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來源:文萃谷 2.41W

教材分析

《棗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棗核》是當代著名作家蕭乾表現海外華人思鄉之情的美文,《棗核》教學設計與反思。文章緊緊扣住思鄉這一主題,以"棗核"為線索,一一記述了友人的思鄉之情之戀之舉,寫友人"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曆年","想總布衚衕院裏那棵棗樹",描寫友人在異國他鄉居住地精心設計修造"北海"的情景。所有的這一切都寫得那麼真切,那麼精巧,無一句華麗的辭藻,卻把這位友人依戀故土之心寫得那麼細緻,那麼深刻,感人肺腑。作者選材獨具慧眼,裁剪精當,表現了深邃感人的主題:"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編者將其安排在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二單元,愛國情懷單元,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傾聽愛國主義的讚歌,感受志士仁人的愛國情懷,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感情。學習本文旨在讓學生了解作品敍述的具體事件,傾聽海外遊子的愛國心聲,進而引發學生熱愛家園、報效祖國的情思。同時學習寫人記事的方法:剪裁精當,結構精巧。

學情預估

由於八年級學生缺乏特定的情感體驗,所以難以理解所謂的"遊子心境",教師宜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激活學生原有的情感體驗,進而聯繫課文中同窗思鄉的心理活動和表達思鄉心切的獨特方式來體會海外遊子的心境:身處異國他鄉,心戀故國故土。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學習,是學生了解設計懸念的巧妙構思。

2.把握本文明晰的線索,

3.通過理解重點語句進而明白富有含義的詞語中透出的拳拳愛國之情,

二、過程與方法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棗核這一線索來帶動全篇。通過引導學生品味文章重點語句,對其精神實質加以理解,進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達到理解文章主題之目的。整體感知,明確主人公在棗核上所寄託的思鄉之情,找出有意義的、難以理解的語句;品讀課文,明確重點語句的含義,把握作者的思鄉之情;能力遷移,培養髮散思維和聯想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炎黃子孫歷來有着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感,它集中表現為對祖國的思念和熱愛。通過學習本文,是學生從小事、小文章中發現愛國這個大主題,傾聽到愛國華僑愛國主義的心聲。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我們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喚起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一、教學重點

把握構思上的特點即設置懸念,把握文章思家戀國這一愛國主義主題。

二、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透過一些重點詞語的字面意思,聯繫具體語境,體味和推敲他們的深刻含義。

三、教學突破

由全文結構入手,理清文章結構,發現構思上的特點;通過對人物語言等的分析,發現海外遊子對幾顆生棗核的盼望與愛惜,進而把握愛國之情。對個別難懂的句子,以分組討論等形式,發現其內在的意義和感情色彩

教學過程:

一、導入單元主題

"即使身在他鄉,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誰憐愛國千行淚""一寸山河一寸金"從古到今,多少仁人志士用各種方式傾訴着崇高的愛國情感,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愛國凱歌,從今天起,我們就一起走進第二單元"愛國主義"篇章,感受先驅們的愛國情懷。

二、導入課題

老師先來朗誦一首詩,有知道的同學一起來。

"天上一個月亮,水裏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裏,水裏的月亮在天上。低頭看水裏,抬頭看天上,看月亮思故鄉,一個在水裏一個在天上。"

這首詩的字裏行間,我們彷彿看到: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使人難以壓抑思鄉之情,仰天望月,對着月亮傾訴者自己深切的思鄉之情。有這麼一個人,他用不同無言文字的方式寄託着同樣的思鄉之情,教案《《棗核》教學設計與反思》。好!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走進現代作家蕭乾的《棗核》,體會文中人物的情感。

三、整體感知

課文老師已經佈置讓同學們預習了,現在就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朗讀課文或其中的段落,完成兩個任務:1用簡明的語言概括文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表達了怎樣的感情?2圈畫出生字新詞。

同窗離開故鄉50年,在美國家庭,事業都如意的情況下,託"我"捎帶幾顆生棗核試種,表現了身在異國,心戀故土之情。

四、研讀課文

1、課題是《棗核》請同學們思考:作者圍繞棗核寫了哪幾件事?

板書:索棗核--用途蹊蹺

見棗核--如獲至寶

説棗核--為解鄉愁

議棗核--民族之情

課文一開始,我們不免產生疑問:這位遠在大洋彼岸的同窗,為什麼再三託付"我"帶幾顆生棗核呢?用途蹊蹺,這是一個懸念。剛見面,分手半個世紀的同窗好友,竟來不及寒暄一陣劈頭就問作者索要棗核,得到後,竟如獲至寶。令人一頭霧水,這是懸念之二。由於好奇心的驅使,作者忍不住探問究竟,但同窗由於作者玩起了"太極推拿大法",更令人摸不着頭腦,這是懸念之三。只到後來,參觀了同窗小院以及他家的北海後,揭開了懸念。原來是為了試種棗樹,以解鄉愁。文章的主旨便在作者情感起伏中得到了強有力的表現。改了國籍不等於改了民族感情,像這樣層層設疑,最後撥雲見日的'手法就是設置懸念,本文構思巧設懸念,吊足了作者的胃口,讀到最後才知道,要棗核是為了試種棗樹,以解鄉愁啊!

