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課時設計與教學過程總結與反思

來源:文萃谷 9.73K

這個學期,第二小學低年級組精品課程研究的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23課《假如》,旨在通過磨課研課,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假如》課時設計與教學過程總結與反思

一、確定模塊開發的起因

選擇這一模塊,並非偶然的興致,也不是為了應付任務而隨便湊合的選擇。我們都知道,《假如》是第六單元“關愛他人”這一專題裏的一篇課文,是一首優美的現代兒童詩,這首詩充滿了童趣、情趣、理趣,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詩中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那顆博大而純真的心靈。這篇課文本科組的老師們執教過幾次,大家也聆聽過不少老師的課堂教學風采,但不可否認的是,呆板的閲讀教學處理,“狠狠”地拉大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學生學完以後,心靈沒有並觸動,孩子們的理解十分膚淺,我們發覺自己根本沒能很好地啟發學生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與此同時,我們清楚地感受到,只有深入地鑽研,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再浮於表面、流於形式。

鑑於上述原由,也為了更好地提高我們學校低年級語文老師的教學能力,通過級組決議,確定今學期重點研究《假如》這篇課文的教與學,同時確立了研究的3大主題

1.怎樣才能讓識字、寫字教學更省時高效?

2.怎樣才能更好地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3.怎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模塊開發的實施過程

為了讓我們的研究變得更有意義,我們紮紮實實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1.查閲網絡,借鑑優秀教師的優秀經驗

我們都知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閉門造車是不可取的,因此,我們通過網絡、書籍等不同的途徑,瞭解更多老師是怎樣處理這一篇課文的課堂教學的。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老師們查閲了很多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實錄,也觀看了不少教學的視頻,更閲讀了許多教學理論方面的書籍。通過學習,我們在紛繁複雜的資料裏,研究探討教學的方法、策略,也比較清晰地找到了一些解決一直以來存在於我們內心深處的困惑的方法。

2.集體研討,脣槍舌戰激發創新元素

通過集體研討,我們對於存在於我們身邊的教學困惑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老師們也在脣槍舌戰激發了很多新靈感。

⑴識字、寫字方面

我們學校的生源99%於是農村,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學習上最大的差異是家庭啟蒙教育及社會教育的層度是不同的。不少農村孩子的家庭早期教育比較滯後,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分析,80%的孩子們的識字是課堂獲得的,課外獲得的識字少之又少。即使到了二年級,孩子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寫字的能力,這種情況依然普遍,我們決不可樂觀地認為簡單地認讀一下、寫一寫學生就能掌握基本的語文基礎知識了,我們不能一廂情願地認為學習比較後進的學生能在課後自行惡補,多年的教學經歷告訴我們,這是不現實的,我們一定要非常細緻地把識字、寫字教學落實到課堂中,紮實地開展識字、寫字課堂教學。關注全體,才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最佳途徑。另外,識字的過程可以從字到詞,也可以從篇到詞再到字,多年的實踐經驗給予我們的啟發是,學生學習生字時“從篇到詞再到字”是比較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一種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時以詞依託,使得認讀生字的難度減低不少。

⑵閲讀教學方面

為了更好地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我們做了如下的嘗試:

①創設故事情境,抓住題眼切入新課,為學習新課奠定基礎

《神筆馬良》的故事孩子們不一定都知道,因此,在揭示課題之前,可以讓學生觀看故事視頻,讓孩子知道馬良的神筆畫什麼有什麼,非常神奇,接着,帶着“假如我有馬良的神筆我會做什麼?”以“假如”作為題眼切入新課。當然,如果執教的老師覺得課堂的時間不夠用,也可以通過其他的時間組織學生觀看《神筆馬良》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在執教這一篇課文之前,學生必須對這個故事有所瞭解,不一定是看視頻,也可以通過講故事、看故事書等方式獲取相關的信息,因為這是理解課文內容的前提與基礎,忽視不得。

②營造情感氛圍,通過品讀觸動心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訓練,要加強對閲讀方法的指導。所以,我們可以精心創設課文情境,營造情感氛圍,採用朗讀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口唸成誦,感受着清新活潑的文字,想象着美好動人的圖景,觸動心絃,讓學生感悟詩中藴涵的思想情感,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學習課文的第一小節,可以營造冬天寒冷的氛圍(出示冬天白雪紛飛的樹林的圖片,背景音樂是呼呼寒風聲),讓學生想象、體會小樹在寒風中忍受寒冷的情境,觸發學生的同情心,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在品味中感悟“我”對小樹的關愛之情,體會得到幫助以後小樹的快樂心情。

