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範文

來源:文萃谷 1.77W

《唯一的聽眾》本文記述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的幫助下學會拉好小提琴的事,見於國小生語文教科書。下面本站小編帶來關於《唯一的聽眾》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閲讀。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範文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範文1

《唯一的聽眾》是一篇寫人的文章,文章通過對老人的語言,神態的變化表現了一位知名的音樂教授對“我”的真誠無私的幫助,表達了“我”對老教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課文兩條主線,以老教授為主,“我”的變化為輔。本文的重點是品味描寫老教授真誠的語言和神情的語句,體會其心理及其對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進而體會老教授對主人公無私的關愛和主人公對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根據這一重點,在深入學習時,引導學生抓住老教授的語言、動作、神態,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課上,不僅注重引導學生體會老教授對“我”的關愛、鼓勵和幫助,還引導學生學習體會老教授那詩一般的語言,使語文課重語言感悟的同時,又注意語言的表達,語文課上充滿語文味。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找到相應的句子,但對於隨着“我”的表現不斷變化以及老教授的言辭不同,學生體會不到,只是停留在句子意思上。先從語言入手,再從神態這方面入手理解,缺少整體性把握。也許正是因為理解、體會不到位,使得學生想象老教授當時心裏想的內容顯得單調、空洞。王燕驊老師在評課時也指出,解讀文本是教學的第一步,教師先要對課文有感悟,才能引導學生感悟。老師在備課時,要問問自己“什麼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老師的“問程”問題引起我的思考。“‘問程’越長,空間越大;‘問程’越短,空間越小。”是呀,課堂上,一個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思考的價值教學問題,可以影響學生的思維走向,能引起學生思考和討論的興趣,能充分發揮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學習的自主性,會使課堂思維集中、深入,從而達成學習目標,才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第一課時,問題可以精簡,如:1、“唯一的聽眾”是一位怎樣的聽眾?(理解型——表達是敍述性的)2、為什麼要裝成“耳聾”?(思考型——表達是説明性的)3、課文寫了他的語言和行為,哪一點讓你最感動?説説你為什麼感動?(發散型——表達是創造性的)第二課時也可以遷移。這樣,問題一焦點,引導學生一步步走進文本,把學生推向一個更高的思考空間,被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材的美德所感動,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王老師給我的啟發是多方面的,能得到王老師的點評是我的榮幸。她就像《唯一的聽眾》中的老教授用一句句“詩一般的語言”,鼓勵着我,引領着我。它像一股清泉滋潤着我的心靈,給人勇氣,給人動力。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範文2

《 唯一的聽眾》這一課時的教學完了,對於自己設計的這一課時教學,走下講台的我想談談本課時教學的得失成敗。

教學設計:

本着“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的原則,我在教學中採用引導式的教學方法與問題—探究的教學模式相結合,同時採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教學,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

“課伊始,趣伊生”,雖然本課時已經是第二課時了,但是我還採用了由音樂導入,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陶冶學生情操,在課的開始就將學生帶到優美的樂曲中,培養學生賞析能力。接下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將老人的圖片和統領文章的問題結合在一起,激發學生興趣,為學生整體把握寫人文章的特點做好鋪墊。在精讀課文的環節中,抓住老人的語言、神態描寫,感悟老人的形象,在學生品讀語言文字的時候,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將人物的心理活動借讀者的口説出來,從而掌握寫人文章的特點。接下來引導學生提升情感,以一個我的成功源自老人的鼓勵、幫助,是不是缺少了什麼?的問題,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輔線,提升文章的人文情感。課結束時,我給學生布置了寫人的文章,深化關愛的情感,並將本單元寫人的習作前提,降低習作的難度。

自我評價:

我認為本課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達到了設計的教學要求。學生掌握了寫人文章的特點,體會到了老人的良苦用心,從而學會了感恩,懂得了關愛;從學生的朗讀和課上情緒,可以看出學生感到了文章語言文字的美;閲讀能力、賞析能力、寫作意識等得到良好的培養。

本課的`德育實施點很多,如:老人的平易近人,體貼入微,我的刻苦努力,劫持不懈等等,但是統觀起來就是兩個字—關愛,所以,載客的實施過程中,我每一次的小結中都照顧到雙方人物的感受,並在小結中提升感情,板書中體現出來。

通過分組學習,將兩條線索向前推進。

課堂反思:

雖有這些可喜的火花,但是縱觀本課堂的教學,還是有不少遺憾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 朗讀形式較少,指導不夠深入,學生雖然能夠理解老教授是一個懂得教育方法、關心愛護年輕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對角色的情感把握還不夠大膽和準確,所以朗讀老教授的語言時放不開,朗讀語氣不夠。

二、 感悟不夠。雖然都能抓住老教授的語言神態進行重點教學,但挖掘不深入,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都不夠,所以,對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較為粗淺的,還有一部分學生充當了’聽眾”的角色.

