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聽眾》教學設計最新

來源:文萃谷 3.13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唯一的聽眾》教學設計最新,歡迎閲讀與收藏。

《唯一的聽眾》教學設計最新

《唯一的聽眾》教學設計最新1

教學目標:

1、瞭解本課出現的生字、新詞,摘錄印象深刻的句子和詞語。瞭解文中引號的用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與同學討論。

3、.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4、環境描寫、人物心理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1、仔細閲讀文章,邊讀邊思,體會“我”學琴的心路歷程,並且補白想象。

2、瞭解老太太對我一份特殊的關愛和鼓勵,感受她可親可敬的形象。

課堂教學實錄

師: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從小就不斷地追求美,從而不斷地完善自我,走向成功。這組課文將告訴我們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今天我們將學習這組的第一篇課文<<唯一的聽眾>>.孩子們通過預習你知道些什麼?

生:我知道文中那位教授不是真的耳聾,是假裝的。

生:我知道課文主要寫了:被爸爸和妹妹稱做音樂白痴的“我”,在一位假裝耳聾的老教授的鼓勵和幫助下,成了小提琴演奏家的故事。

生:我還知道作者的寫作思路,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在寫。

生:我知道課文可以分為四大段。

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説明大家預習得挺認真的!老師這有一個疑問想請大家幫我解答:這篇文章主要是寫誰的?

生:這篇課文主要寫老教授。

生:這篇課文主要寫拉小提琴的這個人。

師:同學們各持己見,沒有人云亦云非常好。這個問題我們呆會再來解決。現在請孩子們讀書並思考:

1.你對文中的人和事有什麼感受?能不能用含有美和醜的詞語來形容他們?

2.老教授是怎樣創造奇蹟的?(她説了什麼?做了什麼?)

(整個課堂靜思默想,孩子們拿着筆圈點勾畫寫自己的感悟。老師及時表揚認真的學生激勵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生:“用父親和妹妹的話來説,我在音樂方面簡直是一個白痴”。用“白痴”形容“我”拉小提琴的水平,這對已經能拉小夜曲的“我”來説是個沉重的打擊,更要命的是父親和妹妹只是經受了數次“折磨”之後就下了這樣定義。為此,“我”失去了在家裏練琴的自信。文章開頭直接點明父親和妹妹的做法,為下文“我”走出家門,到林中練琴作了鋪墊。

生:“我的臉頓時燒起來,心想,這麼難聽的聲音一定破壞了這林中的和諧,一定破壞了這位老人正獨享的幽靜。”這句話真實地寫出了“我”發現老人後沮喪的心理。“我”希望自己能在這優美的環境中拉出好聽的琴聲,可偏偏琴技不爭氣,那聲音“覺得自己似乎又把鋸子帶到了樹林裏”;不希望有人聽見自己在拉琴,卻偏偏被老人發現了。文中的兩個“一定”,強調了難聽的琴聲帶來的後果,突出了“我”的沮喪。説明“我”又一次失去了自信。

生:作為一位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老人聽出“我”拉得並不好,更從“我”被人發現後“準備溜走”的舉動中,發現“我”缺乏自信。出於對年輕人的愛護,老人謊稱自己耳聾,為聽不到好聽的琴聲向“我”表示歉意。聽慣了親人對“我”白痴的評價,第一次聽到老人的稱讚,儘管是個聾子,但“我”還是充滿了快樂。老人的話讓“我”有了面對老人拉琴的勇氣。

生:“林子裏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這句話寫出了早晨樹林的安靜,以及“我”為能找到這樣安靜的練琴環境的興奮心情。沙沙的足音在“我”聽來,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形象地説明“我”對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正因為如此,“我”才會莊重地架好小提琴,像舉行一個隆重的儀式,拉響了第一支曲子。

生:“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説上一句: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我心裏洋溢着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這“從未有過的感覺”就是被人肯定的快樂。而這恰恰來自於老人的陪伴,來自於老人的誇獎。她就用自己的語言幫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勵“我”刻苦練習。在她的激勵下,“我”終於敢在家裏練琴了,而且練得十分認真,十分刻苦。

師:孩子們説得真好,感悟也很深,那麼還有沒有疑惑的地方?古人説得好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無疑則無進。

生:為什麼文中人物先坐着拉琴後又站着拉?

