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習慣

來源:文萃谷 2.92W

摘 要:對於當前一些中學生養成鋪張浪費的錯誤行為,我們家長、教師可從為學生樹立勤儉節約的典範、通過開展班級活動、指導學生如何用零花錢、榜樣示範、經常給學生講勤儉節約的故事、讓孩子學會利用廢舊物品等方面來引導、教育學生,讓他們養成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如何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習慣

關鍵詞: 學生 培養 勤儉節約

隨着時代的進步,我黨領導下的國民生產總值得到迅猛提升,國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家富了,許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也變得“慷慨大方”,有求必應,一應俱全,倍受寵愛的孩子逐漸養成自私、懶惰、好逸惡勞、依賴性強的壞毛病。它們往往不思進取,卻對吃穿感興趣,無形中養成了花錢大手大腳,毫不吝嗇的壞習慣。縱觀校園各種浪費現象比比皆是:不受惜書本,隨意塗抹亂畫、撕扯,毫不可惜;隨意丟棄作業本試卷;平常使用的各種文具很隨意地丟在一邊,任其頻繁摔壞、丟失,毫不可惜,即使買了新的也從不珍惜,有的學生一個學期竟然損失鋼筆就達十餘隻之多;每當放假前學生們便將有的書視為垃圾統統丟掉;自己花幾百元買的名牌衣服、名牌鞋經常丟失,有的學生根本懶於尋找看到這種現象,我們深感憂慮。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這一代孩子身上快要喪失殆盡了,長此以往像這樣一大批追求享樂,好高騖遠,不思奮鬥的人又如何能擔負起富國強民的偉業呢?易連雲教授對此在《重建學校精神家園》裏談到“這是學校道德教育的失誤”,失誤在“對現實生活根基以及道德基礎的遺忘”,即對教育的“生活世界”的疏離。因此,要讓一些當代中學生改正上述毛病,教師應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中華詞典》對勤儉節約的解釋是:勤儉,即勤勞節儉;節約即節省。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國勤儉敗由奢”。丟掉節儉的美德,貪圖享受,妄想不勞而獲,這種人是沒有前途的。我們青少年要樹立勤勞節儉光榮,懶惰奢侈可恥的觀念,即使在人民生活富裕的今天,也要繼承勤勞節儉的美德。

怎樣培養學生勤儉節約這種優良品質呢?

第一、 家長、老師為學生樹立勤儉節約的典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注重言談舉止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要和老師一道給孩子樹立勤儉節約的`典範。要在服裝上、飲食上、言談上及住、行、交往等方面保持節儉的風格,要志存高遠、勤勞務實、積極進取。不能貪圖享受、萎靡不振、唉聲歎氣、無所事事。家長特別要從學生吃、穿兩方面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多元文化中保持樸素的風格,不穿太貴重的衣服、不佩戴首飾、不攜帶手機,不追求名牌衣服,糧食要節約,不要鋪張浪費。家長、老師只要一點一滴的正面引導、教育並以身示範,學生定能樹立勤儉節約的意識。 第二、 通過開展班級活動來喚醒孩子應勤儉節約

教師立足於學生現實生活,着手於周圍各種浪費現象,通過開展班隊活動的形式具體展現,發人深省。如:一堂班會課《浪費就在我身邊》學生通過小品表演,形象在現平日習以為常的林林總總的浪費現象。從學習用品到餐廳糧食,從水電到公寓樓日用品及校服,通過表演使學生為他們平時的行為而感到慚愧,達到自省。再結合學生上學期去孤兒院參觀的見聞與身邊的種種現象進行對比,使學生真正明白勤儉節約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做人的美德及事業有成的條件。通過在全班開展勤儉節約的主題班會和平時長期苦口婆心耐心的教育、點點滴滴的滲透與嚴格要求,學生就會有勤儉節約的動機、行為。

第三、 指導學生如何用零花錢

零花錢最能反映出人的個性。在指導學生如何花零花錢上,可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家長給孩子零花錢要有計劃,要限止數額,不要有求必應。應根據孩子年齡大小、實際用途和支配能力,定時定量給予。對自制力較弱的孩子,每次可少給些,時間間隔可短些,隨着自