三、 課堂環節不夠緊湊,學生對個別句子的理解上還存在着一定的障礙,因此產生了拖堂現象。比如,“她説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這一句,老人為什麼會這麼説,他為什麼感到快樂和幸福?學生在這句話上,糾纏了好久也沒有切入主題。問題出在哪兒呢?我想,應該是從一開始,對老教授的良苦用心的感悟就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走進她的內心世界去。所以,一遇到含義較深的句子,就出現拖堂毛病。

四、 課堂上的語文味的體現,雖然課堂上,我一直引領學生朗讀品悟,但練習不夠。雖説課堂上,我安排了一個句式轉換,省略號的補白,預設中有個練筆,但是由於課堂容量較大,沒讓學生動手寫,匆匆説一説過場,這一工具性體現的就不夠了。

朗讀的量還不夠,朗讀的質還不夠深入。學生雖然能夠理解老教授是一個懂得教育方法、關心愛護年輕人成才的慈善老人,但是對角色的情感把握還不夠大膽和準確,所以朗讀老教授的語言時放不開,朗讀語氣不夠。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範文3

這篇課文寫了“我”——一個琴藝糟糕、喪失自信的年輕人成長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歷程。而創造這奇蹟的幕後高手是一位耳“聾”的老人,她的真實身份是音樂學院的教授,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個美麗的謊言,在不知不覺中給予了作者真誠無私地幫助。結合備課中教學設計的四個方面,即:學法自動化;朗讀多樣化;理解多元化;問題焦點化,反思如下:

一、努力使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學法: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寫人的基本方法。因此,課堂上學生的確是在實實在在實踐着,他們用筆批註着老教授的語言、神態、動作,“我”的心理描寫,並或多或少地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巡視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學生精彩的批註,並及時表揚,對其他學生起到了引領的作用。當然,在巡視中過程的評價是否對學生思考有一些負面影響,比如造成學生的思維斷路,這也是今後要研究的問題之一。

二、盡力使學生在朗讀中提煉內涵:

範讀、默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配樂讀,這六種朗讀形式交替使用,思考劃批時用默讀;自由讀易於打開思路;齊讀增強氣勢;配樂讀渲染氣氛;示範讀指明方向等等。本課默讀時學生能安靜畫批;最後的部分,全班齊讀,把氣氛推向了高潮;這種表達形式的多樣性,既給了語文閲讀宣泄情感的空間,又給了學生昇華課文內涵的境地。

三、大力使學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

這篇課文兩條主線,以老教授為主,我的變化為輔。截然分開不可取,但又不能混為一談。於是,學生劃批、彙報時應以老人為主,輔之以我的變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重點突出了,又無遺漏,學生在閲讀時,除了彙報對老教授的特點品質以外,也談到了我成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我總結到:“我們作為讀者,都為文中的‘我’由衷地慶幸,他遇到了伯樂,這位老教授外表優雅,有藝術修有學者風範。讓我最終愛上了小提琴,站在了萬眾矚目的舞台中央。

四、着力使學生在質疑中明確主旨:

我備課一貫以學生的預習本上的問題作為調查學生學情的重要憑據,也就是要摸清學生的閲讀起點、疑點。經過統計,本課書,學生共提了31個問題,在其中我篩選了4個有代表性的問題。2個直接融入備課,2個作為課堂相機處理。這兩個問題便成為了本課的焦點問題:①我為什麼不揭穿這個謊言? ②我為什麼總會想起這個唯一的聽眾?使學生的閲讀逐漸深入,有了明確的方向,解決了他們真正不明白的問題。在課上對於第一個問題的研究還是較為滿意的,但是,第二個問題由於教學時間的原因,挖掘不夠深入,成為本課的遺憾。

縱觀本課閲讀教學,除了以上思考外,我認為學生的發言面較窄,導致課堂氣氛不理想,拖堂的問題一直是我的教材,我將深鑽教材,提高設計水平,找準學生起點,提高教學藝術,使閲讀教學不斷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