師:我請我們班在練琴的孩子起來幫他解惑。

生:坐着拉琴,手腳會放不開,也拉不出優美的曲子。但站着拉就不會受約束了,手腳放開了動作優美了。

生:拉小提琴本來就應該站着拉。這是拉小提琴的基本姿勢。

生:文中“我”先拉琴拉得不好,父親和妹妹説我是音樂白痴使。“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所以做事畏手畏腳的只好坐者拉琴。而後來我得到了老教授的鼓勵使我重新找回自信所以就會站着拉小提琴了。

生:雖然表面上看只是動作的描寫,但同時也表現出作者心理的變化。

師:孩子們解答的都很精彩!誰能用含美的詞語來概括文中的內容。可以用“的”句式來形容。

生:美好的老婦人。

師:板書“美好的老婦人”

生:這是一個美麗的故事。

師:板書“這是一個美麗的故事”

生:優美的旋律。

師:板書“優美的旋律”

生:美妙的音符

師:板書“美妙的音符”

生:美麗的謊言

師:板書“美麗的謊言”

生:美滿的結局

師:板書“美滿的結局”

師:一位美好的老婦人創造了一個美麗的故事,她用美麗的謊言鼓勵一名被父親和妹妹稱做音樂白痴的“我”用小提琴奏出了美妙的音符,優美的旋律。同時也為這個故事劃上了美滿的結局。創造這個美滿結局的是誰?

生:老教授。

師:那文中主要是寫的誰?

生:老教授。

師:這位老教授是怎樣創造奇蹟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她美好的心靈?

(孩子們自讀自找)

師:可以用“我找到……我從這些句子體會到……”的句式來表達。

生:我找到“老人叫住我,她説:是我打攪了你了嗎?小夥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兒坐一會兒。”有一束陽光透過葉縫照在她的滿頭銀絲上,格外晶瑩。“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的話,請繼續吧。”我指了指琴,搖了搖頭,意思是説我拉不要緊。“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就在每天早晨。”我被這位元老人詩一般的語言打動了;我羞愧起來,同時暗暗有了幾分興奮。嘿,畢竟有人誇我,儘管她是一個可憐的聾子。我拉了,面對我唯一的聽眾,一位耳聾的老人。”體會到這是老人對“我”説的一句話。作為一位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老人聽出“我”拉得並不好,更從“我”被人發現後“準備溜走”的舉動中,發現“我”缺乏自信。出於對年輕人的愛護,老人謊稱自己耳聾,為聽不到好聽的琴聲向“我”表示歉意。聽慣了親人對“我”白痴的評價,第一次聽到陌生老人的稱讚,儘管是個聾子,但“我”還是充滿了快樂。老人的話讓“我”有了面對老人拉琴的勇氣。這是一句善意的謊言。

師:板書“善意的謊言”,並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老教授説完第一句話後,“我”的表情怎樣?

生:有了幾分信心。

師:板書“幾分”,抓住幾分這個詞,並聯系前面內容來體會老教授的話語,對“我”起了什麼作用?

師生分角色朗讀

生:我找到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説上一句:“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我心裏洋溢着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體會到這“從未有過的感覺”就是被人肯定的快樂。而這恰恰來自於老人的陪伴,來自於老人的誇獎。老人並不指點“我”如何拉琴,她就用自己的語言幫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勵“我”刻苦練習。在她的激勵下,“我”終於敢在家裏練琴了,而且練得十分認真,十分刻苦。這句話反映了老人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

師:抓住重點詞語“洋溢”“從未有過的感覺”體會句子的意思。找班上會演奏小提琴的學生體會文中“我”得到老教授表揚後的心情。

生:當別人表揚我時我會感到心情愉快

當別人表揚我時我會覺得更加自信

當別人表揚我時我會用更好的表現來報答他的讚美

當別人表揚我時我會更加努力的練習……

師:板書“讚美的話語”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生:我找到有一次,她説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記她是聾子,只看見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節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體會到在老人熱情的鼓勵下,“我”的琴技在不斷地提高,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發自內心地為“我”的進步而高興。在“我”的眼裏,老人也不再是一個聾子,她在用心感受琴聲,“我”和她是用音樂在相互交流。“我”對老人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平靜地望着我”這在文中是第三次出現。從相識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靜地望着“我”拉琴。從她的眼神裏“我”讀出了老人對“我”的關切、鼓勵,讀出了老人為“我”琴技的點滴進步的高興,讀出了老人對“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覺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師: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難以置信”“潛滋暗長”詞語意思。

生:分小組進行朗讀比賽。

師:請同學們齊讀十一自然段,感受老教授心理變化過程。一次聽到拉鋸時的琴聲時老教授會怎麼想

當老教授説:我聽不見時。她心裏是怎麼想的?當老教授説:你的琴聲給我帶來幸福和快樂時,她又是怎麼想的?

