: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信用風險管理人員通過各種監控技術,動態捕捉信用風險指標的異常變動,判斷其是否已經達到引起關注的水平或已經超過閾值。(闕值的簡單含義即臨界值)

有效地信用風險監測體系應實現的目標:

(1)確保商業銀行了解借款人或交易人對方當前的財務狀況及其變動趨勢;

(2)監測對合同條款的遵守情況;

(3)評估抵(質)押物相對債務人當前狀況的抵補程度以及抵(質)押物價值的變動趨勢;

(4)識別借款人違約情況,並及時對風險上升的授信進行分類;

(5)對已造成信用風險損失的授信對象或項目,迅速進入補救和管理程序。

JP摩根的統計顯示:各項措施對降低風險損失的貢獻度均有不同

50%~60%——決策千預見並採取預控措施;

25%~30%——貸後監測到並迅速進行補救;

低於20%——風險發生後進行的事後處理。

  風險監測對象

  1.單一客户風險監測

單一客户風險監測的方法包括一整套貸後管理的程序和標準,並藉助客户信用評級、貸款分類等方法。

客户風險的內生變量包括兩類指標:一是基本面指標、二是財務指標。

(1)基本面指標主要包括:

①品質類指標

②實力類指標

③環境類指標

(2)財務指標主要包括:

①償債能力指標

②盈利能力指標

③營運能力指標

④增長能力指標

從客户風險的外生變量來看,借款人的生產經營活動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其主要股東、上下游客户、市場競爭者等“風險域”企業持續交互影響的。上述相關羣體的變化,均可能對借款人的生產經營和信用狀況造成影響。因此,對單一客户風險的'監測,需要從個體延伸到“風險域”企業。

商業銀行對單一借款人或交易對方的評級,應定期進行復查,當條件改善或惡化時,應對每個客户重新定級,確保內部評級與授信質量一致。《巴賽爾新資本協議》強調,內部評級是監測和空白股指單一借款人或交易對方信用風險的重要工具。

  2.貸款分類與債項評級

客户信用風險監測的結果應當在信貸資產風險分類時有所體現。

(1)信貸資產風險分類的含義:通常是指信貸分析和管理人員,綜合能夠獲得的全部信息並運用最佳判斷,對信貸資產的質量和客户風險程度進行持續監測和客觀評價。

2001年,我國監管當局出台了貸款風險分類的指導原則,把貸款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能和損失五類(後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

根據監測的結果給定商業銀行的客户以及信貸資產一個風險類別(或級別)

在分類過程中,商業銀行必須至少做到以下六個方面:

①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機制,完善信貸規章、制度和辦法;

②建立有效的信貸組織管理體制;

③實行審貸分離;

④完善信貸檔案管理制度,保證貸款檔案的連續和完整;

⑤改進管理信息系統,保證管理層能夠及時獲得有關貸款狀況的重要信息;

⑥督促借款人提供真實準確的財務信息。

貸款分類與債項評級是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二者既區別明顯又相互聯繫。

  3.組合風險監測

組合層面的風險監測把多種信貸資產作為投資組合進行整體監測。商業銀行組合風險監測有兩種主要方法:

①傳統的組合監測方法。傳統的組合監測方法主要是對信貸資產組合的授信集中度和結構進行分析監測。授信集中是指相對於商業銀行資本金、總資產或總體風險水平而言,存在較大潛在風險的授信。結構分析包括行業、客户、產品、區域等的資產質量、收益(利潤貢獻度)等維度。商業銀行可以依據風險管理專家的判斷,給予各項指標一定權重,得出對單個資產組合風險判斷的綜合指標或指數。

②資產組合模型。商業銀行在計量每個敞口的信用風險,即估計每個敞口的未來價值概率分佈的基礎上,就能夠計量組合整體的未來價值概率分佈:

估計各敞口之間的相關性,從而得到整體價值的概率分佈。

不直接處理各敞口之間的相關性,而把暴露在該風險類別下的投資組合看成一個整體,直接估計該組合資產的未來價值概率分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