制力的增強,一次可給得稍多些,時間間隔也可長些,如每星期或每十天給一次。其次,家長要過問孩子把錢花在了什麼地方,每次給錢時,可讓孩子説説上次的零花錢用在哪裏。用得不當,應予批評,甚至暫停“援助”。有些家長要孩子記帳,過幾天查一次帳,這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再次、家長時刻注意有了零花錢的孩子的言談舉止,時常與班主任、科任教師保持聯繫,一發現有鋪張浪費的現象立即給予制止。最後,家長要鼓勵孩子該用的地方要大大方方地用,能少用的就不要多用,能不用的儘可能不用。總之,要教育孩子既不亂花錢,也不要養成吝嗇的“守財奴”性格。

第四、榜樣示範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怎樣發揮勤儉節約榜樣的示範作用呢?首先在班級內評選出勤勞節儉的典型,樹立楷模號召同學們向(她)他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風氣—節約光榮,鋪張浪費可恥。對浪費嚴重的學生嚴厲批評,特別是加強他們的指導,取得點滴進步及時在全班表揚,既樹立其信心,又增強班內的監督力量,減少反覆。如:陳晨同學剛轉到我班時,據家長説每天零花錢最少幾十元,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經過嚴格教育和監督大大好轉,每月零花錢控制在20—30元經內,其中還包括購買生活和學習用品。於是他經常被我當作典型熱情表揚,他不僅改掉了不良習慣,而且由於自信心樹立起來了,學習成績也大大提高。在他的帶動下同學們變得更加關注周圍的環境,對各種浪費現象憤憤不平,時常會自覺檢舉揭發身邊的浪費現象,這説明節儉的觀念已經內化於心了。通過教育學生也變得更加勤勞了,自願積極做好事,特別是班級一日三次的衞生打掃及大掃除已須班主任督促,他們都能自覺得完成的很好,做到了自我管理,經常會拿個獎牌給予老師一個意外驚喜。

第五、 經常給學生講勤儉節約的故事

故事能啟發、教育人,教師、家長要經常給學生講勤儉節約的故事和道理。讓孩子懂得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來之不易,都是人們辛勤勞動換來的。歷史上的陶侃(東晉時大官)由於受他母親良好的教導,一生勤勉儉樸,連造木船剩下的碎塊木屑都收藏好,備以後用,這一美談流傳至今。

第六、 要讓孩子學會利用廢舊物品

有效利用廢舊物品可以促使學生樹立勤儉節約優良品質的積極性。比如可讓學生用易拉罐做個花籃,將舊涼鞋剪成拖鞋,將破皮鞋當柴燒。這樣既可培養孩子的節約習慣,又是一種手工勞動練習。

總之,勤儉節約是我國的優良傳統,當代中學生在將來要勇挑建設祖國的重擔,一定要保持和發揚這種傳統美德。學校、家庭、社會要形成一個強大的合力共同對孩子實施有效的品德教育,崇尚節儉,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教師更要利用一切機會和家長溝通,達成統一認識,教育的效果就會更好。

如何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習慣 [篇2]

最近經常看到學生們花錢大手大腳,比如買各種各樣的零食,小裝飾品,小玩具等。這些東西吃不完用不完就隨手一扔,真是太讓人生氣了。呢?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三點:

1、營造節儉的班級氛圍

在日常生活中,班級內要經常開展一些有關方面的活動如:爭做節儉小能手評選活動、我節儉我快樂、節儉從我做起等一些主題隊會。要讓學生知道節儉是美德也是生活的必要。

2、讓學生理解節儉的價值

老師要經常用節儉的故事教育學生,要讚賞節儉的行為,批評奢侈浪費。要讓學生明白父母賺錢不容易,錢應該花在有價值的地方,該買的買不該買的不買。人在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只有養成節儉的習慣才會度過難關。

3、克服學生的攀比心理

比錢比物只能使學生貪圖安逸,失掉勤勞樸實的品質。因此老師要教育學生克服攀比心理,要比學習、比品質、比勞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