五、重點研讀

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友人的深沉感情,文中很少出現"思""戀"一類詞語,那同學們從文中找找,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友人思鄉之苦。

1、動身訪美…再三託付…

"再三"表現了友人絕不是隨便説説,而是鄭重其事,表示索要棗核的心切,思鄉心之切。

2、擁抱之後,殷切的問…託在心上…

"殷切"表現了心情的急切與真誠,就是同窗,分手了半個世紀竟來不及寒暄,劈頭就問,表示急不可耐想趕緊拿那幾顆棗核的心態,託在掌心,表示對棗核的珍惜。"珍珠瑪瑙"用比喻更加深了貴重的程度。

3、那是我開車到幾十裏以外…

"幾十裏外"表現同窗不怕路途遙遠,"論公斤買下"不惜千金,"一塊塊親手挑選"對此事重視認真,為的是堆起自家的北海。表現同窗依戀故鄉的深情。

4、"我想廠甸,想…"

四個"想"字連用,解開懸念,要棗核是為了種棗樹,棗樹是故鄉的象徵。種棗樹是思鄉之情的集中表現。句句訴的是思鄉之情,怎能不感人。

4、時常在月夜,同老伴坐在花園的長凳上,追憶北海泛舟的日子…

這些看書"實錄"的記敍,不加修飾,樸實無華的語言,卻把海外遊子的思鄉之情表現的深切感人,讀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這是本文寫作的一大特色,語言樸實無華。

六、難點探究

讀到此,我相信大家對課文內容大致以瞭解。

1、第七自然段中有這些內容:有人家庭事業如意,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可心裏總像缺點什麼,也許是我沒出息,怎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老人到底缺什麼呢?照常理説,越是家庭事業如意,越是無憂無慮,心情越是呀!遊子缺的是故鄉的温暖,遊子心境無法填補的缺憾是優越條件,優美環境,高度物質生活無法取代的鄉土鄉戀呀!正如友人所説"是改了國籍,也不等於改了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現在,友人還時時沉寂在"我家的北海之中",思鄉愛國之情深切感人,些家庭事業、經濟更反襯出美籍華人朋友思鄉之苦之切。

2、有人説:"幾顆棗核,作者就這樣反覆渲染,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種棗樹的人已是風燭殘年,到哪一年才能看到棗樹長大?所以根本沒有種棗樹的必要。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學生討論後教師總結分析。

能不能看到棗樹長大,友人一點也不在乎。她種棗樹是為了表達深切的思鄉之情,只是借棗樹來寄託他的感情,消除一點愁緒而已。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你們不覺得鄉愁就是這樣。種棗樹也好,堆北海也罷,甚至可以坐飛機回幾次鄉,還有許許多多的方式,卻只是一種寄託。遊子對故鄉的思戀又哪裏是幾顆棗核,幾次回鄉能夠化解得了的,更何況"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樣依戀故土"的。所以試種棗樹是為了慰藉思鄉之情。棗核是小,可它是凝聚鄉情的感情線索。這種寫法叫做"以小見大"。

板書:選材以小見大

七、深情總結。

讀完本文,久別故園的海外赤子的桑梓戀使我們動容,讓我們震撼。雖然我們不能與美籍華人朋友面對面交流,但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電子賀卡等捎去我們的祝福。封面老師已設計好了:一輪明月高照,一株棗樹枝繁葉茂。請同學們將讀完這篇文章的閲讀體會寫下來,作為網頁祝福感言送給他,讓海外遊子傾聽來自故園的美妙鄉音吧!例如:你是這棵樹上的一葉碧綠,由濃濃的鄉情染成這一樹思鄉的情愫啊,是永遠不會老去的鄉愁。

八、拓展延伸

最後讓我們用余光中先生的一首《鄉愁》結束本課的學習吧!

九、作業佈置

必做題:完成網頁賀卡內容。

選做題:課後第二題。

板書設計

6棗核

索棗核--用途蹊蹺巧設懸念

見棗核--如獲至寶語言樸實

説棗核--為解鄉愁

議棗核--民族之情以小見大

思鄉之情

《棗核》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棗核》是當代著名作家蕭乾表現海外華人思鄉之情的美文。文章緊緊扣住思鄉這一主題,以"棗核"為線索,一一記述了友人的思鄉之情之戀之舉。在教學中以朗讀為基礎,輔以圈畫、品味詞句等方式,同時捕捉一些關鍵詞共同品味體會文中人物強烈的思鄉之情和民族感情。教學的難點落實在作者如何用具體化的生活細節表現文章的主題。這是一篇看似很普通的隨筆,但是隨筆不隨便,作者用"棗核"為線索巧設懸疑,對"舊時同窗"家後花園的鋪陳描寫都是為了曲折地表達出海外遊子們對故土的依戀,這種以小見大的寫作方式是值得學習的。

完成情況:本節課我以讀《月之故鄉》這首詩引起學生思鄉的共鳴,然後讓學生解讀文本,很快進入角色,為學生敞開

熱門標籤