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應該如何指導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來源:文萃谷 3.2W

摘要: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教師應為學生營造一種輕鬆愉悦的學習氣氛,激發其認知愛好,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與途徑,引導學生開展課外綜合實踐活動,以培養其自主學習主動參與的意識。

教師應該如何指導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要害詞:和諧認知愛好 創造性思維 自主探究

我國《科學課程標準》中寫道: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規範者。它啟示我們,教師的職責並不是將知識的結果直接告訴學生,而是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引導解決問題的方向,制定學習活動的規則,協調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着與學生平等對話,教師將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師生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創新課程,使之成為一種動態的、發展的,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按照新課程要求,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 建立融洽、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留意全面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素質,身心素質和注重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營造一種和諧的學習氣氛,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創造發揮潛能的機會,教師應根據每一位學生的特點,不論是聰明的還是不聰明的,愛學的還是厭學的,都要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既要尊重、信任學生,又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的錯誤,決不能“一棍子打死”,即使是善意的批評,也要留意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真正感受到教師是關心他、愛護他,以真情喚起學生爭取成功的熱情。

二、 激發學生的認知愛好,是培養學生自主發展的'先決條件。

愛好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內在動力,是推動學生去尋找知識和從事某種活動的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有愛好的情況下,學生的留意力較為集中,就能產生強烈而又持久的學習慾望,最輕易接受新知識的思維方法的練習,更有利於能力的提高,那麼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認知愛好,培養強烈的創造慾望呢?首要的問題是教師要始終把學生作為教學實踐的主體,教學活動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認知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使之增強自信心,鼓勵他們特殊是學困生積極進取,追求成功。其次,初中學生喜歡奇異的現象,喜歡動手操作,喜歡獲得成功,根據他們對實驗有着天然的愛好特點,我們用實驗來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愛好,引起學生留意,誘發學生科學探究的慾望和愛好。例如在講授“平均速度”前,啟發學生開展“比較螞蟻等小昆蟲爬行快慢”的活動,激發起學生濃厚的愛好,他們會發現可用“相同時間比較長短”或“相同路程比較時間多少”的方法比較快慢,增強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

教師應該如何指導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篇2]

新《語文課程標準》曾經明確定位語文課程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並且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該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並且探求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認為教材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確定、教學評價等都應該為形成這種學習方式而服務。而語文是一門具有實踐性的學科,不但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工具。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助於學生積極探索語文知識,提高交流的能力。那麼,作為教師應該如何在課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轉變教育理念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説過,教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教。這也就説作為教師的,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是他們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並且他們可以運用這種能力學到一輩子,學到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轉變教學的理念,把學生當作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掌控好調控的度以及教學探索的大致方向。一步步引導學生走向學習的聖地,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

教師若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保證學生的時間充裕。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很多教師在理論上轉變教育觀念的同時,仍然是不相信學生,沿用陳舊的教學的模式。在他們看來,以前講得多,一部分學生有知識不懂。要是真的放手了,那學生不是更不懂了。因此,教師必須調整自己的心理和觀念上的認識,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語文教學主要是通過品讀言語和體會情感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與素養的。例如在閲讀教學中,必須至少給學生一半的時間讓他們充分品讀和感受。在寫作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動手寫作也是理所當然的。

三、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揮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首先要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主體的教法,不再是以教師的任務完成為主要目標。這樣只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課堂上積極創造讓各個層次學生都能夠得到展示的氛圍。教師在幕後做好引導者,激發每一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例如在上《桃花源記》這一古文時,在通完全文的內容和作者的基本情感後,我提了一個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的問題:同學們,學完本文,你們覺得課文中所描述的社會好嗎?你們理想中的社會是什麼樣子的?這個問題一提出來,班級學習氣立馬活躍了起來。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積極探討了起來,紛紛舉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甚至一部分平常愛搗蛋的同學還聯繫了社會中存在的不良現象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這樣在無形中激發大多數同學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學效果也是事半功倍。

四、創設問題情境

前文提到,教師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探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為目的,從而形成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上《愚公移山》這一課時,教材中“雜然相許”的解釋是“異口同聲地表示贊成。雜然,紛紛。許,贊同。”在備課的過程中,不由地產生了疑問,認為“紛紛表示贊同”更能符合文章的意思。於是在課堂中,我提出了“愚公的妻子是否一開始就毫無異議?他全家人一開始就異口同聲地表示同意呢?”問題。班上的同學討論得十分激烈。“愚公的妻子和智臾的語氣是不相同的。”“愚公的妻子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提出了疑問。”“愚公的家庭人口較多,紛紛同意與異口同聲地表示同意,二者意思是不一樣的。”最後一番脣槍舌戰之後,學生一致認為“紛紛表示同意”更切合題意。通過這樣的形式,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五、結語

除了以上的方法,還可以通過舉行辯論會、演講等方法去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總之,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保證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營造和諧寬鬆的課堂氛圍以及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引導學生敢於創新,善於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