學習課文的第二小節,創設鳥媽媽艱難尋食的故事情境(輔以圖片與音樂),教師以講故事的語氣講述鳥媽媽尋食的故事情境,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小鳥的角色,感受小鳥忍飢挨餓的淒涼景象,激起學生的同情之心,然後再引導學生以比賽的方式朗讀課文,感受“我”對小鳥的關愛之情,體會得到幫助以後小鳥的滿足與無憂。如果教師對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夠自信的話,也可以讓班級里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代為講述,不過前提是預先要跟學生訓練訓練。如果學生的朗讀沒能達到我們願想中的狀態,可以通過師生對比或生生對比的方式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

學習課文的第二小節,先讓學生回味自己快樂的校園生活,通過觀看老師平時拍下來的一些活動圖片,孩子們的快樂自然而然地呈現於課堂,接着峯迴路轉,與可憐的西西進行對比,更能激發學生無限的同情心,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就更能體會“我”對不幸的朋友西西的關愛之情,體會重新擁有一雙好腿的西西的快樂心情。中展示的圖片是本班學生真實的'校園生活剪影,老師們在運用的時候,建議把這些圖片換成所任教的班級的學生活動相片,這樣能更好地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⑶興趣培養方面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們從淺層興趣培養到深層興趣激發,着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淺層的興趣激發如設計有趣的遊戲、觀看漂亮的圖片、欣賞優美的音樂等,都能讓學生產生比較浮淺的興趣。而深層的興趣激發,則應是讓學生感受思維勞動的樂趣,如思考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對於所表達的情感的把握與體會等,都能讓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生比較持久的興趣。

3.課堂的精彩,回味的瞬間

課堂上的生成是一份寶貴的財富,擇取其中讓人難忘的瞬間,稍作回味:

在第一課時引入新課環節,在學生觀看了《神筆馬良》後,孩子們都 非常向往能擁有那枝神奇的畫筆。教者順勢問了一個問題:“假如你擁有了馬良的這枝神筆,你會畫些什麼呢?”有的學生非常向往地説:“我想畫好多好多好吃的東西……”,話音剛落,全班同學開心地笑了起來。另一個學生用非常憧憬的語氣説:“我想畫好多好多的錢,這樣我就發達了……”話音沒落,全班同學就爆笑起來了。我為孩子們感到慶幸,他們的表達是真實的,這是多麼勇敢的行為。因此,老師是這樣評價他們的:“這些同學非常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老師喜歡真誠的孩子。”

有人可能會擔心,對於學生的這種心理,如果不及時加以引導,不就誤人子弟了嗎?其實這有什麼大不了的。當孩子們進入到文本的學習以後,他們的想法令人感動。

這是在第二課時的高潮環節,讓孩子們説一説“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還想畫些什麼呢?”心地善良的孩子説:“我想起了廖韻橈姐姐的媽媽,我想畫一個高明的醫生,讓他治好廖媽媽的病,讓廖媽媽能夠早日好起來,可以給姐姐過生日。”(説明:廖韻橈同學是本校學生,她出生的時候媽媽因為醫療事故不幸變成了植物人,至今未醒。)天真的話語,惹得經歷過那次獻愛心活動的人們哽咽,老師也稍停了幾十秒,才説得出話。孩子們的心靈多麼美好,當我們在孩子們的心靈裏種下愛的種子,收穫的將是愛的陽光。

4.不斷研磨、不斷完善、不斷提高

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我們卻不能以此為藉口,忽視課堂上存在的失誤或問題。每上完一次課,我們都用心地思考課堂教學總的得與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樣執着的追求下,教學的遺憾逐漸減少,教學的快樂不斷增加。

三、我們的短足

在研磨精品的過程中,我們也越來越清晰地感受到我們團隊的不足:

教師的語文素養不豐厚,在處理教材、制定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由於自身語文素養的不足,發生過不少為某一教學問題而產生激烈的爭論。因此,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要想進一步提高老師們的語文專業素質,必須進一步加強自身語文素養的積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