生:自由暢談。

師:這位老教授善意的謊言、讚美的話語,使我增強了信心,讓我父親和妹妹所謂的音樂白痴成為一名小提琴演奏家。

那麼我是怎麼體會到老教授的良苦用心的呢?請同學們齊讀妹妹所説的這段話,並體會當時妹妹説這段話的語氣及神態。

生:男女分角色感情朗讀。

師: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當知道老教授不是聾子時,你會怎麼想?心理會萌生出什麼樣的感情?

生:如果我是文中的“我”,我會想原來老教授是為了鼓勵我才裝聾的,心中回萌生出一種感激之情。

師:用你的朗讀把你體會到的心情展示出來。

生:感情朗讀

師:總結,此時此景他們不用多説什麼,他們完全沉浸在音樂之中,用音樂相互交流着。文中前面的有怎麼不同?

生:前面的聾子沒有引號,後面的聾子有引號。因為前面作者不知道老教授是裝聾,以為他是真聾,後來聽妹妹的述説,才知道老教授裝聾的良苦用心。所以後面用了引號。

師:朗讀最後一自然段,我在老教授的鼓勵與幫助下,終於有了一點成就,文章到此戛然而止,餘音效果耐人尋味。老師作詩一首讚賞老教授。

《唯一的聽眾》教學設計最新2

一、説教材

本文主要以歌頌人們美好心靈和人們之間真情的美好為主題。它記敍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於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千上百的觀眾演奏的事,讚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二、説教學目標:

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另一條是老婦人的語言變化。全文圍繞着兩條線索展開,脈絡清晰,層次分明。

根據這些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正確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他的敬佩感激之情。

3、培養學生的關愛品質,讓自己的心靈多些善意。

三、説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他的敬佩感激之情。

四、説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關愛品質,讓自己的心靈多些善意。

五、説教法

本課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讀促悟。

六、説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本課我採用了讀一讀——品一品——想一想——説一説的學習方法,在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七、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一欣賞音樂,導入新課。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三交流感悟,研讀課文。四總結課文,情感昇華。五搭建平台,語言實踐。)

第一個環節:欣賞音樂,導入新課。

首先,播放《月光奏鳴曲》

接着老師告訴學生:這首曲子的作者就是本課的主人公,曾經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當作是據桌腿的聲音,當時他感到十分的沮喪和恢心,後來他終於成功了,這都是得益於他的那位——唯一的聽眾,同時教師板書課題。(板書)

學生齊讀課題,質疑:“唯一的.聽眾”是指誰?“唯一的聽眾”她做了什麼?

(用音樂導入,讓學生對小提琴曲的優美有初步的感受。讀題、解題、質疑,培養讀文質疑思索的學習習慣。)

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指名讀課文

2、自由讀課文,説説文章的主要內容。

3、理清文章的兩條線索。

(這個環節的設計既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又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學生整體的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個環節:交流感悟,研讀課文。

1、品詞析句,感悟老夫人的高尚品格。(出示小黑板)

①“是我打擾了你嗎,小夥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坐一會兒。”

②“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的話,請繼續吧。”

③“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就在每天早晨?”

老師出示中心問題,學生邊讀邊思考:老人真的耳聾了嗎?為什麼她要這樣説?她是一個怎樣的人?(這裏採用了以讀為主,以讀代講,同時抓住了文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體會老婦人是在鼓勵我要持之以恆的練琴,從而感悟老夫人的高尚品格。)

集體交流後,提煉板書(老教授真誠無私)

讀説結合,體會我的變化。(出示小黑板)

①“我能做你的聽眾嗎?”我被這位老人是一般的語言打動了。

②“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我心裏洋溢着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③“……難以置信……” “……大吃一驚……”

學生品讀交流:“我發生了哪些變化?”

(目的在於以讀促悟,使學生成為讀書的主人,主動的讀,自覺的讀。)

由這些變化反應出小提琴手對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師相機板書。

這個環節的設計既突出了本課的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第四個環節:總結課文,情感昇華。

愛,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禮物,是世界上最具有感染力的催化劑,它能使人振奮,激人奮進,獲得事業的成功。所以我們要懂得鼓勵、懂得幫助、懂得關愛。(目的是培養學生關愛品質,讓自己的心靈多些善意。)

第五個環節:搭建平台,語言實踐。

讓學生把讀這個故事的感受寫下來,互相交流。(這種課內外結合開展的語言實踐活動,也暗示給學生一種學習語文的方法。)

板書設計:

唯一的聽眾

老教授真誠無私

小提琴手敬佩感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